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科研设施与仪器数量持续增长,但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十分明显。部分科研设施与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存在部门化、单位化、个人化的倾向,闲置浪费现象严重,专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据《科技日报》报道:“我国全部仪器设备年均有效工作机时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一边是大量被闲置的仪器设备资源,一边是企业等创新主体日益迫切的使用需求,这种失衡越来越成为制约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
(一)国家政策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将大型科研设施和大型仪器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推进这项改革要细化公开有关实施操作办法,加强统筹协调,一些探索性较强的问题可先试点。”
近几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制度措施保障这种开放能够有序实施,使“校内外的需求能满足”“仪器的利用率有提升”“管理单位和服务人员有效益”。这些政策和制度保障主要包括:《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加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北京市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评价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科技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育部科技司关于进一步做好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的通知》。
此外,科技部组建了“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市科委牵头组建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各单位的科研设施和大型仪器的基本信息向全社会开放,为共享使用提供信息保障。
(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保障
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离不开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支持。2017年,作者所在学校对单价超过40万元196台件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进行了效益考核。据统计,2016—2017学年全校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总使用机时118919小时,其中教学用7493小时,科研用104955小时,社会服务用6471小时,总测样数54461个,培训使用人员1663人。在这些设备的支持下,学校开设了98个教学实验项目,支持了523个科研项目,产出了论文、专利等研究成果327项。可以说,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是高校之“重器”。
(三)社会各界对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需求
当今,跨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已成常态。学科交叉能产出高水平成果是学界和业界的共识。但是,任何一个单位内部的实验室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配备所有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横向的科研协作和委托测试越来越普遍,成为科研和开放活动的“常态”。在这一背景下,寻找好的科研合作伙伴或委托测试单位则是很多高水平实验室和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迫切诉求。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良好的科研设施和大量仪器设备资源,可以天然地满足这种社会需求,有能力为社会服务,同时自身也可以获得一部分收入用于仪器设备的运维和相应的人员经费支出。
可以说,科研设施和大型仪器资源的共享,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解决了大型仪器设备运维的难题,是“双赢”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为什么政府各部门近年来频出政策和鼓励措施支持此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