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专业性对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专业化要求,反过来说,馆员的职业素养决定了提供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因此,专业化馆员队伍是公共图书馆履行职责、完成使命的重要保证。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执业入口——招聘具有与图书馆专业岗位相匹配的专业人员,同时建立继续教育制度使馆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在新形势、新技术下与时俱进,是图书馆建立专业化馆员队伍的两个主要途径。
一、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职业资质
职业资质也称职业资格,是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达到的相应水平,以及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经验。[8]
职业资质不同于职称,职称是知识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对知识能力的垂直比较,可划分不同等级,不同行业间具有可比性。职业资质则是针对具体行业而言,是就个人知识能力同行业要求相比较,不同行业不具可比性。现在国家实行的职业资质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资质证书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是劳动者求职、任职,甚至是企业开业的资质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由此可见职业资质对职场从业人员的重要性。要想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每个职场从业人员都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资质,以期进入更高层次的职业境界。
任何一种职业都有特定的知识与技能。对于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而言,其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系统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或其他学科专业知识
从学科专业知识来看,根据公共图书馆的工作职能,它既要对文献进行收集、组织和整理,又要从事文献的传递和使用工作,还要开展参考咨询和策划讲座、展览等读者活动。所以公共图书馆既要有图书情报专业的人员,又要有其他各学科专业造诣比较深的专业人才。两方面的人才各有所长,只有使这两方面的人才实现有机组合,达到优势互补,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图书馆的各项工作。
(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它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了解计算机硬件和其他网络设备的开发平台,了解各种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功能、结构、安装和使用技术,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各种图书馆服务软件。此外,还要能运用多媒体技术,为读者提供图、文、音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尤其是图书馆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维护人员,更要系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专业知识。
(三)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汉语表达能力
由于大多数信息技术界面的信息交流都采用英文,目前网上信息90%以上是英文信息,可以说英语是国外先进知识、经验传播和记载的语言媒体。图书馆员只有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拥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才能熟练查阅国外文献资料,充分利用网上信息为读者服务。此外,图书馆工作中要处理大量中文信息,还要与各种各样的用户打交道,语文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图书馆员只有具备准确流畅的汉语表达能力和过硬的文字功夫,才能较好地与用户沟通,才能准确、清晰、简明地撰写各种报告、综述、文摘、书评、工作总结以及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为了对图书馆专业人员的上述的职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应运而生。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也称为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其中包括图书馆职业准入制度。该制度是按照国家或图书馆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考核机构,对图书馆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任职资格条件进行考核和鉴定,对考核合格者授予相应的证书。获此证书者,就获得了从事图书馆职业的资格。[9]在国外,图书馆聘用从业人员普遍实行了职业准入制度;而在国内,由于种种因素,图书馆聘用从业人员还没有实施职业准入制度。
二、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聘用
(一)国内公共图书馆馆员的聘用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分为事业编制人员和事业编制外人员两种。事业编制人员主要通过公开招聘或平级调动进入公共图书馆。编外人员(人事和财政部门也对使用数量有一个控制指标)主要通过内部招聘、公开招聘、劳务公司派遣三种方式进入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在招聘工作人员时,一般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额和人员结构比例、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下达的增加人员计划内进行。下面主要介绍公开招聘编内人员(正式员工)的三种方式。
