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秘笈(1 / 1)

幸福心理学 张璟 4970 字 25天前

相信小明的故事是不少大学生的真实缩影。这种由于在学习、生活环境中的时间管理混乱而未能体验到幸福感的典型情境,相信有不少读者在大学期间也有过类似的体验。不幸的是,有些学生仍只会怨天尤人,任其继续发展,直至达到难以控制的地步。其实,如果能有效地管理时间便可以增加对生活的掌握感,曾经的幸福感便会悄悄返回。

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每天都是24小时,不会因人的性别、民族、身份地位的不同有所差异。但是由于管理的不同,时间可以使一个人在青春年华里成就事业、摘取皇冠,达到理想的彼岸;也可以使年轻人转眼间滑向老年,终身一无所成。时间的种种隐喻,诸如“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一切”,都反映了时间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在生活中对时间进行管理的必要性。接下来将从时间管理与幸福感的关系、时间管理的陷阱以及如何通过时间管理提升幸福感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 时间管理与幸福感

作为一名学生,你的时间主要用于上课、自修、学习等方面。然而你还是一名社会人,除了学习外,还要维系与家庭、老师、同学、朋友等已有的社会关系,同时会参加特定的社会活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如电话联系、聚会等。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你的个人时间常被某些特殊的任务和安排所支配。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往往很难完成所有的任务,因此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对时间进行管理,来决定哪些优先完成。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对其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及主观幸福感都有重要的影响。

1.时间管理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程度的愈演愈烈,每个社会人都在为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拼命地提高时间使用效率或压缩休闲时间,这将极大地增加其压力感知,使其总感觉生活很匆忙。经常体验到这种时间匆忙感,会导致人的身体状况变差或者负面情绪增加。尽管这种主观的时间压力感处处存在,但是并非对所有人都产生恶劣影响。心理学家发现,时间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调节变量,即个体通过自己计划、安排、设定优先等级等一系列的时间管理行为可以增加其对环境掌控的信心,进而缓减时间压力感带来的紧张。因此,时间管理的好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我国学者李宏利和张雷(2010)对大学生进行研究后发现,善于时间管理的大学生能够对各种事情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避免出现拖延,并能够避开网络依赖等,心理健康状况较好。马忆萌等人(2014)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果,发现能合理支配时间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比较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精力,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自身心理上的需要,容易体验到成功与喜悦感,不易出现学习倦怠心理和行为。此外,黄岗等人(2009)的研究还发现,个人烦扰、学习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均可以影响到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而善于时间管理的大学生可以缓减这些事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睡眠质量更好。

2.时间管理对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

能否有效地实现对时间的管理与个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对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善于驾驭时间的人,往往能够出色快捷地完成任务,成绩显著,出人头地的时间也早。不会驾驭时间的人,尽管他们拼命地工作,但仍停滞不前,成绩平平或很差,出人头地的时间晚甚至不可能。有学者曾研究过学生的管理行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例如,温斯坦(Weinstein)、斯通(Stone)和汉森(Hanson)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在时间管理量表上的得分与其学业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时间管理能力越强,学业成绩越好。原因可能是,善于驾驭时间的人通常有正面的自我观念、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及有强烈的自我实现动机和行为;相反,不会驾驭时间的人,在自我认识、学习兴趣、自信、自强等方面相应地要差得多。另外,善于驾驭时间的人,在快捷地完成学习任务时,还可以做到人际关系、学业、体育锻炼多方面的协调,如他们可以在学习之余,与朋友、家人交流,且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人际关系良好;相反,不会驾驭时间的人,学习拖拖拉拉,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学习,生活方式单调乏味,无暇顾及家人、朋友,引发人际关系危机,更要命的是学业成绩也不一定会得到改善。

3.时间管理对主观幸福感的积极作用

个体的一切行为,无不是追求幸福的行为,又无不受人们对时间的支配方式的影响。时间管理能力强的个体能够较好地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成绩,面对困难时也更从容,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主观幸福感较高。范翠英等人(2012)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与其总体的主观幸福感、积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与其消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

