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学的产生与发展(1 / 1)

如同世界上所有其他民族一样,在文字产生以前,苏美尔人的文学可能就已经存在了,那便是口头文学。

一、文学创作的开始

在公元前第四千纪,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便产生了文学创作,在最古老的苏美尔城市的文书库中所发现的文学作品便证明了这一点。[2]但在古苏美尔时期,几乎未发现什么文学资料,这时期的文学可能大部分仍停留在口头上,人们还未感到有把它们记录下来的必要。[3]在塞姆人的阿卡德王朝衰落后,大量的文学作品才涌现出来。乌尔第三王朝,即所谓新苏美尔时期及随后的伊新—拉尔萨时期,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学的第一个繁荣期。这一时期大量的文学作品被保存下来,但它们之中多数不是该时期的“原作”,而是巴比伦第一王朝时期的抄本,内容和体裁主要包括赞美诗、书信、法典片段和文学争论等。每部作品都刻有清楚的创作日期,也正是从巴比伦第一王朝的这些抄本中,大量传统的苏美尔文学才得以恢复。尼普尔是苏美尔书吏学校的中心,因此也是其文化中心。这里的学者成为苏美尔文学思想的保护者,在从尼普尔城发现的大量文献中,苏美尔文文书的数量占有压倒性的优势,这可能要归功于他们的努力。

二、古巴比伦时期文学的繁荣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学发展的第二个繁荣期,也是巴比伦文学的第一个繁荣期,无疑是古巴比伦时期,确切地说是巴比伦第一王朝时期。虽然巴比伦文学吸收了苏美尔文学的许多成就和思想,但“一些确实的材料表明,巴比伦文学兴起于苏美尔传统文化影响以外的地区”[4]。在迪亚拉河流域的阿布·哈尔马尔遗址出土的泥板文书,与在尼普尔发现的同时代的泥板文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阿布·哈尔马尔出土的文学作品中,苏美尔语和巴比伦语的泥板大约拥有同等的数量,此外还有许多同时用两种语言刻写的泥板。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古巴比伦文学明显地没有形成自己的中心。迪亚拉地区以自己的方言进行创作,马里和巴比伦城也如此。在古亚述时期,到卡帕多西亚殖民的亚述商人则以古亚述方言记述文献。因此,巴比伦文学具有强烈和浓重的地方色彩和传统。巴比伦文学的起步应该说不算太晚,遗憾的是关于其起源和早期发展情况,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当巴比伦文学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其作品和思想都已显示出成熟性和经验性,可以肯定,在此之前它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古巴比伦人的文学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不断地抄写古苏美尔文献,往往附有阿卡德文译文,同时不断编纂新的苏美尔文文献;其二,用巴比伦人自己的方言进行文学创作。

三、加喜特王朝——巴比伦文学最后的繁荣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学的第三个繁荣期,也是巴比伦文学的第二个和最后一个繁荣期是加喜特王朝时期。同样遗憾的是,关于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情况我们所知甚少。加喜特人虽然也属于“蛮族”范畴,但他们并没有带来严重的破坏,也没有造成文化的中断。相反,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似乎具有较明显的“复古”倾向和维护传统的倾向。它们表现出了继承传统和发扬光大的双重性。在继承传统方面,加喜特人主要做的是转写和编辑前人的文学作品。例如,保存在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一份目录记载的是一系列的文学作品,每一作品都被说成是依据某一特定城市的编辑者而撰。在很多情况下,一部作品往往有许多种“版本”,可能系出自不同城市的学者之手。在发扬光大方面,他们主要的做法是改写以往的作品。加喜特人倾向于生活在过去,但缺乏早先作品的**和灵感。这一点甚至在语言方面也很明显。[5] 这一时期的方言是中巴比伦语,它是由古巴比伦语发展而来的,但一般在文学中不被采用。加喜特人创造了一种所谓“标准巴比伦语”,这种语言只用作文学创作和其他书面语言,而从来不作口语使用。奇特的是,这种所谓“标准巴比伦语”的一些发音特征在词法学上比古巴比伦语还古老。不仅在语言上,而且在文体风格上也如此。

在加喜特王朝时期以后,新创作的文学作品数量不是很多,而且除个别之外,其他的几乎没有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