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往往需要通过成本来反映。接待读者人次、外借图书册次等是公共图书馆重要的效益指标,但如果离开了成本的前提,这些指标能够说明的问题其实并不多,或者说意义不太大。例如,一个10万平方米的图书馆与一个1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接待读者人次既不能相提并论,也不是简单的10∶1的关系。即使同类型、同面积的图书馆之间,也不能简单地按上面两个指标来判断哪个图书馆的效益更高一些。效益指标既需要绝对数,更需要相对数,而且还要与成本进行配比,才能综合反映效益情况。两个图书馆在馆舍面积、到馆人次、外借册次等都相同的情况下,只要经费支出不同,效益就不相同。
准确地反映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益情况较为复杂,至今国内尚无一套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本书也并非要建立这种指标和方法,而主要从经济核算的角度来阐述方法和关系。
一、公共图书馆成本核算与经费争取
公共图书馆通过成本核算得出的结果,说明了服务与经费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公共图书馆争取经费提供了依据。
某馆拥有一辆流动图书车,财政部门除在正常预算中安排机动车年度费用每辆3万元外,还安排每辆10万元的运行经费。图书馆认为不够,但财政部门认为安排的预算已经很充裕。这时,需要对流动图书车的全年服务成本进行核算,拿出依据。
流动图书车运行的成本与人员(驾驶员、工作人员)、图书、行驶里程、百公里油耗、保险、过路费、维修费、保养费等相关。其中因为油费计算需要根据停靠点和运行路线计算行驶里程而时间较长。流动图书车有30个停靠点,每个停靠点以两周为一个服务周期,按停靠点和线路计算出每两周的行驶里程为500公里,百公里油耗为26升,使用零号柴油,平均单价7.00元。另外,流动车的购书经费增加在总的购书经费中,但因增加图书采购、分编等而发生的人员费用需要分摊。因此,此成本核算中真正以成本核算方法计算的是采编人员的费用分摊,具体的主要成本计算如表4.1所示。
表4.1 流动图书车运行成本计算表
续表
由于流动图书车的图书可以与总馆、分馆通借通还,因此,即使扣除图书更新费用,每辆流动图书车正常运行的年度经费需要213 340元,与财政核定的13万元经费相比,预算少了83 340元。这样,流动车的经费缺口就非常清楚,申请当年的追加、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都有了依据,争取起来也会相对容易得多。
二、公共图书馆成本核算与服务效益
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的反映,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关键看其目的和需要用于什么方面。除前面介绍的大英图书馆对服务效益的评估,2010年年底,《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蓝皮书》(2010)正式出版,其中《杭州图书绩效评估研究与实践》[20]一文,对杭州图书馆的支出、效益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比和研究,并希望以此形成指标体系。
该研究的第一部分采用了比较法,即将杭州图书馆的一些指标分别与国内的一些省级图书馆、地市级图书馆和副省级图书馆相关指标的平均水平,以及国外一些同类城市图书馆进行比较。这个比较,从概率上说,只要水平超过平均水平,则比较的结果都是正向的,因此比较的结果形成了杭州图书馆一边倒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实际意义是告诉杭州市政府,财政在杭州图书馆上的投入物有所值。与国外同类城市图书馆比较的结果是有差距的,这个比较既说明政府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同时告诉杭州图书馆需要不断改善服务。
第二部分采用了消费者剩余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由于这种评估方法与成本核算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本书略过,相关教材中会有介绍。其研究的结论是2009年杭州图书馆总效益为9 445万元,总支出为5 054万元,成本与效益之比为1∶1.868 8,即每投入1元钱给杭州图书馆,产生的效益为1.868 8元。
应该说,这也是一种反映图书馆效益的方法,特别是对一些原本模糊的效益,通过一定的方法,比较科学地反映出来,告诉社会、告诉政府,投给图书馆的钱没有白花,效益大于投入,从而赢得社会的肯定、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当评估由第三方独立作出时,可信度会更大一些。
在对具体的公共图书馆成本管理、向财政部门争取经费、与相关部门开展项目合作等方面,由于上述评估方法存在着条件假设,可能财政等相关部门并不能够完全认可。这时,成本核算成为考核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成本归集、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这样的成本核算往往能够说明原来无法说明的图书馆利用公共资源的有效程度和办馆效益。
为了使公共图书馆的效益能够有说服力,公共图书馆可能需要先将自己置于不利的位置,然后通过成本核算,分析出即使处在不利条件的位置和效益相同时,其成本仍然低于相比较的对象。
