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要中美学生用20句话来描述自己,回答“我是谁”的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关于自己的描述具有更多矛盾的、变化的以及整体论的性质;实验3以一种内隐的、无意识的方式重复了实验1的结果;实验5直接测量辩证法思想与自我概念矛盾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比欧美学生具有更多辩证法思想,他们的自我概念中也具有更多矛盾的成分。
总之,如果用中国学生代表中国人的话,我们可以说,中国人的自我具有辩证的性质,包括中国人能容忍、承认矛盾的事物(A同时也是非A),预期变化(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变化)和从整体性上看问题(个人自我不仅同他人有关,也同天地万物有关)。简言之,中国人的自我是阴阳的自我。
自我的连贯、一致性(self-coherence)为西方人看作是理想的境界,并且与幸福感联系在一起。连贯、一致的自我为西方人组织经验,定义一个人的存在,指导社会行为和预期将来提供了保障。但是,在不同文化中自我一致性的实现方式可能是不同的。在西方,如果一个人具有大量的外向品质,那么他必然只有很少的内向品质(大量A而很少非A)。但在辩证的文化中,一个人追求的是平衡(equilibrium),如果一个人具有大量的品质A,为了平衡,他必然也追求具有相当数量的相反的品质(非A)。平衡就是中国人追求的自我一致性,平衡也同样为中国人组织经验,理解自己,指导社会行为和预期将来提供保障。朱滢等人曾引述物理学家普利哥奇(Prigoine)的话说明,“平衡”的思想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平衡”就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西方科学强调原子、分子、基本粒子和生物分子的重要性,通过研究它们去发现事物最终的成因;然而,中国人关于自然的假设建立在‘关系’(relation)之上,自然是一个自组织的物理世界,其变化发展是为了保持它的平衡”(Zhu & Han,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