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舞蹈篇(1 / 1)

——研讨、展演与评论

2016年6—7月,伴随着夏季的炎热酷暑,舞蹈界也处于蒸蒸日上的状态,在积累中不断发现,不断更深入的研究,循序渐进,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这两个月的时间,从北京到省级各个城市,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多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扑面而来的那股热情洋溢的少数民族气息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同时也创造了不少值得我们纪念的回忆和瞬间。

一、焦点概述

(一)北京舞蹈学院首届“舞蹈美育研讨会”隆重举行

6月5日,由北京舞蹈学院主办,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承办的首届“舞蹈美育研讨会”在北京舞蹈学院隆重开幕。文艺界、教育界有关领导专家、知名学者、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莅临会议的领导有: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巡视员万丽君、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军、北京舞蹈学院校长郭磊、北京舞蹈学院副校长王伟、中国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夏小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院长杨敏、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刘炼、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副书记朗丽红等。与会专家有: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吕艺生;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熊家泰、潘志涛;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专家肖苏华、贾美娜;著名舞蹈家刘岩;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舞蹈家方伯年;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郑小筠;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慈仁桑姆等。此外,还有来自北京各区县教委负责人与舞蹈教师,以及从全国各地远道而来的院校和机构代表们,参会单位共计164家。

开幕式上正式发布了近年来北京舞蹈学院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委托项目《素质教育与舞蹈美育研究》取得的重要舞蹈美育科研成果——素质教育舞蹈课程教材(书籍与DVD)。此次舞蹈美育研讨会为期两天,会议内容包括“素质教育舞蹈成果发布会”“素质教育舞蹈课教学与学生作品展示”“素质教育舞蹈课程工作坊”“教育学院介绍”“舞蹈美育论坛”“‘舞蹈审美教育联盟’成立仪式”等。会议旨在更好地传播舞蹈美育的新理念、新成果,促进各兄弟院校以及业界朋友对舞蹈美育的交流与合作,以期分享经验、倾听建议、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以更加紧密的联系携手开创中国舞蹈美育的新时代。

6月6日下午6时,在来自全国各地的院校以及相关机构的领导、专家和老师们的见证下,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郭磊宣布“全国舞蹈审美教育联盟”正式成立。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发起单位一致推举舞蹈界德高望重的著名舞蹈教育家、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创建者——吕艺生教授担任首届主席。郭磊院长、王伟副院长、吕艺生主席和张旭常务副主席共同为大家展示了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和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两位著名艺术家为祝贺联盟成立的题字。首届“全国舞蹈美育研讨会”圆满闭幕。

(二)“致道 游艺 美天下”第二届中国美育现状与发展论坛暨首届国际“校园舞蹈美育”研讨会

2016年6月8日,“致道 游艺 美天下”第二届中国美育现状与发展论坛,暨首届国际“校园舞蹈美育”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何思敬讲堂隆重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会议邀请到成协领导包华影女士、薛华领先生,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欧建平。国外专家,美国纽约大学的Susan教授、Magill教授也莅临现场。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副院长肖向荣、舞蹈系教师王杰均到场参与此次研讨会。

北京师范大学周作宇副校长指明了此次大会是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务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院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为目的和诉求,其重大意义涵盖了实现中小学美育教育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切实推进美育工的落实、为中国美育事业搭建宽广的交流平台等多方面的意义,并对大会的圆满召开表达了祝愿。经圆桌会议的对谈讨论后,中国艺术研究院欧建平所长做出题为“从素质教育到创意舞蹈”的讲话,并就中外少儿舞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例,首先探讨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即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再放眼国际介绍了欧美国家的类似课程与拉班的“教育舞蹈”。针对中外“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种不同教育形态进行对比,结合“创意不足”的困境,做了深刻的反思。随后以美国加州大学罗伯特·奈特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和依据,以“非结构化的环境”为关键词,揭示了环境对学生创意造成限制的客观原因。引发与会者们的深刻思考。美国纽约大学的Susan教授主旨发言后,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老师就对Susan“舞蹈教育包含舞蹈训练,但舞蹈训练不一定包含舞蹈教育”的观点表达了肯定的认同,并做出了自己的补充,揭示了将艺术创作单纯归结于身体技法而忽略舞蹈教育本体的客观存在及内部原因。冯双白老师也对此次大会的文化内涵及历史根基做了详解,再以作品《千手观音》在神情表演上捕获人心的力量,以及甘肃酒泉玉门地区儿童教育实案为例,强调了舞蹈艺术教育和人格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冯双白老师引入具体案例的发言,引发了与会者的激烈的讨论。美国纽约大学的Magill教授做了题为“聚焦课堂”的发言。分别就运动科学的发展现状、运动科学之于舞蹈教育的功用做出简要介绍。

