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舞蹈篇(1 / 1)

——沉淀与反思

2016年8—9月,在这个季节交接的月份中,仿佛空气变成了斑斓的彩色,丰富、烂漫,洋溢着欢愉的同时,似乎又带着一丝的静默和含蓄。与此同时,舞蹈界也犹如这天气一般,带着丰硕的成果向世人们证明着我们的辛勤以及舞蹈艺术的无限魅力。然而,在得到肯定与赞扬之后,我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反思接下来的路应该去向何方?舞蹈又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将会给世人带来什么样的新景象呢?

一、焦点概述

(一)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国家法定的大型民族文化活动,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民委、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定于2016年8月16—9月14日在北京举办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全国少数民族文艺创作空前活跃,涌现出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浓郁的艺术精品。本届文艺会演的参演剧目,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其中参演剧目民族特色浓郁、地域特点鲜明、精品力作荟萃,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澳门联络办组成的35个代表团,56个民族的7000余名演职人员参加了会演,参演的43台剧目和开、闭幕式文艺晚会,共演出92场。12万各界人士到剧场观看了演出,剧场平均上座率达93%,每场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都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同时有近1亿电视观众收看了开幕式文艺晚会实况转播。广大网民还积极参与43台剧目的网上评选活动,关注和参与投票的网民超过1亿人次。自7月21日网络投票活动启动以来,截至8月3日,参与投票人数219.2万余人,累计投票905.8万余人次,网络投票活动启动当天投票数即突破5万人次,最高日投票数接近37万余人次。不少观众表示,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不仅是一场场独具特色的视听盛宴,自己也因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兄弟情而深受精神洗礼。

对于少数民族歌舞,人们的传统印象多是“原生态”。但在本届会演中,除了传统民族歌舞外,还有更多艺术形式的呈现,如芭蕾舞剧、歌剧、音乐剧等,以及北京观众比较陌生的少数民族艺术形式,如藏戏、壮剧、傣剧、畲歌戏。加之现代舞台数字化多维空间技术运用相当普遍,整体演出呈现出古老与现代的交相呼应,令人大开眼界。舞蹈方面也毫不例外,例如舞蹈诗《乌苏里船歌》结合多种舞蹈形式,在追求戏剧性的同时,也追求诗意、追求返璞归真。还有情景歌舞《草原上的乌兰牧骑》、藏戏《六弦琴缘》、歌舞剧《情暖天山》、舞蹈诗《缘起敦煌》、舞剧《阿里郎花》等作品,都是通过不同的题材与形式,来表达民族的文化个性以及艺术追求,彰显出民族的热情和团结的精神。总之,本届会演是一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成果的隆重展示。会演激发和提升了民族文化自觉意识,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

(二)全国热门舞蹈节目展演

8月1日,第四届“荷花少年”全国舞蹈展演活动拉开帷幕,来自全国65家中专艺术院校和普通中学的77个作品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一一亮相。2013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推出“荷花少年”全国舞蹈展演活动,作为针对中学阶段13岁至18岁年龄段青少年为活动对象的展演活动,给中学舞蹈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作品展示、灵感激发的平台,使之发展更系统化和科学化。在活动中,不管在展演作品内容、题材,还是在活动的组织规模和形式上,“创新”是不变的主旋律。展演在保留群舞展演种类外,还增加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的展演种类,同时,还纳入中专艺术院校的优秀专业舞蹈作品。种类多样、题材新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作品,将集中展现出中专艺术院校和中学校园舞蹈艺术的特点和舞蹈教育工作的现状。经过四天四场的激烈角逐,8月4日晚,在最后一场展演结束后,经专家委员会现场严格评议,评选出专业组中共有15个作品获得“荷花少年”荣誉称号、24个作品获得“星光少年”荣誉称号,而普通组中共有15个作品和23个作品分别获得“荷花少年”和“星光少年”的荣誉称号。为此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2016年“小荷风采”精品剧目全国巡演活动历时一个多月,经历了江苏徐州和东方之珠香港两站成功巡演,8月5日晚,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联、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天津市舞协、天津市河西区文化局共同承办的“小荷风采”精品剧目全国巡演(天津站)在美丽的海河之滨天津市圆满落幕了。中国舞协副主席王小燕、黄豆豆、山翀、杨笑阳,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夏小虎,中国舞协中小学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敏、田培培,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万镜明,中共天津市河西区委常委、中共天津市河西区委宣传部部长杨志庆,天津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志,天津市河西区副区长许洪玲,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杨君毅,天津市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商移山,天津市河西区文广局书记刘义民等出席活动并观看了演出。“小荷风采”精品剧目全国巡演(天津站)的成功举办,正是证明了此活动已成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具有导向性、示范性、权威性的全国少儿舞蹈活动品牌,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并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全国性的舞蹈巡演,不仅让充满“童真、童心、童趣”,深入儿童生活,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经典剧目重现,还让少儿舞蹈编创者得以在回味经典中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进一步扩大了“小荷风采”的品牌影响力,从而推动我国少儿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让少儿舞蹈创作勇攀高峰。