1.参照公务员招聘
个别公共图书馆,如深圳图书馆,参照国家公务员录取方式招聘馆员。我国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录用工作人员。公务员考试的岗位要求相当细致、严格,一般通过笔试和面试考察考生的各方面能力,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分别设置。招录单位根据考试成绩确定考核人选,并对其进行报考资格复审、考核和体检。
2.按事业单位人员录用办法招聘
多数公共图书馆按事业单位人员录用办法招聘馆员。招聘工作一般按照发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公示以及实施聘用等程序进行,由组织人社部门、公共图书馆主管部门及公共图书馆三方共同协作完成。
公共图书馆根据单位发展目标、编制空缺情况以及对应的岗位要求确定招聘需求,制订招聘计划和实施方案,提出招聘岗位所需条件要求。人社部门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招聘简章,公布招聘岗位及应聘条件。应聘人员经报名通过资格审查后参加笔试,笔试分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只考公共科目,少数公共图书馆,如浙江图书馆,既考公共科目又考专业科目。笔试入围者参加综合测试,综合测试包括专业加试和面试,有的公共图书馆不考专业加试。笔试主要由人社部门负责,综合测试一般由公共图书馆及主管部门统一集中组织实施,最后,拟聘用人员在接受体检、考察和公示后,合格者按照人事管理程序办理录用手续。
3.自行招聘
少数公共图书馆,如广西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和杭州图书馆,已在人社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下自己组织公开招聘工作。自行招聘与按事业单位人员录用办法招聘相比,招聘的程序相同,但在笔试和面试环节有了自主权,测试的内容则更具有针对性。笔试内容除了综合知识外,进一步突出了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主要测试应聘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否与应聘岗位相匹配。面试一般采取提问答辩结合专业操作的办法,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等。在招聘岗位条件设置上,实行自行招聘的公共图书馆对应聘人员设置了准入门槛,根据不同的岗位对应聘人员的学历、专业和经历有相应的不同要求。例如,杭州图书馆2011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名工作人员,公布的岗位和条件如表5.1所示。[10]
表5.1 2011年杭州图书馆招聘岗位和条件
(二)国外公共图书馆馆员的聘用
国外公共图书馆对馆员的聘用基本上采用了职业准入制度。英、美等西方国家较早就开始关注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问题,英国是最早实行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国家,后来亚洲的日本、韩国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等都引入了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尽管各国的实施方法和要求有所不同,但其目的却是基本一致的,即强化图书馆职业的专业化地位,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世界各国的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大致可分为考试制、学历制和等级制等几种类型。
1.考试制
通过专门的考试委员会或者指定机构组织的各种考试达到合格成绩,从而获得资格认证。
英国规定申请图书馆职业资格的人员,必须通过英国图书馆协会所组织的考试,才能获得“协会准会员”和“协会正式会员”资格。考试分为三种,即初步考试、中间考试和最终考试,初步考试及格者方能参加中间考试。大学本科生可以免去初步考试而直接进入中间考试,及格后到英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图书馆工作两年后,被授予“协会准会员”资格。准会员从事图书馆工作五年后,才有资格参加最终考试。最终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图书馆员的最高资格“协会正式会员”。[11]
日本规定,只有接受了系统的专业教育并经过考试合格的人才能取得图书馆员专业职务资格。2001年修订的《图书馆法》加大了司书(图书管理员)资格考试的难度,提高了公共图书馆行业的准入门槛。现在的司书资格考试实际上是由综合考试(国家二级公务员考试)和专业测试两部分组成的。资格考试实行淘汰制,只有通过综合考试才有资格进入专业考试,因此,取得司书资格的馆员是既有专业又具备其他广博知识的人才。司书资格考试极为严格,最后的录取率为3%~4%。[12]
2.学历制
以学历取代图书馆行业的资格证书,即只有获得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才能成为相应级别的图书馆员。
美国是分州实施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的国家,公共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认证是根据各州的情况,制定州立的认证标准和程序,主要依据该图书馆服务的地区的人口,来划分该图书馆员的级别。美国将图书馆从业人员划分为专职人员和非专职人员两大类,并对各类人员又进行了细分。例如,专职人员可区分为专业馆员、图书馆技术助理员、事务员;非专职人员分为兼职工作人员及志愿工作人员,主要从事辅助性的工作。其中专业馆员必须持有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图书馆学院硕士以上证书才能担任。而非专职人员的资格要求相对要低,没有对学历和专业知识的特别要求。[13]
3.等级制
根据学历学位、专业课程学习和从业经验等情况,将图书馆馆员区分为若干个等级,不同等级有不同的资格要求。
韩国政府1963年出台了《图书馆法》,即后来的《图书馆及读书振兴法》,它是图书馆馆员资格认证制度及文献信息学教育的依据。这些制度不仅规定了从事图书馆行业的准入条件,还规定了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培训方面的内容。如韩国图书馆馆员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正图书馆馆员、二级正图书馆馆员和准图书馆馆员。只有具备准馆员资格的人员才能在图书馆工作,其具体标准如表5.2所示。[14]