二 时间管理陷阱

尽管时间管理对幸福感提升有积极作用,但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个体的有效时间管理,进而降低个体的幸福感知。接下来,将探讨时间奴隶、面面俱到、完美主义、拖延、逃避等方面对时间管理乃至幸福感的影响。

1.时间奴隶

有效地管理时间,并不是要使自己终日忙忙碌碌、拼命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时间的奴隶。人们对于时间的管理通常是感性的,每个人都尝试对时间进行管理,然而有下列几类人容易走入时间管理的另一个极端,成为时间的奴隶,最终降低了幸福感知。

第一类是那些执着于“井井有条”的人。这些人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要花很多时间来考虑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以制订面面俱到的计划。他们热衷于计划而无实际行动。一旦没有完成计划好的事情,第二天就会去做更好的计划。这种人习惯于计划得好,而常常对情况的变化、新的机遇和别人的需求视而不见。第二类是那些“做得太多”的人。这类人承担的工作量超过他本身能承担的工作,每天都被工作任务所驱使,难以抽点时间来估量一下所做事情的真正价值,往往是事倍功半。第三类是工作狂。这类人不停地工作、不分时间、不分昼夜地工作,没有休息时间,没有自己的业余兴趣、爱好,只是一味地工作。究其原因可能是喜欢,但多数时刻是自己的一种发泄。这种人时刻惦记着时间,力争不浪费一分钟,往往会由于不切实际的时间安排而使自己终日处于忙碌与紧张当中。

上述的三类人在管理时间,但是方式不是很恰当,因此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陷入上述三类时间管理类型中的任一种,都会使个体出现工作与生活的失衡,进而引发心理危机并降低幸福感。时间应被视为中性的资源,这将有助于把握现在,而不会迷失于“过去”或“未来”。过去如一面镜子,指导我们如何行动;未来是一切努力的结果;只有现在才是我们可以采取行动的阶段。

2.我可以把所有事都做好

小丽是某大学管理学院大三的学生,成绩一般。她个人有较高的理想,期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她在学校参与多个社团,并在学生会宣传部、班委会任职,最近还选修了财务双专课程。由于社团活动、学生干部工作耗时较多,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自然就少。一次,财务管理老师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作业。上课不多的小丽主动承担这一任务,其他组员听到她肯定的语气及得知其管理学的专业背景,同意由她来完成此作业。然而在交作业的前两个晚上,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时,小丽却说因为近几日事情繁杂,还没有做。由于时间紧迫,小组成员为了完成任务加班加点赶出一份作业交上去了。当然,由于时间过于仓促,作业质量不太高,小组成绩也不高,因此小组成员对小丽颇有微词。小丽因此感到很困扰。

在上面的例子里,小丽期望自己在每一方面都做好,结果并没有如愿。这可能与她想在每一方面都做好的期望有关。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很多的机遇,每天都要做出一些抉择。例如:

你是想成为一名律师、大学教授、演员、政客,还是想成为一名记者?

你今天是想去兼职、拜访朋友、学习,还是旅游?

晚上想吃川菜、粤菜、湘菜,还是法国大餐?

……

较多的选择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为丰富,但有时候这些选择会扰乱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决定。时间是有限的,但人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有时候凭一时的冲动想出来的事情需要花好几天甚至是好几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比如,在上例中的小丽在老师眼里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在家里是一个孝顺的女儿、负责任的姐姐(妹妹),在男朋友身边是一个体贴的恋人,在班上或学院里是学生干部,也可能是某个社团成员等。无论你在什么场合中以什么身份出现,总会要在这些身份上花一些时间,家人需要你的照顾,朋友希望和你联络,恋人需要你的陪伴,学习需要占用你的大量精力,学生干部工作、社团活动需要占用时间,而小丽能做的是尽量使身边的人感到满足。虽然她已经十分努力,但仍然觉得时间不够用。时间好像永远不够用,该做的事情永远都做不完。

有些事情是今天必须做的,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给朋友回信,看病,去银行取钱等。而明天又会有一堆新的任务等着你去做,给父母打电话,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参加社团活动,考前复习等。每天都会有很多件需要做的事情冒出来,而时间又这么少。如果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估计每天有30个小时也不够用。因此,把所有事情都做好的观念只会使你活得很累,很多时候是在为他人而活,而失去了自我,最终失去了提升幸福感的原始动力——主动性。所以,请不要人云亦云地说,在高压下最有效率,有些时候可能是这样,但是我们也会相应地付出一些代价,比如幸福感的降低和健康的代价。

