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罗马的壮大(1 / 1)

古代罗马文明 杨共乐 8753 字 1个月前

第一节 与意大利和迦太基人的战争

一、罗马征服意大利

王政时代的国王虽然为罗马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这样的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在共和之初,罗马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第伯河畔一个小国的地位。人口少、统治区域小、地理环境差[1]是当时罗马的主要特征。罗马随时都有可能被近邻消灭或吞并。北边的埃特鲁里亚人,东边和南边的厄魁人、萨宾人和伏尔西人,还有同文同种的拉丁人,这些都是其早期必须认真面对的强邻。新共和国的最初100年,罗马人就是在不断与近邻的斗争中度过的。战争是罗马人最崇高的事业,也是罗马人最神圣的职责。

到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罗马的地理优势才有了一定的显现。公元前431年,他们打败了厄魁人,接着又多次击败伏尔西人。公元前430年,罗马人在战胜厄魁人后,再次发动对埃特鲁里亚维伊城的战争,并取得重大胜利。他们杀死维伊国王,将其甲胄作为战利品奉献给罗马的朱庇特神殿[2]。公元前405年,罗马人再次发动对维伊人的战争。经过10年苦战,他们终于通过地道作战的方法,于公元前396年攻克了维伊城。维伊战争开创了罗马人长期在外作战的先例。

图3.1 元老院和罗马人民标识石雕

罗马征服维伊的直接后果是: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吞并了维伊30万犹格的土地,从而使罗马的领土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一倍。罗马人“把维伊的土地分给每个平民,每位7犹格。其中既包括家长,也包括每家的儿子”[3]。从此,以地养民,以民强兵,以兵扩地的罗马外向型发展模式开始形成。

公元前4世纪,北部意大利又来了新的移居者——凯尔特人,即高卢人。凯尔特人是埃特鲁里亚的北部近邻。他们“居住的村落并无围墙,也没有什么家具。他们以树叶为床,以肉为食,从事战争和农业,生活简朴,对艺术或科学一无所知。他们的财产包括家畜与黄金。因为这是他们随环境而迁徙时唯一能携带的东西。他们对朋友最讲义气。在他们之中,拥有追随者和朋友最多的人也是最受尊重和最有势力的人”[4]。据说,公元前391年有一支高卢人闯入埃特鲁里亚,直达克鲁西城。克鲁西向罗马求救,罗马元老院派使者责令高卢人退回原来的居住地。罗马人和高卢人由此结怨。公元前390年,高卢人进攻罗马,罗军溃败。当时整个罗马城除了卡庇托尔卫城外,皆被高卢人占领。罗马城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破坏。最后,高卢人“由于本土遭威尼提人的侵袭,只得匆匆与罗马人订立条约”,在接受罗马人交纳的一笔赎城金后,撤军返乡。[5]高卢人攻占罗马本身就说明罗马城作为首都有其危险性,原因在于罗马四周没有保护罗马城的天然屏障。未来罗马城最大的安全因素只能依靠罗马人工建造的城墙。

图3.2 罗马建筑遗迹(一)

公元前4世纪中叶至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开始把进攻的重点放在意大利的中部地区,先后发动了3次萨姆尼特战争,并取得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萨姆尼特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罗马的实力,彻底改变了意大利半岛原先的政治格局。罗马人与南部希腊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由原先的间接关系变成了面对面的直接关系,双方间的冲突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公元前280年,罗马舰队开进他林敦湾,遭到希腊殖民城邦他林敦人的袭击。为抗击罗马,他林敦人向希腊伊庇鲁斯的国王皮洛士(又译为皮洛斯)求援。皮洛士应邀带领一支25000人的队伍来到他林敦港。“国王的军官们使他林敦人很为窘迫,他们强住在他林敦的公民家里,公开地凌辱他们的妻子和儿女们。后来皮洛斯禁止他林敦人宴饮以及其他社会集会和娱乐,认为这些事情跟战时情况不相适合,命令公民们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如果他们不服从的话,即处死刑。于是他林敦人为这些他们不习惯的训练和事务完全折磨得精疲力竭了;因此,他们从城市里逃往乡间,好像它是一个外国人的政府一样。”[6]初战,罗马战败。皮洛士虽然取胜,但死亡4000人。皮洛士认为此时议和对自己有利,于是派使者去罗马商谈和平协议。

罗马人由于皮洛斯的声誉和近来他们所遭遇的灾难而胆怯,犹豫了很久。最后,绰号盲者的阿彼阿斯·克劳狄(他因年老而失明)命令他的儿子们引导他到元老院议事厅来,他在那里这样说:“过去我因失明而悲伤;但是现在我深以没有同时失掉听觉为遗憾,因为我是从来没有料想到会看见或者听见你们有这种议论的。难道单单一个不幸的事件就使你们顿时忘掉了你们自己,以致把那个造成你们的灾祸的人和那些邀请他到这里来的人叫做朋友,而不叫做敌人,把你们祖先们的遗产交给琉卡尼亚人和勃罗丁人吗?这不是使罗马人变为马其顿人的仆役又是什么呢?你们中间有人胆敢称此和约而不是奴役!”阿彼阿斯举出了许多其他意义相类似的事情来,以鼓励罗马人的士气。如果皮洛斯想要跟罗马人订立和约、建立友谊关系的话,让他退出意大利,然后派遣他的使团来。他留在意大利一天,我们就一天既不把他看作朋友,也不把他看作同盟者,既不把他看作罗马人的裁判者,也不把他看作罗马人的仲裁人。[7]

图3.3 皮洛士像

元老院在听了阿庇安的话后,迅速做出决定,与皮洛士战斗到底。罗马人充分发挥“九头蛇”[8]精神,最后把皮洛士赶出意大利。公元前275年,皮洛士退回希腊。3年后,他林敦向罗马投降。公元前270年左右,罗马基本上占领了意大利的南部地区,完成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意大利其余部分的征服任务,罗马成了意大利半岛上最强大的主人。公元前273年,甚至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也与罗马签订条约,承认罗马这支地中海地区的新生力量。

