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建筑不仅构成城市和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成为其重要标志,这一特点一直延续到现代文明。它们往往成为政治权力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宗教祭祀中心,甚至还成为经济活动中心。
一、宗教建筑
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的观念里,就像他们自己需要居住在房屋之中一样,他们城市的保护神也需要居住在房屋里,于是他们开始为自己城市的保护神建造房屋,以便神居住在他们中间,更好地保护他们。在他们为神建造起的神圣房屋里,他们供奉起神像,安置了桌子,摆放好贡品,以求得神灵的保佑。此外,他们还建起平台样的神龛,以便神灵能够下凡,也使自己的声音能够传递到天庭。
(一)神庙
迄今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的最古老的神庙是在南部城市埃利都,这座神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五千纪。这座神庙并不大,只有一个12英尺×15英尺大小的房间。在这座神庙的中央,摆放着一张贡品桌,在墙壁里设置了一个壁龛作为祭坛或放置神像。
乌鲁克文化时期(公元前第四千纪中叶),神庙建筑出现了变化。这一时期,神庙建筑在一个人造的不规则的山头上,已达到宽50米、长80米以上的规模,其壁面有密排数层的拱壁,巨大的“T”形殿堂从十字形甬道出入,四周环绕着侧房。庙内有长方形的神坛,坛上有祭坛和一个与炉壁相连的供桌。神庙的外墙粉刷着明亮的白色,因此,人们习惯地称它为“白庙”。在乌鲁克发现的另一座神庙,有半柱式墙垣,建在石砌的地基上。这座神庙用彩色的镶嵌画作为装饰,镶嵌画用嵌在建筑物上的生砖砌成,并由钉在墙垣上的彩色陶钉加固,这是在美索不达米亚神庙建筑中运用彩色镶嵌的最早范例。
神庙的核心部分是一个长方形殿堂,在一个长边上开一个门。在殿堂的另一端是一个凸起的砖砌祭坛,它的后面是放置神像的殿龛。殿堂中部是一个小砖台基,此即为“供桌”。长砖凳靠在墙边,是用于放置还愿像的。殿堂两旁是侧房,其中一个通向平顶阶梯。
在苏美尔早王朝时期,神庙建筑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建在砖台基上的“高大”的神庙或塔庙,第二类是地面建筑,有时周边围绕着私人住宅。从神庙产生时起,一座城市就不止一座神庙,而是拥有很多座神庙,供奉不同的神灵。但是,作为城市保护神的主神,其地位肯定是其他诸神无法相比的,为城市主神或保护神所建造的神庙,无疑会更大一些,也更具威严。例如,巴比伦城的保护神马尔都克的神庙、乌尔城的保护神月神南那和他的配偶宁加尔的神庙,以及伊沙里(Ischali)的爱神伊什塔尔的神庙等,就都属于这类城市主神的神庙,因此更受敬仰。在古巴比伦时期,巴比伦第一王朝修建的最著名的神庙就是马尔都克神庙,它占地非常宽广,达60多英亩。到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神庙在建筑结构上与王室宫殿结合了起来。“一方面,这样做可以提高国王的威严;另一方面,通过建筑,它象征着神圣活动与世俗控制的从属关系。”[5]
图9.5(左) 拉尔萨王瓦拉德辛建造的宁尼西娜神庙的建造碑牌。石灰石,约公元前1830年。宁尼西娜在拉尔萨被视同为医药女神古拉。庙的名字“Funamtila”意为“生命之草的殿宇”
图9.6(右) 乌尔巴乌神庙奠基铜雕像。神灵与奠基钉头,约公元前2130年。出自特罗(古代吉尔苏)
图9.7 圆形基础残片。石灰石,早王朝Ⅱ期,约公元前2600年。出自特罗(古代吉尔苏)
图9.8 穿孔卵石。天神揳入奠基的钉子,对面是张大嘴的狮子。同时还刻有保护女神拉玛,顶上是蛇身。其上有埃兰文和阿卡德文铭文。普祖尔因舒什那克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100年
图9.9 人形奠基铜钉。为伊南娜神庙奠基石。公元前20世纪初。出自拉尔萨
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建造神庙的过程中,还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在建筑的基座下插入“奠基石”,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我们今天的建筑中。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神庙建筑的“奠基石”上,通常记载有王室修建者所刻写的碑文,碑文会对建造的环境进行描述,包括建筑材料的清单,如具有一定气味的矿物油或是那些时常被添加到灰浆里的蜂蜜,抑或是类似于用来制作门的柏树和雪松等价值昂贵的木材。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对待建筑的这种态度,或者说先进的意识,到今天都值得称道。
