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6年之后,海顿音乐创作进入一个高峰期。宫廷乐长的职务,让他接触了更多音乐风格与形式,在交响乐创作上又掀起一个**,同时也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留下了不少室内乐曲和钢琴奏鸣曲的杰作。尤其是钢琴奏鸣曲,开始经历一个不同于以往时代的演变过程。
在当时,键盘乐器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古钢琴的结构随着人们对音响要求的提高改善了机械结构,拨弦古钢琴逐渐被以击弦机击弦的现代钢琴所代替。1790年后,钢琴基本上已经在宫廷中取代了大键琴。现代钢琴由于改变了发声方式,所以音响更加明亮,共鸣更加浑厚,海顿的创作也随着乐器的发展出现了变化。
海顿一生共写有52首钢琴奏鸣曲,主要用古钢琴,为教学和个人演奏。早期的钢琴奏鸣曲通常用“嬉游曲”和“奏鸣曲”作为标题,多半保留三个乐章的形式,并且三个乐章统一在同一调性上。其后海顿又较多模仿北德乐派大师C.P.E.巴赫的奏鸣曲。1771年海顿受到“狂飙运动”影响,17世纪80年后代海顿的创作在旋律风格与结构上受到莫扎特影响。经历了一生与音符为伴的时光,海顿开始在晚期的作品中显现出不同于其他时期的气象。这时的海顿已经不再需要功绩、名利,而老来受到尊崇的他也逐渐在作品中显示出自己的偏好,除了保持乐观、真诚、爽朗、幽默的性格以外,他开始追求性的乐思与立意。创作于1789年至1790年的《降E大调奏鸣曲》就是海顿晚期作品的重要代表。
如果说到充满仪式感的作品,人们可能会最先想到交响乐、清唱剧。但是《降E大调奏鸣曲》的出现可以说呈现出钢琴奏鸣曲的新气象。精制、优雅的奏鸣曲受到器乐的影响,开始融入乐队宏大的音响效果。在《降E大调奏鸣曲》中,现代钢琴的音响特点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是海顿作品中性格感情幅度较大,性格最为多样,音色效果最丰富的一首,很多人认为它更接近贝多芬的风格。这里既能听到乐队的交响效果,也能听到钢琴独特清澈明净的音符跳动,甚至其中的主题变化已经让人隐隐感觉到散文化的浪漫效果。人们一致将这部作品视为海顿最伟大的钢琴奏鸣曲,这也是海顿历尽一生智慧留下的最后一首作品。
奏鸣曲以宏大的和弦拉开序幕,在键盘上以求达到全乐队的理想效果,这与海顿的创作历程不无关系,在完成了一百余部交响乐之后,他开始在钢琴奏鸣曲创作中萌生了“钢琴即乐队”的创思。接下来的音乐中,第一主题仿佛由弦乐奏出,不甚明亮,但是却有温暖亲切的感觉,低音部分非常连续,有绵延不绝的感觉。后面的音乐中,还能听到木管的清脆声音,尤其在第二主题中,跳跃而出的音符充满了短笛调皮的个性,接着又引出乐队的全奏。整部作品中,海顿幽默、亲切的个性仍然保留,但是,钢琴上回响的乐队气氛为奏鸣曲这一服务于某件器乐的音乐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这首奏鸣曲平添了宏大的气势,甚至让人第一次在奏鸣曲中发现了“海纳百川”的气质。
在这首奏鸣曲中,除了乐队的全奏、乐器的独奏之外,人们还能够发现一些赋格的段落,就像两个乐器在乐队中窃窃私语,而“乐器的对话”也正是海顿在弦乐四重奏创作中所遵循的原则。乐曲的第二乐章中,奥地利民间曲调在变幻中出现,深邃精致的音乐氛围与第一乐章交响似的音响效果形成对比,和谐静谧的古典主义气氛弥漫在整个乐章当中。而在第三乐章中,音乐如放开缰绳的小马,热情地向着春天的草原奔跑出去,舞曲的乐句在乐章中反复使用,就像一场歌颂生命的狂欢。
这部海顿最后的钢琴奏鸣曲已经与他的大多数交响曲在结构上具有类似之处。钢琴奏鸣曲中所展现的不是88个琴键的魅力,而是整个交响乐队的效果。无论是在音响抑或在结构上,《降E大调奏鸣曲》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海顿的音乐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它面向现实,面向人生,气息清新,朝气蓬勃,令人鼓舞;也因为它在作曲技术上奠定了欧洲古典时期交响曲和室内乐的规范,从而形成了德奥音乐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也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