苏州图书馆向市政府呈报的总分馆建设方案中,在分析苏州总分馆的效益时,把苏州分馆的成本、效益指标首先与苏州乡镇分馆比较(见表4.2)、与其他地区的分馆比较(见表4.3),再与全国县区级图书馆比较(见表4.4)。按理来说,苏州的分馆本身是社区图书馆,馆舍面积、文献藏量、人员数量、资金投入等与全国县区级图书馆相比较都不在同一个级别上,处境不利,也正因为如此,其比较的结果就会自然产生说服力,从而说明社区分馆的效益水平。
表4.2 2009年苏州图书馆分馆与苏州乡镇分馆到馆读者比较
表4.2的数据比较,是要说明苏州图书馆的社区分馆与各县级市的乡镇分馆在馆舍、资源等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因为苏州对社区分馆采用了紧密型管理的方式,特别是直接派遣工作人员,从而使效益大大高于乡镇分馆。
表4.3 各地区分馆效益情况比较
表4.3中,福田区、苏州市都是一个系统,以一个系统的平均数与单个图书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会处于不利位置。事实上,深圳上沙分馆是福田区总分馆中效益最好的分馆之一,单独列出,则成为表中效益最高的分馆,如一起放在福田总分馆中平均,则效益就无法显现。从这一点出发,单独一个图书馆与全国县级馆的平均数进行比较,意义也有限,除非为了特殊的目的。从真正意义上的分析比较角度,应该是单馆与单馆比、系统与系统比、平均与平均比。但如果为了取得某种支持,单个馆与平均数比一下,有时也是必要的。
表4.4 2010年苏州图书馆总分馆系统、总分馆与全国地市级图书馆、县级图书馆服务成本比较
表4.4的成本核算和比较,说明苏州图书馆尽管服务效益很高,单位服务成本低于全国地市级图书馆和县级图书馆的平均水平,但可以从结构分析中发现,总分馆比普通独立的图书馆产生更高的服务效益主要缘自分馆,正是分馆的低成本拉低了整个总分馆系统的服务成本。总分馆能够低成本的原因在于:分馆借助总分馆系统的资源共享节省了资源建设成本,借助总馆的管理、技术、后勤等节省了人员成本;反过来总馆借助分馆延伸了服务触角,分馆贴近读者,方便读者,降低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成本,增加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意愿和兴趣,培养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习惯,扩大了读者群,因此摊薄了图书馆运行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分馆系统整体的服务成本比总馆下降了50%,实现了经济高效。
通过这种多角度、多方面的比较,苏州市财政部门充分肯定了苏州图书馆总分馆的低成本和高效益,并且在苏州图书馆几年总分馆建设的自主创新期间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购书经费从32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拨付100万元专款用于更新计算机管理系统,添置了图书调配车辆等。
三、公共图书馆成本核算与项目决策
公共图书馆在项目决策上的成本核算,一般都需要在事前进行,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核算,而是管理会计上的成本核算。
公共图书馆大型读书活动是否要开展、开展到怎样的规模,可能需要制定几套方案,每套方案都会涉及资金的使用、预算的控制。在几套方案中选择一套,这就是一种决策。而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成本核算可以帮助决策更加科学和正确。
(一)成本核算与活动开展
公共图书馆所有的活动开展都需要成本,所以,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规模、方式、方法等都会影响成本。例如,在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紧缺的前提下,在假期中开展活动的成本就会比平时大一些,原因是假期中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饱满,开展活动抽调的人员会形成岗位空缺,需要招聘临时人员顶替,增加了人员开支;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假期中开展活动,参与读者会比平时多,活动所获取的效益较高。因此,公共图书馆是否选择假期举办活动,需要管理者进行权衡和比较:是效益大于成本,还是成本大于效益;或者需要采取一些其他措施配合活动的开展,如招募志愿者。而如果能够事先就考虑到招募志愿者进行培训、建立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其本身既是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详见本书第五章),又是图书馆读者活动的一部分,一方面能够培养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习惯,另一方面又能支持其他活动的开展,体现了管理者在管理上较有前瞻性。
某公共图书馆需要了解读者的需求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资源和开展服务,于是决定开展一次读者需求情况的调查。调查可以委托专业调查公司,也可以自己组织开展,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都需要一定的费用。为了知晓自己开展调查需要多少经费,也为了便于与专业调查公司讨价还价,图书馆都需要事先计算一下活动的成本。
本次设计调查使用抽样调查方法。考虑到公共图书馆从星期一到星期天的到馆读者的不同,为了符合抽样调查的随机原则,采用七天为一个调查周期,样本数量为每进馆20人发放一张调查表,每回收一张调查表发放一份价值2元钱的小礼品。
