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问题与本书的分析框架(1 / 1)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问题与本书的分析框架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问题

根据上述界定,公共文化服务涉及的基本问题包括:

1.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国情;

2.文化权利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依据;

3.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基础;

4.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导向、政策法规与制度安排;

5.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基本类别、内容与特性;

6.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与供给主体;

7.政府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目标、标准、方式与机制;

8.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

9.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10.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保障;

11.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支撑;

12.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参与;

13.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水平及绩效状况评估;

14.公共文化服务的国际比较。

(二)本书的分析框架

基于上述认识,本书按照“公共文化服务的一般论述”“中国现状”“国际经验”三部分共设立十一个章节展开论述,分别是: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主体

第三章 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

第四章 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法规与制度安排

第五章 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供给(上)

第六章 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供给(下)

第七章 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供给

第八章 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发展

第九章 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的测度及绩效评估

第十章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第十一章 公共文化服务的国际经验

其中,第一章至第八章,分别对公共文化服务涉及的基本概念,公共文化需求,文化权益,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责,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法规及基本制度安排,公共文化投入与资源配置,公共文化供给范围、目标、标准、方式与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发展,绩效评估等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其中,考虑到文化事业单位的兴办、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财政文化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均属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供给”范畴,为保持论述逻辑的清晰,特将该部分内容分为上、下两部分,以第五、六两章加以重点论述。

在完成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般论述之后,本书专设第九章:《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的测度及绩效评估》),介绍目前处于研究前沿的文化发展水平测度、文化指标、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等问题。最后,本书单列第十、第十一两章,分别总结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情况,介绍“公共文化服务的国际经验”。

上述章节,力图反映相关领域最新成果,体现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现实针对性。并努力以清晰的逻辑关系,全面展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涉及的主要问题、展示这一领域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以及国内外实践探索的最新进展。其目的是尽可能使读者获得对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认识,并建立对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同时,考虑到本书作为教材,主要读者群为文化系统人员,本书特别注意结合我国现行文化政策、文化管理分工和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现状来进行写作,力求做到既保持必要的理论深度和专业高度,又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二、有关说明

(一)研究方法

任何研究方法,都是由特定的研究对象来决定的。我们根据本书研究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特殊性,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跨学科文献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问题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服务学、公共政策学等诸多学科,虽然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多,但是,其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并不少:如关于公共政策的一般研究;关于文化问题的一般研究;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具体领域(如图书馆服务)的深入研究等。我们通过广泛搜集整理各学科的相关文献,总结整合相关成果,以形成本书的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努力把握公共文化服务的特殊性,提出自己的观点。

2.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法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不同事物和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或不同阶段进行适度比较,以从中寻找共同点、规律或本质的东西。公共文化服务涉及的一些专门领域,如“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问题”,由于受制于各国、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文化发展目标的认识水平以及统计口径不一等限制,并没有权威的数据可供采用。对类似的问题,我们通常就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得出相关参考结论。当然,在比较借鉴中,我们也注意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不盲目照搬国际经验。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的学风,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来说,尤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如上所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推进,都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针对性,因此,本书研究方法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研究对象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双重特性,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一是要有理论;二是要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在全书的写作过程中,特别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坚持以理论为指导,以现实为依据,尽量结合中国国情,适应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事业的需要。本书作者多来自文化管理与服务的第一线,为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思考题】

1.如何从复杂的时代背景认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2.怎样理解“文化”概念的丰富内涵?

3.什么是“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主要有哪些类别?

4.怎样理解“广义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狭义的公共文化服务”?

5.政府为什么要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与否如何判定?

【推荐阅读】

1.冯天瑜:《文化守望》,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美]塞缪尔·亨廷顿:《文化的重要作用》,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3.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主编:《中国现代化报告——文化现代化(2009)》,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6.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

7.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