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举要(1 / 1)

公共图书馆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理论支撑,但主要是一种实践活动。在完善制度、机制、预案等基础上把工作做实做细,是保障公共图书馆安全的关键所在。本节针对公共图书馆主要的安全工作进行举例。

案例7.6 公共图书馆消防安全管理

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内容

(1)明确公共图书馆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

(2)确定公共图书馆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公共图书馆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应向公安消防机构备案,应当设有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

(3)制订并实施年度消防安全工作计划。

(4)建立消防安全工作档案,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档案应当齐全,档案资料应当明确专人保管、备查,装订规范。

(5)确定单位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并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6)为公共图书馆的消防安全工作申请必要的经费保障。

(7)落实火灾隐患整改责任制,应按期整改火灾隐患,如果是重点单位应投保火灾公众责任险。

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实施

(一)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1)建立防火检查、巡查制度,成立防火检查组、防火巡查队。

(2)开展防火检查和防火巡查。公共图书馆应每季度开展一次防火检查,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应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应每周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公共图书馆应每日开展防火巡查,公共图书馆开馆时间内应每两小时进行一次巡查。防火检查、巡查记录要填写齐全、真实。

(3)发现的火灾隐患应按要求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进行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火灾隐患要制定合理的整改方案和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患整改完毕,责任部门、责任人应将整改记录报送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组织验收,验收结果应报消防安全责任人并存档备查。

(4)制定员工岗位防火安全职责。员工应履行本岗位防火安全职责,开展班前、班后防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定期考核员工,如提问员工其岗位防火安全职责,要求其演示班前、班后防火检查过程。

(5)应按规范设置消防设施。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公共图书馆应签订维保合同,其维保合同应报消防部门备案。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公共图书馆应与城市远程监控中心联网。

(6)动用明火应有动火审批单,并有专人现场监护并开展防火检查。

(二)组织扑救初起火灾

(1)应成立扑救初起火灾组织机构,并明确任务分工。

(2)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3)应成立第一、第二灭火应急力量,并定期组织训练。第一、第二灭火应急力量应能正确处理初起火灾。

(4)员工应具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每一个员工都能正确回答扑救初起火灾常识或能正确使用消防设施、器材。

(5)消防设施在火灾扑救中应发挥作用。消防设施保持完好有效,不影响防火灭火功能。

(6)应制订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计划,自动消防设施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维护保养,并有记录。

(7)消防控制室的设置及值班操作人员应符合要求。消防控制室应落实24小时双人值班。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持证上岗,会操作。消防控制室应急程序、图纸一同上墙。消防控制室应有值班记录,记录齐全、真实。

(三)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1)制定疏散逃生预案并定期组织疏散逃生演练。逃生演练后有总结、有记录。

(2)按规范设置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配备疏散、逃生器材。

(3)员工应熟练掌握疏散逃生知识,会使用疏散逃生器材,熟知疏散逃生路线。

(4)应在每个楼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明确疏散引导员,负责引导人员疏散。

(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1)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应当熟知消防安全知识。

(2)应当建立消防宣传和教育培训制度,制订年度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3)应明确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的能力培养。

(4)员工上岗、转岗前应经过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员工岗前培训人数应达到在岗人数的90%。

(5)应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专栏、展板,悬挂或张贴消防标语。

(6)应设置“三提示”(提示性、警示性、禁止性)标志。在显著位置提示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及逃生路线,标出消防设施、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并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禁止”类标志。

(7)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出入口设置固定的“消防安全告知书”和“消防安全承诺书”。

案例7.7 公共图书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公安部61号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确保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一旦发生火警、火灾时能做到及时、有效地报警、灭火、疏散等工作,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从而维护本单位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如下灭火、应急疏散预案。

一、明确组织机构

一旦遇到火灾突发事故时,应迅速成立火场临时指挥部(原则上由图书馆防火安全领导小组的成员组成),在火场临时指挥部领导下设立灭火行动组(由现场第一灭火应急力量和秩序维护员、安全员等第二灭火应急力量负责灭火)、通讯联络组(由办公室负责)、疏散引导组(由各部门或楼层工作人员负责)、安全防护救护组(由安保部、各部门联合负责),如图7.2所示。

图7.2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机构示意图

二、报警和接警程序及内容

监控室或值班人员发现火警、火灾情况,须立即报警。

(1)当火灾发生后,现场人员在第一时间要迅速报火警(119)。报警时要沉着冷静,说清楚着火单位、详细地址、燃烧物质、是否有人员被困,并留下报警人姓名和电话,以便消防人员进一步了解现场情况。

