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渔业民俗(1 / 1)

渔业生产有海洋渔业与淡水渔业之分,两类渔业生产风俗有很大的不同。

一、海洋渔业

海上渔业生产门类繁多,一般称出海打鱼为大海市,称近海落潮时拾蛤捉蟹为“赶海”或“赶小海”。从前,大海市集中在春季和秋季,称之为“春汛”、“秋汛”。

北方海上用船主要有三种:最小且无篷(以“帆”字与“翻”字音同,渔民忌讳。因称“帆”为“篷”)的叫“舢舨”。用于近海钓鱼、钓蟹等;单篷的(往往在船头另设一小篷,用于操纵转弯)名为“脚子”,桅篷之外,另设六支槽桨。出海打鱼,多半用它;三桅三篷的,叫船,一般用于渔区的运输。船篷用白细布做成,幅与幅间,包缝绳索连结,横以竹竿节节撑起。船内部分人仓、鱼仓、货仓(今又有机仓、冰仓),船前曰“前头”,后曰“后腚”,“后腚”帮板称“后照”(当地称“照壁”为“照”),两舷之外曰“船帮”,左舷曰“里赶”,右舷曰“外赶”。推船下海、拉船上滩均称“拉船”。拉船有号子,渔民亲切地称为“号儿”,唱号子名为“打号儿”。山东长岛县地方风俗,凡拉船,只要一声号子呼唤,人不分男女,必齐奔海岸,不问为谁拉船皆拼命出力,即使平日有怨隙之家也会不计前嫌。那真是拉船归拉船,打架归打架。[13]

南方沿海地区称出海捕捞为“碰海”。渔汛期分“起水”、“头水”、“二水”、“三水”、“四水”。渔民对出海的日期讲究逢双不逢单。每次出海前先上香拜菩萨,再以酒菜请菩萨。船老大向娘娘菩萨参拜许愿,祈求“给我第一对”(产量很高之意),并许以做戏之愿。浙江鄞县“大对船”出海,先在“龙王堂”演戏敬龙王,然后请菩萨下船。渔民更衣沐浴,手捧祭品,边走边敲锣。锣声为十三下,请到船上就把佛袋钉在船上,并在船上吃酒,出海时鞭炮齐鸣。下网前,烧金箔,用黄糖水洒遍全船,也往渔民身上洒,以示干净。并用盐掺米酒洒在网上和海面上。若生产不顺利,再洒盐米于海上,点燃稻草把,待冒出青烟,举之于船四周挥舞,以驱邪。遇狂风恶浪,危急情况下,则向大海抛木柴,求神保平安。

浙东渔民海上作业多到舟山渔场,捕捞以黄鱼为主。渔船捕上第一条大黄鱼,要先供船上菩萨。供毕,老大吃黄鱼头,众人分吃鱼身。若发现鲻鱼,立即将其头斩掉,谓鲻鱼是不吉之物。旧时渔民尚无钟表,故多用点香计时,下网时点上一炷香,香燃尽即收网。

东海渔民所用的大网由一百二十多张网拼合制成,上新网要由孕妇来拼头网(即第一、第二两爿网的拼合),以兆“会生”、“会发”。装网(把网装上船)时,网上插花,多插月季花。此时,妇女过路不可跨网,否则认为不干净,小孩不可在网底钻来钻去,谓鱼要在网底下钻出。黄鱼丰收要做“鱼戏”,在整个渔汛期捕鱼量最高者称“红老大”,享有很高威望,以他名义出钱请戏班做戏。

东海渔船上的人员,按照生产习惯,有明确分工,等级也十分森严。一般而言,大捕船有老大、头手、三季等。对网船有老大、多人、出网、出袋、扳二桨、扳三桨、拔头片、伙桨囝等。溜网船有老大、舱(副老大)、伙计、伙桨囝等。不论是哪种作业船型,老大都是一船之主,在船上发号施令,生活上也从优。

若有渔船在海上遇险,周围渔民都有抢险救灾的义务,有人落水,不论何方人士,当救不辞。如遇死人,若是朝天女尸和伏着的男尸则不能捞,等海浪将尸体翻过后才能捞。捞尸时要用镶边篷布蒙住船眼,以辟邪气。捞上尸体叫拾了个“元宝”,无主尸体运回陆地再埋葬。

渔民打造渔船的仪式十分隆重。东海渔民造渔船要择吉日开工,亲朋送礼,礼物有酒肉、馒头、炮仗等。上平底板(即船底龙骨)犹如造屋之上梁,颇为隆重,要放炮仗。船头称“船龙头”,藏有金银之物,或用银钉。两只船眼各藏两枚银角子,或银元。船眼有白眼珠,眼珠不能朝天,要朝下,意即看海上之鱼。钉船眼规定用三枚钉子,先在左右上角钉两枚,第三枚定好位而不钉上,待良辰一到,即把系着红布条的铁钉一敲而入。下水前,渔民把渔船装扮一新。船头涂上红黑白三色,船头、船尾都插上红旗,旗长一丈二尺,上书“天上圣母娘娘”,又用红黄蓝白黑五色布披挂船身。前后上下都有船对,船头书“虎口出银牙”,桅杆顶书“大将军八面威风”,船舵书“万军主帅”,船尾书“顺风相送”或“顺风得利”。并择吉日良辰下水,敲锣打鼓放鞭炮。以示庆祝。

