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文化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1 / 1)

一、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标准化

1.分类管理,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在充分了解志愿者服务意向的基础上(见表5-4),按照专业、服务岗位、服务时段等项目对文化志愿者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及其服务活动的档案制度,为文化志愿者建立包括基本状况、服务情况、累计服务时间的个人档案。文化志愿者组织可结合自身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基础、特点和优势,创新服务内容、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探索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

2.优化管理与服务流程,促进志愿服务供需有效对接

通过创办“文化志愿者”专题网站,搭建起集文化志愿者注册系统、培训考核系统、活动发布系统、评价激励系统全方位覆盖的文化志愿者服务的网络平台,实现对文化志愿服务过程的管理以及动态掌握,从而提高文化志愿服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文化志愿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科学化。

3.推进“文化服务记录”制度

通过“文化服务记录”,对志愿者的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地点、服务行为、服务质量等内容进行详细、准确、及时、规范的记录,对服务记录结果进行长久保存,权威证明与回馈激励,鼓励有关单位在招生、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聘用有良好文化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这样,可以激发文化志愿者奉献社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引导更多文化专业人士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二、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标准化

1.完善招募渠道

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可采取公开招募与定向招募相结合、经常性招募与阶段性招募相结合、面向个人招募与面向集体招募相结合等方式开展招募工作,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志愿者招募机制和稳定通畅的招募渠道。一是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可根据志愿服务项目和岗位需求情况,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广播、信息栏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发布有关志愿者需求数量、岗位要求和报名方式等招募信息,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创造便利条件。二是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可深入社区、农村和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吸引和动员热心公益的广大市民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就近加入志愿者队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2.加强人员培训

(1)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文化志愿者培训活动,应根据本地文化建设实际,提出文化志愿者的培训计划,编写统一的文化志愿者培训教材,做好与文化志愿者服务相关的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2)建立健全分类培训的文化人才培训体制机制,制订实施各类人才培训计划。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定点大型企业,发挥人民团体的作用,加强文化人才政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教育,开展任职培训、岗位培训、业务培训、技能培训。

(3)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大力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深入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整合民间志愿服务组织,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壮大志愿服务力量。

(4)建立文化志愿者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用良好的制度规范培训机制的运作,提高文化志愿者的能力和素质,并且将志愿服务中已经形成的优秀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使文化志愿服务真正成为精品工程和民心工程。

3.推进网络管理

(1)在文化志愿者招募方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功能,鼓励市民直接在网上报名,填写文化志愿者申请资料,由后台工作人员根据报名者提供的信息加以筛选。

(2)在文化志愿者管理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围绕文化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训以及考核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从而增强文化志愿者管理的便捷性与有效性。

(3)在志愿服务方面,可以建立文化志愿者微信群、QQ群等虚拟空间,使得文化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之间、文化志愿者之间、文化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能够通畅地交流。

4.强化制度建设

(1)推行社区文化志愿服务者注册制度,把注册登记作为社区志愿服务者参加志愿服务的基本凭证,持有者可以参加任何地方社区组织开展的其他志愿服务。

(2)推行社区文化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把提供社区文化志愿服务与优先享受其他志愿服务结合起来,把社区文化志愿服务者参加服务时间、服务质量、服务实效的记录储存起来,在社区文化志愿服务者自身需要社会提供帮助的时候提取出来,优先得到相应时间的其他志愿服务。

三、文化志愿服务激励评价标准化

志愿者与工作人员不同,他们参与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和动机的多元性等特点,所以对志愿者不能只采用常规的指令和强制措施进行管理和约束,除了要求志愿者本身具有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之外,更需要志愿者管理组织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只有正视志愿者激励存在的必要性,并对此进行详细地研究,制定具体的激励政策,才能促进志愿参与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

2011年,广东省文化厅制定了《广东省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暂行)》,在人员条件及吸纳对象、招募方式、组织机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规范文化志愿者管理机制。同时依据文化志愿者服务时间和服务业绩开展每年度“星级”文化志愿者评选活动。每年义务服务时间累计达200小时以上的、300小时以上的、500小时以上的志愿者分别由省文化厅授予相关星级文化志愿者称号,颁发“星级文化志愿者证书”。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社会反响良好或者累计服务时间较长的星级文化志愿者,可获文化志愿者杰出贡献银星奖;服务年限长,社会影响大,成绩显著,贡献很大的文化志愿者,可获文化志愿者杰出贡献金星奖。借此提升志愿者荣誉感,确保文化公益服务的长期性、有效性及可操作性。