(2)报馆内领导、义务消防队员、安全员后,馆内领导、其他安全员和义务消防队员作为第二灭火应急力量应在3分钟内立即赶到现场,由馆内领导立即成立火场临时指挥部和各救援疏散小组。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1)各部(室)或楼层设立疏散引导小组,例如,组长:×××,组员:×××、××、×××。

(2)当发生火灾时,第一发现人立即报警,之后通知图书馆领导。图书馆领导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调集组织机构成员,按分工负责程序进行有序实施。

(3)疏散引导小组成员打开所有疏散门,协助引导火灾现场的读者迅速撤离。

(4)疏散结束清点现场疏散人员,确保所有人员安全撤离现场。

(5)疏散引导小组应携带必要的防护疏散用品,如湿毛巾、应急照明、话筒、对讲机等器材(各部门平时应保持消防辅助器材始终处于完好待用状态)。

四、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1)各部(室)或楼层设立灭火行动小组为第一灭火应急力量,例如,组长:×××,组员:×××、××、×××。

(2)发生火灾后,第一灭火应急力量应进行初期火灾的扑救。

(3)对现场进行必要的断电。

(4)找到供水消火栓和供水水源,保障火场的水源供应。

(5)第二灭火应急力量到达现场就近找到消防器材,组织人员进行灭火,同时采取措施,隔断电路,控制燃烧区域,消防车进入火场后,配合消防队救火。

五、通讯联络的程序和措施

(1)通讯联络组成员,组长:×××,组员:××、×××、××。

(2)应落实好各小组的通信方式,并通过固定、移动电话和对讲机与各小组以及内部和外界保持通信联络通畅。

(3)在发生火灾后,及时报警并组织人员到路口拦截消防车,并正确引导消防车辆到达现场。

(4)及时把现场各组的情况向灭火和应急疏散指挥小组报告。协调各组人员与灭火和应急疏散指挥小组的关系。

六、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1)安全防护救护组成员,组长:×××,组员:×××、××、×××。

(2)接到火警通知后准备卫生救护、防护用品,为各救援小组提供进入火场检查的救护防护用品。

(3)迅速在火场附近建立伤员救助点,协助120救护车做好抢救轻重伤员的准备。

(4)引导协助受伤或者被救出人员到医院或到现场的医疗车上治疗。

(5)在负责人的组织指挥下,对被困人员进行引导逃离,并对现场及周围无关人员进行疏散隔离。

七、恢复设备、事故调查及善后工作处理

(1)变配电等重要设施设备应迅速抢修、以最快的时间恢复对外进行送电,恢复秩序。

(2)扑灭火灾后,应保护好火灾事故现场,所有人员应主动配合好馆内安保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3)馆内成立善后工作处理小组(由馆工会、办公室负责)对火灾事故进行善后处理。

案例7.8 公共图书馆举办大型活动安全管理预案

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举办者负责、政府及其他上级部门监管的原则。

一、明确大型活动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

二、明确安全责任

大型活动举办者应对其举办活动的安全负责,因此,大型活动举办者的主要负责人就是安全责任人。如果大型活动由两个以上举办者共同举办的,承办者应当签订举办安全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并确定主要安全责任人。

(一)举办者安全责任

(1)制定并落实大型活动安全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大型活动安全宣传教育。

(2)建立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确定安全责任人,明确安全措施、安全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3)配备与大型活动安全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保安人员。

(4)按照负责许可的公安机关的要求,配备必要的安全检查设备。

(5)组织实施现场安全检查,保障活动场所内临时搭建的设施的安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消除。

(6)落实医疗救护、灭火、应急疏散等应急措施并组织演练。

(7)及时劝阻和制止妨碍大型活动安全的行为,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8)为大型活动的安全工作提供物资、经费等必要的保障。