此次会议无疑是对校园艺术教育现状贯彻历史、面向国际的一次大动作,凝聚了一批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追求和展望。1917年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首先提出“美育”的思想,其美感教育作为特色教育思想,包含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研讨价值。此次会议为美育事业搭建起交流平台,并在研讨过程中收获了新的成果。

(三)2016年民族舞蹈美学研讨会成功举行

由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北京舞蹈学院学报》主办的“民族舞蹈美学研讨会”于2016年6月24日至25日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学者、学生集聚一堂,共同交流学术成果、分享研究心得,探讨未来中国民族舞蹈美学的发展方向。

会议共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为舞蹈美学研究的回望与阐释,第二个板块为民族舞蹈美学个案研究,第三个板块为方法论与研究视野的讨论与拓展。在第二、三板块之后,还加上了圆桌讨论环节,参会者在此环节大胆提问,各抒己见,交流观点,掀起了会场讨论的**。北京舞蹈学院副校长邓佑玲教授进行了题为“关于民族舞蹈美学研究的设想”的会议主旨介绍,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高度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发言。会议邀请了20世纪80年代舞蹈美学研究小组初创成员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吕艺生教授,同时邀请了国际美学协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建平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王旭晓教授、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李洋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成纪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隆荫培研究员立足学科特色,回溯当年美学研究之成果。中国艺术研究院李修建副研究员从哲学、社会学、美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介绍、探讨了舞蹈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框架与方法论。11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介绍、分享了丰富多样的民族舞蹈美学研究个案。

举办本次会议是为了接续20世纪80年代舞蹈美学研究之学脉,立足于中国舞蹈文化多样性的历史与现实,力求实践与理论的千灯互照,以多学科视野书写新世纪的中国民族舞蹈美学研究。通过此次会议,参会的学友各抒己见,交流学术研究经验与心得,并在分享中得出新的成果,促进了民族舞蹈美学的发展。

(四)2016年第二届全国区域少数民族(蒙、维、藏、朝)舞蹈课程展示暨课程建设研讨

2015年7月16—18日,由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2015首届全国区域少数民族(朝、蒙、维、藏)舞蹈课展示暨课程建设研讨会”在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举行。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国内74所艺术院校、科研院所200多位专家学者及师生参加了本次课程展示和交流活动。本次全国区域少数民族(朝、蒙、维、藏)舞蹈课展示暨课程建设研讨会,旨在进一步促进全国区域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加强少数民族艺术院校规范性课程建设,建构区域特色鲜明、质朴、接地气的舞蹈课程内容,增进区域少数民族艺术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016年7月14—17日,第二届全国区域少数民族(蒙、维、藏、朝)舞蹈课程展示暨课程建设研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艺术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内蒙古艺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共同主办,内蒙古艺术学院承办,中国舞蹈家协会民族民间舞蹈专业委员会、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青春梦想季”高校联盟、上海音乐出版社协办。旨在进一步提升民族舞蹈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传承、创新、发展民族舞蹈文化,培养优秀的民族舞蹈艺术人才,通过课程展示研讨、名家论坛、大师课等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民族舞蹈艺术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此次活动将为四所院校搭建桥梁,为师生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创造平台,同时将促进各区域少数民族间的合作。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张亚民先生,国家文化部原艺术司司长、文化科技司司长、现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于平教授,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舞蹈教育家斯琴塔日哈教授,延边艺术学校原系主任张英顺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舞协主席王晓燕女士,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蒙小燕教授、敖登格日勒教授,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主任黄亦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刘炼教授,解放军艺术学院马承魁教授,北京舞蹈学院孙龙魁教授,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格桑吾珠先生、强巴曲杰教授、泽吉副教授、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王永舸教授、副院长地拉热·买买提伊明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民族民间舞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赵士军先生,上海音乐出版社有限公司社长费维耀先生,中央电视台导演张慧女士,上海音乐出版社有限公司主任黄惠民先生和内蒙古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黄海、院长李玉林、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毅力、副院长赵林平等领导、嘉宾同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演艺学院在内的70多所院校,近300名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五)“海峡两岸 共舞未来—2016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展演”在内蒙古隆重举行

创立于2009年的“海峡两岸舞蹈交流与展演”是中国舞协常设品牌活动,以“海峡两岸·共舞未来”为主题,强调“一对一”“舞对舞”“心对心”的深度交流。多年来,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一直保持着活跃态势,两岸舞蹈教育界彼此分享对方的创作成果,共同探讨双方关注的艺术课题,对于促进两岸舞蹈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意义。2016年7月25日至31日,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2016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与展演”活动在内蒙古隆重举行,旨在弘扬两岸少数民族优秀传统舞蹈文化,增强两岸学子同根同源的认识,增进两岸青少年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本次活动自创办以来首次进入大陆少数民族地区,因此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上都加大了民族艺术的比重,在交流和展示民族舞蹈教育成果的同时,增进两岸民族舞蹈的交流与合作。大陆方面参与院校不仅有作为承办方的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也派出了各自的精兵强将,共计71人;台湾方面则邀约了台湾艺术大学舞蹈系、台湾体育运动大学舞蹈系、台湾台东马当部落青年艺术团共42名师生前来交流研习。本次交流展演主要分为人文采风、民舞交流课、两岸论坛、舞蹈展演4个板块。

