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其后,“双一流”建设成为时下的热门名词,各高校纷纷提出本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的计划。
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需要一流的管理作为支撑,需要一流的资源作为保障。鉴于目前高校资产管理体制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对高校资产管理的指引和要求,创新资产管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资产管理的方式,提升高校资产管理的效率已势在必行。
(一)完善高校资产管理机构,组建“大资产”的高校资产管理体制架构
目前,我国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资产管理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专门管理模式,主要由高校的原设备管理部门或实验室管理部门转变为高校资产管理的主要部门,负责全校的资产管理工作;二是分散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学校或是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或是资产管理机构职能分散于财务处、教务处、科研处、后勤处等职能部门;三是集中管理模式,即资产处模式,学校将原来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的资产管理职能进行重组,组建一个资产处或国有资产管理处,专门负责高校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三种资产管理模式中,资产处模式无疑最符合现阶段高校资产管理的形势。其具有更多的优点,一方面可以精简资产管理队伍,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全方位地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工作,避免重复购置和资产浪费等现象的发生。
随着各高校资产规模的扩大和资产管理难度的增加,组建资产处模式的“大资产”的高校资产管理体制架构已成为一个大趋势,即在学校层面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由校长担任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主任,统一领导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事宜,同时设立集学校设备、家具、房产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为一体的资产管理处。资产管理处作为高校资产管理的一级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全校资产的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审批学校资产计划,制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及负责账卡的管理、效益评估等。资产管理处应下设采购与调剂管理科、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科、房地产管理科、无形资产与图书资料管理科等机构齐全的管理科室。同时,科学划分学校与院系间的资产管理权限,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二级管理模式,即“使用部门归口管理,资产管理部门综合管理”的资产管理模式,建构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新型框架。通过“大资产”的高校资产管理体制架构的组建,不断加强资产管理的专业化和集中度,通过建立和完善“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实现资产购置程序化、资产管理动态化、资产调配标准化、资产处置规范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学校资产,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二)建设高校资产管理基础体系,实现高校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起源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是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的丰富和发展,实质是系统工程理论在资产管理上的应用。所谓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基于经济生命基础,全面考量资产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运行、故障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以期最小化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并最优化资产整体经营效率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
建设高校资产管理基础体系,是实现高校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必要条件。高校资产管理的基础体系包括组织体系、监督体系、营运体系、管理循环体系和责任体系五个组成部分。
高校资产组织体系是指高校资产管理的机构设置、组织架构和资产管理原则、方法等,是建立高校资产管理体系的前提;资产组织体系建设要特别重视依法办学,在资源的获取、使用、调配、处置等方面都要更加注重法律性和规范性。
高校资产监督是指对高校各类资产的购置、使用、调配、清产核资、产权变更、资产评估、保护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督。高校资产监督体系就是由经济监督方法、行政监督方法和法律监督方法三个部分组成的基于资产监督而形成的系列监督制度、手段及活动,是建立高校资产管理体系的保证。
高校资产营运体系是指在相关法律的指导下,制定完善高校资产财务制度,全面规范高校资产运营中各方面的权、责、利关系,建立高校资产运营组织体系、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明晰高校国有资产营运中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职能,强化对经营者的约束,解决“内部人控制”和侵犯所有者权益等问题。高校资产营运体系是建立高校资产管理体系的核心;高校资产运营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到能否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以及能否把高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大学的重要问题。
高校资产管理循环体系是指为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总体目标而建立的资产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优化、报废严格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包括科学民主的国有资产形成机制、高效节约的国有资产使用机制、公正合理的国有资产处置机制和规范严格的国有资产报废机制。
高校资产管理责任体系是指为落实高校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根据“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确定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各级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并设置与之配套的奖惩制度和考核办法。
高校资产管理的组织体系、监督体系、营运体系、管理循环体系和责任体系等基础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实现资产从需求论证、规划设计、购置安装到配置使用、维护保养、调剂共享、处置报废、残值回收等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从而实现高校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最小化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同时最优化资产的整体经营和使用效率,进而达到《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的总体目标。
(三)加强高校资产的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高校资金管理与资产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两个方面。资金管理是价值形态的管理,资产管理是实物形态的管理,因此,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中,历来都包括资产管理的内容,资产管理也一向是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国家财政资金的分配,离不开国家对高校存量资产的掌握;学校对实物资产的使用管理,也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同时,通过增量来调节和控制存量是资产管理最有效的手段。因此,高校资产的管理应该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这也是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客观需求。
为此,高校应构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框架关系,强化系统管理。一方面,编制资产预算必须涵盖资产的各个要素,如对固定资产、存货、在建工程等要素的预算,要充分考虑存量及其存在的状况;对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的预算,应对其债务金额、债务单位进行核实,并分析其账龄,避免产生呆账、坏账,造成损失;对无形资产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估,确定其价值及所能产生的预期效益。另一方面,预算应贯穿于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维护等各个环节。资产的形成、调剂、使用、处置等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过程要具有高度统一性。
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缺少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所谓激励约束机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激励机制;二是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指在高校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施行“论功行赏”的机制,约束机制指“论过处罚”的机制。加强资产的绩效管理,一方面可通过完善资产管理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管理人员,稳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避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流失,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可通过建立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正确地评价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进而加强对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内部约束,强化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此外,对部门资产使用效率的考核,也可作为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预算编制部门应积极向资产管理部门征求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产管理关口的前移,从源头上进行规范。
