两河流域在文化方面最与众不同的艺术品就是圆筒印章。圆筒印章可以说是一种小型的微雕艺术,平均只有1~1.5英寸长。就是这种微型雕刻艺术在古代近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除此之外,“世界上再也没有别的文明发明过或者完善过这种艺术形式了”[6]。圆筒印章艺术不仅向世人展示了美索不达米亚人所理解和创造出来的方寸之美,还深刻地反映出了他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一、独特的文物
圆筒印章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中占据了三千多年的时间,为我们提供了美索不达米亚人生活的独特证据。仅在公元前3300—前2300年这一千年的历史时期,也就是说,从原始文化时期至早期城邦年代,目前就已发现了约2000枚圆筒印章。正如一位亚述学家所估算的那样:“如果说博物馆里每一种考古学物件至少有一百件依旧埋在地下的话,以此为基础推算,单就这段时期就会有大约二十万枚这样的印章仍然在等待着挖掘出土。而且在印章本身还没有得到探明出处的情况下,它们留在黏土上的古老印迹依然固执地昭告自己的存在。”[7]圆筒印章具有很高的考古学价值,作为已经消失了的世界的图像性记录,它们是无价之宝。圆筒印章不仅提供了关于古代遗址及其地层在时间上的信息——例如,有些圆筒印章上就刻有铭文,铭文上还有当时进行统治的国王的姓名,据此可推定铭文和圆筒印章的时间,它们还像陶器一样,以其材料、尺寸、形状和装饰等在漫长历史中的演变过程,向我们揭示其时间线索。
图16.60 绘有妇女和神灵的雕刻。一名妇女和一位神灵,戴有牛角状的头饰,坐在一棵椰枣树的两边。在他们的背后各有一条蛇。在19世纪,它被认为是《圣经》中的亚当和夏娃之印。实际上,它描绘的是一种形式的宴会。公元前2200—前2100年
泥板印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八千纪的叙利亚,当时的叙利亚人用它作为装饰品或用于巫术。到公元前第六千纪中期,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人们开始用印章在黏土块或盘子上印出图案。考古学家推断,圆筒印章在公元前第五千纪就出现了。目前的考古学资料可以肯定,圆筒印章在公元前第四千纪就已经存在了。属于公元前第四千纪的泥板上(乌鲁克文化四期)保留下来的印迹证明,当时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苏美尔人和伊朗西南部的埃兰人已经使用圆筒印章了。印章的产生先于文字的诞生,大约与冶金术同时出现,因为雕刻石头需要金属工具。在阿卡德时代,圆筒印章艺术达到全盛,题材丰富,镌刻精美。在这一时期,印章雕刻者的技艺以及他们在构图方面的天赋,建立了美索不达米亚雕刻艺术的新标准。主题、图案和雕刻风格都有一些革新。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展中,圆筒印章从苏美尔时代一直流行到波斯帝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时,由于阿拉米语取代了阿卡德语而成为近东的混合语——阿拉米人已经开始用墨水在莎草纸和羊皮纸上书写——圆筒印章的历史宣告结束。
图16.61 新巴比伦王国国王纳波尼德的黏土圆筒印章。记载重修哈兰和西帕尔神庙之事。公元前555—前540年
雕刻圆筒印章所使用的材料绝大多数来自进口的石料,也有少数圆筒印章是使用诸如动物的骨头,象牙,贝壳,木头,黏土,以及金、银、铜和青铜之类的金属雕刻而成的。石料的种类和特性因地区而异,最早的圆柱体都是用较软的石灰石、天青石和水晶石雕刻而成的,后来又引进了彩色矿石,如滑石、闪长岩、色彩斑斓的玛瑙、蛇纹石、绿泥石、苹果绿鹦鹉石、光玉髓、磁铁矿石、黑曜石、赤铁矿岩和紫晶石,等等。在较晚的历史时期,美索不达米亚人甚至还使用了合成石——石英。美索不达米亚人相信不同的石头具有各自神奇的功能,能够为他们带来福气:天青石象征着权势与成功,水晶能传递快乐,绿色大理石预示着永久的祝福。在亚述人看来,梦见有人赠送圆筒印章预示着有儿子降生;一块雕刻有众多人物的印章,则预示着子孙满堂;红色的圆筒印章预示着儿女双全;象牙雕刻的圆筒印章,代表着心中的一个愿望;一块王室的圆筒印章,则预示着能够得到诸神的保护。
图16.62 用铜雕刻的圆筒印章。刻有巴比伦国王马尔都克那丁阿赫(Marduk-nadin-ahhe)的铭文
二、工匠与工艺
制作圆筒印章的工匠在苏美尔语里称为“布尔古尔”(burgul),在阿卡德语里称为“普尔库鲁”(purkullu)。制作圆筒印章是一个对技术要求很高的职业,一名学徒工至少需要四年的学习时间,才能学成手艺。在这四年的时间里,他必须每天跟着师傅在作坊中不停地磨炼技艺。在古埃什努那遗址(阿斯马尔遗址)就发现了一名工匠用于雕刻圆筒印章的全套工具,在一只黏土罐子里还装有一把小小的铜錾子、两把尖锐的铜刻刀、一块磨刀石、一把用于打孔的钻子,还有一些正在制作中的印章。圆筒印章绝不仅是手工制品,它是美索不达米亚工匠们的艺术杰作。对于印章上所刻写的微型的图文,我们现在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欣赏其中的细节。圆筒印章微雕采用“凹雕”的技法,制作出三维立体的雕像。圆筒印章为工匠和艺术家们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的职业是美索不达米亚社会最具荣誉感的职业之一。