2016年8月13日上午10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文化厅、山东艺术学院承办的第11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山东艺术学院文东校区综合剧场音乐厅召开,标志着本届舞蹈界的“奥斯卡”正式启动。“桃李杯”成功举办30年来,形成了鲜明的“桃李”特色,在检验专业舞蹈教学成果,发现选拔舞蹈新人新作,繁荣舞蹈剧目创作,推动我国舞蹈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15年全国性文艺评奖改革中,“桃李杯”因其广泛影响和重要作用予以保留,由比赛转变为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更加注重展示、交流、切磋和研讨,愈加凸显了“桃李杯”引领和规范教学的初衷和本质。本届“桃李杯”延续了其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共收到来自120多所院校的446个剧目,覆盖了全国所有地市。此外,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的多所院校也积极报名参与了本届展示活动。最终成果展示的内容分为中国古典舞青年组、少年组;中国民族民间舞青年组、少年组;芭蕾舞青年组、少年组;国际标准舞组;港澳台及海外组;群舞组以及精品课组这十大板块进行。共计历时一个星期。

由文化部、湖北省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湖北省文化厅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优秀舞蹈节目展演于9月5日在湖北武汉拉开帷幕。文化部副部长董伟,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伟年,湖北省人大副主任周洪宇,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刘善桥等出席开幕式并观看演出。本届展演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队系统,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所属艺术院团、艺术院校共报送节目585个,其中独舞121个、双人舞87个、三人舞23个、群舞354个。经专家认真遴选和后期确认,共有62个节目参加本届展演,其中独舞11个、双人舞8个、三人舞2个、群舞41个。此项展演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全国舞蹈比赛”,从第十一届起,此项活动取消评奖改为展演。本届展演将首次开展“一场一评”——每场演出的第二天即举办舞蹈创作研讨会。主创人员将与专家面对面探讨节目的优点和不足,交流创作上的心得和体会,并对舞蹈创作观念、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和创作态势进行深入研讨,从而达到引导当前舞蹈艺术创作的目的。这也是对原有模式的挑战和创新。

2016年9月4日,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正式开幕。当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G20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在杭州西湖景区观看一场展现江南风情,彰显中国气派,弘扬世界大同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此次文艺演出由张艺谋担任总导演、沙晓岚为总制作人,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李心草担任乐队指挥。整场演出由9大节目构成,总时长在50分钟左右。“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同”,成为晚会总导演张艺谋给出的关键词。此次文艺盛宴充分体现中国古老的美,现在的美,及西方艺术的美,将中西方文化的魅力宣扬到极致,引起了世界各国极大的反响。同时在晚会的舞蹈部分更是称之为经典,融入大量高科技元素,在场地上运用了全息处理,将影像和人成为一种互动关系。在形式上也进行了极大的创新,在承载着文化内涵的西湖上“实景演出”。例如水上《天鹅湖》,舞者第一次在真实的湖面起舞,不论是对导演还是演员都是极大的挑战。另外在节目的选取上具有丰富的内涵,并偏向于中国诗风,尽现中华文化底蕴。例如《春江花月夜》《梁祝》《采茶舞曲》,都是家喻户晓的世界经典旋律,《欢乐颂》更是将中西方文化珠联璧合,引起全世界观众的共鸣。