调查活动的人员费用:由于每天开放12小时,所以按每进馆20人发放一张调查表,也需要每天12小时发放调查表,同时还要有人回收调查表并发放礼品,所以,调查的人员工时为2人、7天、每天12小时,共计168小时,折合21个工作日。目前计算加班工资时,按每月20.75天计算,因此,21个工作日粗算1名工作人员的1个月收入,该馆年平均人员支出是8.1万元,即调查期间的人员费用为6 750元。如果调查前期准备(调查表设计、印制、礼品选购等)和后期的统计、分析、报告的时间是这个时间的一倍,则总的调查人员经费为13 500元。
调查表印制经费:按去年到馆读者人次216万计算,平均每周为4万人次,20人发一张调查表,合计需要2 000张,以每张0.2元计算,为400元。
礼品费用:2 000份,单价2元,为4 000元。
因此,自行开展读者调查的总成本应为17 900元。如果考虑聘请专业调查公司,考虑到它们出具的调查报告专业程度比我们更高,另外,企业总需要纳税和盈利,应该给它们加上30%~50%的计划利润和税金。如果是按加价50%可以成交,则专业调查公司的报价在26 850元以下时可以接受。
(二)成本核算与非基本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非基本服务是一种有偿服务,虽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但实质上其管理、财务、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要求与企业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非基本服务中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定价,或者称确定收费标准。
公共图书馆非基本服务的定价既重要又复杂,原因在于它与企业的定价角度不同。企业产品定价是以产品成本+计划利润+应交税金来确定,也有的参考行业市场指导价或综合考虑市场供求关系后来确定。公共图书馆非基本服务的定价与企业产品定价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收费服务以服务公平、收回成本、防止滥用为目的,因此,非基本服务的收费定价中不包括计划利润部分。但如果像企业这样在产品定价上减去计划利润就作为公共图书馆非基本服务的定价又未免太过草率和简单,因为这只考虑了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非基本服务没有逐利性,没有了逐利性就没有了企业追逐利润的那种**。而企业逐利的**,会转化为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的动力,从而不断降低产品(服务)单位成本。公共图书馆缺乏逐利**,就会降低创新动力,使服务成本居高不下,也容易受到用户的批评,在用户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免费与收费界定不清时更是如此。
因此,通过成本核算,可以使公共图书馆对收费服务的价格与市场价格有一个对比,对自身的服务成本的高低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清楚地知道自己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的关键因素,从而既确定自己服务的定价,又不使服务价格超过市场价格。
如公共图书馆的复印收费,一般均处于亏损状态,原因是一般都使用市场定价确定收费标准,普通公共图书馆的复印业务量不足,使得边际利润不足以支付固定成本。即使如此,还有读者和专家认为复印收费标准定得太高,认为提供复印服务的工作人员费用已经由政府拨付。但实际上,复印服务的人员费用却是必须纳入成本核算的,原因在于这项收费是读者个体占用了读者全体的公共资源,理应收回后再投入到为全体读者的服务中去,除非把复印服务也纳入到基本服务中去由财政买单。笔者在美国考察时,发现美国公共图书馆一般也只提供每月5张的免费复印,超出部分需要读者自己支付。
参与市场竞争的复印服务企业,一般兼营打印、名片、印刷,有的甚至设计和制版,互相带动业务,并且兼有上游和下游业务。整个成本中,分摊给复印的仅仅是整个业务活动成本的一部分。而公共图书馆的复印业务是一项独立的服务,如有独立的工作人员,所有费用全部形成复印成本。这使得公共图书馆的复印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在复印上的成本核算,至少可以告诉财政部门、告诉读者,公共图书馆在提供复印服务上没有赚钱。
(三)成本核算与社会合作
公共图书馆的经费短缺是常态,特别是在业务活动的开支上更是如此。因为业务活动与经费预算永远存在矛盾:相对有限的经费与相对无限的服务。一方面,在免费开放时代,公共财政应该保障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经费开支;另一方面,面对这种相对无限的服务,公共财政也只能是一种相对的保障。因此,公共图书馆在预算缺口、向社会寻求支持的项目,主要是业务活动。而在业务活动开展时,社会合作是公共图书馆经常采用的方法。
在社会合作上,一般采用合作对方出资、图书馆办事的方法。这样,在合作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合作对方出资多少:出资不足,影响活动开展;出资多了,合作对方不愿意。面对活动成本的不确定,这种“多”与“少”也是不确定的,在图书馆还认为“少”的时候,可能合作对方已经认为“多”了。因此,对合作项目进行成本核算是合作成功的重要前提,也是这种合作能够持续的前提。
