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改革遇到的敌人太强大了,这包括:阿蒙神庙祭司、其他神庙祭司、地方贵族(包括许多诺马尔赫),以及其他依附于神庙、与神庙有联系、其利益与神庙有关的一些阶层或集团。尤其是阿蒙神成为全国崇拜的主神已有几百年的时间,在精神上统治了埃及,其影响是很大的,一旦这一切被否定,必定会让人们在感情上难以割舍。改革进行得十分激烈而迅速,人们对旧的信仰未完全抛弃,而新的也未完全熟悉。因此,倡导改革的国王一死,改革的主要推动力便消失了,改革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第二,改革派内部的分裂,削弱了改革的力量。分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阿蒙神庙祭司的压力,使一部分人动摇,放弃改革。王室家族内部的分裂,提伊王后对改革的态度对改革无疑影响很大。相当一部分军事行政奴隶主放弃了改革,其原因很大程度根源于阿蒙祭司的压力。改革期间停止了对外战争,因而他们掠夺不到新的土地、奴隶及财富,得不到战利品。埃赫那吞对属地的不闻不问,使许多属地丧失,也引起奴隶主的不满。
第三,改革所依靠的阶级基础——新兴的中小奴隶主涅木虎,发展缓慢,力量十分弱小。他们不仅人数少,且经济实力、政治思想上的影响和号召力还远不如祭司奴隶主。这是埃及奴隶制经济基础发展不充分的反映。虽然新王国时期是埃及奴隶制经济走向繁荣的时期,但由于王室、神庙和官僚贵族奴隶主控制了大部分生产资料,使得新兴奴隶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过于狭小。埃及商品货币关系的不发达,也不足以瓦解贵族们的经济,不能为新兴奴隶主的发展开拓出广阔的道路。可以说,古代埃及的新兴奴隶主(包括中王国时期的涅杰斯和新王国时期的涅木虎在内),是在王室经济、神庙经济及贵族奴隶主经济的缝隙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他们之间既有冲突,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新兴奴隶主可能在某些方面还要依赖于这形形色色的贵族奴隶主经济,这就是它的软弱性所在。例如,许多手工业者、商人寄生于神庙经济。因此,新兴的中小奴隶主是很软弱的,不可能同贵族们进行顽强而坚决的斗争,一部分涅木虎甚至可能也放弃了改革。
第四,人民群众的不理解和不热情可能是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改革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为,改革没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什么实际好处,相反在很短的时期里,新建起一座都城,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负担之重却是可想而知的。再加上改革的许多措施来得太猛,广大群众对旧的信仰习惯了,而对新的却不甚理解。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既未发动群众,也不是为了群众,改革者把广大群众置之不顾,广大群众也对改革持观望态度。改革只是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这样的改革当然不可能得到群众的支持。
因此,改革以失败告终。改革之都阿马尔那被抛弃,逐渐荒芜,成了一片废墟。直至1887年秋天,当尼罗河水退下,农民开始耕地时,从阿马尔那的地下犁出了数以百计的楔形文字泥板。这些泥板被送到伦敦,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被专家们认出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和埃赫那吞时期与西亚一些国王的通信。于是人们开始了对阿马尔那的发掘,埃赫那吞改革也才为人们所了解。
应当说,埃赫那吞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同阿蒙神庙祭司的斗争问题上,是反映了时代的潮流的。改革沉重打击了旧的神庙势力及其支持者,在文学艺术方面,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具有启蒙的作用,在文学艺术领域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这时创作的许多雕刻、绘画和诗歌,较为接近现实。这次改革是古代埃及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
[1] [美]J.H.布利斯特德:《古代埃及文献》第2卷,第345页。
[2] [美]J.H.布利斯特德:《埃及史》,第362页。
[3] 图特摩斯四世。
[4] 努特神是古代埃及的天神。
[5] 苏神是古代埃及的空气神。
[6]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编:《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第34页。
[7] [苏联]卢利耶:《埃及新王国时期的涅木虎》,第9~18页。
[8] 实际上是拉神的另一个名字。太阳神在早上称为Horus或Harakhti,中午称为拉,晚上叫作Atum。
[9] [英]A.H.伽丁内尔:《法老埃及》,第226页。
[10] [英]A.H.伽丁内尔:《法老埃及》,第214页。
[11] [美]D.M.卡甘:《古代史问题》,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66年版,第36~37页。
[12] 《剑桥非洲史》第1卷,第868页。
[13] 《剑桥非洲史》第1卷,第867页。
[14] [苏联]阿甫基耶夫:《古代东方史》,王以铸译,第281页。
[15] [苏联]阿甫基耶夫:《古代东方史》,王以铸译,第284页。
[16] [苏联]苏联科学院编:《世界通史》第1卷,第478页。
[17] 见D.M.卡甘书中有关埃及的各篇。
[18]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编:《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第36页。
[19] [美]J.H.布利斯特德:《古代埃及文献》第2卷,第412~413页。
[20] [美]J.H.布利斯特德:《古代埃及文献》第2卷,第406~407页。
[21] 《古代埃及考古学杂志》1921年第7卷,第45页。
[22] 埃赫那吞。
[23] [埃及]阿·费克里:《埃及古代史》,高望之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第132页。
[24] [苏联]阿甫基耶夫:《古代东方史》,王以铸译,第284~285页。
[25] [美]D.M.卡甘:《古代史问题》第1卷,第42页;《剑桥古代史》第2卷第2分册,第600页。
[26]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编:《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第37~38页。
[27]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编:《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第36~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