(三)全国舞蹈演出

2016年8月3日,大型民族舞剧《我的贝勒格人生》,在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音乐厅上演。这是国内首部将蒙古族古老的贝勒格舞蹈元素进行挖掘、整理后打造的一部原创民族舞剧,该舞剧是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8月16—17日,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原创舞剧《一“義”孤行》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此舞剧是根据元杂剧《赵氏孤儿案》改编的,以舞剧的形式呈现了曲折感人的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义大爱,传递正能量,如此伟大的题材、国家级的水准,使人在**气回肠中想到、看到、听到了民族传承的力量。8月25—28日,中国台湾云门舞集《水月》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云门舞集一团再次亮相使观众蜂拥而来,可谓一票难求,《水月》是林怀民由“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的佛家语中获得灵感,舞蹈动作根据熊卫先生所创的“太极导引”原理发展成型,首演至今获得海内外热烈好评。8月25—27日,俄罗斯斯瓦赫坦戈夫剧院《假面舞会》震撼亮相,里马斯·图米纳斯执导的《假面舞会》在保留莱蒙托夫原作韵味的基础上,在舞台布景、戏剧情节和表演编排上都有更为深刻的挖掘和雕琢,更加饱满地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充分领略俄罗斯戏剧的无穷魅力。与此8月期间,中国舞蹈十二天推荐作品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陆续上演,其中包括刘敏推荐的刘芳、曾明作品《悟空》;赵汝蘅推荐的李敏作品《以爱之名》;蒙小燕推荐的白玛次仁作品《藏传——根》;罗斌推荐的周莉亚作品《药》;陈维亚推荐的赵栩可作品《方圆》等。9月14—15日,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舞剧《杜甫》登陆国家大剧院在北京首演,该剧穿越一千多年的悠悠岁月,回望杜甫笔下的唐朝,体会身居草莽而兼济天下苍生的理想与情怀。

二、焦点评论

(一)舞蹈比赛评奖改为展演活动

目前,绝大多数的舞蹈类比赛评奖模式均按照国家下达的改革制度有关意见取消评奖,改为展演活动。全国舞蹈比赛创办于1980年,至今已推出了一大批优秀舞蹈作品,发现、培养了一大批创作、表演人才,为促进我国舞蹈艺术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文化部获悉,按照中央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有关意见精神,全国舞蹈比赛将自第十一届起取消评奖改为展演活动,同时,演出期间,首次开展了“一场一评”,即为每一台节目举办一次研讨会。国内艺术界知名专家、艺术家齐聚一堂,对目前我们舞蹈创作表演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结构方式、人物塑造、灯光运用、服装穿法、设计风格等方面趋于雷同,对艺术的评价标准发展变化较少,有些创造性的作品得不到包容和支持等进行了集中研讨。其实,艺术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因此对于比赛制度的建立,自然就会用几近相同的眼光去看待。通过这次改革制度的执行,将“比赛”改为“展演”,我们能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明确指出来,尽管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已久,但至少从活动的性质上能有所改变,帮助我们尽快做出有效调整,使得此次活动既能够充分展示舞蹈人才的个人能力以及专业水平,又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沟通和交流、相互促进。由上至下逐步完成舞蹈的转型及发展。第六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已经由“比赛”改为“展演”,如今的“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没有了等级奖项的设置,创作表演比较好的团队叫作“小荷之星”,其他叫“小荷新秀”,这样的划分让老师和孩子都轻松了许多,参加展演的队伍和人数更踊跃。第十一届“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经历了一次停赛推迟,最终以展演的形式在山东省首次亮相。此次的“桃李杯”更加注重交流、切磋和研讨,更加凸显了引领、规范舞蹈教学的初衷和本质。与此同时,还有第四届“荷花少年”全国舞蹈展演活动、北京现代舞展演、广东现代舞周——青年舞展等活动都在运行模式上做出了相应调整。