目前,公共图书馆在讲座上大量开展社会合作,案例很多,许多图书馆为了与社会合作,将讲座分成许多系列,如保健系列、非遗系列、企业系列、名家系列、少儿系列、科普系列等,以便于卫生部门、非遗保护部门、经济部门、宣传部门、文联、计生委(关工委)、科协等相关机构采用冠名、联办等形式展开合作。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社会合作相对难度大些,但并非没有可能。前面说过,一个地区至少会有供电、供水、供气、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很有钱的,关键是如何沟通,如何说服它们在参与公益事业的同时,宣传企业、树立形象。另外,一个地区中的组织部门、宣传部门、计生部门、经贸部门、科技部门、新闻媒体也有大量的资源,而且也要开展类似的活动,公共图书馆都可以主动联络协调,取得支持。
如与媒体合作读者活动,让媒体联合冠名,媒体可能并不出资,但图书馆却因此节省了宣传费用,省钱即挣钱。而且,媒体合作读者活动后,一般还会进行深度报道,产生原来宣传上达不到的效果。
在社会合作上,成本核算可以避免原来用直觉判断而产生的失误,使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社会合作上实现合作共赢、持续发展。下面的例子,对避免失误可能有所帮助。
财政安排某图书馆年度专项业务费预算50万元,其中信息编印专项经费10万元。因此,剩余的读者活动经费为40万元,包括了讲座、展览、培训、读者调查、读者活动等开支。按照惯例,读者活动经费中的50%安排给讲座,即20万元经费。读者活动部有在编人员4名、公益性岗位4名,年度人员支出为45.2万元,也按50%分摊进讲座成本。另外,每场讲座会产生宣传预告费用2 000元,电费170元,饮用水50元,设备损耗500元。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列出了调整后的内部预算(见表4.5)。
表4.5 讲座内部预算
表4.5的内部预算调整,实际上是对每个系列的讲座进行了一个成本核算,如果需要,则对每个系列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根据内部预算,讲座总预算为102.2万元,与财政预算20万元相比缺口很大。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者心中应该清楚,此内部预算是为了与社会合作谈判时用的,实际支出并不需要这么大:财政已经安排了人员经费;会场费只是一种机会成本,即不在本馆报告厅讲座时才会发生;水电费在财政年度经费中虽已经安排,但超过部分仍需要图书馆支付;设备损耗最后形成的设备维修和更新,需要申请财政专项资金。因此,实际所需的资金是讲师费、宣传费。但是,与什么机构进行合作,这些成本中哪些需要收回,既需要管理者事先权衡,又需要管理者具备谈判技巧。
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特别是讲座,应该首先主动找媒体洽谈合作,合作的条件只要能免宣传费并进行深度报道就足够,但需要争取能够多家联合冠名,即每项活动至少让出一个联合冠名的额度。这样,既能够把宣传费用节省下来,又留出了与其他机构或企业开展合作的空间。
在讲座的社会合作中,较为容易的是接受上级组织、宣传、文明办等部门的委托。在开展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活动中,组织部门和宣传部门都有开展教育、举办讲座的任务,公共图书馆借助自身的人气优势和在举办讲座上的经验,主动联络沟通,成功的机会非常大。但是,与上级部门合作开展讲座,或者接受上级部门委托开设新的讲座,应注意不能计算宣传费、水电费之类的成本,在讲师费中可以多算一点,作为不可预见费即可,只要把委托工作做好,经费不足部分则能通过其他途径争取,或者以其他项目向这些部门申请经费补助,如以开展少儿读书活动向文明办申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资金的补助,以弥补在讲座委托上的资金不足。关键是公共图书馆要通过成本核算让这些部门知晓图书馆在接受委托时贴了钱。在与其他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讲座时,可以按内部预算计算的成本进行洽谈。例如,与科协合作12场科普讲座,则洽谈的合作费用底线应该是36 000元;如果是与企业合作名家系列讲座,则可以把前四项成本161 280元作为基数,把人员开支和会场费作为讨价还价的内容,能拿到全部或部分都行。如果按此条件洽谈成功,由于与媒体合作已经不再需要支付广告费用,所以能够收到其他合作机构支付的宣传费用,就成为图书馆讲座社会合作上的资金结余,可以用于弥补全馆专项业务费预算的不足。
(四)成本核算与方案选优
实际上,前面所述的读者调查成本核算已经涉及了方案选优。公共图书馆在正常运行和管理中,涉及的方案选优问题很多。但在基本服务中,可能更多地顾及读者的利益而放弃经济上的考虑,如前面说过的复印问题。相对来说,在开展非基本服务中,遇到方案选优问题时图书馆更有自主性。
除大型图书馆在个性化信息服务上可以产生较大的收益外,普通公共图书馆在非基本服务中,盈利能力较强、潜力较大的是社会培训。除了对读者免费开展的利用图书馆知识培训、阅读能力培训、对弱势人群知识培训等外,外语培训、写作培训、美术培训、书法培训、棋类培训、艺术培训等,都属于非基本服务范畴,可以收费。在开展非基本服务时,除了考虑收费多少(收费多了,没有人光顾;收费少了,形成亏损)的定价问题外,方案选优是一个重要问题,而且,在方案选优时,普通的思考有时会产生误区,影响判断。成本核算,特别是本量利分析是消除误区、准确决策的利器。下面的例子可以帮助理解本量利分析法,并对方案选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某图书馆拥有教室12个,除开展读者利用图书馆知识培训、馆员继续教育外,仍有相当多时间的闲置,因此,图书馆责成培训部借助其教室资源开展社会培训。培训部开展了英语、写作、棋类、日语四种培训。三个月后,培训部对各个培训进行成本核算:每种培训各用3间教室。教室的成本按每占用一间3 000元/月计算,上交给图书馆;通过对混合成本分解,计算分摊在培训上的管理人员成本为16 000元/月;教师费用按课时结算,单价100元;英语每月开班3个,每班有40名学员,收费300元/人,每班16课时;写作每月助工班6个,每班有30名学员,收费240元/人,每班16课时;美术每月开班6个,每班20名学员,收费160元/人,每班16课时;日语每月开班3个,每班10名学员,收费300元/人,每班16课时。培训部对每月的收支列表计算如表4.6所示(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忽略了税收成本)。