二、西西里争夺战

罗马崛起于意大利后,开始向西部地中海扩张。与当时称霸西部地中海的海上强国迦太基发生正面冲突。西西里也就成了它们相互争夺的最前哨。

迦太基位于今北非突尼斯地区。相传,迦太基城创建于公元前814年,是腓尼基人在这里建立的一个殖民地。迦太基地理位置优越,旁边有良好的港湾,北通广阔的地中海。向北经西西里岛,可以与意大利贸易;向东可以与埃及、叙利亚和希腊等东部地中海诸国交易;向西可以往西班牙开拓。到公元前3世纪前叶,迦太基已发展成为地中海,尤其是西部地中海世界的一个最具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迦太基的政治体制较为复杂,古代作家的记载也不尽相同[9]。其机构主要有元老院、民众会议和2名行政长官[10]。元老院由300名元老组成,成员为终身职。他们享有制定法令和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最高权力;民众会议的职责主要是形式上通过某些重要的法令和决议;行政长官称苏菲特,握有最高军事指挥权。国家政权主要掌握在富有的商人和大地主手中。诺尼乌斯说:“若没有良好的协商机构和严格的制度,迦太基也不可能如此兴旺了约六百年。”[11]由此可见迦太基政治体制的先进性。迦太基的公民是腓尼基殖民者的后代,大多从事航海业和工商业,对商业贸易尤为重视。为了保护商业利益,他们很早就建立了一支实力较强的海军。最初的海上官员和水手,除划桨手外,可能都由公民组成。公元前4世纪后,由于军队需求量增加,迦太基开始招募雇佣兵。迦太基的农业相对比较落后,土地主要由利比亚土著居民和奴隶耕种。与罗马相比,迦太基缺少一支耕战结合的、强大的公民兵队伍。

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迦太基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据说,它曾于公元前6世纪与埃特鲁里亚人联合击败过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并于公元前509年与罗马人签订过对双方都有利的协议。协议内容如下。

罗马人及其同盟者与迦太基人及其同盟者之间,应依照以下条款友好相处:

(1)无论罗马人或其盟友,除为风暴或敌人所迫外,均不得驶越美丽海岬。如有被迫登陆者,不得购买或带走除为修理船只或宗教仪式所需用品之外的任何东西,并必须在五日内离开此地。

(2)登陆经商的人,如无传令官或城镇官员在场,不得从事任何交易。如果在利比亚或撒丁尼亚进行交易,卖主无论以什么价格出卖,只要有上述官员在场,都将得到国家的保护。如果罗马人来到西西里的迦太基辖区,那么他就能够享受与其他人同等的权利。

(3)迦太基人不能损害阿尔德阿人、安契乌姆人、劳兰顿人、西尔策依人和塔拉西那人的利益,也不能损害罗马属下的其他拉丁城镇的利益。对于那些不属于罗马的拉丁城镇,迦太基人也不得擅自插手。如果他们已经攻占了某一城市,则应秋毫无犯,并完整地将其移交给罗马人。他们不得在拉丁姆地区修筑堡垒。如他们携带武器进入拉丁姆境内,则必须在夜晚来临之前离开。[12]

从条约中可以看出,迦太基人已经把撒丁尼亚和利比亚完全看成属于它统辖的地区。对于西西里岛却不同,条约中只规定了受迦太基统辖的部分地区。罗马人在订约时同样也仅涉及拉丁姆地区,没有提及意大利的其余部分,因为当时的意大利还没有完全处于它的统治之下。

在此条约签订之后,大约在公元前348年,双方又缔结了另一条约。在这一条约中,迦太基把推罗和乌提卡也包括进去,并在美丽海岬之外又增加了玛斯提亚和塔尔塞乌姆,以此作为界线,不准罗马人越过这一界线进行远征掳掠或兴建城市。条约的内容大致如下。

罗马人及其同盟者与迦太基人、推罗人、乌提卡人及其同盟者之间,应按以下条款友好相处:

(1)罗马人不得越过美丽海岬、玛斯提亚和塔尔塞乌姆进行掳掠、贸易或兴建城市。

(2)迦太基人如占领了拉丁姆地区任何不属于罗马统辖的城市,他们可保持其战利品和俘虏,但必须把城市归还。如果迦太基人俘虏了那些与罗马人缔结过成文条约,但不隶属于罗马的城市成员,那么他们不得将俘虏带进罗马湾。若已带入,一经罗马人干预,俘虏即应释放。罗马人也应承担与此相同的义务。

(3)罗马人在迦太基统治下的地区取得水或粮食,他们不得用这些粮食来伤害与迦太基缔结条约和建立友好关系的任何民族。迦太基人也同样不得有这类行动。若有人有此行为,将不以私人报复处罚,而应以触犯国法论罪。

(4)罗马人不得在撒丁尼亚和利比亚从事贸易或兴建城市。除补充给养或修理船舶外,不得获取任何其他物品。被风暴所驱而停靠这些海岸者,应于五日内离去。在西西里的迦太基所辖地区及迦太基本土,罗马人可以经营任何商业,并销售准许公民出售的任何物品。迦太基在罗马也享有同样的权利。[13]

在这一条约中,迦太基人又一次强调了他们对利比亚和撒丁尼亚的所有权,并不准罗马人越雷池一步。但是另一方面,对于西西里,他们只提及了属于他们管辖的部分。罗马人对拉丁姆也做了同样的规定:不准迦太基人欺侮阿尔德阿人、安契乌姆人、劳兰顿人、西尔策依人和塔拉西那人,同时也禁止迦太基人欺侮那些坐落于拉丁海边且与这一条约有关的城市。

早期罗马人与迦太基人的最后一个条约缔结于皮洛士战争时,即迦太基为争夺西西里而进行的战争之前。在这一条约中,除了重申过去条约中业已规定的条款外,还增加了以下内容:

无论迦太基人还是罗马人,如有一方欲与皮洛士订立盟约,那么双方都将互相约定:当两国中的任何一方遭受攻击时,他们都将互相援助。不管哪一方需要支援,迦太基人都将供应运输船只及战舰;但战士的薪饷应由战士的所属国支付。如有需要,迦太基人也应在海上援助罗马人。但任何人都不得无视罗马人的意愿强令船员在罗马沿海登陆。[14]

这些条约表明,公元前264年以前,迦太基和罗马之间的关系还是相当友好的,彼此间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冲突。

罗马人与迦太基人的冲突起因于“麦散那事件”,核心是争夺西西里岛的统治权。

公元前264年以前,罗马人因忙于意大利内部事务,对西西里既没有任何领土需要,也没有任何政治、商业兴趣。迦太基和叙拉古是当时西西里的两大统治力量。前者统治着西西里岛的大部分地区,后者统治着以叙拉古城为中心的西西里东部区域。

叙拉古城(Syacusae,Siracusa或Syracuse)位于西西里岛东南部阿纳普斯河河口东北部,为阿奇阿斯(Archias)率领的一批科林斯人所建,建城的时间为公元前734年。城市因建在东、西地中海及意大利与迦太基的交通要道上,所以发展很快。到公元前4世纪,叙拉古港业已成为该地区重要的贸易枢纽。叙拉古早先实行贵族政治,由掌握土地者(称“葛摩里”,Gamori)执政治国,后又出现过僭主政治和民主政治。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狄奥尼修斯一世利用武力,重建僭主政治。他当政近40年,不断增强叙拉古的军事实力。约公元前344—前343年,科林斯将军提莫勒昂(Timoleon,?—约公元前337)渡海攻占叙拉古,结束了叙拉古的僭主政治。但不久叙拉古的科林斯政权又为阿加托克利斯(Agathocles,公元前361—前289)所夺取。

图3.4 拉丁文“SPQR”

公元前288年,叙拉古的一些来自南部意大利和坎佩尼亚的雇佣兵强占位于西西里岛东北端的城市——麦散那。他们自称“玛美尔提”,即战神之子。叙拉古曾组织力量多次打击“玛美尔提”。公元前270年,希耶罗二世(Hieron Ⅱ,约公元前305—前215)在叙拉古称“王”。公元前264年,希耶罗二世率军包围麦散那,准备消灭“玛美尔提”。“玛美尔提”求救于迦太基的一支舰队,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打败了希耶罗二世的军队。但迦太基人也有在麦散那长驻下去的意图,于是“玛美尔提”便向罗马求援。对于“玛美尔提”的请求,元老院犹豫不决,“然而,平民们虽然因不久前的战争而饱经磨难,急需重建家园,却愿意听从军事指挥官[15]的意见。他们列举理由说明:战争除了能够给国家带来整体利益之外,还显然能使公民从战利品中获得丰厚的报偿,因此,他们赞成出兵援助。当这项措施在森都里亚大会上通过之后,执政官之一阿庇乌斯·克劳狄被任命为此次行动的总指挥,并奉命渡海前往麦散那”[16]。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开入西西里岛,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爆发。

罗马军队出师不久便击溃了叙拉古军队,而且还迫使迦太基军队后撤,解了麦散那城之围。此后,罗马军队势如破竹,直抵叙拉古城。叙拉古国王希耶罗二世是一位务实的政治家,他见罗马实力如此强大,便迅速与罗马结成联盟。罗马和叙拉古联盟的形成加速了战争的进程。他们迅速将迦太基逐出麦散那海峡。迦太基并不甘心失败,又将大军驻扎于西西里南部重镇阿格立根特,力图以此为据点抗击罗马军队,但收效甚微。公元前262年,罗马攻克阿格立根特,大约有2万居民被卖为奴。

迦太基在西西里东南部地区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失去了抗击罗马的能力,因为迦太基的主要军事力量是海军。为了迅速赢得这场战争,罗马政府决定建立一支海军。公元前260年,罗马在南意大利诸希腊盟邦的帮助下,建立了一支以140艘五列桨大船为核心的舰队。因为罗马舰队刚刚组建,所以在机动性和作战经验等方面都远不如当时的海上强国迦太基。为了弥补这些弱点,并充分利用罗马步兵的优势,罗马人发明了一种新的设备——吊桥。这种吊桥被安装在船头,吊桥的一端有钩子,两面有护栏。当罗马的船和敌船靠近时,吊桥放下,吊桥前端的钩子就像乌鸦嘴一样钉住敌舰的甲板,步兵便从这里冲过去,与敌人展开短兵搏斗。这是罗马人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获取胜利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正是利用这一优势,罗马人取得了第一次海战的巨大胜利。

公元前260年,刚刚组建的罗马海军在执政官盖约·杜伊利乌斯的领导下,与迦太基海军在麦散那以西、西西里东北角的米雷海角遭遇。罗马军利用乌鸦战术,首次打败迦太基舰队。在这次战斗中,迦太基人损失了50艘船。为了纪念这次海战的胜利,罗马人在广场上建立了一个圆形纪念柱,柱上饰以迦太基被俘获的船头和庆祝铭文。执政官杜伊利乌斯也因此获得了殊荣。据李维记载:“他是罗马所有将领中第一个因海战而获得凯旋的人。因为这一原因,他被授予一项永久性的荣誉,即在他面前应有一个人持蜡制的火炬。当他外出用餐回来,笛手应吹笛迎接。”[17]米雷一战,使罗马人一度控制了西西里大部分水域。西西里诸城纷纷归附罗马,迦太基在西西里的优势已不复存在,留给它的只有西西里西端的若干孤零零的据点。

就在这时,罗马人决定在海外开辟第二战场。公元前256年,罗马装备了230艘船只向北非出发,统领舰队的是这一年度的执政官伍尔索(Vulso)和列古鲁斯(Regulus)。罗马舰队与拥有350艘船只的迦太基舰队在西西里南面的埃克诺姆斯海角相遇,双方展开了一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战。罗马人投入的兵力是14万人,迦太基为15万人。在这次战斗中,罗马的吊桥再次发挥了威力,迦太基军遭到惨败。其中有30多艘船只被击沉,64艘船只被俘虏。而罗马人仅失去了24艘船只。此战不久,罗马军队便在阿非利加北部登陆。