表5.2 韩国图书馆馆员资格要求标准
续表
(三)建立我国公共图书馆择优录用馆员的聘用机制
根据国家人事部于2005年11月颁布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要求,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都要实行公开招聘。“公开招聘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招聘工作要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督。”公开招聘制度是图书馆的“入口”制度,直接关系图书馆人员素质,我国公共图书馆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同时借鉴国外图书馆职业准入制度的成功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从业人员聘用机制,坚持凡进必考、择优录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条件最好的应聘人员;对于现有的从业人员,则要进行岗位资质培训,实行持证上岗。
1.将从业人员分为专业馆员和非专业馆员
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可将从业人员分为专业馆员和非专业馆员。非专业馆员承担一般事务性工作和流通阅览工作,可聘用编外合同制人员,学历要求专科或专科以上,专业可不作要求,在经过专业基础培训后上岗。专业馆员可分为技术性和专业性两大类,技术性馆员主要承担: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硬件的安装、维护、维修与日常管理,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及维护,网络的管理等工作;专业性馆员主要承担:文献资源的采访和分类编目加工,参考咨询,古籍研究,活动组织与阅读推广,信息资源的采集、整合、制作等工作。专业馆员应作专业和学历的要求,要求具有计算机专业或图书情报专业或其他学科的本科以上的学历。还应根据不同的岗位,确定不同的应聘资格条件。
2.专业馆员采用学历制与考试制相结合的招聘办法
针对我国现有应聘人员多、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岗位少的现状,专业馆员可考虑采用学历制与考试制相结合的招聘办法,即获得图书情报专业学位者直接可以取得入门资格。例如,苏州图书馆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招聘馆员只限岗位对应专业的硕士以上学历者,笔试由人事部门采用通用试卷,面试由图书馆组织只提问相关专业问题。由于大部分岗位对应的专业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因此,虽然笔试采用了通用试卷,但并没有其他专业的人员竞争,保证了录用人员的专业水准。
3.实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为了全面提高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准入管理,应对从业人员实行岗位资质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即岗位人员必须全员参加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才能从事图书馆职业。通过持证上岗制度,让经过考核或考试合格,具有一定图书馆知识的人员进入图书馆从业人员队伍,从图书馆人员队伍的入口保证图书馆从业人员所必须具有的素质,可以为图书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
从目前情况来看,建立图书馆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首先要扩大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的适用范围,应当对所有从事或准备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员都要求其必须持有图书馆从业资格证书,不论是地市级馆,县区馆乃至于街镇、社区(行政村)、分馆的在编或编外的相关人员都必须持有政府部门发放的图书馆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图书馆职业。其次要建立培训制度,应当根据持证制度规定的条件,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法,然后按照规定的条件和标准,对培训人员进行考试,认可其图书馆从业的资格。
目前,苏州市已经实施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2007年联合制定了《苏州市基层文化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管理制度》(试行)(苏人办[2007]144号),并于2011年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落实〈苏州市基层文化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的意见》,规定从2011年10月起至2012年3月,实施全市基层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工作。实施对象是苏州市各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图书馆(或分馆或四位一体综合信息服务站)的从业人员,社会上准备从事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其他人员,不包括图书馆本专业毕业,或已具有图书馆系列职称,或已通过苏州市图书馆专业职称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人员。培训课程包括:《公共图书馆基本原理》《文献资源建设》《文献分编基础知识》《信息检索与利用》《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公共图书馆活动策划及宣传推广》和《公共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考试由苏州市人社局、苏州市文广新局从题库中抽取题目,形成一张综合试卷,对学员统一进行考试。凡从事基层图书馆工作满15年的,通过培训并参加考试(不计成绩)即可获得《苏州市基层文化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图书)》,其他学员必须通过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资格证书。取得资格证书者可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三、公共图书馆继续教育