(二)塔庙
塔庙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杰出的建筑学创造。年代最久远的塔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三千纪末期,同样出现在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座城市埃利都。“塔庙”这个词来源于阿卡德语Zigguratum,意思是“顶峰”或“高地”。最初,塔庙是一种由砖块砌成的多台阶平台式建筑,它建在整个神庙综合建筑群的最高处,在塔的顶部可能供奉着神龛,神灵可以从天庭降临到这里。大型的宗教活动,尤其是盛大的宗教仪式,都要在塔庙最顶端的平台上举行。一方面可能因为它更能显示出帝王君临天下的威严和气势;另一方面可能因为作为城市的制高点,它距离天庭更近,更容易接受和传递上天神灵的旨意。
图9.10 乌尔塔庙的挖掘现场。乌尔塔庙修建于公元前第三千纪,重修于公元前6世纪
苏美尔人所创造的塔庙,是独创一格的祭神建筑的典范。塔庙耸立在当地主要神祇的庙宇附近。塔庙主要用生砖砌成,涂以沥青浆结合。在塔庙的顶部有作为建筑物的结顶的不大的房子,即所谓“神宅”。
美索不达米亚城邦遗留下来的塔庙已知的共有30座左右,建筑年代都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500年之间。公元前2200—前2100年在乌尔兴建的塔庙,由3个大型塔楼组成,象征水神、天神和地神。塔楼一个比一个高,有不同颜色,下面是黑色,上面是白色,中间是红色。塔庙的基座呈长方形,长65米,宽43米,高13米,第二层长38米,宽26米,高5.7米,第三层高度为2.9米。整个建筑高达21米。在塔庙里一般是没有内部空间的,或者内部空间被压缩到最低限度,压缩到一个小房间。塔的中央有一阶梯直达第三层台基。整个建筑以土砖砌筑,表面饰以烧砖,并用沥青勾缝。外墙向内倾斜80°,并有呈弧状弯曲的辅助墙柱。人们在有“神宅”的上部屋顶庭院里进行祭祀,这里也用作占星术士的观象台。美索不达米亚的各大城市,多半至少有1座塔庙,供奉族人崇拜的神祇。有证据表明,亚述城至少有3座塔庙。
图9.11 位于亚述的安努·阿达德神庙的塔庙
巴比伦巴别通天塔是塔庙中最壮观的一座。它坐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繁华国都巴比伦城内的幼发拉底河畔。尼布甲尼撒二世说他在巴比伦城“用鲜蓝色釉烧制的砖”建造了一座塔庙,现今一般认为那就是《圣经》中所说的没有建成的巴别通天塔。据记载,在那波帕拉沙尔统治时,他就着手重建被亚述毁掉的塔庙。他宣称:“取自山上海上的金银珠宝,大量镶在塔里……各种油料、香料混合在砖块中……我身为王者,喜欢运送盛砖的篮子,把篮子送到塔基去。我在马尔都克神前鞠躬,脱下皇袍,解下国王的徽章,把砖和泥顶在头上运送。我叫最心爱的长子尼布甲尼撒帮助运泥,又亲自携来酒、油两种祭品……”尼布甲尼撒二世所写的铭文,记载建筑工程接续进行的情况:“……那波帕拉沙尔……已把塔基建好,并建到约45米高,但还未建塔顶。我着手做这件工作。我亲手把从黎巴嫩茂盛的森林运来的雪松木斩开,用作建筑材料。又把围墙、那些大门建造得辉煌壮丽,像白昼那样炫目,还亲自把各门装上。”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后25年,巴比伦成为波斯的一个省。大约在公元前478年之后,这座塔庙被弃置。不过,在公元前460年,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游览巴比伦城时,依然对通天塔赞赏不已。他记述说:
在这个圣域的中央,有一个造得非常坚固,长宽各有一斯塔迪昂的塔,塔上又有第二个塔,第二个塔上面又有第三个塔,这样一直到第八个塔。人们必须从外面循着像螺旋线那样地绕过各塔的扶梯走到塔顶的地方去。在一个人走到半途的时候,他可以看到休息的地方,这里设有座位,而到塔顶上去的人们就可以在这里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在最后的一重塔上,有一座巨大的圣堂,圣堂内部有一张巨大的、铺设得十分富丽的卧床,卧床旁边还有一张黄金的桌子。[6]
二、王宫建筑
正如神庙和塔庙最早出现在埃利都城一样,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宫殿建筑也出现在埃利都,其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三千纪早期。苏美尔早王朝后期开始,随着王权的发展,王宫建筑逐渐成为都城内主要而且是最壮丽的建筑物。实际上,“王宫”一词在苏美尔语里的意思就是“大房子”。如果说神庙以其楼层不拘而赫赫有名,塔庙以其高入云端而引人注目的话,那么宫殿便以其规模宏大而威慑四方。