(四)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确保资产管理的规范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监管要求,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效率性和效益性、学校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完成既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教育资源运转效率和办学效率,确保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可从内部控制程序的运行环境、风险的预测及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要素着手。如营造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环境,将内部控制嵌入资产管理流程,实现管理和业务过程的内部控制;建立、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如职责清单制度、权力清单制度、风险清单和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清单制度,确保资产管理有制度保障,有监督和整改机制,有优化和提升空间;改革和完善高校的资产管理和核算制度,建立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联动机制;加强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宣传,营造资产管理的廉政文化氛围;定期开展资产管理的自查自纠,岗位成员之间及时互相提示,防患于未然等。
(五)提高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资产管理的精细化和动态化
随着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具备一定规模的高校大多拥有两个及以上的校区,各种房产、设备、家具等固定资产不断增加,无形资产规模和价值也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有效规划、利用各种资产,提升其在学校教学、科研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一直是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提高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公开化、信息化和便利化,并以信息化和便利化来提升资产管理的科学水平和廉洁水平,以规范化、程序化和公开化来提升资产管理监督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资产管理的精细化和动态化,方便资产的调配,提高资产的共享度,进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如何充分利用校园数据平台,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探索集房产、设备、家具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资产从购置安装到配置使用、维护保养、调配共享、处置报废、残值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化,仍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六)加强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资产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养
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最终还是需要资产管理人员去落实。无论是加强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提高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是建设高校资产管理基础体系,实现高校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都依赖于一支专业素质高、综合素养好、资产管理意识强且尽职尽责的资产管理队伍。
资产管理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对资产管理队伍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如资产管理人员要具备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和资产管理意识,要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资产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要能高度分工合作,资产管理人员要有大局观、团队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等。现阶段高校无形资产流失严重,如对无形资产不做评估或少做评估、商标权的流失和被侵犯、人才无序流动导致无形资产流失、无形资产计价的不合理等,而“高校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科技人才集中的优势,开展深入、广泛的高校经营管理和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必须通过无形资产的产业化和效益化,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和壮大提供资金补充,通过成功的产业化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为无形资产的产业化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而言,高校更要积极加大对无形资产管理的专业化队伍建设,提高资产管理队伍的无形资产管理意识和综合素养,并将人力资源流动管理理念引入无形资产管理中。
综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对高校资产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这些要求集中体现在现代大学的治理模式和大学章程之中。高校的资产管理及其创新,不仅要着眼于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要着眼于更好地体现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求。今后一个时期,高校要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同时推进高校资产管理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完善资产管理的体系,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为高校改革发展和高校育人提供优质、高效、坚实的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辉生.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2]温志强.人力资源: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危机的核心要素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3]张晓峰,徐向艺.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经营与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4]邵积荣.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研究[M].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17.
[5]钟秉林,赵应生,洪煜.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目标、特征、内容及推进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5-12.
[6]都东跃.试论高等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构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4):61-62.
[7]范文革,姜群瑛.现代大学制度: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新视野[J].中国高教研究,2013(9):90-93.
[8]章兢,彭兰.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10-12.
[9]张文利.改进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2):55-57.
[10]王洪才,赵琳琳.现代大学制度:缘起、界定与突破[J].江苏高教,2012(3):31-33.
[11]王晓玲.论预算管理改革与资产管理改革的结合[J].经济论坛,2006(16):98-99.
[12]吴小奇.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选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2):133-135.
[13]黄小敬.创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初探[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9):102-104.
[14]吴玲玲.固定资产管理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J].广西电业,2011(12):25-27.
[15]花军岭.构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9):16-17.
[16]周艳娥.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08(3):134-136.
[17]陈成秀,李军.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泰山学院学报,2003(1):114-116.
[18]祁兴强.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3(16):52-53.
[19]孙睿霞.高校房产管理信息化问题初探[J].科技与经济,2006(12):9-10.
[20]陈刚.新时期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1]罗丽婷.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1] 作者简介:汪奎,华东师范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副处长兼房产管理办公室主任,中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