表4.6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盈利
按照上面的成本核算,美术培训和日语培训均为亏损,因此,培训部提出或者对亏损的两个培训项目提高收费,或者停办。但且慢,我们再按变动成本法进行计算,看一看结果如何。
美术培训的总收入为19 200元,变动成本为9 600元,边际贡献[21]为9 600元;日语培训总收入为9 000元,变动成本为4 800元,边际贡献为4 200元。由于四种培训的边际贡献均为正数,因而,需要继续深入计算分析,如表4.7所示。
表4.7 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盈利
续表
从表4.7的计算分析结果得出,由于停办美术和日语培训两个项目,固定成本需要分摊到继续开办的项目中去,所以停办两个项目的利润数比仅停办日语培训的盈利水平要低。因此,仅按表4.7的计算分析,应该停办日语培训项目,而保留美术培训项目。
这样就完成项目取舍的决策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给出的条件是教室费用由会展培训部门上交图书馆,而刚才的计算仅仅是站在会展培训部的部门利益之上的,并没有从全馆的角度来思考。因此,我们再继续分析下去:教室费用对会展培训部来说是一项固定成本,对图书馆来说是机会成本。会展培训部少办一个项目,闲置了三个教室,图书馆就少收入了9 000元/月,所以,如果加上机会成本,可能计算的结果就是另外一个结果。按表4.7继续计算:停办日语的全馆效益是58 400元(31 400+27 000),停办美术和日语的全部效益是48 800元(30 800+18 000),四个项目全部举办的全部效益是62 600元(26 600+36 000)。因此,从全馆的利益出发,两个亏损项目至少目前一个也不能停办,暂时也不需要提高收费,除非找到效益更高的培训项目来替代。当然,如果教室是租来的,教室使用费用并没有上交图书馆,停办培训可以少交教室租金,则停办日语培训项目是正确的选择。
四、公共图书馆成本核算的其他问题
(一)读者利用成本
公共图书馆是民主社会的一种制度[22],设置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终身教育的场所和机会,提高全体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价值判断和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并保障社会的信息公平。读者利用不利用公共图书馆、利用频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图书馆的设置是否处于他们活动的范围之内,以及他们到达的方便程度,实际上,读者是否利用图书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利用图书馆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他们在利用图书馆的成本上如果低到足以使他们可以忽略不计,至少物有所值,那么,他们一定会愿意接受图书馆的服务,公共图书馆也一定会“人丁兴旺”。
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彰显自身价值中,一方面需要从图书馆本身的成本、效益出发,寻找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组织方式和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还需要从读者利用图书馆成本的角度,寻找读者利用成本最低的途径。构建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仅是为节约公共图书馆的运行成本,而且也是为了将公共图书馆置于读者方便使用的地方,降低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时间、交通等成本。读者能够以很低的成本便享受到公共图书馆服务,就会逐步养成利用图书馆的习惯。正是这种办馆理念的驱使,北京、上海、深圳、东莞、佛山、苏州、嘉兴、厦门、哈尔滨等地的图书馆,不遗余力地推动总分馆和服务体系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以方便读者出发,有的以扩大读者群出发,有的以提高服务效益出发,但从深层次来分析,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从降低图书馆与读者两个方面的成本着手。我们从屈义华[23]、余子牛[24]、李东来[25]、李超平[26]、林丽萍[27]、周英雄[28]、邱冠华[29]等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总分馆建设成功的这些地区,都有意识地确立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办馆理念,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将其贯穿始终,苏州图书馆更是旗帜鲜明地把“平等、免费、专业、礼貌、高效”作为办馆宗旨,放在网站主页的显眼位置,张贴在许多分馆的墙上。
(二)技术进步成本
