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幸福(1 / 1)

幸福心理学 张璟 908 字 25天前

对幸福的过度追求,使幸福从我们的指缝中溜走。那些只追求幸福的人只有从其他人那里得到了好处,才会变得幸福。但是那些追求生命意义的人,会在给予他人时享受到愉悦。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

材料一

在和大学生聊天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人们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活着真没意思,还不如死了。”“我觉得我的人生毫无意义。”“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我早就看透了。”“我希望世界末日是真的。”

无论他们说的是上面哪句,其中的意思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不知道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他们无法发现生命的意义,他们宁可死去也不想这样无目的地活着。

但是,随着交谈的持续,我发现没有意义只是句抱怨,他们也有目标,也有愿望,也有憧憬,只不过在他们每说完一个愿望之后似乎总会加“但是”这样的词。比如,我希望赚很多钱,但是我当初高考失误了,没考上好的大学;我想过自由的生活,但是我的家人不会同意我离开家独自生活;我有很多梦想,但这个社会是人情社会,即使我再努力也没用。他们的语气很类似,第一句是说明自己想做的,第二句是说明自己无法做到的原因。

当一个人想做的事被阻遏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愤怒。但长时间愿望的扼杀会带来强度不等的焦虑。所以,几乎所有自称找不到人生目标的人都会有未知原因的焦躁、烦闷和恐惧。他们不知道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但是他们很确定自己出了问题。

当我遇到越来越多失去自身意义的人之后,我开始意识到,自我价值感的丧失已经成了一种时代病。结合无数的社会现实,我们有必要开始对当今社会环境下符合我们身心的生活模式进行探寻。

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会带给我们巨大的利益。这个过程确实充满挫折,但放弃不是勇者的选择,我们的心一直告诉我们人生是有意义的,但必须自己寻找,那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

中国多数儿童从小到大一直被家长或社会灌输的价值观是:考上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学,然后找一份轻松的工作成家立业,这就是“令人羡慕”的人生。但当这个孩子即将走出校园跨入社会时,当他发现这个世界根本不是想象中的样子时,他的人生目标可能会逐渐模糊,梦想会逐渐遗失。因此,部分大学生在面临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时无所适从。

(资料来源:龙兴侯《你觉得生活有意义吗》,有删改)

材料二

1942年9月,当时居住在维也纳的著名犹太精神病学专家和神经学专家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连同他的妻子和病人一起被纳粹逮捕并押送至集中营。三年后,当他从集中营中被解救出来时,他有孕在身的妻子和其他大部分家人都早已不在人世。但他作为119104号囚犯活了下来。1946年,他用了九天时间写下了他在集中营中的经历并出版成书。在这本名为《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的畅销书中,他总结了生与死之间的差异:那就是生命的意义。这是他对早年生活的一种顿悟。在他上高中时,一名教授科学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告诉他们:“生命的进程就像是燃烧,这不过是一个不断氧化的过程而已。”弗兰克尔立刻从椅子上起来反驳:“先生,倘若生命果真如此,那生命的意义何在?”

在他被关押期间,他发现即使生活在这最骇人的环境之下,一旦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一个人的生存适应力也会大大提高。他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写道:“在这里,从一个人最宝贵的生命到一件最微不足道的物品,一切都可以被轻易夺走。在这里,我们只被保留了人性中最后一点自由,那就是在任何已经给定的环境下,决定自己的生活态度,决定自己的生存方式。”

弗兰克尔在集中营中担任医生。在书中,他提到了集中营中两名想要自杀的囚犯。就像集中营中的其他人一样,这两人早已感到心灰意冷,生无所恋。弗兰克尔写道:“在这两个案例中,我需要让他们意识到,他们仍为某些人所期望,他们仍有一个值得等待的未来。他们中有一人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孩子已经在国外生活。而另一人是一名科学家,他还有一套丛书需要完成。”

(资料来源:“There’s More to Life Than Being Happy,”https://www.theatlantic.com/tealth/archive/2013/01/theres-more-to-life-than-being-happy/266805/,201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