对文化志愿者的表彰激励可以按以下程序操作:一是制定标准,根据贡献评定等级,建立星级志愿者制度或者授予荣誉称号;二是每年向优秀文化志愿者所在单位、社区反馈信息,赢得单位重视,以此激励和鼓舞志愿者本人;三是建立“志愿互动”机制(或志愿者服务偿还制度),每个志愿者在为社区提供某种服务以后,可以享受社区为他个人提供的某些免费服务;四是利用本区资源,为志愿者提供服务,可以让文化志愿者免费参加文化馆、图书馆活动,免费观看文化部门组织的演出活动;五是细化激励机制。把对志愿者的表彰纳入政府的表彰序列,建立以服务时数为主要依据的奖章授予和以服务业绩为主要依据的评选相结合的表彰奖励机制,评选优秀的文化志愿者团队和个人,同时在电视台、报刊等媒体上予以公布宣传。

四、文化志愿服务保障标准化

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要想取得预想的结果依靠个人和小群体的力量往往是难以实现的,他们的服务认可、工作条件等保障必须由有关组织和部门来提供。但由于组织者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理解认识的偏差,目前为志愿者提供的保障还比较匮乏,保障工作还很不充分。不少自发的志愿服务组织虽然被有关机构和部门批准或认可,但在服务项目、骨干培训、队伍建设等方面获得的支持和帮助十分有限,有的甚至得不到任何帮助。此外,资金短缺一直是国内志愿者活动的主要障碍之一。

文化志愿服务保障措施标准化的前提是把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家社会发展规划中,从制度上保障志愿服务事业发展。首先要加大对志愿服务的支持力度。借鉴国际经验,政府应从两个方面加大对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一是做好政府购买服务,尽快推进理顺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机制,制定重点志愿服务项目目录,加大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和重点志愿服务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二是通过建立志愿服务基金会的方式,为文化志愿服务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并建立基金规范使用与监督制度,同时,在政策上鼓励引导社会资源对志愿服务的投入。

文化志愿服务保障措施标准化的关键是推进立法,将文化志愿服务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的条款中。文化志愿者的法定权利应该包括自主选择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人事保障的权利、物质保障的权利及接受培训的权利等。只有通过统一立法,明确志愿者与志愿组织的法律地位,保护志愿者以及志愿服务对象的权益,才能及时预防志愿服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最大限度地调动志愿者们的服务热情。因此,加快志愿服务立法,约束和规范志愿者的行为,是我国志愿服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五、文化志愿服务的地方创新

1.北京市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北京市东城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文化志愿者队伍,实现了每一街道聘请一家专业文化单位,每一社区聘请一名专业文化工作者,并适时向全社会公开聘请文化志愿者的目标。2009年年初,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全市18个区县也相继设立文化志愿者服务分中心。此后,在全市设立了乡镇级文化志愿者服务站,帮助把群众的文化需求与志愿者的特长相对接,并为志愿者开展服务调配车辆、开展定向培训等。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经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与有关机构交流等渠道,形成了《北京文化志愿招募管理办法》《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工作三年规划(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具有符合公共文化服务和志愿服务规律的规范性文件,并重点开展、指导扶持一批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2.成都市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成都市针对文化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专业技能等,拟订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培训,严格培训制度,并努力在培训内容、形式和效果上谋求创新和突破,以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师资配备上,除邀请专业老师进行辅导及授课外,还邀请一线的文化志愿者骨干现身说法。在培训形式上,采取专题授课、座谈交流、模拟演练等形式,丰富、活跃培训课堂。在培养志愿者服务理念方面,成都市各级文化职能部门积极为文化志愿者提供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的机会。2012年6月,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使成都文化志愿者有了专门机构,并逐步建立起高效规范的文化志愿服务“总分制”管理网络。成都文化志愿者人员实行“分管理、共使用”原则,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的成员单位既可独立招募、管理、培训和使用自己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又可共享文化志愿者资源。成都文化志愿者工作实行“总指导、分实施”原则,总会和各分会既独立又融合,在志愿者项目和活动中,总会可对分会进行业务指导和支持,同时总会志愿者活动可由分会参与或与分会共同举办志愿服务项目。

3.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相对落后,民间文化人才热心公益但缺少展示平台等实际情况,台州市黄岩区创新推出“乡村大使”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把基层部分群众培养成为文化大使(宣传大使、文明大使、产品大使、旅游大使、形象大使),向群众宣传党的理论政策,提供文化服务,倡导文明新风,走出了一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层文化发展新路子。目前,黄岩区已招募文化志愿者1000多名,成立了文化志愿者服务团,下设秘书处,负责全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组建、日常管理、活动策划和协调、外联与宣传等工作,实行社团化管理,从组织上保障文化志愿活动正常有序开展。按照文化服务就近原则,志愿者分为城区分队和乡镇分队,城区分队下设戏曲、舞蹈、音乐(包括声乐和乐器)、书画、体育、计算机培训等若干个小组,实行统一分级管理。按照“群众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建立志愿者服务项目库,确定送文艺节目、文化知识培训、科普法律宣传、抵制不文明行为四大项目。

4.国外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招募志愿者协助图书馆开展工作在海外极为常见,志愿者的管理机制与服务内容都运作得比较成熟(见表5-5)。从图书馆角度来看,图书馆志愿者所进行的这些服务内容背后需要相关部门对志愿者的管理与支持,包括招募、培训、考核、激励等,这是确保志愿者活动有效开展的基本环节。

【思考题】

1.文化志愿服务的标准框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2.结合自己所在地的文化志愿服务情况,思考如何推进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3.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如何与业余文化团队建设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陈一锋,曾昶.深圳出台《文化志愿服务促进办法》[N].中国文化报,2014-03-26.