公共图书馆的继续教育是指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适应其岗位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知识增新、补充的教育。不断变化着的图书馆发展环境要求图书馆员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开发图书馆现有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就是继续教育,开展继续教育是公共图书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任务是使接受教育的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不断得以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公共图书馆可根据从业人员的不同状况,采取脱产学习、在职进修、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实现包括新知识、新技术、资格证书、专业证书等在内的全员继续教育。
(一)开展继续教育的途径
1.加强培训教育
加强培训教育即通过教学的方法对馆员进行培养和训练。培训教育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补缺性质的培训班,又有提高性质的研究班;既有针对工作环节(流程、岗位)的专题培训班,又有更新内容的短训班;既有围绕某一新技术、新标准的学习班,又有系统学习业务的进修班等。对于公共图书馆,培训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做到有长远规划、短期计划,既有系统性又有针对性,可采取在职与脱岗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课堂授课与操作实践相结合等不同方式进行,比如在开展参考咨询、信息推送、阅读推广、用户调查等相关课程时,更加重视实践操作。另外,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网上远程培训教育也是一种常用方式,这种以网络为基础的教育培训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影响正常工作,易被广大在职馆员所接受。
2.实行岗位轮换
岗位轮换指的是馆员通过调换多个工作岗位以获得培训。实行岗位轮换可以培养馆员全方位的工作能力,激发馆员的潜质,改善馆员的知识结构,强化馆员的适应能力,增强馆员的整体观念,是提高馆员经验和能力的基本手段。一般来说,它最适合于新员工熟悉工作,让新员工获得较宽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对图书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有所了解。其优点在于:一方面,有利于找到受训者的长处和弱点,以便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对于潜力较大的馆员,通过在同一职级上轮流任职,可以培养其管理技能、积累管理经验,为以后晋升打下基础。此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培养通才,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可以由合适的馆员胜任多项工作。但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对那些业务精深或某一方面的专家并不适用。图书馆实行岗位轮换要掌握两条原则:(1)总体稳定、局部轮换的原则,轮换的人数不宜太多。(2)确定合理的轮岗周期,通常以1~2年为宜。
3.馆际交流学习
馆际交流学习即通过馆际间的学术研讨、工作交流及人员互换学习等形式开展继续教育。各级图书馆学会是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行业组织,它能为在职图书馆员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和空间。各级图书馆学会不仅自己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让它的会员参加专家讲座、专题研讨会、工作交流会等各种学习会议,而且要联合起来广泛合作,开展异地学术研讨、馆员课程培训、人员互换学习交流等方面的工作,让各地图书馆员全面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业务进展情况,拓展视野,互相学习,相互协作,取长补短,提高学术水平和业务研究能力。
4.自主性终身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小组。它具有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灵活性,并且更具有针对性,针对非本专业的馆员可以进行基础型学习,针对刚从本专业毕业的馆员可以进行实践型学习,针对老馆员可以进行补己所短的补充型学习。
5.团队学习
具体内容详见本章第五节。
(二)开展继续教育的内容
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关系着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关系着业务工作能否优质高效、规范科学。现代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应是一种多元化的动态知识系统,继续教育是更新图书馆员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职业道德、应知应会、服务礼仪及组织文化是其主要学习内容。
1.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一具体职业的人,在其工作岗位之上,从思想到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对图书馆员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公共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是由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是与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功能、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信念规范、职业态度规范、职业技能规范和职业品德规范。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灵魂。200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它涵盖了职业道德所包含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八个要素的所有内容。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尽管只有七条内容,但却是中国公共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基础。