3.每件事须做到完美

小赵是某学校的语文老师。他最近常常抱怨工作量大,经常加班,最让他痛心的是学生对于他任劳任怨的行为并不理解。经了解发现,小赵平时一丝不苟,教学认真负责,尤其在批改作业方面。学生每次上交的作业和试卷,他都认真批改,即使有一个错字,也要让学生反复订正,直到全对为止。这样,学生的作业和试卷基本上都要来回批改三遍。他自己感到很累,教学效果也没有他预计得好,最令他不解的是部分学生和同事对他的这种方式颇有微词。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完美主义教育,如字要写得整齐漂亮、笔记要工整、考试完后要反思为什么得了95分而不是满分。受完美主义思想的影响,人们常常追求心目中的完美,尤其注重细节。这类人常见的思维模式有“我应该学习再努力一点”“我晚上应该把所有的家务都做完”“我应该把试卷再检查一遍”等。这使他们对任务完成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希望做到尽善尽美。然而,他们常常在规定的时间内收效并不明显,却使自己与其相关的人群感到压力很大,进而使幸福远离自己。

4.今天的事,明天还可以再做

有一位艺术家很想画出一幅能再现圣母玛利亚最为完美的形象的画像。可是,他一直都没有动手。他认为对于圣像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姿势和配色,只有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圣像才能画出来。他整天设想画像的姿势和配色,想到很多姿势,但总觉得不够完美,而他要寻找能够表现圣母形象的更好姿态。对于色彩也是如此,他总能找到不满意的地方。就这样,拖了一天又一天,他的画还是没有画出来。当朋友问他圣母画好了没有,他说,最完美的圣母画像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画好了呢?一年过去了,他的画还是没有画好。朋友又问,他还是那样回答。若干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动笔,他的朋友已经不再追问了。许多年里,为构思人物的姿态和画面色彩,他几乎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然而圣母姿态和画面色彩也仅仅是停留在他的构思中而已。直至他去世,这幅他构思了一辈子的“名画”也没有问世。

这位画家为什么会失败呢?原因只有两个字——拖延。拖延是一种恶习,它会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把人的能量消耗于无形之中,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挥。更严重的是,这使当事人往往会陷入恶性循环:做事拖延—完不成工作或完成效果不好—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下降—意义感缺乏—再次拖延。

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具备的时候才会采取行动,殊不知,良好的条件是等不来的。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极少碰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境遇,我们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比较完善时才开始工作,即使在这种既定的环境中,即使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同样可以把事情做到最好。而事情的完成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存在感与意义感,增强我们的幸福感知。因此,我们应该克服拖延,通过行动去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因为只要认真做起来,即使十分微小的事情,哪怕仅仅做了五分钟,也是一个极好的开端,就能带动我们着手做更多的事情。

5.意外的打扰

不在计划内的打扰是让人烦恼的消耗时间的事情之一。电话、同学过来聊天、朋友问候,以及其他紧急情况都是对正常工作的打扰。意外的打扰对复杂的工作伤害最大。喜欢在寝室学习的同学经常会有这样的经验,一道难题好不容易有点眉目了,被人打扰后再也想不起来了。在寝室里看书,接几个电话,一上午就过去了。因此,不期望的打扰会让人很沮丧。

综上所述,个体不合理的信念和意外的打扰等因素均会打乱我们原有的时间安排,造成生活的混乱,影响到任务的完成,进而弱化我们的成就感与存在感,使幸福感离我们越来越远。因此,在提升幸福感时,应该尽量克服这些时间管理陷阱。

三 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来提高幸福感?

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商学院学生讲课。他现场做了演示,给学生们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时间管理专家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面前说:“我们来做个小测验。”然后,他拿出一个约3.79升的广口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应道:“满了。”时间管理专家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专家说。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他再一次说:“很好。”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平。他抬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什么?”一个心急的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不!”时间管理专家说,“那不是它真正的意思。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们放进瓶子里了。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与你爱的人共度时光,你的信仰,教育,梦想,或是和我一样,教育指导其他人?切切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一辈子你都不能做到。”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听过这则故事,它告诉我们在时间管理中要找到生活中的大石块。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让时间管理更有效,让幸福靠近我们呢?