(一)宫殿的设计与格局
美索不达米亚王宫建筑的设计与格局,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早王朝时期,基什的宫殿建筑群是由两座建筑物构成,中间有狭窄的胡同相隔。较大的那座由门楼出入。周围有双重围墙。之后宫殿的设计都由两个庭院组成,在两个庭院之间由一个谒见室来连接。谒见室非常大,有庭院的两倍面积,室里设有供国王使用的宝座。外庭院用来处理公共事务,而内庭院则用来举办私人活动。外庭院的四周可以用作办公室、作坊和储藏室等,内庭院的四周则用来作为王室家族的居住场所。后来,美索不达米亚的王宫宫殿还引进了一种叙利亚式的圆柱门廊,它在阿卡德语里称作bit hilani。古巴比伦时期的宫殿,设有谒见室、国王的起居室、妃妾的起居室、中庭、仓库、厨房、浴室、书吏训练学校等。宫殿的内墙壁都用图画和浅浮雕式绘画来进行装饰,图画或浮雕的内容题材通常都是涉及君王狩猎和战争的场面,一方面表现君王本人的英勇善战,另一方面起到给外来的访客尤其是其他国家的君臣以震慑的作用。
图9.12 题有拉伽什王恩铁美那之名的闪长岩枢轴。约公元前2400年
建于公元前18世纪的马里宫殿——与巴比伦第一王朝的著名的汉谟拉比王同时代的马里王兹姆里利姆的一座宫殿,是美索不达米亚规模最大的宫殿之一,被称为“古代东方建筑的瑰宝”[7]。宫殿长190米,宽130米,约有300个房间。从入口进去,经过3个大厅和2个中庭,便是谒见室。方形院落和长方形谒见室的结合,是美索不达米亚大宫殿的范例。王宫周围有双层围墙。建筑西北角是王室住宅。
(二)亚述王宫
亚述时期建造了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最宏伟富丽的宫殿建筑。亚述的宫殿,从总体设计上看,彼此十分相似。宫殿建在一块长方形的土地上,四面有高墙围绕,设有供守卫用的塔楼。亚述人造房时,懂得利用柱和拱架结构,柱身呈圆柱形,表面光滑,柱头带冠。公元前717—前701年,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在尼尼微东北的杜尔-沙鲁金城内[今伊拉克北部的霍尔萨巴德(Khorsabad)]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宫殿位于城市西北角,营造7年方竣工。它建在一个高18米、边长300米的方形土台上,周围有护卫的要塞。王宫建筑围绕2个大庭院布置,共由30多个内院、200多个房间组成,布局规整,分工明确。房间多呈长条形,土坯墙厚3~8米,运用了砖拱券技术。萨尔贡二世宫殿的谒见室在设计方面有两个特别之处:其一是旋转阶梯一直通向屋顶,以便进行天体观察和举办仪式;其二是在地板上有一条小石路可以使一种移动火盆在地上通过轮子滑动,以便冬天取暖。
图9.13 萨尔贡王宫复原图
图9.14 一座亚述宫殿的内部图。图片见Rawlinson,Seven Great Monarchies of the Ancient Eastern World,New York:John B.Alden,1884
图9.15 一座亚述宫殿的外观图。图片见Franz von Reber,History of Ancient Art,New York:Harper,1882
王宫可由正面阶梯引入,侧面设有长长的坡道,供车马进出。正门为4座方形碉楼夹持着3个拱券门洞。中央门洞宽约4.3米,这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典型式样。碉楼顶部用雉堞饰边,外面贴满彩色琉璃砖;石板墙裙高约4米,其上刻浮雕。宫殿入口处有一对人首带翼兽身像(即五腿兽),镇妖辟邪。雕像可从正面、侧面两个方向观看,气势极为雄壮。
图9.16 镇守王宫大门的人面牛身神兽像
萨尔贡二世的继承者们——辛那赫里布和亚述巴尼拔则仿效他们先祖的做法,在尼尼微的王宫门口也安置了巨大的人首牛身神兽像担任其守卫,每头都高达10~15英尺,这种架势足以震慑任何身居高位的到访者。
(三)新巴比伦王宫
美索不达米亚王宫建筑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的,要数新巴比伦王国的著名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宫殿。他的宫殿修建在巴比伦,尼布甲尼撒二世非常得意地把自己的宫殿夸赞为“人类的奇迹,大地的中心,充满阳光的居所,陛下的寝宫”[8]。这座宫殿至少拥有五座庭院和一间面积达55英尺×140英尺的谒见室。从谒见室四周的琉璃砖墙上可以看见,群狮张着大嘴,紧张地盯着正思考下一步军事行动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