美索不达米亚所特有的圆筒印章,采用阴刻的方法在圆柱体材料上刻画出图案,把圆筒按在柔软的黏土上进行滚动,就会显现出连续的小型浮雕。这些小型浮雕所表现的主题,在美索不达米亚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最早的主题呈现出重视经济活动的特点,主要展示食物和纺织品或描述生产活动,以及伴随着经济活动的各种仪式场景。在苏美尔早王朝时期,在对那个英雄时代的英勇成绩的庆贺中,圆筒印章出现了新的主题,即神话式的冲突和盛宴。苏美尔早王朝时期印章常见的一个主题是“动物搏斗”:狮子对牛的袭击及人或似人的“护卫者”的防卫。在这种防卫者中又出现了留着长胡须的“英雄”和系着腰带、角下有装饰边锁的“牛—人”。这些形象构成了复杂的图案,但这时还没有立体表现,而且线形图案也是随意的。到早王朝后期,印章制作有了很大进步。绘制形象的线条变得更加粗大,刻画造型的手法更加娴熟。狮子和“护卫者”一类的形象的面部表现非常细腻,格斗的场面常有带框的铭文相隔,图案通常被水平地分成两栏。神话或宗教仪式的场面也是这时的印章的主题。在阿卡德时代,印章的图案是一系列独立的画面,相互间的间距也在增大,而且更加注意装饰。神话、宗教题材是印章中的主要反映对象。阿卡德王国消亡后,印章艺术中落。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不见了,当时的印章中再也看不到吉尔伽美什那样的神话人物或苏美尔的神话故事了,宗教题材压倒一切,反映的总是印章主人站在城邦保护神面前的情景。在亚述时代,印章的主要题材是狩猎图或逼真的动物画。到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平面印章流行,画面多为狩猎题材,也有一些宗教内容。
三、圆筒印章的功能价值
圆筒印章中丰富的内容和主题向我们揭示出了美索不达米亚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农业生活、吃穿、音乐、舞蹈、交通和宗教精神生活等。透过圆筒印章,我们看到了美索不达米亚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场景;看到了他们对神灵的崇拜,尤其是对太阳神沙马什(乌图),月神辛(南那)以及情爱女神、生育女神和战争女神伊什塔尔(伊南娜)的崇拜等;看到了在圆筒印章图案中流行的动物、植物、鸟类、鱼类甚至昆虫,包括已经灭绝了的一些动物;还看到了美索不达米亚人在设计方面的成就和思想,诸如圆顶房屋设计、合成弓设计和琵琶等乐器的设计等。
图16.63 一名妇女佩戴着一枚圆筒印章,正优雅地吹奏着长笛。为贝壳制作。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600—前2500年。出自尼普尔
圆筒印章的出现是与美索不达米亚人民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一点从圆筒印章的用途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在文字发明以前的历史时期,圆筒印章用于在空心的黏土球上印上标记,这些空心的黏土球里面装着一些标记商业交易中的货物如绵羊的物证。后来,印章被用于密封罐子并标示罐子里面的有价物品。再后来,圆筒印章最广泛的用途是对黏土泥板文件做“标记”。文字发明以后,圆筒印章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它不仅成为人们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甚至还成为人们身份、所有权乃至社会地位的象征和标志。在圆筒印章的楔形文字铭文中,不仅要刻写印章所有者的姓名,还要标明他父亲的姓名、他的职业或职务,以及他所服务的统治者和神灵的名字。从圆筒印章的楔形文字铭文中可以看到,在美索不达米亚社会,圆筒印章的拥有和使用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不同职业、不同职位之人都需要使用圆筒印章,如统治者与祭司、士兵与书吏、王室的厨师与仆人、木匠和其他手艺人、商人等,妇女也可以拥有圆筒印章,甚至奴隶都拥有圆筒印章,就连神灵有时也和人一样佩戴着圆筒印章。一个人可以拥有不止一枚圆筒印章,至少在其更换职业、服务于新主人,或者职务得到升迁时,都要制作一枚新的印章。
在美索不达米亚社会,没有圆筒印章,任何形式的买卖和交易活动都很难进行,我们在法律合同、条约甚至在信件中都发现有印章的印记。例如,对于一笔借贷来说,借贷人或其受托人会以自己的印章确认借贷的数额;在一份财产转让书中,卖方会签印出售单据,买方在收到货物后也要签印收条;在买卖合同中,双方都要签印;甚至在婚姻协议中,男女双方也都要签字盖章。圆筒印章的遗失或者被盗,是受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失主和官员要记下丢失的时间,相当于做挂失处理,以确保印章遗失后的交易无效。当有人丢失圆筒印章时,会在全城吹响号角,以作为印章丢失的公告。
在美索不达米亚人的观念中,世上没有确定和永恒的东西,包括生命本身非但不可能永恒,甚至充满了不确定性,但用坚固的石头制作的圆筒印章却成为他们追求永恒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成为他们生命永恒的终极象征。这也正很好地诠释了,为什么圆筒印章在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生活中占据异常重要的地位,以及享有特殊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