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共图书馆战略管理的基本介绍(1 / 1)

一、战略管理的概念

战略是企业着眼于未来,根据其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资源条件,为获得持久竞争优势以求得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1]。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是根据组织的使命、内外环境,对全局和长远发展目标的制定、落实、修正、实施的动态过程。它是制定、实施以及评价多功能决策的一门艺术和科学,这些决策可以保证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2]。在很多情况下,战略管理和战略规划都会混淆使用,在商界,战略规划使用得更广一些,而学术界多使用战略管理。在本书中,战略管理指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战略规划仅指战略制定。

战略管理作为一个决定组织未来发展方向的管理艺术,是一个需要策略和方法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战略管理的过程既适用于商业性质的各类组织,也适用于一些非营利性机构和组织,如伦敦动物园、英国的克罗马蒂法院博物馆和柯克里斯市政会。正如K.W.格莱斯特所说:“战略管理过程能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或机构并不是指战略分析的所有方法及手段能同样适用任何商业性和非商业性组织,而是指其中一些方法适用。”[3]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的确如此。

战略管理的主要益处是使用更为科学、系统、合理的方法帮助组织制定出更好的发展规划。不少研究发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战略管理构建了员工内部的沟通体系,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这一点使得战略管理成为组织的一支兴奋剂。

二、公共图书馆战略管理的概念

公共图书馆的具体管理工作涉及资源、人员、经费、用户、安全等方面,这些是公共图书馆的日常事务管理。但是作为一个组织,要想持续高效地发展下去,在各种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公共图书馆的微观管理(如第一章第二节对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定义)需要方法。21世纪以来,不少企业界的管理方法被公共图书馆借鉴应用,如项目管理、绩效管理、战略管理等,这些商界管理方法的引入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战略管理的思想和理论最早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军事领域,20世纪初开始受到工商管理界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应用到公共图书馆领域。其具体历史背景是:新时代下网络的出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带来了冲击。例如,上网搜索信息成为便捷而富有乐趣的信息获取途径,公共图书馆的信息中心职能受到挑战;同时,上网也渐渐像电视一样成为民众业余生活的重要娱乐方式之一,这对公共图书馆作为休闲娱乐中心的职能形成竞争;电子文献的出现也为传统纸质文献借阅带来压力。因此,为了生存和发展,公共图书馆不得不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地持续彰显自己的价值,寻求各种管理方法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作为注重竞争环境、突出竞争优势、为组织生存和长远发展而进行总体性谋划的战略管理就被引入了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中。

在本书中,我们将公共图书馆的战略管理定义为:在符合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下,公共图书馆根据自身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资源条件,为完成公共图书馆使命,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和实施规划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的一种管理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遵守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人事管理、经费使用等规章制度是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公共图书馆所处地区的经济、文化、技术、教育等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本馆资源、经费、人员、设备等内部资源的条件是进行战略管理的依据。战略的制定、实施及评价是公共图书馆战略管理过程的必备环节,而完成公共图书馆使命则是公共图书馆战略管理的根本要求。

公共图书馆的战略管理必须要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不切实际的贸然应用不仅会导致人、财、物的浪费,还会适得其反并削弱竞争力。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价也必须有机结合,制定了非常完美的发展规划而没有相对应的实施计划相当于纸上谈兵,同样,缺乏科学的评价会影响公共图书馆战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三、公共图书馆战略管理的过程

如上所述,公共图书馆的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即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环节。战略制定是公共图书馆通过对本馆的使命、职能、任务、资源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认识本馆所处的环境,从而制定一个五年以上的发展规划书。包括分析自身内外环境,明确本馆的远景(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共图书馆),使命(要做些什么事情),了解读者的需求,确定服务措施,设定战略目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战略实施是按照战略规划,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包括分解目标、细化方案、制定相应政策、建立相应薪酬激励机制、在可操作范围内建立相对有效的组织结构等。战略评价是检查战略实施的效果的重要措施。公共图书馆战略管理的具体过程如图2.1所示。

图2.1 公共图书馆战略管理过程示意图

此外,本书建议计划应用战略管理的公共图书馆能够在开始之初就设立一个战略管理小组,该小组可以由馆领导、馆里的其他中层管理者、有管理学学科知识背景的馆员、图书馆业界的专家以及战略管理的专家组成。这种做法在企业界也很常见,一些大型企业会有专门的战略部门,所有股份制企业,在董事会下都设置一个战略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公司的长期战略规划,对战略投资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讲,建立这样的小组非常有利于战略管理的开展。