罗马登陆军最初在北非打了一些胜仗,占领了克鲁佩阿等城市,掠夺了一部分财富。但对迦太基的围攻显然是远征军在短期内不能完成的。元老院于是决定留下1名执政官和2万名士兵在北非驻守,其余的1名执政官和军队调回罗马。后来这支军队由于在一次战斗中错误出击,除了2000多人逃回外,其余的都被迦太基人消灭,罗马执政官列古鲁斯也在战斗中被俘。罗马人在海外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随即落空。

此后,双方又断断续续地战斗了10多年。迦太基将领哈米尔卡坚守西西里西部的几个据点,并不时骚扰意大利沿海地区。罗马人又倾力造船,于公元前241年终于攻下迦太基在西西里的最后据点。迦太基在军事上完全失败的情况下,被迫向罗马人求和。当时的罗马指挥官鲁达提乌斯欣然接受了迦太基的求和要求。“因为他意识到罗马的资源已经被战争消耗殆尽,他用和约成功地结束了战争。”[18]和约的大致内容是:

如果罗马人民同意的话,那么迦太基人和罗马人民之间就应该在下列条件下建立友谊:迦太基必须撤出西西里全岛,不得对希罗发动战争,也不得用武力干预叙拉古及其联盟的事务;迦太基必须把所有战俘无偿地交还给罗马人;迦太基人必须在20年内分批向罗马人支付2200优卑亚他连特白银。[19]

但当这些条款被送到罗马时,遭到了罗马人民的拒绝。后者选派了一个由10人组成的委员会去调查情况,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而从后来签订的协议的内容看,委员们对上述条款的款项并未做出实质性的改变,而只是对条款的某些部分稍微做了些修改。例如,他们把原定的支付期限缩短到了10年,将赔款数额增加到3200他连特,并要求迦太基人撤出在西西里岛与意大利之间的所有岛屿。这样,罗马在与迦太基人争夺西西里控制权的战争中终于取得了胜利。

三、汉尼拔战争

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第一次战争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争历时24年,战争的结局无论对迦太基人还是对罗马人都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对于迦太基人而言,战争的失败不但使迦太基人失去了广大的土地,而且也使迦太基人失去了大量的资金。为了准备这次战争,迦太基从意大利、西班牙等地招募了大批雇佣兵,其中有利比亚人、西班牙人、南意大利人、坎佩尼亚人和高卢人等。对于这些雇佣兵来说,战争是他们谋生的主要手段,但战后,由于迦太基经济凋零、国库空虚,根本无力发放军饷,因而引起了2万雇佣兵的不满与暴动。迦太基政府只得重新起用哈米尔卡为司令官,派兵镇压。大约经过3年4个月的时间,雇佣兵暴动才最后被平息下去。波利比乌斯认为这是“我们所知道的所有战争中最残酷、最无法无天的一次战争”[20]。

迦太基的雇佣兵起义不但削弱了迦太基自身的力量,而且又为罗马人染指撒丁尼亚岛提供了机会。公元前238年,罗马派军从迦太基手中夺取了撒丁尼亚岛。迦太基对此提出抗议。罗马以迦太基违令准备船队为由,向迦太基宣战。迦太基因雇佣兵战争已无力再与罗马交战,只好忍痛割爱,主动放弃撒丁尼亚,并向罗马交纳赔款1200他连特。

通过与罗马人的战争和随后的雇佣军之乱,迦太基决策层也逐渐意识到:大规模利用雇佣兵有很大的缺陷和弊端。这些缺陷和弊端主要表现在:雇佣兵不但无法与罗马军团抗衡,而且花费巨大;搞得不好,还会动摇国家的根基,成为威胁国家统治的巨大力量。正是建立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迦太基全力鼓励哈米尔卡向西班牙发展,从而着手训练一支高水平的、代表迦太基利益的西班牙军队。当时迦太基只在西班牙南部沿岸有些贸易据点。公元前237年后,迦太基大将哈米尔卡率军侵入西班牙,经过哈米尔卡及其女婿哈斯德鲁巴两代人的征战和经营,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大为增加。在哈斯德鲁巴时期,迦太基人还在西班牙的东南海岸建立了新迦太基城。这一城市后来发展成为西班牙的首府。更为重要的是:在扩展领土的过程中,迦太基人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能打硬仗的军队。

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发展和扩张最初并未引起罗马人的注意和重视。公元前231年,罗马为其盟邦马西利亚的商业利益曾派使者到西班牙,对哈米尔卡的行为进行调查。据说,哈米尔卡佯称经营西班牙是为了向罗马偿还赔款。或许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危及罗马人自身的切身利益,所以罗马使团并没有对迦太基在西班牙的扩张加以指责。公元前226年,罗马再次派遣使者,与当时的执政者哈斯德鲁巴交涉西班牙事务。哈斯德鲁巴应允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发展将以埃布罗河为东部的界限。

罗马在取得与迦太基人战争的胜利后,信心和实力大增。它先占领了撒丁尼亚岛,后又向意大利北部发展。公元前232年,保民官提议在卢比孔河以南的高卢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弗拉米尼乌斯出任执政官后,继续推行征服和同化山南高卢的政策。公元前224年,罗马军队打败波伊人。次年,罗马大军渡过波河,进攻高卢的另一大部族印苏布列斯人,并取得胜利。公元前220年,高卢部族因不敌罗马人的大规模进攻,纷纷投降。至此,罗马人基本上解除了长期困扰他们的高卢人之患。罗马虽然没有达到完全征服高卢的目的,但在高卢人的核心地区建立了两个拉丁殖民地,即普拉钦提亚和克列莫那。同时还修筑了两条通往北方的军用大道,其中弗拉米尼乌斯大道直通亚德里亚海边的阿利米浓港,奥列里大道沿埃特鲁里亚海岸通比萨。这些道路的开通不但加强了罗马对山南高卢的控制,而且也为罗马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罗马人忙于征服高卢人的同时,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发展也相当惊人。公元前221年,哈斯德鲁巴被一名凯尔特人杀死,哈米尔卡的儿子汉尼拔被军队拥立为司令官。不久,军队的这一选择又为迦太基政府所确认。

