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师生冲突的事件。教师的不良应对基本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强势型,占多数,喜欢用自己的权威去压制学生,以此来解决师生冲突问题。第二种是迁就型,少数教师为了顺应学生,不想给自己增加负担,本着“你不招惹我,我也不招惹你”的原则,上完课就走,在课堂纪律方面迁就学生。
上述两种态度导致解决师生冲突的“非赢即输”的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单赢的方法。单赢的方法包括两种,我们称之为方法一和方法二。方法一是教师赢,学生输,方法二是学生赢,教师输。不管哪种方法都只能是一方赢而另一方输,一方达到目的,另一方则不得不屈服。
一、两种单赢方法
方法一:教师赢,学生输。
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教师决定冲突的解决方案。教师事先预设好了一套解决师生冲突的方案,就是要利用自己的权威压制学生。在选择了解决方案后,教师跟学生宣布他的决定,并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接受它。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个解决方案,教师就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试图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接受解决方案。如果这样还是说服不了学生,大多数的教师就会试图运用权力和权威来迫使学生服从。
方法一的优点是有利于老师控制整个课堂环境,使教师达到事先所预设好的解决方案,在短时间达到教育目的。其缺点当然是会引起学生的愤恨、不合作,压制学生的自我情绪。
下面这个发生于一名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案例,就是用方法一来解决的。
教师:为什么又不交数学作业?
学生:我不会写。
教师:这不是理由。
学生:可我真的想不出自己能写些什么。
教师:上课为什么不听讲?上课听了你就会写得出来。不要抱怨,开始动笔写。
学生:我讨厌数学。工作后谁会关心双曲线、抛物线会怎么样?
教师:你应该重视,数学是一门工具,学了对你以后进一步提高自己非常重要。
学生:可它太枯燥了。
教师:不,一点儿也不枯燥。如果你专心听讲,你就发现其实它很有趣。
学生:我真的不愿意写数学作业,我对它不感兴趣。
教师:并不是你不感兴趣,也不是你缺乏天赋,只是你没有用功而已。你得下决心好好学,你的问题在于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好吧,我去写数学作业。老师我先回去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经常不完成数学作业,老师找学生沟通,对学生不完成作业这一冲突具有自己所预想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学生必须完成作业。首先,教师企图说服学生接受,但每当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老师总是驳回,跟学生争论。老师试图用自己的权威和权力告诉学生这样或那样想是不对的,应该听老师的。这个案例中的学生在同老师的对抗中妥协了,教师达到了目的,让学生回去补写数学作业。尽管学生认为老师是好意,可是老师的话会使得学生感觉自己很愚蠢,并且很不舒服,丝毫没有听进去。等老师说完了,学生马上就想离开,一分一秒都不想跟老师多交流。
在方法一中,教师运用指责、训斥、恐吓甚至体罚等手段,暂时压服了学生,然而教师将要为“胜利”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在方法一的执行中,学生并没有执行教师单方面做出的解决方案的动力,学生对这个决定毫无贡献;在制定这个决定时学生没有任何发言权,不可能发自内心地去服从。多数学生只是迫于教师的权威,害怕教师的惩罚或责备而装装样子,不会认真地执行。但师生之间已经凸现的矛盾依然存在,事后师生关系仍不和谐或更加恶化,学生疏离或敌对。学生即使被迫按照教师的意愿去做某事,也会对教师产生怨恨,会感到不公平。他们的怒气和怨恨自然是针对老师的,他们认为这是老师一手造成的,教师应该为此事负责。更有甚者,如果学生不服从管教,矛盾激化,学生可能会对教师发动身体上的攻击,导致恶性后果。
同时,教师在使用方法一时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执行他们的决定,检查、督促学生的执行情况。在这期间,批评、询问、建议、提醒、找家长等几乎是家常便饭。
学生之所以采用“不合作”的方式,是因为教师通过方法一的决策制定消除了学生的合作机会,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没有接纳学生的情绪和愿望。当学生的负面情绪没有得到认同和接受时,即使学生知道老师说的话是为自己好,但是从心里还是会感到不舒服。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机会发展自律精神,没有机会做出内心导向的、自发的、负责任的行为。
方法二:学生赢,教师输。
是指教师害怕与学生发生激烈的冲突,或者害怕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不得不向学生屈服。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学生为了拒绝老师的解决办法而对老师摊牌,以不上学或寻求其他权威人物的支持做威胁,逼着老师做出让步,最后让教师顺从。对于教师来说,方法二的优点是省事,不用负更多的责任,缺点是学生会养成自私、不服从管理等行为习惯。还有,有些时候教师在这两者之间游离,忍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爆发。