在降低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上,许多人的思维方式是依靠技术进步和新设备的使用,其实是进入了一个误区。准确的说法是技术进步和新设备的使用可以提高效率或者降低单位成本,而总的成本支出只会比原来有所上升而不是降低。
首先是新技术的运用需要投入,这增加了建设成本,若干年后还会增加更新成本,这应该不难理解。
其次是新技术的运用需要增加职能部门,需要增加能够操作新设备的专业人员,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原来的图书馆没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但现在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计算机专业人员就无法开馆。而同时,原来的服务一样都没少,所以,增加设备一般只会增加而不是减少工作人员。
再次是新设备的运行、维护和配套成本。设备运行需要保养、维护,所以需要专门的技术支持人员,或者需要支付外包费用;而且,新设备在公共图书馆的使用,往往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设备如何与图书馆理念和专业相结合,技术人员必须与图书馆专业人员相互配合,即使是自助借还书系统,除了设备本身的技术维护外,还需要图书的分拣和配送、对预约读者的响应、提供远程咨询服务。所有这些,都产生成本,因此总成本只会上升。
最后是新设备的更新、升级成本。技术总在不断地发展,新技术不断替代原有技术,所以设备需要不断升级和更新,这也会产生成本。
因此,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准确的说法是可以提高效率,但一般不能降低成本,也很少可以减少工作人员(除非同时购买服务,才可能减少工作人员)。
技术进步是必由之路,公共图书馆从不排斥新技术,而是紧跟时代脚步,充分运用技术革命的成果为读者服务。因此,上述内容并无意反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而是提醒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者:在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上,应该主要着眼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和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便利程度;从成本方面而言,主要着眼于通过效率的提高而使得单位成本有所下降,切不可本末倒置。弄清这些,对有些决策会有帮助:如外借流量很大时,可以考虑使用自助借还书机,能够方便读者、减少读者排队的时间,但不要把主要目的放在可以节省外借部门的工作人员上,一是因为仍有读者需要使用人工外借服务,二是节省下来的外借处工作人员,可能不足以抵消因采用自助借还书机而需要增加的后台工作人员,更不可能使外借的总成本比原来有所降低。当然,因为方便了读者,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会提高,因此增加了外借数量、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益,而且使效益的提高幅度比成本增加幅度更大,从而摊薄了服务的固定成本,使单位成本有所下降。
由于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组织,如果在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上,政府不计成本,那么对公共图书馆管理者来说,可能也觉得无须考虑成本因素。但事实上,政府公共资金的多少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出现波动很正常,国外发达国家也出现过削减公共图书馆经费的情况。据笔者2012年在美国考察的情况,过去四年中,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减少了15%,造成专业馆员减少20%。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者,眼光必须长远,只有持续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
【本章小结】
成本与效益是一对孪生子,公共图书馆的效益需要通过成本核算才能真正得到反映。对公共图书馆而言,成本核算的目的与企业不尽相同,它更多地需要事前核算,即使用管理会计的成本计算方法。通过成本核算,能对工作目标的完成、预算支出的控制、追加经费的争取、收费标准的确定、服务效益的彰显、合作项目的开展以及项目方案的决策等提供帮助,从而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思考题】
1.公共图书馆开展成本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2.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哪些?
3.寻找一个你所在图书馆的项目,先写下自己的主观判断,然后用本量利分析法进行计算,能得出什么结论?与主观判断有什么差异?
4.政府购买前提下,请对你所在图书馆的历年效益指标(不少于三个)作一个对比,然后作出一个简单的分析报告。
【推荐阅读】
1.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2.公共图书馆研究院.公共图书馆发展蓝皮书(2010)[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
