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黄城根小学 王子辉
大家都知道,班主任工作繁杂琐碎,但是班主任付出辛劳却不一定就能取得班级管理的成功,也并非班主任事必躬亲、严加督促,学生就一定能成材。有时,班主任严厉的要求、苦口婆心的教育,反而可能招致学生情绪的对立、内心的怨恨。我满怀希望地在这个培训班中解决困惑,求寻答案。
第一节课就令我茅塞顿开。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70%的关系加上30%的批评与建议。这样的论断引发了我的思考。仔细想想,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积极沟通不仅是治班的关键,而且还是实现师生和谐、双赢的利剑。
一、教师观念的改变是沟通的保证
在新的时期,师生的关系不仅仅是教师通过沟通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永远是教育的胜利者,我们应该跳出成败的教育模式,重新思考我们和学生的关系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地处理问题。我们作为老师不能包揽问题,也无须为了学生的错误惩罚自己,教师应该分清事情的因由,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的作业没有写完就会火冒三丈,怒发冲冠。其实,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缘由。教师大可不必为之动怒,不然就可能破坏我们之间的关系,使后面的教育效果打折扣。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了解事情的缘由,应该在沟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不完成作业的原因,加以改变。
通过教育,师生双方都能得到适度的满足,我们和学生应该共同成长,共同受益。教师不是真理,教师只是引领学生明理的引导者。学生应该是我们尊重的独特个体,教育的成效应该引发学生个体自身的改变。我们的眼光应该更加长远,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的教育绝不能以伤害对方为前提条件。回想我们经常听到的震怒、大声叫喊,这些压制、控制的手段或者情绪的发泄真的能够解决学生的问题吗?这难道不是师生间彼此伤害的表现吗?
二、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师的个性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并且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如果老师拥有关爱的眼神、热情友善的举止,那么学生也会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师生感情融洽。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非常强**师必须“身正”,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的人格完善至关重要。
1.教师的亲和性是沟通的前提
教师以爱育人,以情动人,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接受教师的关心和爱抚,师生关系就会融洽,心理上的距离就会缩短。所以,班主任要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换取学生的真心和家长的放心。例如,遇到犯错误的学生,不是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把他训斥一通,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推心置腹地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和后果,那么他对抗的心理就会有所消除,惶惶不安的心情就会放松,就容易接受教师的开导。班主任动情,学生才会动心。反之,如果教师劈头盖脸地把他训斥得一无是处,那么学生就会横下一条心,破罐子破摔。有些学生好惹是生非,一方面是为了表现自己,另一方面是为了发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如果老师单纯地用禁、堵、防的办法处理,这种积压在学生内心的闷气,就会像座活火山,随时可能爆发,如堵厕所、踢坏门、敲坏开关和上课捣蛋等。这种怨恨还能引发许多问题,如自信心不足、精神忧郁不振、对立情绪浓烈、学习不求上进、拖班级后腿等。所以教育必须先沟通,沟通需要从“心”开始,教师充满爱心,坦诚相待,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教育不是在他人的头脑中打下一个自己的烙印,而应在他人的心灵上点燃一盏明灯,使他们由自卑变得自信,从迷茫走向成熟。
2.尊重是沟通的桥梁
尊重是一种品格,是对他人人格和价值的充分肯定。
(1)对求助者个人要尊重
对成功的学生给予尊重,表明自己对学生成功的祝贺、赞美和激励;对失败的学生给予尊重,表明自己对学生失败后的安慰、鼓励和鞭策。我们的学生由于环境背景不尽相同,每个孩子的个性也就不同。承认这些差异会促使我们正确地认识孩子的优点与不足。
(2)对求助者的问题要尊重
求助者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有大有小,我们应该能够接纳每个求助者的问题。要知道每个问题的存在都是正常的,我们不要过于主观地判断问题的意义,因为学生在你面前呈现的每个问题都饱含着期待。
(3)对求助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尊重
每个求助者都是有能力的,我们要引领他们自我认识的提高,将控制降到最低点。只有这样求助者才能够发挥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说,尊重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真情,尊重构建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以尊重表达的期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动性。
因此,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谈,肯定比否定多,启发比强迫好。即使批评,也可采用委婉、和蔼的语言,以师生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在私下里沟通。不要当全班同学的面粗暴地责骂学生,让犯错学生的自尊心受损,面子扫地,在同学间抬不起头来。要让学生能够听出教师的弦外之音,做到思想启迪与行为约束并举,有效防范与化解问题并举,强调自律与强化纪律并举。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师生沟通的立交桥才能畅通,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被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被充分调动,创新教育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
三、沟通技巧是成功沟通的保证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会和学生发生冲突。冲突的原因在于双方在需要上的矛盾。我们首先要区分清自己的需要和对方的需要,这样才能够理清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进而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打着爱的旗号行使权力。
沟通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师生双方沟通的过程中,引发沟通不畅的原因有三个:其一,人格不同;其二,人格不健康;其三,欠缺技巧。对此,教师要做的是:
1.接纳不同的求助者
每个人的人格是不同的,也就决定了看问题的立场不同,遇到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下面的四种情况:
第一种,我好,他不好。(攻击型)
第二种,我不好,他不好。(回避型)
第三种,我好,他好。(优秀的人格)
第四种,我不好,他好。(依赖型)
因此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人格,接纳学生的问题。
2.对不同的求助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回应
学生个性差异很大,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共性问题需要在全班教育外,可采用与学生个别交谈的方式进行个别教育,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求助者的求助方式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会采用行动求助;有的采用信息请求;有的求助者会采用不恰当的互动请求(说小话);还有的采用理解性的参与请求。每个人的方式千差万别,教师要心中有数,对不同的求助者都要予以接纳,同时采用不同的方式予以回应。例如,针对行动请求者我们要给予他们明确的回应,并且关注他们潜在的请求。
3.真诚地回应
无论帮助哪个类型的求助者,我们都要真诚回应,都可以通过三步进行:共感理解,重复澄清求助者表达和具体准确的提问。由此帮助求助者认清冲突,获得自我认识。
小周是我们班比较特殊的孩子,他经常不写作业。每次我知道后都很不理解,开始时还好言相劝,但是都不见成效,后来我对待他的方式也比较简单了,请他补齐作业,甚至恨其不争。一次他的英语作业又没有完成,这一次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教师:小周,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找你吗?
(小周不语,面露羞愧。)
教师:我知道你明白原因。你觉得不好意思和我说,对吗?
(小周温和地点头。)
教师:昨天的英语作业你没有完成,为什么?
小周:不会。
教师:30个单词都不会背,还是有一部分不会?
小周:很多都不会。
教师:这样呀,你不会背一定很着急,对吧?你觉得自己每天背诵多少个单词比较适中?
小周:10个。
教师:好呀!你每天背诵10个单词,有困难可以找我来帮忙,或者问同学和家长。我们考试的时候你就写10个自己背诵的单词就可以了,你看行吗?
(小周点头同意。)
这是我在尝试运用共感的技巧的一个小案例,在这个过程中我改变了自己的急脾气以及说教的方式,采用了“三部曲”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结果达到了师生需求的共同满足。
转眼间,8次的班主任培训就已经结束了,回顾这8次课,真是心灵的洗涤和幸福的体验。孩子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随之变化。高效的教育工作需要我们有高效的教育方法。这次的培训不仅帮助我理念飞跃,而且教会了共情的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