汉尼拔上任后潜心经营,大胆开拓,很快就使迦太基在西班牙的统治范围向北扩至埃布罗河和托来多山。迦太基势力在西班牙的不断发展,使位于埃布罗河以东的西班牙同盟者萨贡图姆城十分不安。由于担心迦太基人的侵略,从公元前220年开始,萨贡图姆就不断向罗马求援。罗马元老院派使节到新迦太基,声称罗马有义务保护萨贡图姆的利益,警告迦太基主将汉尼拔不要侵犯该城。公元前219年,汉尼拔不理罗马的警告,率领15万大军围攻萨贡图姆。罗马因忙于伊利里亚战争,并未派兵援助萨贡图姆。萨贡图姆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最后陷落。城内的大部分成年男子被杀。萨贡图姆的陷落,对罗马打击不小。元老院迅速做出决定,派遣以昆图斯·法比乌斯为首的使团前往迦太基。然而迦太基政府一再强调,攻陷萨贡图姆的目的并非针对罗马,也不可能破坏两国间签订的条约。罗马使团与迦太基政府的交涉以失败告终。

昆图斯·法比乌斯掀起自己长袍的前襟,作了一个深兜形状,说道:“我们在这里给你们带来了战争与和平,你们自己选择吧!”但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迦太基人同样傲慢地回答,“随你便!”于是,他放下袍子的前襟,大声喊道:“我给你们战争!”在场的迦太基人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他们应战。[21]

图3.5 罗马建筑遗迹(二)

迦太基和罗马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公元前218年,罗马向迦太基宣战,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第二次战争爆发(公元前218—前201)。因领导这场战争的迦太基将领是汉尼拔,故又称作“汉尼拔战争”。

罗马人在宣战以前,就拟出了使战争局限于阿非利加和西班牙的作战计划。元老院在意大利征集6个军团的兵力,其中一部分派往迦太基的本土,另一部分派往西班牙[22]。罗马的目的是要捣毁迦太基在西班牙建立起来的进攻罗马的新基地。但汉尼拔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毅然决定从北方越过阿尔卑斯山直捣罗马人的心脏——意大利,打一场无战略后方、无补给线的主动出击战,力图以此来打乱罗马人的战略布局[23]。

当汉尼拔从新迦太基出发时,罗马人还没有汉尼拔方面的确切情报。两位执政官仍按计划分别率军向非洲和西班牙进发:塞姆普罗尼乌斯经西西里到阿非利加,科尔涅利乌斯·西庇阿经马西利亚到西班牙。当西庇阿到达罗纳河口在马西利亚登陆时,才发现汉尼拔已越过比利牛斯山。西庇阿想在罗纳河渡口堵截汉尼拔,但当西庇阿赶到渡口时汉尼拔已过河向阿尔卑斯山进发了。于是西庇阿迅速做出决定,他派自己的弟弟格涅乌斯继续前往西班牙,自己则率一部分船队赶回意大利,准备迎击汉尼拔的进攻。

汉尼拔花了15天的时间翻越了阿尔卑斯山,成功地到达意大利半岛北部,达到了出其不意的目的。从迦太基出发到翻越阿尔卑斯山,汉尼拔总共用了5个月的时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据波利比乌斯记载:当汉尼拔到达波河流域时,迦太基的军队只剩下了1.2万名阿非利加人、8000名伊伯里亚人和6000名左右的骑兵。[24]不过,汉尼拔进入山南高卢后,受到了罗马新征服的印苏布利斯人的热烈欢迎。汉尼拔从高卢人那里获取了大量的补给。不过,由2万余主力挑战一个拥有近80万兵力的罗马国家在人类历史上还是极其罕见的。这一点就连波利比乌斯也感到非常吃惊。他说:

为了用事实说明汉尼拔尝试去进攻的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国家,他勇敢向之挑战,并几乎为之带来巨大灾难的帝国的力量是多么雄厚,我必须谈谈罗马的资源和他们当时兵力的具体数字。两执政官指挥的有四个完全由罗马公民组成的军团,每团步兵五千二百、骑兵三百。另外每执政官军中还编入同盟军步兵三万、骑兵两千。临时调来协助罗马人作战的萨宾和埃特鲁利亚部队有骑兵四千、步兵五万有余,罗马人将他们集中在埃特鲁里亚边境沿线,由一名大法官级行政长官指挥。从住在亚平宁山区的翁布里亚和萨西纳提人中征集的兵力达二万,同他们一起还有威尼提人和塞诺曼尼人二万。罗马把这些人部署在高卢边境,命他们进入波伊人境内以牵制入侵者的兵力。以上是保卫罗马领土的现役兵力。此外,罗马自己还留有一支随时可以参加任何战斗的后备军:其中步兵二万、骑兵一千五百完全由罗马公民组成,另有步兵三万、骑兵二千是各同盟国提供的。

据报导,此外还有在册可征用的士兵,人数如下:计拉丁诸城步兵八万、骑兵五千;萨母尼特步兵七万、骑兵七千;亚皮吉人和美萨比人步兵七万、骑兵一万六;卢卡尼人步兵三万、骑兵三千;马尔西人、马卢西尼人、弗兰塔尼和维斯提尼人共有步兵二万、骑兵四千,在西西里和他连图还有两个后备军团,每团步兵四千二百、骑兵二百。罗马人和坎佩尼亚人在册的有步兵二十五万、骑兵约二万三千。

据此,罗马和盟军能拿武器战斗的总人数为步兵七十余万、骑兵七万多,而汉尼拔侵入意大利时兵力充其量不到两万人。[25]