3.陈道斌.管理会计——科学管理与决策的工具[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4.吴晶.管理会计最新实务指南[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5.乐艳芬.成本管理会计[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6.张世体.成本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1] 王庆成,李相国.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358.
[2] 乐艳芬.成本管理会计[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
[3] 吴晶.管理会计最新实务指南[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2.
[4] 乐艳芬.成本管理会计[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0.
[5] 乐艳芬.成本管理会计[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0.
[6] 乐艳芬.成本管理会计[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0.
[7] 吴晶.管理会计最新实务指南[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23.
[8] 陈道斌.管理会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30.
[9] 陈道斌.管理会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32页。
[10] 乐艳芬.成本管理会计[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5.
[11] 吴晶.管理会计最新实务指南[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105.
[12] 乐艳芬.成本管理会计[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6.
[13] 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9.
[14] 彼得·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
[15] 吴建中.战略思考:图书馆管理的十个热门话题[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65.
[16] 李超平,李国新,叶斌.杭州图书馆绩效评估研究与实践[G]//公共图书馆研究院.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蓝皮书(2010)[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214-234.
[17] 乐艳芬.成本管理会计[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16.
[18] 乐艳芬.成本管理会计[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16.
[19] 乐艳芬.成本管理会计[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86页。
[20] 李超平,李国新,叶斌.杭州图书馆绩效评估研究与实践[G]//公共图书馆研究院.公共图书馆发展蓝皮书(2010)[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214-234.
[21] 边际贡献也称边际利润,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具有弥补固定成本和创造利润的特性。边际贡献是运用盈亏分析原理进行产品生产决策的一个十分重要指标。参见:杨红玉.管理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62.
[22] 李国新.图书馆制度是支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N].人民日报,2006-01-13(16).
[23] 屈义华.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25(6):305-307.
[24] 余子牛.效益是这样产生的[J].图书与情报,2008(6):119-122.
[25] 李东来.让更多的人享受图书馆:东莞城市图书馆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1):40-44.
[26] 李超平.中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嘉兴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11):10-16.
[27] 林丽萍.厦门市图书馆托管型分馆建设实践及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0(6):109-112.
[28] 周英雄.深圳市宝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探索与未来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1(1):86-90.
[29] 邱冠华,等.公共图书馆的设置与体系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