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巴洛克(1 / 1)

17世纪被称作巴洛克世纪,巴洛克文化的兴盛繁荣期其实从16世纪末持续至18世纪中叶,长达近150年。17世纪还是歌剧时代,在意大利催生了这一集歌唱、音乐、戏剧表演与舞台布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德国出现了巴赫、亨德尔等杰出音乐家。文学方面不仅产生了以马丁·欧庇茨和格吕菲乌斯为代表的巴洛克诗人,还孕育了叙事文学中的传世之作,即格美尔斯豪森的长篇小说《痴儿西木传》(Der Abentheuerliche Simplicissimus Teutsch,1668),作品反映了主人公在三十年战争期间(1618—1648)的颠沛流离。

要讲巴洛克艺术,离不开对当时政治和宗教背景的介绍。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激烈冲突导致三十年战争的爆发,这是哈布斯堡王朝与德意志各诸侯之间的大混战;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导致德意志各国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毁掉了三百多座城市和两千多个村庄。神圣罗马帝国由此分裂成296个诸侯国和1000多个骑士领地。席勒的戏剧三部曲《华伦斯坦》(1799)和布莱希特的戏剧《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三十年战争记事》(1938—1941)都是关于这场战争的名作,大胆妈妈听到战争结束了的评语“和平爆发了”影射出战争状态的长久。三十年的战争和黑死病的肆虐造成这片国土的生灵涂炭、贫穷落后。与此同时,罗马教廷意识到新教的严重威胁,发起全面突击,在意大利特伦特召开宗教大会,全面重申天主教教义,并于1542年效仿西班牙设立宗教裁判所,大肆镇压反天主教的思想。在此背景下,天主教会力图通过建筑和教堂内的造型艺术来宣告与展现其荣耀、权威,同时满足高级神职人员和王宫贵族的奢侈享乐需求。夸张华丽的巴洛克艺术遂成为教会青睐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