例如,小霞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中上等,有多种爱好,聪明伶俐,是学校演出队的骨干。某日下午美术课,小霞等好几个同学迟到了。美术老师就在教室门口等,当小霞和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时,美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就是用方法二来解决的。
教师:这个星期,你已经迟到好几次了。每次一迟到,你就会错过我讲的一些事情和你们要完成的作业,我不得不对你个别交代。每次都这样,我很厌倦。
小霞:老师,我和几个同学在大队委,最近我们为了区里的文艺演出排练得热火朝天。这是我们今天迟到的原因。
教师:我知道你是学校文艺演出队的骨干,这工作很要紧,可是美术课也很重要呀。你不学习,总是迟到,美术课成绩我给不了你及格了。
小霞:是大队辅导员让我们排练节目的,我要找大队辅导员,我想大队辅导员会帮我解决这个问题的。
教师:大队辅导员平常事情很多,她不会帮你解决的。
小霞:我不信,大队辅导员会帮我的,她不会为了我有重要的工作而迟到几分钟就找我麻烦。如果你要找人麻烦,你干吗不对那些上课不听讲,扰乱课堂纪律的人吼去?
教师:瞧瞧,小霞,我不想找任何人的麻烦,我也不想做个难以相处的人,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你好嘛!
小霞:嗯,如果为了我迟到几分钟让您不自在,我就不得不另想办法,何况我又不是天天迟到。
教师:好吧,好吧!如果你不得不迟到,你就迟到吧。我只希望不要天天如此!
在上例中,小霞为了拒绝美术老师的解决办法而对美术老师摊牌,威胁找大队辅导员帮忙解决。美术老师让步了,但内心并不痛快。使用方法二来解决师生冲突,会助长学生的自私、不合作、不尊重他人的作风。学生常常会借助权威或权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变得难以约束,得寸进尺。
另一方面,作为输者的教师有可能在内心深处产生被压抑的消极情绪,有的教师为了平复心中的消极情绪,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举行突击考试,故意出较难的题目,挑剔学生的作业,为作业上学生无心的疏忽或小错误大扣分数。而学生方面可能也会感觉到老师常常充满怨恨、恼怒,对自己十分气愤。当学生从不同的人那里获取类似的信息时,就会感觉自己是被遗弃、被冷落的,感受不到教师的爱。
二、教师为什么喜欢单赢
为什么不少教师喜欢自己赢而学生输的教育方法呢?就是出于维护教师的权威。人们在心目中,习惯把教师看作集知识、能力、修养于一身的人,享有一定的权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该是像父母一样有崇高的威望,同时教师职业本身拥有的“权力”,如批改作业、给试卷判分、写操行评语等,也在无形中强化了教师的权威。另外,教师不但是知识的权威,一般也被认为是道德的引领者。学校教育处于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学生的道德意识、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引导示范作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会很习惯性地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威,借助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去达到教育目的。
此外,这种方法省事,教师运用权力和权威强迫学生去做事情,学生迫于教师的权威被迫服从,短时间内就会达到教师所要达到的立竿见影的效果。绝大多数的学生面对老师的强权时,会表现出顺从、服从和恭顺,老师运用单赢的方法很是得心应手。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专制与教师赢的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权和尊严,有可能培养出被动与愤怒的学生。
三、如何理解教师的权威
教师与学生不可能完全是平等的,教师通常比学生更具有权威。教师权威是指由教师在学校组织中的地位而产生的权威,由学生对于教师的判断、经验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信任而产生的权威。教师的权威是指有权力把意志强加于学生、要求学生服从的过程。但是,教师的真正权威应该是有限的、合理的,这种权威能够让学生从心底喜欢、认同、尊敬教师,达到由信而敬、因爱生畏的效果。
教师的权威从内容来看,有知识权威、智慧权威、道德权威、人格权威、行为权威。
知识权威:指教师由于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产生的权威,它能使学生增强对教师本人及对教师所传授的课程知识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的认可,并付诸行动。
智慧权威:这是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且高于知识的一种权威,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巧妙恰当地解决在教学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对于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并且富有远见,在纷繁复杂的事物现象面前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学生出于对教师的崇拜而对教师本人和他所教授的课产生极大的兴趣,非常乐于接受他的启发和引导,并能够在教师的影响下,促使自己在学习中学会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反思,使自己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累积的层面。
