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美国圣经会接受传教士大会的委托准备联合翻译出版和合本《圣经》时,裴来尔突然于1893年4月23日去世,圣经会的工作由他的助手J.E.卡德维尔(J.E.Cardwell)代理。
1893年11月1日,美国美以美会传教士海格思(John R.Hykes,1852—1921)来到上海,成为美国圣经会的第三任总干事。他于1873年来华,一直在江西九江一带传教。海格思是在上海的美国圣经会任期最长的总干事。除1903年11月底至1905年3月15日,海格思回美国休假,工作由其助手H.V.S.迈尔斯(H.V.S.Myers)代理[19]外,他在任长达27年,工作成绩非常突出。
他在主持圣经会期间,坚持了美国圣经会对施约瑟翻译《圣经》的支持,促成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深文理和合译本、浅文理和合译本和官话和合译本《圣经》的全部完成。《圣经》发行销售量以及经费较前两任总干事时期有大幅度增加,还建立了《圣经》销售全国分区制度,取得了《圣经》进入清朝宫廷等多项成绩。
施约瑟(Samuel I.Schereschewsky,1831—1908)是《圣经》汉译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从1862年开始,直到1908年去世,他用了40多年时间为美国圣经会翻译《圣经》。施约瑟是出生在立陶宛的犹太人,熟悉希伯来文,这为他翻译《圣经》奠定了语言基础。移民美国后,他改信基督教,1859年作为美国圣公会最早来华的传教士之一来到上海。1862年,他来北京开辟圣公会教区,不久就开始了《圣经》翻译。1866年[20],由艾约瑟、丁韪良、施约瑟、包约翰(John S.Burdon)、白汉理(Henry Blodget)5人翻译的官话本(Mandarin Version)《新约全书》出版。1872年,三大圣经会均出版了修订版。1874年[21],施约瑟独立完成的《旧约全书》由美国圣经会出版。这一译本价值极高,不但忠实于原文,而且译文流畅,是《旧约全书》无可争议的最优版本。[22]1878年,由官话本《新约》和施约瑟的《旧约》合并后出版的《圣经全书》,“曾通行全中国达40余年之久”[23],成为和合官话本出版前最为通行的圣经版本。1908年,圣经会出版了施约瑟编官话本《圣经全书》的串珠本和浅文理《圣经全书》串珠本。
1881年,施约瑟因中风瘫痪,1886年回美国休养。期间,他一面修订官话本《新旧约全书》,一面靠两手尚能活动的各一只手指,在打字机上以罗马拼音逐字译出浅文理《新旧约全书》,历时7年。1895年,他再次来到上海,用两年时间将拼音译稿写成汉语,1902年由美国圣经会印行。这就是施约瑟浅文理译本(Schereschewsky Wenli Version),施约瑟自谑为“二指译本”。
在第二次全国大会上,和合译本委员会选出3个执行委员会,各由5名委员分头进行工作。深文理委员会由湛约翰(John Chalmers)、艾约瑟、惠志道(John Wherry,一译惠志德)、谢卫楼(Devello Zelotos Shelffield)、韶泼(M.Schaub)负责,于1906年出版《新约全书》。浅文理委员会由白汉理、包约翰、纪好弼(R.H.Graves)、叶道胜(J.Gen?hr)和汲约翰(J.C.Gibson)负责,于1902年出版《新约全书》。1907年4月25日至5月7日,在华外国传教士在上海召开了基督教传入中国百年纪念大会,意识到随着报纸、杂志和新式教育的改革,浅文理正逐渐成为社会最广泛使用的语言[24],没有必要再翻译两种文理译本的旧约圣经[25]。于是,深文理和浅文理两个委员会合并,选出5人共译《旧约》,并于1919年出版了文理和合译本《新旧约全书》。官话委员会由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富善(Chauncey Goodrich)、鲍康宁(Federick William Baller)、文书田(George Owen)和鹿依士(Spence Lewis)负责。1906年,美国圣经会出版《新约全书》。1919年,它又出版了《圣经全书》,有“神”与“上帝”两种版本。官话和合译本是中国基督教新教沿用至今的《圣经》版本,也是出版发行量最大、时间最长的版本,其他两种和合本都已停止使用。
为了便于《圣经》的发行和销售,海格思将中国划为数区,1915年时已有8个分区,分别是:广州区,辖广东和广西,干事为阿尔弗雷德·阿尔弗(Alfred Alf);南京区,辖江苏和安徽,干事为詹姆斯·莫伊斯(James Moyes);九江区,辖江西和湖北东南部,干事为F.C.克劳斯(F.C.Crouse);汉口区,辖湖北和河南南部,干事为戈弗雷·赫斯特(Godfrey Hirst);长沙区,辖湖南,干事为W.S.埃利奥持(W.S.Elliott);重庆区,辖四川东部,干事为W.C.胡克(W.C.Hooker);成都区,辖四川北部,干事为T.托兰斯(T.Torrance);北京区,辖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和河南北部,干事为W.S.斯特朗(W.S.Strong)。[26]他还极力扩大受薪售经员和义务售经员,1916年时,已有176名受薪售经员和62名义务售经员。他们用了42 694天的时间,一共旅行了225 258千米,访问了28 453个城镇和乡村。[27]
在古烈和裴来尔主持的18年间,美国圣经会共印刷了321万本《圣经》。海格思接任的头20年内,即印刷了1527万本《圣经》,增长近5倍;经费也从311 430.71美元增至809 939.64美元,增长近3倍。[28]在他任期的27年间,共销行《圣经》多至24 086 472本,其中《新旧约全书》及《新约全书》合计1 094 773本,圣书分卷22 991 699本。[29]
表9-3 1833—1914年美国圣经会在中国的《圣经》印刷、发行情况表[30]
表9-4 1833—1914年美国圣经总会支助经费表[31]
海格思还长于应酬官场之事,促成了《圣经》第一次进入清廷皇宫。他深知:“也许没有一个国家像在中国一样,政治动态与传教工作之间有如此密切的联系。”[32]1894年,美国圣经会发动全国妇女信徒捐款,特别用2号宋体活字直排方式印制了一册精美的特大《新约全书》,名为《救世圣经》,11月7日由中国牧师俞宗周作为寿礼北上奉献给慈禧太后,恭贺慈禧太后60大寿。虽然慈禧太后并没有特别留意这部圣经,但几天后,传教士惊喜地看到光绪皇帝对圣经发生了兴趣。他不仅在北京的美国圣经会采购圣经及基督教书籍,而且向上海订购了多本基督教书刊。宣统皇帝登基后,1910年,美国传教士又在全国发动捐款,共得1 400两银子,由上海美华书馆按1894年版本重印了四本,分别献给宣统皇帝、隆裕太后、摄政王及醇王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