[2]陈振明等.公共服务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94.

[3]张昕.走向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可抉择供给体制——当代政府再造运动述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5):111-117.

[4]B.O’Connell,What Voluntary Activity Can and Cannot Do for America[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89,49,(5):486-491.

[5]党秀云.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11(3):50.

[6]侯鹏生,孙吉亭.优良城市文化和现代志愿服务互动研究[J].求索,2012(9):244.

[7]丁开杰.英国志愿组织联盟与志愿者参与实践——以英格兰志愿组织理事会(NCVO)为例[J].理论月刊,2009(3):149.

[8]曹荣芳,孙颖,董瑞敏.中美体育志愿者服务现状及培养体系比较研究[J].前沿,2010(6):70-71.

[9]徐彤武.联邦政府与美国志愿服务的兴盛[J].美国研究,2009(3):25.

[10]迟强,龙军.准公共物品志愿供给的风险与政府作用:来自于美国的经验[J].学术论坛,2009(6):117.

[11]康秀云.美国培育积极公民的志愿服务路径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2(7):116.

[12]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FY 2010 CNCS Annual Financial Report[R/OL].[2011-11-15].http://www.nationalservice.gov/pdf/11_1115_final_fy_10_afr.pdf.

[13]谢芳.美国社区中的志愿者服务[J].社会,2003(1):58.

[14]刘通.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2(1):27.

[15]李勃.国内外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比较研究[J].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09(7):74.

[16]加拿大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EB/OL].[2006-09-25].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6-09/25/content_5135652_1.htm.

[17]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1-10-2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c_122197737.htm.

[18]文化志愿服务正式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EB/OL][2012-12-19].http://www.wenming.cn/whhm_pd/yw_whhm/201210/t20121019_895066.shtml.

[19]“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系列活动在京启动[N].中国文化报,2013-04-24.

[20]推动文化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新风尚——访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N].中国文化报,2014-01-17.

[21]郭英.中美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现状之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8):53.

[22]刘芳.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以全运会文化志愿服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8):49.

[23]李先忠.“三圈”理论视野下北京志愿服务项目运行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2(11):44.

[24]志愿服务今后或可享受回馈激励[N].新闻晨报,2012-12-04.

[25]于丽艳.探索“文化志愿者”专题网站建设的有效途径[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1):95.

[26]阮可.志愿服务有很多功课要做[N].中国文化报,2014-03-27.

[27]敬彪.对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体制的思考[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5):270.

[28]胡本春.对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安徽马鞍山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1.

[29]徐爱丽.文化志愿者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探讨[J].邢台学院学报,2013(4):72.

[30]高和荣.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完善——基于厦门的研究[J].湖湘论坛,2012(6):86.

[31]徐春林,曲宗文.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志愿服务者队伍建设[J].学习月刊,2006(5):62.

[32]孟志丹.图书馆文化助残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2):30.

[33]陆海燕.国外关于志愿者激励的研究及其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31.

[34]何为.两岸志愿服务制度对比分析及其启示——以台湾地区高校志愿者培训制度为例[J].社会工作,2010(8):40.

[35]广东省文化厅:着力打造优秀志愿品牌 不断提高文化服务质量[EB/OL].[2012-10-17].http://www.wenming.cn/zyfw_298/zyjsyzh/gdld/gd_3502/201210/t20121017_890820.shtml.

[36]廖筱逊.紫金县文化志愿服务模式初探[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1(4):88.

[37]丁元竹,江汛清,谭建光,等.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32.

[38]魏娜.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成就、问题与展望[J].中国行政管理,2013(7):66.

[39]缪仲妮.论我国志愿服务法律制度的完善[J].南京社会科学,2006(7):92-94.

[40]党秀云.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11(3):51.

[41]张承清.浅谈群众文化与文化志愿者[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1(168):111.

[42]北京市文化志愿者体系建设稳步推进[N].中国文化报,2010-07-29.

[43]成都搭建文化志愿服务网络[N].中国文化报,2013-02-06.

[44]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成立暨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EB/OL].[2012-11-13].http://www.ct17.com/zyhd/ShowArticle.asp?ArticleID=3648.

[45]推动成都市文化志愿者服务全域覆盖[N].中国文化报,2014-07-11.

[46]浙江黄岩以“乡村大使”着力构建文化志愿服务体系[EB/OL].[2012-05-23].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17967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