东海渔民在船上作业时,有许多禁忌。如春汛时老大穿长裤。船上吃饭时座位固定,不得随意乱坐。菜肴放在正中,各人只吃自己一边,不能吃对面或两旁的菜。船与船之间借东西称“拔红头”,一般不肯借给,若要借则先以柴送给对方。出海前,船上之物只准进,不准出。若群船在海滩上待发,晚间,渔民误把被铺或猪肉等食品递上别船,对方不归还,食物折价给钱,物品则待返船后再归还。不可在船头小便,两侧小便则以船桅为界。船上不可搁腿坐。坐船板上不可把腿垂下。不可用大土箕等不干净的东西装鱼。不可用脚踢黄鱼。船上不可说不吉利的话,说话忌带“倒”、“翻”、“没有”等词,忌做倒、翻等动作。“倒掉”称“卖掉”,“翻个面”叫“转个堂”,“没有”说成“满发”。睡觉不可俯着睡。碗不可覆盖,筷子称“撑篙”,不可搁在碗上,不可用筷子在船板上蹬。吃鱼须自上而下吃完,不可吃了上半,把鱼翻个面再吃。渔民不可进产房。妻子临产,渔民先把衣服拿出,认为这衣服不干净。忌妇女上船。

二、淡水渔俗

长江流域养鱼大多在池塘和稻田中放养。养鱼,先要买进鱼苗。湘沅流域沿岸都有鱼苗交易场所。如湘潭市小东门鱼苗交易场的生意十分兴旺,远近客商都来此贩运鱼种。每年立春后有百日左右的交易,俗称“鱼逢百日春”。此处为保鱼苗养殖和交易兴旺,每年六月初六在东岳庙办酒会,祭扫盘公菩萨,并以红纸剪成“和裟”夹置于竹竿顶端,插入鱼池中。刚孵化出来的鱼苗幼小如蚁,买卖鱼苗时,全靠眼力看出“草鱼尾巴尖,鲢鱼尾巴圆,鳙鱼眼扁宽,杂鱼扎乱窜”,从而辨别鱼的种类。买方买进鱼苗,是由卖方将“鱼水”一碗一碗拨给买方鱼盆。边拨边唱数,唱数有一习俗,每个数字前,总要唱一个“多”字。如“六碗”,要唱成“多六碗”。一般一碗“鱼水”内有两百条左右的鱼苗。这里买卖鱼苗有一良好习俗,卖方宁亏自己不亏买方,鱼苗数总会是足足的。买方一般是专业育苗户,他们将鱼苗培育到约两寸长时,再卖给有养鱼池塘的渔民。[14]

以捕捞为生的渔民,流行信神重祀之俗。太湖流域渔民奉灶王爷为河鱼神,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渔民在锅灶前摆上鱼肉和豆制品等供品,点上香,敬谢灶王爷的恩德。传说灶王爷掌管河里的鱼,每年此日夜间要为渔民开放一次鱼库,让渔民捕到更多的鱼。敬灶王爷时,要选一条活蹦乱跳的黑鱼供在锅灶前,敬毕,这条黑鱼要放生,看它向哪里游,如果向东游,那么,明年捕鱼生意在东方;向西游,就在西边,向南、向北以此类推。但不管黑鱼游向哪里,渔民过完年后,第一次开船捕鱼,必先把船往东开,据说东方迎着太阳,表示吉利,开了一程以后再根据黑鱼“指示”的方向开。旧时在洞庭湖行船,人们不管是上山间还是下江湖,都有行船规矩——开船敬菩萨,上船绕船头,说话避禁忌,睡觉分高低。而且,从造船到开船,不管是平常日还是庙会日,人们都要敬神灵。这自然是把水上风险的避免寄托于冥冥之中的神灵。所以,敬神是船民习俗中的头等大事。

渔民早上开船捕鱼,如果船头下面发现有老鼠游过,而又捕不到鱼,则认为犯了忌讳,立即收网回家,不再捕鱼。并忌讳黑白颜色的鱼跳上船头,以此为不吉利。如果捕到鲤鱼,则认为这天一定“利市”,网网丰收;如果捕到黑鱼,则以为是特大吉兆,黑鱼头黑,兆“黑心”,这天一定会捕到一大批鱼;捕到鱼头上有斑点的鱼,兆生意就在近几天;鱼尾有斑点,兆生意在以后;鱼身有斑点,兆捕鱼生意旺在中旬;如果正月里捕到身上有斑点的鱼,则预兆六月份捕鱼要丰收;如果早上开船时发现有一条狗在河里游,认为要交好运,如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