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公用房的日常使用,是指房屋在基建竣工、作为固定资产入账并交付使用后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发挥其作为办学基本物质保障作用的全过程。房产部门代表学校对公用房实施统筹管理,其中心工作是将公用房遵照既定原则按需分配给使用单位。从这个角度来说,公用房的日常形态分为两个阶段:房源集中在房产部门的待调配或校控阶段;房源调配到使用单位的实际使用阶段。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存在于这两个阶段的各种用房违规情况层出不穷,合规和违规之间界限模糊,有些甚至发展到了司空见惯、约定俗成的地步。这样的乱象虽然多见诸细节,但积少成多、积微成重,已经逐渐成为制约高校国有资产使用效能提升的瓶颈和顽疾之一。我们认为高校公有房日常使用乱象主要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
第一,校控房失“控”。校控房是否真正为学校所掌握和控制?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校控房通常包括两种类型:①基建或大修竣工后待调配的校控房;②从使用上家收回后待调配到下家的校控房。虽然校控房的支配权由学校掌握,理论上在新的使用方案确定前应“静”待调配,但事实上校控房却往往因使用人的暂时缺位而乱象丛生,常见的有:房间被不明抢占,用于办公、休息、仓储等用途不一;从使用上家收回的校控房堆满杂物和无人认领的家具、设备或其他物品,严重妨碍房间的再次调配;房间未彻底收回而被继续使用,原因可能是使用上家未交还全部钥匙或使用团队中有人自留了钥匙,也可能是钥匙的直接管理方将钥匙随意出借他人,钻了校控期间的空子等。
第二,自行使用变成了自由使用。按照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做法,公用房经房产部门调配后,一般由使用单位自行统筹配置。然而,自行使用不等于自由使用,房屋使用权一经交付,就像脱缰的野马完全不受管理部门的控制,一些使用单位或个人脱离了学校相关规定和要求的约束和限制,认为房子分给了自己就可以“我的房间我做主”,违规使用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私自增配门锁钥匙、改换门锁或加装防盗门;自行改变房间门牌号;擅自改变房间原有结构,包括改变布局、增加隔断、封门开门、违章搭建等;私接线路、管道,私装固定设施设备;随意改变房间性质和用途;擅自将房间出租、出借;相互之间私下对换房间、转让使用权等。
第三,钥匙和门锁形同虚设。钥匙管理是公用房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却也恰恰是漏洞百出的一个环节。房子一经调配,未经同意的增配钥匙、换锁、加装门锁或防盗门的情况时有发生,“调一次房换一把锁”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则,钥匙的实际使用数量完全不受房产部门或钥匙的直接管理部门的控制,管理方手中备用钥匙的应急管理功能形同虚设。
第四,调配房长期闲置。很多高校在公用房调配中都面临这样一种尴尬:一方面房源急缺、供不应求;另一方面,调配出去的房间长期闲置,无人问津。对于公用房的日常使用来说,房间的长期闲置甚至连使用人都找不到也是乱象之一,这不仅加剧了房内设施设备的老化,造成了房产资源的使用效能低下和极大浪费,也凸显了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给高校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敲响了警钟。
第五,该搬不搬,应收难收。公用房按需及时分配到位,不用、到期或需要做出调整时及时清空或腾挪,收归校控后进入下一轮调配,这是公用房使用的良性循环过程。但现实情况往往不是这样:一方面,分配出去的房子久久空置,迁入工作一拖再拖;与之形成对比的情况是,应该清空交还的房子却迟迟不交,人员或物品长时间滞留,严重影响了下一轮调配的顺利实施。
第六,收回的房间伤痕累累、面目全非。因为公用房的公共属性,很少有使用者将之视同自己家的房子一样爱护和保养。使用期间的各种人为或非人为造成的破损和毁坏,不到影响使用的程度一般都是听之任之,日复一日地恶性循环加剧了房屋的折旧和老化。公用房在收回时往往都伤痕累累、面目全非,从卫生状况到安全性能都着实堪忧。
第七,到底谁最了解用房现状?公用房日常使用的随意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用房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用房信息处于“时时变”的状态,房产部门、用房单位或其他相关部门都无法掌握相对准确和权威的用房信息,有序的动态管理跟不上无序的变化节奏,学校的公用房管理难免陷入被动和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