2.应知应会教育
应知应会教育指的是专业技术知识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包括基础知识、采编知识、读者服务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内容。这种学习强调有针对性地培养馆员的岗位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图书馆编目岗位人员要进行“机读目录格式”和“文献编目规则”的培训,使其正确掌握文献编目的程序与规则;对图书馆信息部门岗位人员要进行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培训,使其准确回答问题,善于开发文献。随着各学科的纵深发展,图书馆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如分类法、文献编目规则等都在不断补充、更新。管理者要根据图书馆员所在的不同岗位,及时对其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的继续教育。对于图书馆中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来说,除了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外,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现普遍均等服务的公共图书馆,读者对图书馆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如果不懂管理方法、缺乏必要的管理技能,会影响工作的开展;业务人员如果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生很多冲突和矛盾,会引起读者的不满和投诉。因此,对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加强应对实际问题的培训,可以教会他们如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服务礼仪学习
礼仪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程序和方式来表现的,对于自己行为的限制以及个体对于他人的尊重的完整系列行为。服务礼仪泛指服务人员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所应当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服务礼仪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图书馆馆员要能够很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塑造自己及组织的良好形象,就需要遵循服务礼仪规范。服务礼仪的培训内容包括仪表、礼貌、礼节、仪式等规范的学习,馆员要通过培训,提高与用户沟通的能力,学会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比如,如何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做一个好听众,如何提出不同的见解,以及如何减少摩擦等。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及时了解用户的各种需求,及时弥补或消除彼此的隔阂,有助于问题的探究与解决,缩小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并逐步建立起彼此的互信机制,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用户心中的诚信。
(三)继续教育制度的建立
从国外的经验看,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新进人员具有基本的图书馆专业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开展图书馆专业的继续教育,并建立以图书馆学继续教育为保障的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由于我国图书馆行业一直没有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尚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现阶段,开展继续教育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职称评审。《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国人部发[2007]96号)明确规定,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专业技术人员各年度继续教育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晋级和个人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的必备条件之一。我国许多省市图书馆则具体规定,非图书资料专业的技术人员,需要转聘、晋升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职称,必须参加图书基础知识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合格证书。已获得图书资料专业职称的人员如果要继续晋升,则每年必须参加继续教育,获得相应的学时,才能申报。这种关于继续教育的硬性规定,仅对需要晋升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有效,缺乏全面性与持续性。
为了确保继续教育工作得到彻底监督和有效落实,使公共图书馆所有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得以正常化和规范化,必须建立和实施继续教育制度。公共图书馆要制定继续教育登记、统计、评估和奖励的具体规定;要把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岗位轮换等结合起来;要在继续教育的内容及实施方法上作进一步研究,以确保继续教育在师资、教材、课程安排、在职人员的学习时间安排、学习辅导等方面有章可循。