(9)接受公安机关和上级主管单位等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现场管理者安全责任

(1)保障活动场所、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安全规定。

(2)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符合相关的规定。

(3)保障监控设备和消防设施、器材配置齐全,完好有效。

(4)提供必要的停车场地,并维护安全秩序。

(5)保证场地的安全防范设施与大型活动安全要求相适应。

(三)安全工作人员安全责任

(1)实施安全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启动应急照明、广播和指挥系统。

(3)熟知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位置,熟练使用消防器材。

三、大型活动安全工作内容

(1)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人数、规模、内容及组织方式。

(2)落实安全工作人员情况、数量、任务分配、岗位职责和识别标志。

(3)保障活动场所建筑安全和消防安全措施。

(4)确定活动场所可容纳的人员数量以及活动预计参加人数。

(5)负责治安缓冲区域的设定及其标识。

(6)布置入场人员的安全检查措施。

(7)实施车辆停放、疏导措施。

(8)落实现场秩序维护、人员疏导措施。

(9)进行安全工作经费预算。

(10)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案例7.9 图书馆举办大型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为维护社会稳定,规范大型活动的管理,杜绝因拥挤、践踏而造成伤害的恶性事件、事故的发生,根据上级及市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联系电话

组长:×××(馆长)

副组长:×××、××、×××(副馆长、副书记)

组员:×××、×××、×××、×××、××、×××、××(活动各分项负责人)

二、事故防范

(1)举行大型活动前做好安全纪律教育,定岗、定位、定责。

(2)活动前针对本次活动具体情况,做好活动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

(3)大型活动的场地、设施须符合安全要求,消防设施须保证,活动场地出入和通道要畅通,便于疏散,若夜间开展活动,须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停电时要有应急措施。

(4)对参加活动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避免在活动中产生危险时,不知所措。

(5)对组织参加活动的领队进行活动前的协调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的交代,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6)举办大型活动必须向主管部门申请,报公安部门审批。

三、事故处理

(一)发生拥堵现象时

(1)一号门由两名秩序维护员负责,主要工作是及时疏导和控制参加活动的人员进出,防止人员聚集而堵住进口处。

(2)二号门由一名秩序维护员负责,主要是负责车辆进出。自行车全部停放在外面的寄存处。如有紧急情况,应及时打开二号门疏散人员。

(3)安排其他秩序维护员把守各要道口,防止活动人员原地返回而造成进出人员汇流。

(4)×××分项负责人负责A楼、B楼的安全保卫工作。做到防止人行通道堵塞,并及时疏导参加其他场所活动的人员到达指定场所活动。

(5)×××、××、×××、××等分项负责人负责D楼多功能厅的人员活动安全。×××分项负责人负责C楼的安全工作。

(6)散场时,各要道口安全值班人员要主动指挥参加活动的人员按规定路线离开。

(7)如遇突发事件,情况汇报流程如下:秩序维护员→主管→主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8)如遇突发事件,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成员应立即赶到现场,采取果断有效措施,运用相应的对策尽快解决,防止事态扩大。

(二)造成人员伤害时

(1)当发生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负责报120和引导救护车,××立即组织抢救。

(2)×××、×××、××、×××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指挥。

(3)伤员送最近的医院急救,××负责联系家属。

(4)×××、×××、××、××、×××等在事发后做好善后工作。

四、报告制度

发生事故单位领导要立即报告上级或相关单位,不得迟报、瞒报。

案例7.10 公共图书馆制定的网络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由于网上病毒的传播速度快、涉及面广、危害性大,因此,为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运转灵活、反应灵敏的网络应急处理协调机制,确保网上突发紧急事件时,能够及时发现、预警并准确判断、快速处理,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网络突发事件给图书馆网络造成大的损失,特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如下。

(1)技术防范。目前,网络安全仍是互联网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各种网络安全漏洞大量存在、利用漏洞进行网络攻击频繁发生,使开发、安装相关补丁及采取防范措施的难度增加。针对这种现状,技术部门应及时升级操作系统,打好补丁,安装防病毒功能强的网络杀毒软件,并不断升级。

(2)硬件防范。由于网络攻击行为日趋复杂,防火墙、入侵监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不能完全阻挡网络攻击,所以要对防火墙进行特定的设置、过滤,从而达到防范已知病毒的目的。

(3)提升邮件系统的防范能力。目前NetSky、Bagle和Mydoom等多种病毒都是通过邮件系统传播,传播速度快、危害大。因此,必须对邮件进行过滤或进行特定的算法,增强识别病毒的能力。

(4)建立网络安全制度,增强安全意识。对网络安全员进行全面培训,提高网络安全员的事件监测和发现能力,加强事件分析和事件管理,积极拓展和发挥应急体系的作用,全面提高互联网的安全保障能力。

