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女性网站的出现背景(1 / 1)

互联网,英文名Internet,是以光导纤维为路,以多媒体为车,运载着信息以电子的速度奔跑的一种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最早诞生于美国,但其全球化发展趋势使它超出美国国界而成为全球性信息网络。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日益明显,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召开年会,正式把互联网络定义为“第四媒体”。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增加,中国女性网民逐渐成为网络世界的“半边天”,数量迅速增长并逐渐走向性别均衡(表5-1),达到全部网民人数的45%左右,接近中国人口比例中男女比例51.5%∶48.5%的均衡程度。

表5-1 中国女网民数量变化表[2]

续表

续表

随着女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也开始细分出女性网站和女性频道,并成为网络媒体中的一道亮丽风景。1995年,woman.com首开风气之先,女性概念网站开始出现;[3]1999年,美国硅谷的红裙网(Red skirt)、中国台湾的梦想家(iRose)、蕃薯藤(Her Cafe)等相继亮相;同时,中文女性网站在互联网上逐渐撑起半边天,许多著名网站先后设立女性频道。进入21世纪,女性网站经过市场竞争和重新洗牌后进入品牌化发展阶段,进而呈现多元化特征。商业化女性网站更加丰富,如三大门户网站的女性频道包括新浪伊人[4]、搜狐女人、网易女人;随后,在政府信息化的背景下,各级妇联作为联系妇女、具有官方背景的群众性组织开始建设官网。此外,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用户制作内容”为模式的博客和微博成为网民表达的另一个新窗口。

本章以商业门户网站的女性频道、妇联系统网站、女性博客和微博上的两性话题为主要探讨内容。商业化女性网站以娱乐性、实用信息为主,妇联网站以工作内容和服务性信息为主,博客是女性不自觉的言说,微博为两性话题的充分讨论提供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