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博物馆法律制度待完善,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博物馆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博物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制度文件是高校博物馆运行的依据。《高等学校博物馆管理条例》目前还没有发布。在管理机制上,高校博物馆日常业务由文物部门指导;行政关系隶属于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内部没有设立直接对口的管理单位。高校内部,一般也没有直接的博物馆管理部门。许多高校采用的是“二级单位负责博物馆建设,资产账务管理归属于资产部门,陈列开放归属于会展部门”的管理模式。
高校建设与发展博物馆,应当摒弃等与靠的观念。结合学校现有的博物馆运行状态,发展趋势与要求,不同渠道的经费支持等实际情况,拟定未来三至五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发展规划。具体内容包括:博物馆名称的调整;博物馆在校内的机构级别、管理模式;博物馆的新建、修缮、环境改造事宜;文物修复、展品添置计划与经费预算;自制标本的奖励机制;博物馆开放规模及成效。高校还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学校层面制定涵盖博物馆资产管理、文物修复、对外交流、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内容的制度,各分馆制定实施细则。
(二)文物及陈列品资产账务管理需要不断加强
根据2011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 14885—2010),文物及陈列品作为固定资产独立的一大类(第四大类),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
文物及陈列品价值总量不高,其在学校资产总量中所占比例小,对其价值的认定尚没有引起资产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学校资产账上,存在严重低估文物及陈列品价值,或是资产账记录不清楚的情况。主要的原因有:几十年前采购的文物,当时按照交换价值验收入库,随着时间推移,市场价值已是采购价值的数倍或数十倍,但账面价值并没有调整;大部分动植物、地质标本是教师带领学生野外实习采集的样本,没有计价;公司或个人赠予学校的陈列品,或者在学术交流时学校之间交换的标本等,没有计价。受不同历史时期账务记录的要求和管理水平的限制,有的账务记录不清晰并且一直没有加以纠正。例如,资产名称记为“文物一批”,资产明细未知,这就是一笔不清晰的账目。
鉴于文物及陈列品具有“数量多、估价难”的特点,建议资产部门兢兢业业做好日常基础工作。一是资产部门清理实物,并按清查明细进行登记,记录存放地点、责任人信息,特别要区分文物类别和陈列品类别。要按照法律规定,区分文物等级,设置藏品档案,并报主管文物行政部门备案。标本原始记录标签信息是重要的记账参考。尚未登记入账的文物及陈列品,价值难以确定的,按名义价值入账。经过清理,学校整体上厘清文物的件数信息及陈列品的套数信息。二是损毁、丢失的文物或陈列品要及时处理,避免烂账坏账的形成。损毁、丢失的文物须按法律规定呈报上级文物主管部门,陈列品按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批,得到批复处理意见后做资产的下账处理。三是条件成熟的单位可以尝试开展文物及陈列品的价值评估工作。根据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要求,固定资产除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类别之外,都要按合理的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确保资产账面价值接近其市场价值。文物及陈列品的账面价值信息非常重要,资产部门重新估计文物及陈列品的价值,很有必要。标本的估价是个难题,其价值受采集难度、保存完好度、珍贵程度等多重因素影响,资产部门可以邀请专家尝试制定标本的价值区间,并将其作为全国高校标本估价的参考。
(三)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待提高,讲解人员培训需要持续开展
当前很多高校由于职责分工不明确,日常管理部门只顾开关门;讲解员队伍参差不齐,缺乏专业训练;二级单位专业文物维护修复人员多半兼职,工作没有积极性;没有专人负责博物馆内环境监测工作,设备运行失控的情形常有,文物的修复工作几乎停滞;唯有面临重大接待任务时,各部门才能充分合作。
博物馆的藏品,是经年累积的成果,是博物馆发挥功能的载体;它需要管理人员、专业人员、解说人员、安保人员协同合作,赋予其灵魂。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管理人员日常监测博物馆的运行环境并做好记录,是其基本工作职责。管理人员要积极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可包括博物馆日常管理制度、博物馆展品借入借出的审批流程与操作规程、展陈项目成本预算与招标前准备工作、布展专业知识等。藏品的补充、文物的检测与修复,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
讲解员是博物馆的形象代言人,是联系观众和博物馆的桥梁和纽带。讲解员的讲解集专业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需要系统培训。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讲解稿可以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编写完善;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言和动作加以展示,确保讲解效果。然而,学生讲解员更新较快,唯有定期培训才能保证讲解员队伍持久的活力。高校应鼓励专业教师加入讲解员队伍。
(四)设计展陈项目,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长期以来,高校博物馆受到经费限制,管理观念滞后,建设进度缓慢,布展手段落后,展出效果不理想。特别是以教学为主的博物馆,沿用传统的说教模式,让参观者在一份饕餮大餐前失去了食欲。
高校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努力做到“常规展览有特色,专项展览有创新”。高校可结合已有藏品及专家资源,选择展览主题与内容,辅之以现代化科技手段,适时推出精品展览项目,让参观者满意而归。为增加展陈项目的吸引力,高校需发挥人才优势,设计一些配套的体验环节。高校博物馆之间进行展品借用,可以弥补高校展品有限的缺陷。集中在大学城的高校联合策展或是分时段推出特色展出项目,这会使高校博物馆成为吸引市民、游客的好去处,甚至可以成为城市名片。
参考文献
[1]World Book.The World Book Encyclopedia(Volume 13)[M].Chicago:World Book,Inc,2010.
[2]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白莹.我国高校博物馆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4]王小梅,杨洁.集科研、教学、素质教育一体化平台的生物标本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3):2162-2164.
[5]覃海宁,杨志荣.标本馆的前世今生与未来[J].生命世界,2011(9):4-11.
[1] 作者简介:黄亚妍,重庆师范大学资产管理处,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