尽管有些活动依然存在“换汤不换药”的现象,但是至少从活动名称的确定上转变了一些人对于舞蹈的看法,使绝大多数的参与者更加积极参与,也使一部分对于舞蹈敬而远之的人开始关注舞蹈的展演,去接近舞蹈、欣赏舞蹈、参与舞蹈。剔除了人们对于舞蹈艺术的“功利心”,也使家长、专业舞者、编导、甚至是作为评委的专家们更加单纯地投入展演活动之中。舞蹈事业不断地发展并渐渐走向成熟,一定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从专业的舞蹈教育,只停留在少数人的教育中,到逐渐普及推广,希望将舞蹈艺术带给更多人,接触到舞蹈更加全面的方向和视野,使他们在接触舞蹈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欣赏艺术、提高审美。这必定需要我们在原有的模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改变才能继续发展,我们先不去评价现在所调整的方法是与否,至少我们作为舞蹈人应该积极去响应,发挥我们的力量融入这场改革当中,积极推动舞蹈事业的发展。

(二)舞蹈教育的途径

随着近年来中小学舞蹈教育工作的推进和普及,逐渐显现出一些教育成果,从中小学普及舞蹈课到培养中小学学生舞蹈兴趣组建艺术团,再到一些校园舞蹈展演活动。我们在力求不断将青少年儿童舞蹈相对狭隘、功利的观念向素质教育和美育教育进行拓展,将青少年儿童舞蹈深层教育进行外延。通过对广大的幼儿、青少年进行启蒙教育,使他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具备了良好的个性、高尚的品德,同时还启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加强他们的团队精神与美好情商,并且创造出更好更开放的中国青少年儿童舞蹈创作与教育环境。

4月的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8月的第四届“荷花少年”全国舞蹈展演活动以及2016年“小荷风采”精品剧目全国巡演活动等,不断开展了更多有利于中小学生艺术培养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进行,一方面能够激发了更多中小学生对于舞蹈的兴趣以及参与度,另一方面也在检验着我们舞蹈素质教育实施的程度及教学成果,得到了全国各省市舞协和学校、老师的大力支持,也使得活动规模和表演的艺术品质上,都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可以说,校园舞蹈展演活动已经成为推进舞蹈教育的一个有力途径。

中小学舞蹈的创作题材相比专业的舞蹈作品创作,在题材和形式上表现得更加新颖,拥有丰富的内容价值和民族文化传承意义,使儿童舞蹈的特点和艺术符号更加鲜明和立体,在舞蹈的大体系中渐渐区别出来。呈现出以下几点:一是地方风格浓郁,民族风情浓郁,无论是蒙古族、傣族、藏族还是苗族、彝族等民族舞蹈,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二是中小学生表演者在表演时的状态不仅专业而且细腻,尤其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真实和投入,发自内心的舞动更容易打动观众;三是专业的训练有准备,舞蹈能力和素质以及艺术品位都有一定的提升;四是在创作中融入多种艺术形式,大胆运用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将科技、戏剧、表演等元素融会贯通,人物、情节上的塑造也不断进行尝试。

通往舞蹈艺术教育的道路和方法有很多,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中慢慢发现适合我们中国儿童舞蹈发展的途径,并且尝试着如何更加有效的实施和推进,我们对于儿童舞蹈的期望和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更多舞蹈专门人才,而是希望通过舞蹈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发展更加全面,在增强舞蹈兴趣的同时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激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造出更适合中国发展的舞蹈新模式,使得中国舞蹈之路能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