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女性电视肇始于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发展于媒介市场化背景下电视媒体的竞争突围,并呈现出几个明显的发展阶段。
一、女性电视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除个别女性电视[1]之外,大多数女性电视的出现是女性受众的崛起和媒介市场细分的结果,而电视媒介出于竞争突围而选择女性受众为市场的突破口,则是女性电视出现和发展的直接因素。当都市频道、法制频道、综合频道等都不再是新颖的突破点时,如何让媒介有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名称和独特的定位,是许多电视媒介面临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女性电视频道就成为市场选择的结果。例如,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曾在健康频道、生活频道、城区频道之间选择,广西卫视女性特色综合频道曾考虑过岭南频道等,但最终觉得女性特色是前所未有的,因此选择了女性电视的定位。2008年,广西卫视女性特色综合频道回归都市频道,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女性电视的存在是电视媒介竞争突围和市场选择的结果。
女性电视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女性电视的运营与其他类型电视的根本区别在于其除兼顾两个效益之外,还需要融入社会性别意识。
二、女性电视的三个发展阶段
1992年3月,联合国决定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下简称“世妇会”)于1995年秋在北京召开,这使中国妇女的状况备受世界关注。此前,以女性为主要受众的对象性电视栏目,一直未被电视界纳入思考范围。此后,电视传媒开始关注妇女问题,开办女性节目。从1994年5月山西电视台开办《女性世界》到今天多个电视台设置女性频道,女性电视媒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半边天》栏目创办人寿沅君认为,女性电视媒介经历了初创、低谷和商业化三个发展阶段,[2]其中商业化发展阶段伴随着专业化发展。
一是初创阶段(1994—1996年夏)。1994年5月,山西电视台开办了中国最早的女性电视栏目《女性世界》。此后,有条件的电视台纷纷开始考虑开办女性节目。为配合世妇会召开,增强对女性的宣传报道,1994年3月,央视三位女编导[3]提出创办女性电视栏目的建议。1995年元旦《半边天》栏目正式推出。同年7月,北京电视台推出妇女专栏《今日女性》,每周播出一次,主要板块有反映女性地位的纪实性宣传节目“’95纪实”、反映女性人物的“红帆船”、表现知识性和娱乐性的“女子俱乐部”、沟通两性的谈话“看她”、展现女性魅力的“华彩一分钟”,节目内容以宣传教育为主,娱乐实用为辅。
女性电视的诞生与世妇会的召开密不可分。作为一场针对女性、关注女性问题的世界级会议,各国的目光必然会关注中国的女性,而没有专门针对女性的电视是不符合形势需要的。因此,女性电视就在配合会议宣传女性的需要下产生。
二是在低谷中探索的阶段(1996年下半年—2000年年底)。由于女性电视的出现是为了配合会议宣传的需要,而非电视台根据市场和收视需要所做的决定,女性电视不可避免地陷入低谷。其根本原因是决策层没有意识到以社会性别意识为传播特色,这使女性电视栏目与原有的生活服务类节目或时尚美容类节目形成竞争。因此,当会议结束,宣传不需要、竞争无出路时,女性电视栏目自然逐渐退出,只剩下《半边天》传播性别平等意识,主张均衡多元的表达女性,并坚持对从业人员进行性别培训。不过,低谷中也孕育着一些复兴的萌芽,如四川电视台成立妇女儿童频道,这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以妇女和儿童命名的电视频道。
三是2000年以来女性频道的商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电视台开始以专业频道理念代替栏目,市场的进一步介入促使电视台改变单纯注重思想、道德教化的功能。如何从收视份额中获得最大利益,成为电视台开设专业化频道的重要依据。继四川妇儿频道以后,又出现了长沙女性频道、苏州女性频道、黑龙江女性频道、广西卫视女性特色综合频道等。这一时期女性电视数量多,规模大,商业化和娱乐化色彩明显。值得关注的是1999年设立的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其自办栏目分为时尚资讯节目和情感纪实节目两大集群,包括谈话节目、女性资讯类节目、专题类节目、情感类节目和真人秀活动,以情感娱乐和真人秀节目及实用资讯吸引受众。
从初创到21世纪的商业化专业化发展,从对社会性别意识的茫然到初步认识到社会性别意识的传播价值,女性电视走过一条不平常的路,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如果说第一阶段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从宣传转向市场的问题,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则是如何兼顾市场和社会性别意识的传播。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荧屏上出现了陈规定型的女性形象,市场压力为坚持性别平等观念的节目带来严峻的生存压力。女性电视如何在量的发展和质的提高上协调并进,是关乎其发展的重要问题。若以男权文化为视角、以商业利益为驱动力而建立的女性栏目和频道越办越多,越办越大,对女性整体的长远发展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4]女性电视媒介如何在内容上叫好,在市场上叫座,是困扰女性电视媒介策划者的一个难题。
表4-1 中国女性电视概况一览表[5]
续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