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住在魏玛城尽头一片高地上,浓荫密布的花园环绕着一栋三层楼房,每层都有专门的琴房。在一层的琴房中,放置着一架维也纳钢琴和一排乐谱架,这里是李斯特作曲和排练室内乐的地方。在这间琴房中,一面墙上挂着贝多芬的面模,四周的圆形相框里有伯辽兹、瓦格纳、舒曼和克拉拉的肖像;另一面墙上则是画家格涅里的三幅画。琴房里封存着大量李斯特在魏玛时期创作的乐谱。琴房外的客厅里,陈列着猎枪、烟斗、鼻烟盒、手杖等多件李斯特的珍贵物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李斯特开始专注于标题音乐创作,很多具有典型李斯特风格的作品就诞生在这里,其中包括《匈牙利狂想曲》、《宗教与诗的和谐》、《第二叙事曲》和两首《波兰舞曲》等。
别开生面的12首《超级技术练习曲》也是在这时诞生的,毫无疑问,它是人们印象中“最难的练习曲”之一,象征了李斯特钢琴音乐发展的巅峰。同时,它也是李斯特标题音乐的集合,在12首作品中,10首都有自己的标题,都蕴涵着适于自己的诗意。
所谓“标题音乐”,指的是在音乐作品中,通过语言文字概括乐曲的中心内容、题材,并作为乐曲的标题。作曲家把标题构想作为创作思维的一种原则,按照标题进行构思,引导演奏者和听众依据标题的提示去理解。于是,抽象的听觉艺术和具象的文字相结合,使得这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相互之间融合和渗透,最终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超级技术练习曲》作品的灵感来源很多样,比如史诗、自然界的风景、浪漫主义诗歌、某种幻想等。根据雨果同名诗作谱写的《马捷帕》,不但音乐紧密地与文字中的诗意相关,而且在练习曲的最后部分,李斯特还强调性地将原诗的诗句写在乐谱之上。第五首《鬼火》则在神秘而充满灵动的音乐当中勾勒出具有奇异色彩和奇异轮廓的“鬼火”。还有最后一首《追雪》则是一首根据冬天狂风中雪花漫卷、上下飘飞而得到灵感写就的音诗,这首作品的指向性非常明确,仅仅是题目,就能让人在音乐中寻找到形象的元素。比如旋律在持续的震音中行进,就像在漫漫风雪中的若隐若现的景物画面;下行的半音阶像北风呼啸;而在这紧张肃杀的气氛中,旋律在很多地方仍透露出一丝春天的消息,让人想起“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的诗句。事实上,在这部作品中,几乎每一处都在节奏上、语气上,甚至音乐的分句上与诗相关。
在标题音乐中,李斯特力求使音乐的表达与标题完全一致。他更注重作品对中心思想的传达,不再将重点放在装饰上,而是尽量节约技术材料,直接表达诗意,传达作者的情绪或者描绘情景。李斯特拒绝声音的堆砌,开始精益求精,力图达到形式上的完美,叙述的流畅,同时他更注重细节的描绘,也更将色彩作为每一部作品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这种深度挖掘中,李斯特的标题随之就显得更具有生命力,音乐的主题也更加清晰、具有说服力,使人容易理解。
在魏玛的这段时间,李斯特的创作非常活跃。他受到文学、绘画等的启发,在创作中,总结出标题音乐的深刻含义:音乐虽然能够描绘客观事物,但这并不是音乐的主要任务,作曲家的最终目的在于借景抒情。描绘性的本质是情感内容,音乐的表现性正来源于此。
李斯特的音乐除了标题性特点之外还具有深刻的宗教意义。这也是李斯特中晚年深居简出,在魏玛专心创作时突出表现出来的特点。李斯特的双亲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浓郁的宗教气氛对年幼的李斯特有着强烈的影响。此外,李斯特年长的朋友——梅内神父对他的影响也很大,梅内神父是一位思想大胆犀利的神学家,从他那里,李斯特获得深刻的启发,认为新型的宗教音乐,其灵感应该源于“诗与宗教的和谐”,这种宗教观也在李斯特的创作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作为19世纪的钢琴家,李斯特再一次生动地将宗教内容与钢琴作品联系起来。这些宗教作品,从某种角度来说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作曲家内心的情感世界。《旅行岁月》中的《婚约》、《葬礼进行曲》、《净心》、《水上行走的圣方济》等,都是带有宗教意味的小品。这些作品的形成与李斯特的经历、信仰和宗教观念是密不可分的,他用音乐表现了对信仰的虔诚,也用宗教和哲学重新解析了浪漫主义神秘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