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9年各大高校全面扩招,高等教育事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发展规模不断增大,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教育资源短缺,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基础性资源,高校公用房开始出现短缺,并逐渐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大高校开始通过改革寻求解决公用房紧缺问题。
(一)高校公用房使用现状
1.公用房整体紧缺
20世纪90年代末期继各大高校扩招之后,面临公用房紧缺问题,高校首先采取的措施是加紧建设新校区。公用房紧缺情况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地缓解,但高校也因此背负沉重的债务,从而抑制了高校在其他教育资源上的投入。随着高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学科进一步发展,新校区的启用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用房紧张问题,而且两校区办学的模式,无形中增加了办学成本。
近年来,学校为优先保证学科发展用房,只能压缩行政办公用房,使得行政办公人员根本达不到基础的人均使用面积。
2.学科用房分散和个别浪费并存
由于公用房整体短缺,学校为满足新成立的学院、新申请的专业和新引进的人才用房,会从其他学院收回利用率低的公用房用以分配,来解决急需用房问题。各类用房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用房短缺。
在学院进行拆分之后,原本为学院设计的建筑,超过其应有的规模,但又不能把别的学院安排进该建筑,由此便造成部分公用房闲置或浪费。
3.公用房使用效率低下,调配困难
传统的公用房行政分配和无偿使用措施,使得用房单位一味地追求多占房屋,而不怎么注重房屋的使用效率。例如,各个单位的接待室、讨论室、报告厅等,使用频率极低,使用效率不高。
长久以来形成的公用房无偿使用观念,使得学校内部各单位不愿意上交空置或多余的房屋,加之行政权力的干涉和无人监督,公用房管理部门进行公用房调配时困难重重。
(二)高校公用房改革实施现状
针对公用房资源紧张问题,各大高校开始通过改革来寻求解决办法。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高校普遍认可“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合理配置、激励贡献、突出共享、提高效益”的公用房管理原则,加强信息化管理思维,并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了公用房配置和管理办法,但是受传统行政分配、公用房资源无偿使用等思想的影响,公用房配置和管理办法能真正得到执行的高校并没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