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可以说是任何文明都十分常见的文物,换句话说,几乎任何文明都经历过陶器时代。陶器是人类文明最早的见证,也是人类最早的生活伙伴,而且一直持续到今天。
一、陶器
对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艺术家们来说,在艺术创作方面他们是不幸的,因为供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材料实在是太有限了;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幸运的,正是由于材料的局限性才更凸显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审美水平。在文明开始的南部地区,只有黏土是可以随时随地被找到的,其他材料如石材就只能依靠进口了。正因为如此,陶土造就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艺术形式——陶器。陶器既是艺术品,更是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生活用具。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最早的艺术品可追溯到新石器—青铜时代,即公元前第七千纪早期。哈苏那文化、萨马拉文化、哈拉夫文化、欧贝德文化甚至乌鲁克文化都属于陶器文化,陶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些文化时期,陶器的不同风格反映出的是不同的文化特征。陶器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无彩陶器到彩陶的艺术演进过程。
图16.1 有动物和几何图案的陶土罐子。其上有山羊、长条和角的带状装饰绘画。公元前第四千纪初
陶器由于其存在的普遍性和日常广泛的用途,尤其是与那些珍贵、稀缺和宏大的艺术品相比,似乎不会引起人们足够的兴趣和关注。然而,除了自古至今它始终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之外,它还是现代考古学家最为倚重的好朋友,考古学家往往会根据陶器来断定历史年代。关于陶器在考古学和历史学方面独特的价值,一位学者给出了清晰的阐述:“它的普遍性使陶器的遗留物在古代遗址上遍地都是,而不像其他更珍贵一些的人造制品只有有限的数量得以保留下来。尽管花瓶脆弱易碎,一旦破了,花瓶的碎片(也被认为是陶瓷片或者称碎片)事实上却是毁灭不了的,而且能持久存在达上千年。正是陶器的易破碎性使其受到考古学家的钟爱,因为陶器一旦破碎就得更换,而更换的也并非一模一样的东西,而是在实际风格上有细微变化的替代品,比如形状、组织,或是在原件生产后采用的一些装饰等等。这种风格上的可变性使陶器成为变化的化身,如同记录陶器所属文化时期的时间标记。找到足够可以测定时代的陶器,就能确定陶器周围文化遗产的时期;在两处文化遗址找到类似的陶器,就能清楚它们是产自同一时期的。因此,陶器这种地位卑微的艺术便成为历史的陪衬品,从陶器开始的新石器时代(或新石头时代),一直到现代,为人类提供了年代计时服务。”[1]
图16.2 拉马女神**陶像。古巴比伦时期,公元前2000—前1600年
二、陶艺
除了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的陶器之外,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还拥有较发达的陶制艺术品。与陶器不同,这些陶制艺术品的价值首先不在于实用,而在于其宗教文化和艺术价值。
图16.3 **妇女半身像,可能是女祭司。古巴比伦时期,公元前2000—前1600年
第一是人物雕像。人物雕像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艺术遗产之一。从材料角度讲,包括陶像、石像、金属雕像以及象牙雕像等主要形式;从人物背景或主题角度讲,包括君王雕像、普通男人像、普通女人像以及祭司像和达官贵人像等。相比之下,神的雕像就显得更少和不那么重要,这是我们所说的人本主义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从艺术形式和思想性方面来看,人物雕像表现出了世俗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倾向。其中**艺术和人物肖像为两大代表性艺术形式。图16.2和图16.3的两座陶像一座是女神**像,一座是女性半身**像,重在表现女性的特征与女性之美。值得一提的是,当女神出现时,很多情况下都是**形象。
人物肖像的现实主义特征非常鲜明,下面一个妇女头像和一个男子头像具有典型性。其中妇女头戴帽子,脖子上戴着项链,由此可以判断,妇女所戴的帽子主要是起装饰作用的,与其他饰物一起展现女性美。另一位男子可能年龄稍大,肖像描绘出了他那具有艺术美的卷曲头发,而对其额头皱纹的刻画与卷曲的头发正形成了呼应。他那深深的皱纹仿佛记录着岁月的磨蚀,同时展示了一种艺术手法。
第二是动物雕像。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早期,动物黏土陶像非常普遍,常见的动物主要是羊和牛,狮子像相对稀少,石雕的狮子像是在后世才盛行的。动物雕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展阶段或发展历程。在早期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牛羊等温顺或易驯养的动物是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主要生活依靠,这在本书有关经济与日常生活的篇章已经进行了论述。牛羊等动物陶像更多地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和寄托。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及其所推动的文明的前进,征服和驯化更凶猛的动物成为展示人类力量和意志的象征,这类的动物雕像如狮子像逐渐多了起来,而在这期间随着生产的“过剩”和贸易的发展,美索不达米亚所缺少的石料和金属,以及其他材料大量涌入,它们成为雕刻狮子和其他凶猛动物的主要材料。
图16.4 一妇女头像。古巴比伦时期,公元前2000—前1600年
图16.5 一男子头像。古巴比伦时期,公元前2000—前1600年
图16.6 宗教仪式器皿。描绘人保护动物的场景。这类英雄形象在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中较为常见
图16.7 许愿浮雕残片:卧在芦苇中的羊。早王朝Ⅱ期,约公元前2600年
图16.8 守护神庙的狮头。陶土制作。公元前第二千纪初。出自巴比伦
第三是生活器具。与普通的陶制生活器具不同,上升到陶艺的生活器具虽然肯定也具有使用价值,但它们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或审美价值无疑更占上风。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这类陶艺器具喜欢用人物像进行装饰,甚至直接依人物形象塑造器具,换句话说,就是器具以人物形象呈现。
第四是宗教活动或仪式所使用的器具。这类的陶制器具是在宗教场合不可或缺的,且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图16.9 女人头形状的饮具。约公元前1500—前1200年。出自亚述城的伊什塔尔神庙
图16.10 装饰有武士浮雕的罐子残片。以陶土制作,内侧涂有沥青。出自埃什努那
用于宗教活动或宗教仪式的器皿,一般都拥有独特的造型,这些独特的造型与其所承载的内容一起,营造出神圣、威严的敬神、献祭的宗教氛围。例如,著名的伊什塔尔女神罐,其形状略呈圆锥形,顶部开口的“脖颈”处带有两条装饰线。整个陶罐呈浅粉色,伊什塔尔女神的整个身体呈粉红色,头部带有神灵所特有的三角形佩饰。对展示女性美的“三角区”,艺术家也进行了线条式的勾勒。陶罐上的鸟、鱼和龟等,也都刻得栩栩如生,它们环绕在伊什塔尔女神周围,象征着女神赐予生命的力量。又如,古巴比伦时期一件出自叙利亚的塔状祭祀器具,其塔式造型显得非常高大,雕刻着一个人气宇轩昂地驾驭着两头狮子,位于塔的最顶端。在器具的顶部附近,有多个叙利亚—安纳托利亚风格的印章印迹。
图16.11 伊什塔尔女神罐。上面装饰有**女神的形象。绘画陶土。公元前第二千纪初。出自拉尔萨
图16.12 塔状祭祀器具。古巴比伦时期,公元前19世纪。出自叙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