由此可见汉尼拔挑战罗马人的决心。

罗马人因为战略判断上的失误,导致战争初期非常被动。执政官西庇阿从西班牙回师意大利后,迅速赶往北部。不久,西庇阿军和汉尼拔军在波河支流提西努斯河附近相遇。双方发生激战,迦太基获胜。罗马军队损失2/3。西庇阿被迫放弃波河以北,退守波河南部。这时原来派去阿非利加的塞姆普罗尼乌斯已到达西西里,元老院急忙召他回来与西庇阿会师。两位执政官联军在波河南支流特列比阿河附近与汉尼拔再次交战。罗马军惨遭失败,4万人仅剩1万多人。上述两次战役充分显示了汉尼拔的军事天赋,在古代军事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公元前217年,塞姆普罗尼乌斯和西庇阿的任期届满,塞维留斯和弗拉米尼乌斯当选为罗马新的执政官。为了阻止汉尼拔军南下,元老院决定派他们分守两条大道:塞维留斯到阿利米浓防守弗拉米尼乌斯大道;弗拉米尼乌斯守卫穿越埃特鲁里亚的克鲁西大道。

汉尼拔在初步打败罗马人之后,开始南下。他挑选了无人把守的山口,穿过沼泽区,在弗拉米尼乌斯大军的南面出现。弗拉米尼乌斯急忙调兵南下。公元前217年,罗马军队在特拉西美诺湖(Thrasymene)附近遭到汉尼拔的伏击,执政官弗拉米尼乌斯及1.5万名将士战死。对于罗马人来说,特拉西美诺湖之役又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波利比乌斯说:

当战败的消息传到罗马,国家政要对于这场灾难的严重性再也不能掩盖、再也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他们必须召集人民大会,公布实情。当行政长官在讲坛上宣布:“我们在一场大战中被打败了”,此言所产生的震惊是如此之大,以至对那些在两个场合都在的人[26]来说,这一刻的灾难甚至比战役实际发生时还要严重得多。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这么多年来,人民从未听到过公开承认失败的言论或事实,以至他们无法以平常的心态或有尊严地承受这样一次打击。[27]

特拉西美诺湖战役之后,罗马局势非常危险。为应付危局,改变当时的被动局面,元老院选举法比乌斯·马克西姆斯为独裁官(Dictator)。独裁官一职在罗马史上已经有30多年没有任用了。

法比乌斯是一位有经验和智慧的元老。他就任后,采取保存自己实力的策略,尾随汉尼拔大军,使汉尼拔不能围攻任何城镇,但又竭力回避同汉尼拔作正面冲突;同时又坚壁清野,不时派小分队迂回阻截汉尼拔的后路和侧翼,使汉尼拔首尾难顾,不得安宁。法比乌斯认为:在没有办法迅速消灭汉尼拔的情况下,使用迁延战术是正确的。他的格言是:“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和绝顶的天才军事家作战。”[28]但这种战术也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汉尼拔在意大利土地上长时间的狂掠**是罗马及其同盟者无法承受的。有人甚至怀疑法比乌斯,认为他怯懦。[29]但也有人认为他的战术是正确的。无论如何,到公元前217年年末,汉尼拔洗劫了意大利的很多地方,但没有建立一个相对稳固的根据地。

公元前216年,法比乌斯6个月的独裁官任期已满,指挥权重新转回到新选出的两位执政官手里。要求迅速结束战争的呼声促使两位执政官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仓促与汉尼拔决战。

公元前216年8月2日,战斗在阿普利亚坎尼城附近的平原上展开。当时双方的兵力是:罗马步兵比汉尼拔步兵多将近一倍,但汉尼拔的骑兵占较大的优势,由高卢、西班牙、努米底亚人组成的骑兵约1万人,而罗马只有6000骑兵。就军事经验和才能而言,罗马的两位执政官也远远比不上汉尼拔。

罗马的指挥官认为,在坎尼这样开阔的平原上作战,对罗马有利。因为罗马人不用惧怕汉尼拔的伏兵计,他们可以通过人海战术来压垮对方。但是汉尼拔毕竟是聪明绝伦的军事家,他在战前布阵时首先考虑的是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当他知道坎尼经常在中午时分开始刮猛烈的东风时,他选择背对着东风的阵地。当他发现战场旁边有一个长满树林的山谷时,他就事先在这里埋伏了一些骑兵和轻装步兵,命令他们在交战而风刮起来了的时候,袭击敌人的后卫。他又武装了500凯尔特人和伊伯里亚人,除他们的长剑外,还在他们的衣服下面暗藏了一把短剑,当他发出信号时,他们就使用短剑。他也把他的全部军队分作3个战斗行列,把他的骑兵队摆在两翼,尽量延长他们的距离,以便可能时包围敌人。同时,他还保留了一部分军队作为后备军,以供危急时灵活使用。战斗完全按汉尼拔的意图进行。罗马军队虽拼死抵抗,但还是摆脱不了被动挨打的局面,最后全军覆没。在这场战役中汉尼拔军损失6000人,而罗马人则有4.4万人被杀,其中包括执政官1人及从军的元老院元老80人。这是罗马历史上遭受过的伤亡最多的一次失败。坎尼战役是以少数军队包围并全歼多数的一个著名战例,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坎尼战役结束后,汉尼拔的骑兵司令曾向汉尼拔建议:“您可能意识到了这次战役的结果。5天之内,您将在卡庇托尔山上设宴痛饮了。”但汉尼拔没有接受他的建议。这位司令官最后不无感慨地说:“神灵确实没有把所有的智慧赐予同一个人。汉尼拔,您只能赢得胜利,但不知道如何利用胜利。”[30]从以后的发展来看,汉尼拔有作战天赋,但确实没有将作战优势转化为战略和政治胜势的能力。

