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瑞克等人(Craik et al.1999)首次对自我的神经基础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情景记忆的加工在左半球,但情景记忆的提取在右半球,因此,自我定位在右半球,因为正是自我提取情景记忆。他们使用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的实验范式对8个被试进行脑成像实验,设置了四种实验条件。(1)自我参照:“勇敢的”适合描写你吗?(2)他人参照:“可爱的”适合描写牟咯尼(加拿大前总理)吗?(3)语义加工:“守时的”是社会赞许的吗?(4)语音加工:这个人格形容词有多少个音节?要求被试对每个问题回答是或否。从呈现人格形容词到被试回答问题,对被试大脑进行扫描。被试回答毕问题以后进行记忆测验。将被试正确认出来的人格形容词归类,看认出的形容词是属于自我参照、他人参照、语义加工还是语音加工。克瑞克等人发现,自我参照实验条件的记忆成绩最好;自我与大脑双侧内侧前额叶的激活关联。
后来,奇利等人(Kelley et al.2002)对自我的神经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使用自我参照效应的实验范式对24个被试进行脑成像实验。实验条件有三种:自我参照;他人参照 和字形判断(要求被试回答呈现的人格形容词是大写或小写)。行为结果表眀,自我参照的记忆测验成绩显著高于他人参照和字形判断。脑成像数据显示,右侧内侧前额叶以及右侧后扣带回都与自我关联。
后来许多脑成像实验也都表明,自我定位在内侧前额叶和扣带回(Northoff,et al.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