(5)加强馆内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全馆各部门馆员应在监测事件、分析事件和处理事件中积极发挥作用,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自己能处理的应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应主动向有关部门报告,请求技术支持。

(6)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分管馆长为组长的网络安全领导小组,落实工作任务,分工负责。

(7)建立长期的值班制度。确保能及时发现危害事件及攻击行为,早发现,早处理,以减少损失。

(8)设立网络安全举报邮箱。发动广大用户检举揭发非法用户,限制非法用户的使用权限,减少网络攻击事件。

案例7.11 公共图书馆反恐安保应急预案

为切实做好图书馆的反恐安全保障工作,安保部与某物业图书馆管理处联合制定各种情况应急预案如下。

一、反恐安保联合小组名单和电话

组长:×××

组员:×××、×××、××、×××、×××

各小组成员的电话和手机号码(略)。

二、岗位设置

(1)巡视岗:保安班长1名。

(2)南大门岗:保安1名。

(3)大厅岗:保安1名;便衣工作人员1名(各部室安全员担当)。

(4)地下车库岗:保安1名。

(5)各部室:安全责任人1名,岗位可视情况安排。

三、巡查要求

(1)联合小组人员每天不定时对全馆范围巡查1次,包括各阅览室等。

(2)保安班长根据巡查制度每天对公共区域进行巡查7次。

(3)各部门安全责任人每天不定时检查各自范围内的安全。

(4)每楼层保洁员打扫时应注意观察,对可疑人员及时报告。

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1)发现有寻衅滋事分子进入馆内闹事,岗位值勤人员应保持镇静,一方面及时制止,另一方面迅速用对讲机通报联合小组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进行处理。如一般闹事,带至物业管理处处理;如有滋事,及时拨打110。组织人员控制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如有反抗,应果断处置,限制其活动范围,制止其反动言论),等待公安机关到来。

(2)发现可疑的无人认领的包,巡查人员不要及时打开,可用对讲机及时通报联合小组,并将周围读者、员工疏散到安全地方,以免造成伤害。联合小组人员到场后,初步可以通过看、嗅、听、摸等办法来判断,采取应急措施。如确认无大的安全隐患物品方可打开,并收缴至监控室;如无法判断则报110处理,等待公安机关到来之前,安保人员应设置警戒线,预防任何人进入现场。

(3)发现有异常人员进入馆内,第一时间及时、巧妙地通知联合小组,并对其秘密跟踪,观察其动向,不可贸然行动,保持与联合小组的联系,等待联合小组的进一步指令。如该异常人员没有非正常行动,继续秘密跟踪,直至其离开馆内;如该异常人员有涉嫌恐怖活动行为,立即通知联合小组要求增援。一方面疏散读者,另一方面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制止。若对方有凶器,不能硬拼,应用巧妙的办法与其周旋,待增援人员赶到,一起将其制服。

(4)一旦发现纵火情况,在岗人员在高声呼救的同时,一方面尽力制服和阻止纵火者,另一方面迅速通报联合小组和其他在岗人员增援。联合小组和其他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后,立即组织疏散读者和扑救工作。尽可能地把火灾扑灭在萌芽状态,如火势蔓延,及时拨打119,并通知其他人员组织自救(具体措施按消防灭火应急预案执行)。

(5)针对各项应急预案,相关部门应组织部门人员积极地、认真地、反复地进行演练,做到每个人熟悉应急预案的程序,熟练掌握,心中有数。

【本章小结】

公共图书馆的安全是公共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前置条件。建立公共图书馆的安全组织体系和安全管理机制,形成完善和可操作的安全管理制度,以责任制的形式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位员工,使安全管理的制度和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人。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危机,制定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的内容开展平时的演练,使公共图书馆在安全管理上有严密的组织机构、完备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应急预案、快速的反应能力、规范的检查考核等一整套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从而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将事故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确保公共图书馆和读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运行秩序。

本章在本书中实务性最强,案例也最多,制度、预案等可以直接借鉴。

【思考题】

1.馆长如何在工作中体现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根据你所在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开列一个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名单,并形成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3.公共图书馆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理念之间存在什么矛盾?如何解决这种矛盾?

【推荐阅读】

1.刘兹恒.图书馆危机管理手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2.付立宏.图书馆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董华,张吉光.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刘秀娥.图书馆防灾与危机管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5.崔政斌,崔佳.现代安全管理举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6.王洪德,石剑云,潘科.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陈安,陈宁,倪慧荟.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