坎尼战役对于罗马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据阿庇安记载:“当这个惨败的消息在罗马宣布的时候,人们群集在街上,为他们的亲属痛哭哀号,叫喊他们的名字,同时他们不久就会落入敌人的手中了。妇女们带着她们的儿女在神庙中祈祷,希望罗马的灾祸有终止之日。罗马行政长官们以祭祀和祈祷恳求诸神说,如果诸神有怒恨他们的原因的话,他们已经受到这样大的灾难,神明也应当满足了。”[31]确实,在坎尼战役及其此前一年多的时间里,罗马已经连续数次遭受了大的失败,损兵折将10万人,几乎所有家庭都有失去亲人之痛。与此同时,意大利中南部和西西里的许多城市因为看到汉尼拔的胜利,一个个背叛罗马,其中有卡普亚、他林敦和叙拉古等,尤其是卡普亚和叙拉古的背叛给罗马造成很大的影响。卡普亚是意大利中部的工业首城,一直以生活富庶著称。它倒向汉尼拔,不仅给汉尼拔提供了良好的冬营基地,而且还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军需补给;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举动大大动摇了意大利同盟反抗汉尼拔的决心和信心。叙拉古是西西里的希腊名城。在希耶罗二世时,叙拉古一直是罗马人的忠实同盟。公元前215年,希耶罗二世去世,其孙继位。他一改原来的亲罗马政策,倒向迦太基。应该说,罗马在这个时候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过,罗马人并没有失去勇气和力量。也就是在这关键时刻,元老院这一共和国的中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采取果断措施,征召17岁以上青年参军,并由国家购买奴隶,将其编成两个军团。同时,它还动用国库的全部财富,增加财产税,并以此来支援战争。在战术上则继续推行法比乌斯消耗敌人精力的迁延战术,避免与汉尼拔进行正面作战,使汉尼拔找不到与罗马进行决战的机会。此后,迁延不交战成了罗马在意大利所有作战行动的基本战术。

图3.6 罗马妇女像

罗马在强硬派元老的领导下逐渐恢复了元气。公元前212年,罗马乘汉尼拔南下占领他林敦之际,迅速包围卡普亚。汉尼拔虽亲自救援,但一直未获成功。次年,卡普亚被罗马攻克,受到了严厉惩罚。卡普亚的元老院成员和几十位有影响力的公民被处死,一部分居民被卖为奴隶,大片土地遭没收,城市原先的自治权也被剥夺。对于卡普亚的严惩确实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确保了罗马的最后胜利。随着卡普亚的收复,迦太基人在意大利的主要优势已逐渐转往罗马一方。[32]

几乎与此同时,罗马又派马尔凯鲁斯分海、陆两路围攻叙拉古。马尔凯鲁斯是汉尼拔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优秀将领。但在进攻叙拉古时,他遇到了很大的麻烦。这些麻烦主要来自叙拉古的伟大数学家和工程师阿基米德。因为阿基米德设计了一些杀伤力很强的新型军事武器,叙拉古人正是利用这些武器多次击败罗马人的进攻。其中重要的有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和滑轮原理设计的投石机和抓船机。投石机把石头抛入罗马军队的步兵阵列中,抛到逼近城墙的舰船上。抓船机则利用铁爪把舰船抓起,提到半空,然后将其摔碎。在阿基米德提供的先进技术面前,罗马人损失惨重。公元前212年早春,马尔凯鲁斯利用阿尔基密斯节叙拉古军队饮酒过多这一时机,向叙拉古发动进攻,并一举成功。军队进城时,罗马统帅马尔凯鲁斯曾下令活捉阿基米德,但许多士兵未接到命令。当一名罗马士兵冲进阿基米德家中时,阿基米德正在沙堆上专心研究几何,他刚说了一句“不要动我的图”,罗马士兵的利剑就刺进了他的胸膛。对于阿基米德的死亡,连马尔凯鲁斯也痛惜不已。叙拉古城的失陷,使罗马基本恢复了在西西里的统治。此后,战争的天平逐渐倒向有利于罗马的一边。公元前209年,罗马收复了他林敦以及萨姆尼乌姆和阿普利亚的一些要塞。汉尼拔逐渐被挤到意大利南部的狭小地带。

公元前207年,汉尼拔的弟弟哈斯德鲁巴获准去意大利援助汉尼拔。他经西班牙北部越阿尔卑斯山到北意,得到高卢人支持,队伍有所壮大。但是罗马人俘获了哈斯德鲁巴派去与汉尼拔联系的信使,从而获取了哈斯德鲁巴的行军路线。罗马军队以逸待劳,在翁布里亚美陶路斯河口,一举击败迦太基援军,主将哈斯德鲁巴战死疆场。汉尼拔在获悉援军失利的消息后,只得退守南部意大利的布鲁丁。

公元前205年,年轻的西庇阿破例当选为罗马执政官。西庇阿是公元前210—前206年统率西班牙罗马军队的总指挥。[33]经过4年的努力,西庇阿不但打垮了西班牙的迦太基势力,捣毁了汉尼拔的西班牙基地,而且还锻炼出一支掌握新战术、使用新武器的新式罗马军队。西庇阿就任执政官后,极力主张开辟第二战场,把战争打到迦太基本土去。他认为:“如果不派遣一支罗马军队进入阿非利加,因而使迦太基人自己的家乡发生危险的话,罗马人是不能够摆脱汉尼拔和迦太基人在意大利对他们的骚扰。”[34]他的建议得到了森都里亚大会的鼎力支持,最后元老院允许他率军远征阿非利加。西庇阿先把军队运到西西里,经过周密准备,在非洲乌提卡登陆。公元前204年双方多次交战,互有胜负。公元前203年,大平原一战,西庇阿以奇兵击败迦太基军。同年,汉尼拔被迦太基当局召回国内。公元前202年,双方在迦太基以南的扎马附近发生激战。这是一场规模很大的会战,双方各投入兵力4万人,罗马方面得到马西尼撒之助,骑兵占优势,汉尼拔多了一些战象,骑兵力量不如罗马。战斗的最后结果是罗马人取得了胜利。此战罗马人损失2500人,汉尼拔损失25000人,被俘8500人。[35]扎马之战,是汉尼拔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失败。西庇阿则因为这次胜利而取得了“大阿非利加(Africanus Maior)”的称号。