“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与展演”活动,是牵动亲情的红线,让孩子们步入艺术的海洋,以舞蹈为语言,舞出对青春的理解,舞出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六)全国性舞蹈演出

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作为国内唯一的文化遗产传播剧,杭州歌舞剧院的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同一天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完成了自己历时两年沿中国大运河六省两市96场的巡演历程,并宣告以“互联网+”的方式,联合新锐媒体“二更”开启自己的世界巡演之旅;6月16—17日,拉脱维亚国家芭蕾舞团《睡美人》登陆国家大剧院;6月18—19日,中央民族大学建校65周年教学成果展示暨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男子天团“天舞星空”专场演出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精彩上演,此次参演的历届优秀毕业生有:康绍辉、姜铁红、崔涛、赵梁、万玛尖措、周格特力加、李德戈景、系斯日古楞、威力斯、拉巴扎西、白玛次仁、谭均元、朴耿武;6月20日下午,杨丽萍作品舞蹈剧场《十面埋伏》兰州站主创见面在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厅隆重举行。舞剧主要演员代表、甘肃大剧院领导、西北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和舞剧爱好者共400余名观众参加了见面会。6月23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文联、宁夏民委主办、宁夏舞蹈家协会承办的“中国·宁夏第四届回族舞蹈展演”,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落幕;6月24—25日,中国台湾的优人神鼓《时间之外》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6月27—28日,复排2009版中国古典舞舞剧《铜雀伎》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精彩上演,舞剧《铜雀伎》是孙颖先生的处女作,也是其最后一部作品,1986年首演,2009年演出的第二版,其扑面而来的汉风、博大宏放的气息,开创了别具一格的语言形式和结构。

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徐州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江苏省舞协、徐州市文联、徐州市舞协共同承办的“小荷风采”精品剧目全国巡演于7月13日19:30正式启动,本场演出的成功举办,不仅让经典重现,还让少儿舞蹈编创者得以在回味经典中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也进一步扩大了“小荷风采”的品牌影响力,从而推动我国少儿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让少儿舞蹈创作勇攀新高。7月20日晚,大型现代舞剧《九死一生·长征》在天桥艺术中心进行公演,导演李捍忠携手马波用现代舞丰富而抽象的肢体语汇呈现一段血色历史,带领观众一起走进“长征”,来一次与生死的对话。整场演出近80分钟,独具匠心的编舞、舞者的出色表演以及设计精美的多媒体效果,让《九死一生·长征》赢得首演满堂彩;由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创排的舞剧《家》,于7月27日、28日亮相国家大剧院,用浓浓川味来演绎这个发生在民国时期的激**故事,本剧是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5年四川首届艺术节“四川文华奖”最佳剧目奖,201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唯一入选舞剧,2016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名录入选舞剧;7月30—31日,由西安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带来的舞剧《传丝公主》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精彩亮相。

二、焦点评论

(一)校园舞蹈美育

现阶段舞蹈美育一直被人们所提及并重视,教育是恒久的工作,永远没有完成的一天,在今日快速变迁的世界,影响更是空前深远,随着通讯科技发达,艺术对当代生活与文化的影响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地位。然而许多国家未能意识到,在儿童青少年们的日常生活中,艺术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在全美舞蹈协会看来,艺术教育不应局限于只为少数有天赋的人群提供,艺术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培养人能力的方式和途径。注重孩子艺术方面的培养,鼓励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是美国学校和家长培养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美国大学的舞蹈教育着眼于学生人格的培养,许多美国大学的舞蹈系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训练基地,而是更多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去看待舞蹈艺术。美国的大学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工作,不只是考核教师平时在课堂上的教学,更需要教师作为的真正艺术家生活和创作。美国的舞蹈教授们不能躲在课堂里整天面对学生,而必须走出校园,在真正的专业舞蹈圈子里进行创作。越高级的舞蹈教授,便越需要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国当前的舞蹈素质教育面临着比较严重的脱节问题,尤其是中小学舞蹈素质教育。在我国大部分幼儿园教育中,没有文化学习的压力,舞蹈素质教育开展本应有很大的空间,孩子们在幼儿园又唱又跳;中小学对文化和知识的学习同样并不是十分的繁重,舞蹈素质教育课程可以作为一个缓解学习压力,陶冶身心,培养自身素质的重要课程。然而,目前不少中小学校忽视舞蹈素质教育,片面地认为舞蹈教学是为了排几个精彩的节目获奖出名,或完成某种宣传或应酬任务,或为了供成人欣赏,有的则是为了培养少数舞蹈尖子,用于考试升学加分,而放弃全面地发展教育。他们没有认识到中小学舞蹈教育是素质基础教育,青少年的素质决定着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中小学舞蹈素质教育是舞蹈金字塔的底座。大学生的舞蹈素质教育也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而飞速发展。多数高校设立了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教育中心等,拥有一定数量的师资队伍,如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组建了学生舞蹈团,配有专门的舞蹈排练室等。近年来,高校开展的舞蹈节、舞蹈活动有声有色。但是,中小学生由于处于应试教育中,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发展得相对较慢,因此,舞蹈界的专家领导正不断研究讨论,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校园舞蹈教育方法和模式,如何正确有效地由上至下引导并推行,由下至上配合并反应,将是未来最受关注的问题。

