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幻化型(1 / 1)

幻化型个性化武器意象有两个基本共性:一是武器意象本身无法简单划归冷兵器意象和现代武器意象;二是强调幻化能力。

幻化型与超能型,从形式上看,有交叉之处。之所以将其分为相对独立的两个类型,是因为各自的侧重点有差异。某些幻化型个性化武器意象也具有超能力,但它强调的是“幻化”本身——通过幻化,才有了特异功能;某些超能型个性化武器意象也会幻化,但它真正起到防御或攻击作用的,不是因为会幻化,而是因为具有超常的能力。举例如下:

在一次团体心理咨询中,某位来访者报告:“当我感觉自己受到威胁时,我的右手立马就会变成冰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

解析

“手”代表控制力。此来访者以“手”为武器,可见愤怒源于失控感或控制力减弱(这也很可能是她早期情感受伤的源头:想控制某种情感关系,却控制不了。后期,可以泛化为其他的关系)。

“冰”与“剑”相结合,意为情感受伤之后,心寒如冰,不再碰触温柔或温暖的情感(关系),情感凝固,能量滞留,性格更为坚强。所谓的“冰剑”既是潜意识里凝固的泪水,又是行为层面伤人的利器。若此来访者经常以“冰剑”进行自我防御,则每伤别人一次,自己的心里就冷却一次,放弃情感信念一次……周而复始,仿佛遁入幽深的绝情谷。

手变冰剑,犹如刺骨寒风。欲解此结,只需给她温暖的关怀与耐心的陪伴。

曾有一位来访者自述:“如果我实在受不了了,我的戒指就会变激光,所向披靡,谁也挡不住!”

解析

戒指是套在手指上用作纪念或装饰的小环。它究竟属于哪个国家的发明创造,尚无定论。仅在我们国家,戒指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称指环。

“戒指”是一种信号或提醒。譬如,按照国际标准戴法,大拇指一般不戴钻戒(因为大拇指象征权势或自信),食指表示想结婚,但尚未结婚,中指表示正在热恋中,无名指表示已经订婚或结婚,小拇指则表示独身或离婚。所以,意象里戴在不同手指上的戒指可变激光,具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左手大拇指的戒指可变激光,意味着当事人感觉自己的权威感或自信心受到挑战或挫败时,会心生愤怒;无名指的戒指可变激光,则与婚姻或亲密关系有关。

激光是人类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和半导体之后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其最初的中文名是“镭射”“莱塞”,取自英文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音译,即“受激辐射光扩大”。1916年,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现了激光原理。1964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建议将其更名为“激光”。激光就是被激发出来的光子队列,这些光子特性相同,步调极其一致,极度团结的特点造就其巨大的威力,从而所向披靡。

结合以上所述,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描述(如戒指变激光的具体情境、哪个手指戴的戒指、戒指所变激光的具体功能等),便可了解其个性化的心理意义。

来访者(男,7岁,大脑发育和身体发育正常,智商偏高,有多动症,微量元素检查结果正常)在“挑武器”意象里选择了一个音箱。

心理咨询师:“如果你感觉不安全,或是想要保护自己,这个音箱会怎么帮助你呢?”

来访者:“我的音箱超级棒,它能变成各种武器,我想让它变什么就变什么。”

解析

“音箱”是用来传递声音的(作为整个音响系统的终端,音箱的作用是把音频电能转换成相应的声能,即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并将其辐射到空间去)。

透过音箱意象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知道,在这个7岁孩子的内心深处,他是多么地渴望表达自己,渴望自己被别人听到。更确切地说,他渴望被听懂、被理解。后续的咨询也的确证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他经常感到不被倾听、不被理解,才越发地烦躁,变得注意力涣散、情绪冲动和活动过度。即使开始服用治疗多动症的常规药物,他的表现也是时好时坏,并不稳定。

在心理干预介入之前,周围的成年人更多关注的是孩子行为的表面:脾气暴躁,容易冲动,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不太遵守课堂纪律,有时对小伙伴做出肢体冲突的举动,有时会破坏学校公共财物(性质并不严重,诸如,剪教室里的窗帘、抠墙皮、揪花等),不能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好好地排队、做操、吃饭……却不曾试图去了解和理解:这个孩子做这些是在表达什么?他最在意的精神需求是什么?

面对一个个儿童案例,我们不由地去反思: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当孩子出现消极情绪或不良行为时,我们这些成年人的应对方式是否得当?

就这个案例而言,作为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如果不是简单地训斥和责罚,不是简单地对他下命令,如果不是对他做对了视而不见,做错了非打即骂,而是耐心地给他讲清每一个要求和纪律背后的道理,并且,当他做对或做好时,真诚地称赞他,做错时,及时地鼓励他,那么,这个孩子就不会像现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