图3.7 老西庇阿青铜像

对于罗马人来说,赢得了扎马之战,实际上也就赢得了整场战争。因为到了这个时候,迦太基人已经基本上失去了与罗马抗争下去的任何能力。公元前201年,迦太基在罗马人的高压下,被迫接受罗马人提出的条约。条约规定:迦太基必须放弃阿非利加以外的全部领土;除保留10艘船舰外,其余一律交给罗马;迦太基必须向罗马赔款1万他连特,分50年付清;未经罗马许可,迦太基不得与任何国家交战。为了保证履行上述条款,迦太基还向罗马交出100名人质。历时18年之久的汉尼拔战争就此结束。汉尼拔战争开创了一支军队挑战一个国家的先例。

应该说,罗马取得汉尼拔战争的胜利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胜利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罗马元老院的坚强领导。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的核心,也是共和国公民社会的灵魂,在国家生活的所有领域都拥有广泛的权威。共和之初,元老一般由罗马执政官任命。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以后,监察官接掌了鉴定和任命元老的权力。根据相关法律,监察官每5年对元老名单进行一次审核、修订,开除不称职的元老院成员,并不时从有杰出成就的公民中补充新鲜血液进入元老院。元老院成员因为大多来自刚刚卸任或卸任不久的高级官员,行政和军事经验丰富,判断和决策能力超群。希腊哲学家西尼阿斯把他们的决策会议誉作是“诸王集会”。[36]元老院一般都从罗马的国家利益出发,对内实行“和谐”的政治路线,以妥协来协调各方的利益,以妥协来调整共和政体各机构的关系,把一些事情托付给杰出的权威人物,把另一些事情留给民众协商,按民众的意愿行事[37],汉尼拔战争18年间,罗马几乎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内耗;对外又坚决实施罗马原则,对高傲者严惩不贷,对卑微者宽容有加,审时度势,打、拉有度。汉尼拔战争期间,元老院是国家的大脑、民众的依靠、信心的源泉和胜利的保证。它所制定的政策,如:捣毁汉尼拔的西班牙基地,拖垮汉尼拔的迁延战术以及在迦太基开辟第二战场等,都反映了元老院的远见卓识,对胜利结束汉尼拔战争意义重大。

图3.8 穿托加的巴贝里尼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元老院的正确领导保证了汉尼拔战争的胜利,而战争的胜利又给罗马人带来了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成果,即更加巩固了元老院在国家事务中的领导地位。

对于汉尼拔的军事才能,后世史家皆有评价,其中著名的有李维和波利比乌斯。

李维认为,汉尼拔被派往西班牙,受到当地军队的热烈欢迎。随着这位年轻人的到来,老兵们感到,哈米尔卡又回到了他们的中间。汉尼拔的容貌和他的一颦一笑都使他们看到了他当年的父亲:

他的神情中透露着同样的活力,他的眼睛里闪耀着同样的火光。不久之后,他就不再需要仰仗人们对他父亲的记忆来使他获取爱戴和服从了,他本人的素养足以达到让人爱戴、使人服从。统率军队的能力和乐于服从的性格很难紧密相伴。而在汉尼拔身上,两者得到了完美地融合。这种融合使他既得到了指挥官的赞赏,又得到了部下的尊敬。在任何一次需要魄力和勇气的战斗中,哈斯德鲁巴都更愿意起用汉尼拔,而不是其他军官;而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总能表现出最大的锐气和自信;他不惧危险,显示出高超的作战能力;无论身体还是精神上,他都不屈不挠,能够忍受酷暑与严寒;他的饮食绝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为了维持体力;他醒着的时间和睡眠的时间从不由昼夜的变化来决定:只有当他完成了任务之后,他才歇息,并且,不需安静的环境和柔软的床铺以求熟睡。在站岗、执行警戒任务时,人们常常看到他躺在光秃秃的平地上,在普通士兵中间和衣而卧;他的武器装备就像他的坐骑一样,总是十分精良的,但他衣着朴素,和其他任何一个与他同等级别的军官没有什么不一样;无论是骑马还是徒步作战,他都像一位斗士,总是冲锋在前,最后一个撤离阵地。这些就是他的优点,这些优点是伟大的。然而,他的缺点也很明显:毫无人性的残忍,比一般的布匿人更背信弃义,全然漠视真相、荣誉和宗教,漠视誓言和其他所有人视为神圣之物。这就是那位在哈斯德鲁巴麾下效力3年的那个人的复杂性格。在这3年中,他所做过并见过的一切,都足以成就其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38]

波利比乌斯则从管理这一层面对汉尼拔作了深刻的分析。他说:

当人们考虑到汉尼拔战争所持续的时间,并仔细回顾大大小小的战役、他的围城战、城市从这一方投向另一方、在各个阶段所面临的困难,总之,只要对他的所有策划以及计划执行有所了解,人们都无法不对汉尼拔的指挥艺术、他的勇气和作战才能表示敬佩。他与罗马人进行了整整十六年连续不断的战争,从未从战场上解散自己的队伍,而是像一个优秀的船长,将如此一支庞大的军队置于自己的控制下,既没有使他们背叛自己,也没有使他们彼此反目。尽管他的军队由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组成,但他却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与他在一起的有阿非利加人、西班牙人、利古里亚人、凯尔特人、腓尼基人、意大利人和希腊人。这些人在法律、习俗、语言或其他方面没有任何自然的共性。然而,他们的将领竟然有能力将自己一人的声音、一人的意志强加于这样一群完全不同的士兵身上。更何况,这一切并不是在一成不变的条件下,而是在变化莫测的环境中,在命运的大起大落中实现的。由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汉尼拔在这些方面的才能表示钦佩,并可以有把握地说,如果他先是征服了世界的其他地方,最后再回来征服罗马,那么他的一切计划都将成为现实。[39]

波利比乌斯是希腊人反抗罗马的将军,他领过兵,打过仗,所以对汉尼拔在领导方面的评价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