1.明确人生目标

穿越玉米地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前,哈佛大学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穿越各自的玉米地。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如下: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在上面《穿越玉米地》这则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目标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目标是衡量一个人行为的尺度。目标使我们明确要做什么事,将要从中获得什么。没有目标,我们的眼前将是混沌一片。正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给自己设定了目标,才会在繁杂的日常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有了目标,即使工作压力再大,也会遵照正确的优先原则,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快速、自信地得到自己想要的。而目标的达成是影响生命意义的核心因素之一。此外,目标可以给人们指明工作的重心及行为的方向。有目标的人通常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感。我们一旦确定了目标,并坚持去追求它,就仿佛插上了翅膀,潜力就被激发出来了。

综上,目标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感,使我们有更强的方向感,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而意义感及对未来的期待感本身就是幸福感的核心元素之一,因此,明确目标可以提升幸福感知。

2.给任务按轻重缓急排序

许多人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完全不考虑完成某个任务后他们会得到什么好处。这些人以为每个任务都是一样的,只要时间上被填得满满的,他们就会很高兴。或者他们愿意做从表面看起来有趣的事情,而不理会似乎不那么有趣的事情。他们完全不知道怎样把人生的任务和责任按重要性排队。

如果我们只按“缓急程度”办事的话,不但使重要事情的履行遥遥无期,最大的恶果是使原本重要不紧急的事必然转化为重要又紧急的事,如写论文、考试。这会使我们错失很多重要的东西,或者将重要事情处理得不够好,进而增大生活的挫折感或生活的不确定性,而这对幸福感的提升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我们认为,在处理事情的先后顺序时,应先考虑事情的重要程度(重要程度是指对实现目标的贡献大小,贡献越大,事情的重要程度越高),再考虑事情的缓急(见图10-1)。

图10-1 时间管理四象限

这样即使没有完成所有的任务,也完成了重要任务,而重要任务的完成更有利于成就感的提升。据幸福的含义可知,成就感是幸福感的重要元素,因此,按事情的重要程度而不是按缓急程度来处理事情有助于提升幸福感。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按照重要程度处理任务的一种常用方法,即时间管理四象限法。

根据重要性与紧迫性两个维度,我们可以把手头的事情分为四类,分别为:重要紧急的事情(如救火,抢险,或者生病要马上看医生),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如写论文、做计划、学英语等),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如有人因打麻将三缺一紧急约你),以及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如娱乐消遣)。值得注意的是,在划分第一、第三类时容易把紧急的事当作重要的事。其实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这件事是否有助于完成某个重要的目标,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便应归入第三类。此外,偏重于不同类事情的结果也不同,如偏重于重要紧急事件的人群,容易感到较大的压力,有时会出现筋疲力尽的现象;偏重于重要但不紧急事件的人群,一般有远见、自制力强、危机较少;偏重于不重要但紧急事件的人群,一般注重眼前利益,有一定的危机处理能力,但轻视目标与计划,易被视为巧言令色的人;偏重于不重要不紧急事件的人,一般多依赖他人、无责任感。对个人而言,时间管理通常是对四类事件的管理组合。

研究表明,在一个高效能的时间管理组合中,重要紧急事情所用时间应占总时间的比例为20%~30%,重要但不紧急事情为50%~60%,剩余两类事情所占比重不超过30%。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危机处理与规划的重要性。如何做到高效的时间管理呢?应把握如下原则:对重要紧急的事情应“马上就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可以“定出做的时间,待会儿做”;对于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可以授权让他人去做;对于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了。

3.安排弹性的日程

每个人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所以在安排日程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留出足够的弹性。如果事先把自己的所有时间段都安排得满满的,那你很可能无法完成预期的任务。结果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感到非常的沮丧、焦虑,甚至是紧张。将任何事情的预计时间留宽裕些,你便能避免延误,不必要的匆忙,以及令人不快的失望。同时,太过于匆忙的生活会让我们感到巨大的压力并且会降低效率,对身体也有很大的危害。给自己留点宽裕的时间,这个技巧不仅适用于工作,也适用于家庭生活。