(1)战略管理的总体负责需要一定的人力。战略管理是一个相对时间较长、涉及内容较多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繁缛细节的工作,例如,战略的制定需要多次组织管理人员商讨决定,战略的选择和分析需要准备大量的背景材料,战略的评价需要测评专家,评价的结果需要书面的报告等。

(2)除了馆领导以外,其他馆员参与战略管理小组有助于大家接受战略管理思想。一项新的管理方法的应用起初通常会遭到馆员的排斥,战略小组的建立其实是馆领导与馆员之间的一个沟通桥梁,同时全程参与的过程会让馆员对战略管理的认识更为全面,从而也会影响其他馆员。

(3)借助专家的力量,使战略管理的开展更顺利、更科学。战略管理是一种比较成熟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整个过程中需要图书馆专业人士和战略管理方面专业人士的建议和指导,如使命的定位、环境的分析以及战略评价等。

四、公共图书馆战略管理的意义

战略管理作为一种警惕生存环境、强调忧患意识、勇于自我挑战和竞争的管理方法和过程,很大程度上与企业自负盈亏、竞争激烈的商业性质相互吻合,因此企业在其需求意愿和主动性方面比较强。而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由政府买单的公共服务机构,较之企业其忧患意识、竞争意识相对较弱。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属于事业单位范畴,2011年2月,国家文化部、财政部颁发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这意味着公共图书馆越来越不需要考虑收入问题,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以文养文”政策相比,当今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生存有了保障。但这种情况意味着政府和社会将会更加关注图书馆的服务效益,政府投入越大,整个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的期望值就越高,如果公共图书馆没有较大的作为,则生存问题就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因此,免费开放不是为公共图书馆上了一份保险,而是装了一个推进器。在装了推进器后的公共图书馆如同有了更好动力性能的汽车,获得了比以前快得多的前进速度,这时,你需要比以往更好的视力,能够看到道路上远处的弯道和障碍,否则,原来构不成威胁的东西,现在都可能使你翻车。所以,公共图书馆越是在貌似安全无忧和顺畅的环境中,越需要自觉地激发忧患意识,这时,战略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促使馆领导重视生存环境

生存环境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或者个体来讲,都非常重要。环境可以为一个组织带来机遇,也可以为组织带来威胁。作为政府公共服务部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存在“官本位”现象,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个人意愿,如果该馆的领导对环境没有清醒的认识和认真的分析,那么该馆的发展方向就很容易“跟风”或者走弯路。战略管理能够使一个馆的领导重视生存环境对发展的重要性,可以促使馆领导客观全面地分析本馆所处的内外环境,如读者的需求、行业的发展、政策的导向、馆员的素质、经费的利用等,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审视本馆所处的位置。较之简单的商讨分析或者“拍脑门”决定,这样细致的分析虽然烦琐,但是值得付出这样的努力。

(二)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一个组织中,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成员自身的个性、工作的环境、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等。在我国,事业单位的工作相对稳定,社会上称为“铁饭碗”。公共图书馆作为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其馆员的招聘和解聘由相关人事机构负责,凡是进了编制的馆员,基本上就步入了“终身馆员”的行列。这种“铁饭碗”人事制度非常容易助长馆员的安逸意识。

战略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调动馆员的积极性:首先,战略管理要求所有中层干部都要参与战略的制定过程。据调查研究,通常情况下只要给予机会,组织成员都非常愿意为组织的发展出谋划策。因此,让中层管理者参与本馆战略的制定可以让他们都有主人翁意识和奉献自己才智的成就感。其次,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能够了解本馆所面临的威胁和机遇,这能激发馆员的紧迫感和挑战欲。最后,战略管理要求组织根据战略目标制定实施方案,这些方案会涉及如组织文化、人事管理、薪酬分配等与馆员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提高服务效益

公共图书馆的战略管理可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一方面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对用户的需求、所在地区的需求会有更深入的分析和了解,使服务工作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战略管理能够使公共图书馆扬长避短,使得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风险系数降低到最小,从而使本馆的服务及管理工作既科学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