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目前地方高师院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 1)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大多数地方高师院校均不同程度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初步形成了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资产管理处、资产经营公司、计划财务处、后勤保障处、学院、职能部门、监察审计部分等多层面、多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资产管理工作机制,工作各具特色,成效明显。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国家对高校建设资金的投入逐年增加,高校资产体量越来越大,资产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加,诸多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目前,地方高师院校均不同程度存在资产多元化管理,管理意识淡薄,体制不完善,分工不明确,资源配置机制不健全,重投入、轻管理,重增量资产、轻存量资产,资产使用效率偏低、管理效能不高,服务保障体系与学校发展目标不够协调等共性问题。现以笔者所在的云南师范大学为例,剖析地方高师院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资产管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和完善

目前,我校校级层面设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分别在资产处和资产经营公司下设了相应的办公室,负责全面领导、协调和监督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及其经营活动。在部门层面,资产处作为学校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代表学校履行资产管理的具体职能;资产经营公司受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委托,在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从事经营活动;教务处利用教室、实验室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教学及实习实训服务;后勤保障处利用学生宿舍、食堂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后勤保障服务;计划财务处履行资金收支及资产入账等职责;监察审计处对各部门使用资源的情况进行监督。在这种模式下,多元化多部门多头管理、管理职能不明晰、职能交叉重叠、难以做到统一监管控制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近年来,省审计厅对我校开展的部门预算及财务收支、行政主要领导离任经济责任等专项审计工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的资产清查、招标投标、资产管理等专项治理工作,均对我校提出了要进一步理顺资产管理体制方面的整改要求。

(二)资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较为淡薄,管好用好资产的责任感亟待增强

目前,高校不同程度存在着重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轻资产管理及后勤保障,对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和资产管理效能仍不够重视的问题。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设立了资产处,代表学校行使资产管理的宏观职能。但微观层面,学校尚未在学院或部门设立资产管理科室,目前学院的资产管理人员一般只有1人,且均为兼职,面对学院(部门)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产体量,兼职人员难以投入全部精力和时间管理维护资产。资产管理机构和队伍的脱节,导致了学校资产管理的很多规章制度和具体工作要求落实不到位。且有相当一部分师生员工,特别是部分中层干部缺乏对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对资产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规定的学习和认知,对学校资产保管、使用、处置程序等的规定不了解。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师生员工缺乏管好、用好学校资产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缺乏爱护学校资产的意识,过度依赖设备服务商,导致“用而不修”“用而不管”等消极管理现象的发生,有的教师甚至认为科研项目经费是自己的钱,购置科研设备缺乏科学论证,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把利用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物品当作私有财产,重购置轻管理,重拥有轻使用,对自己所属部门资产状况不清楚,资产账物不符,随意处置、损坏丢失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

(三)资产配置机制不尽科学、标准不明确

目前,我校公用房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有关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等文件,这些文件至今年代久远,相关标准与目前学校办学规模等实际情况明显不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除行政人员办公室用房面积有最新的标准规定外,各学院教学业务用房、科研项目平台建设用房及设施设备等资源配置标准均无明确规定。为此,学校只能是按办学规模、师生人数及具体项目给学院或部门配置资源,在资源配置中缺乏科学的预算、标准和严格的论证立项审批等内控制度,资产配置随意性较大,平均配置、重复配置、资源浪费、贫富不均、绩效不高及资源配置与学科专业发展走向和人才培养质量不相适应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四)资产使用效率普遍不高

由于建设规划和设备采购计划缺乏科学的论证,加之资产配置机制不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不明确、资产精细化管理欠缺等原因,目前地方高师院校普遍存在着资产配置分散,重复购置,通用设备多、专用设备少,部分设备长期闲置,资产使用效率总体不高等问题。如我校至今尚未建立科研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资源有偿使用、使用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在这种平均配置、免费使用的情况下,资产使用部门为了使用方便,占有资源的心理较为严重,在采购过程中一味地追求功能、创新,强调“小而全”和“高精尖”,重采购轻管理、重自用轻共享、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一些科研平台建设项目采购的大型仪器设备使用频率均不高、项目结题后便长期闲置的问题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