许多图书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关于继续教育的制度,对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并成绩优良的工作人员,在奖励、上岗、晋升、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和鼓励。例如,深圳图书馆对继续教育在馆内实行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它的规章制度规定:“各类人员的必修课合格是聘用的必要条件;选修课合格是晋升岗位职级(包括低职高聘)的必要条件;继续教育总结考评优秀者,图书馆在岗位聘用、岗位调动、晋职、晋级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15]苏州图书馆则采用学分制的办法建立继续教育学习制度,使在职馆员专业能力的提升得到保障。
案例5.1 苏州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学分考核制度
一、宗旨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苏州图书馆建设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进而为社会提供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推动全民阅读,在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中发挥公共图书馆应有的作用,根据苏州图书馆十年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馆员的素质和技能,提高服务质量,经研究,特制定《苏州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学分考核制度》(以下简称学分制),请各部门和全体干部职工认真执行。
二、学分制的考核对象
苏州图书馆全体在职人员。
三、取得学分范围
由市以上人事部门认可的各类教育培训,各类学历(学位)教育进修,上级(包括中国图书馆学会、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组织的培训、考察,本馆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和考察,发表专著,在全国、省、市正式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在《苏图通讯》上发表的文章,向馆内递交的读者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读书心得。
四、考核要求
馆级领导和具有高级职称者每年需达到100学分,中层干部每年需达到80学分,具有中级职称者每年需达到60学分,其他同志每年需达到40学分。
五、学分的具体量化
(1)参加各类培训,按实际培训天数计算学分,每天计6个学分。培训缺勤时间超过三分之一或培训考试不合格者且补考仍不合格的,不计学分。
(2)参加学历(学位)进修,按单课成绩合格计学分,每课计10个学分。
(3)参加全馆组织的学习、交流,半天计3个学分。
(4)参加业务考察、专题调研,在递交考察报告或调研报告经领导签署意见后,按实际考察时间(路程时间除外),以每天6个学分计算。
(5)参加在职学历(学位)进修,在当年授课且考试合格的,每门课程计10个学分。
(6)参加专业、资格考试,取得全国、全省考试合格证书的,计20学分;取得全市考核合格证书的,计10学分。
(7)在馆内担任培训教师的,按讲授课时,每课时10个学分。
(8)在正式报刊(包括《苏图通讯》)上发表文章,普通文章按市级5分、省级15分、国家级30分计;学术论文按市级10分、省级30分、国家级60分计。
(9)中图学会年会论文获一等奖视同国家级,二等奖视同省级,三等奖视同市级。
(10)其他学术性会议的得奖论文、入刊论文、交流论文,由馆内另行确定其等级,一事一议。
(11)发表专著的,按每本专著200学分计算。
(12)凡合作论文和专著,其学分的分配由第一作者(或主编)确定。
(13)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及时有效的调研报告,按每篇10学分计算。
(14)向馆内递交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字数在1 000字以上,按每篇5学分计算。
(15)凡文章抄袭者,按学风不合格计,倒扣10学分。
六、考核程序
(1)参加培训的,在培训结束后30天内,持相关证明到辅导部审核登记。
(2)参加学历(学位)教育,专业、资格考试,发表各类文章,发表专著,凭证书、出版物等材料到辅导部审核登记。
(3)读书笔记、调研报告等,由辅导部统一登记。
(4)自行申报不及时,以致错失登记的,作自动放弃。当年学分当年有效。
七、考核管理
(1)由辅导部建立馆员学分登记台账,并按时汇总上报。
(2)学分完成情况作为干部职工任用、职称聘任(续聘)、创优评比等的条件之一。
八、考核奖惩
(1)当年学分的前几名,由馆内进行奖励,包括提供培训机会、考察机会、参加学术会议机会等物质或精神的奖励。
(2)中图学会年会论文一等奖获得者,由馆内奖励参加当年的年会。其他学术会议由馆内确定其会议的规格、等级,凡确定为全国性的重要学术会议,其论文最高奖项的获得者,可参加该学术会议。
(3)学分管理与干部职工的个人年终考核分值挂钩,占个人分值的10%,即10分。
(4)个人全年学分不足规定学分,未完成学分1%~10%的,扣年终考核分值1分;未完成学分11%~20%的,扣年终考核分值2分,依此类推。
(5)有文章抄袭行为或弄虚作假的,当年考核下降一个档次。
(6)连续两年未完成规定学分者,职务或职称下降一个档次。
九、保障措施
(1)成立“苏州图书馆创建学习型单位领导小组”,辅导部为职能部门,负责制订全馆职工学习计划和继续教育计划。
(2)馆内安排全年职工学习会不少于6次,业务培训不少于12学时。及时发布各种学术研讨信息。每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考察。
(3)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职工学习和继续教育,积极指导职工学习,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支持、鼓励馆员学习和培训。
(4)全体干部职工要把创建学习型单位和继续教育作为单位和个人协调发展的大事认真对待,作为苏州图书馆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做好、做实。
本制度由“苏州图书馆创建学习型单位领导小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07年3月1日
资料来源:中图学会志愿者行动《基层图书馆馆长培训参考资料(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