每天会有很多计划外的事情发生,想想看,你要接电话,查邮件,接待朋友……这些日常活动都会占用你的时间。由经验得知,虽然你不可能预料到自己每天都会遇到什么事情,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会遇到一些意外的事情来打断原定的计划。所以你需要一些空闲时间来处理那些不期而遇的问题或者是去把握任何新出现的机会。

怎样为自己留出宽裕的时间呢?首先将你认为能完美完成的一项计划所需的时间总结出来,然后预计如果受到打扰或耽搁,还需要花费多长时间。预计要充分一点,最好把截止日期这项外在的因素一并考虑进去。比如某些管理者在安排工作时就会充分利用这一技巧,某项任务的期限是三个星期后,但是他考虑到他的下属总是拖一两天才能匆匆忙忙把方案交给他,故在分配任务时,他告诉下属,这项任务的截止日期是两个星期后。这样安排,即使下属再次拖延,也不会影响到最后的工作效果。

4.学会说“不”

我们身边的人总是想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希望在他们身上多花一些时间。比如,配偶希望我们多花一些时间打扫房间,父母希望我们经常回家看看他们,朋友希望能经常听到我们的问候……当我们满足了他人的要求时,他人会感到满足,但是当他人的要求和我们自己的安排相互冲突的时候,我们内心会感到不安,不知道该怎么分配我们的时间。

当我们关注他人的需求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也同样拥有合理的权利、需要的欲望,因此我们要善待自己,必要的时候要学会说“不”。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字,但如果使用得当而且及时的话,它可以帮助你节约很多时间。千万不要让别人的一些无谓的要求消磨掉你的宝贵时间,在拒绝的时候一定要坚决果断。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似乎并不容易。当你正在忙的时候,某人让你帮忙买机票,你可以告诉对方,我知道这件事情对你很重要,可我现在确实很忙。如果愿意的话,你还可以向对方表示歉意,并告诉他你现在都在做什么,或许他也能设身处地为你着想。

有些人总是不愿意拒绝别人,总是在处理一些对别人来说很重要的事情,而自己的事情总是放到最后才做。这样的人大多不清楚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基本权益,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感情和情绪。结果让自己原有的计划安排被打乱,承受着身心的痛苦。因此,若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很有必要学会说“不”。

当然,当你的家人、老师、领导或是你身边其他很重要的人提出要求时,虽然你感到很为难,但是你又不忍心拒绝他们,这时你该怎么办?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折中,比如说告诉对方你的时间安排,或者是和对方坐下来讨论。即使在说“不”时,可能会让对方感到难受,或者短时间内让你自己感到难过,但从长远来看,学会说“不”可以让你对自己的生活更有掌握感,幸福感更高。另外,学会说“不”可以让你集中精力把重要事件做好,提升自我的生命价值感。还有就是,不会说“不”的人往往由于精力分散而不能把事情做好,这对他人和自己都是不利的。因此,学会说“不”,有利于幸福感的提升。

5.抓住生命中重要的东西

经济学中的80/20法则告诉我们:如果把所有的工作内容按照实际价值列出来的话,我们会发现80%的价值都是由20%的工作产生的,而剩下的80%的工作只能产生20%的价值。具体的比例可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80/20法则还是很符合实际情况的,例如:

80%的销售额源自20%的顾客;

80%的电话来自20%的朋友;

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

80%的钱花在20%的贵重物品上;

80%的清洗时间花在20%经常穿的衣服上;

80%的看电视的时间花在20%的电视节目上;

……

根据80/20法则,如果一个人每天要完成10件工作的话,他只需要完成其中的20%(也就是其中的两件),就可以产生80%的价值。所以他首先应该找出这两件工作,然后尽快完成。他完全可以把另外8件暂时放在那里,因为他当天工作的大部分价值都源于其已经完成的那两件工作。所以一定要反复提醒自己,集中精力处理那20%的工作,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价值不高的活动上,因为生命中那20%重要事情的成功处理有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生活意义的增强、幸福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