(二)民族舞蹈发展

中国是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以及语言,在这里舞蹈成了所有民族之间沟通交流的最好媒介,同时也不断丰富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底蕴与文化。2016年7月14—17日,第二届全国区域少数民族(蒙、维、藏、朝)舞蹈课程展示暨课程建设研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艺术学院举行,这无疑是一次民族的盛会。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是中国人数较多、民族文化比较浓郁且深远的民族,它们的相聚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也能够通过此次盛会,不断深化舞蹈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动舞蹈课程规范性建设,加强学术研究和交流,为传承、发展民族舞蹈艺术,推动自治区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做出更多积极的贡献。更是通过本次舞蹈课程展示暨课程建设研讨,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全国其他少数民族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6年7月25日至31日,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2016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与展演”活动在内蒙古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安排海峡两岸的师生一同来到美丽的内蒙古,感悟生活,感悟艺术。活动不仅有带着新鲜田野记忆的人文采风,有老艺术家亲自执教的民间舞蹈交流课,有呈现各校独具特色的精彩舞展,还有在倾听与讨论中参悟民族舞蹈真谛的两岸论坛。当海峡两岸的师生走进梦寐以求的鄂尔多斯,当幻想真实地呈现在眼前,当蒙古族人民送上代表纯洁的哈达,当喝上一口浓烈的马奶酒,敬天敬地敬祖先的时候,仿佛使来自不同地方、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师同学们找到了那份归属感,虽然不是蒙古族人,却感觉特别亲切和舒心。蒙古族人民之所以能够在草原上自豪地生活,创造出无数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有最虔诚的信仰,坚韧耐劳的性格,懂得尊重他人,懂得敬畏自然,更知道感恩一切上天赐予我们的东西。师生们在这里一同观赏了鄂尔多斯传统婚礼;向两位蒙古族民间艺人学习筷子舞和盅碗舞的历史和基本动作,感受他们身为蒙古族人的骄傲和责任,以及他们肩负的将有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使命;师生们还参观了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被所有蒙古族人民奉为伟大的圣人,在了解一个人同时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深入体会了一个伟大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艰辛和磨难。

在舞蹈交流课的环节,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学习了当地具有特色的蒙古族民间舞蹈,这与之前所学过的蒙古族舞蹈明显有很大的区别,首先从舞蹈动作上基本都来源于生活,是人们欢快地劳作,感谢苍天恩赐的真实写照,它不同于课堂中的训练组合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总结性,传统的部落舞蹈更加随性和娱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也更强;其次由于每个部落都有他们自己的风俗和文化,因此即使都是蒙古族,在舞蹈上的韵律风格上也大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舞蹈动作、韵律、手位、步伐等这些比较浅层的肢体语言,而是应该对传统的部落文化进行深度研究,探索每个部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习惯,自然就会了解其舞蹈动作的特点和风格。可以说,看一个民族的舞蹈就能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因为身体的语言是最直接且最真实的表达。舞蹈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拉近彼此距离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同时在跳舞的过程中,无论是从舞者的角度还是从观众的视角,都能在当下感受到十分浓郁的民族归属感和一种仿佛上天赐予的强大力量,能够挖掘出人心里层面最自然本真的凝聚力,使人与人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体会到蒙古族当地人活泼与高贵的气质,又一次置身广阔的草原与天与地与蒙古族人民共同起舞。我想这正是我们不断去挖掘和继承传统舞蹈文化的重要原因,是它们给予我们支撑和力量,让我们始终前行和创新。

[1] 张红.韩剧“有毒”,“芒剧”新思考[J].当代电视,2016(6).

[2] 郭玥岑.中国电视剧编剧现状浅谈[J].戏剧之家,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