道德权威:指一个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教师,对学生在道德信念的形成和道德情感的培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教育影响力。学生在追随教师的同时,逐渐形成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判断标准及对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的态度。
人格权威:指一个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着刚毅坚韧、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平易近人、没有偏见、富有同情心和责任心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的极强的教育影响力。学生在人格精神方面受到教师的教诲,并能够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行为权威:指教师得体的言谈举止、处事方式对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表现为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以教师为榜样,并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和矫正。
从性质来看,教师权威有理性权威和非理性权威。
理性权威:指教师既能够凭着自己学识和人格上的优势,对学生知识、观念和态度方面的指导,同时又能够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把学生引向高尚与智慧,在给学生正确方向的同时,总是期待着他走向自由之路;而学生对教师的信从并非是盲从,而是理智和审慎地服从那些对自己的成长有价值的指导。所以说,“理性的权威产生于健全的能力之中”。
非理性权威:指使学生完全失去了“自我”的权威。在这种权威关系中,教师有着过于浓重的权威意识,力图让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设想的模式发展;而学生则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道德和价值观念毫无批判地接受,缺乏应有的怀疑精神。因此,“非理性的权威产生于对人的统治”。
教师权力在教学中是教师实际影响学生的能力,但这种影响不一定总是“合法”的。我国教师法定权力过于笼统,造成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权力的多样性、不确定性。由于缺乏必要的强有力的权力监控,有时会出现教师权力的扩张和滥用的现象。在教学实践中,当教师拥有某一合法权利时,也拥有了与此相关的各种实然的权力,这些权力有时远远超出了“合法”的范围,以至于教师在教学中触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保证教学的高效率,常常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以官僚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传递。此外,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有着浓厚的“家长制”作风,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尊严”,常常不允许学生批驳自己的观点,不允许学生违背自己的要求。他们会因此批评、责备、严重排斥不服从学生,有时候甚至限制学生的人身自由,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侵犯学生的人格和个人隐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而学生为了获得知识,赢得赞赏,避免惩罚,则不得不服从教师,尽管他们心里不愿意接受。
从以上所论述的有关内容来看,同是作为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反映,教师权威和教师权力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教师权威是建立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师生之间有着一定程度的理解,虽然在师生知识能力、道德观念及思想行为的成熟程度上有着相当程度的不平等,存在着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但是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学生对教师的服从是一种非依附性的服从,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是主动而非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的,学生有选择受教育的能力,也有选择在哪些问题上服从与不服从的能力。只有那些学生认同的教师所具有的权威因素,才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教师权威只有在学生承认其合法性的范围内才能发挥作用。而在权力关系中,教师因为拥有绝对权力的优势而处于“压迫者”的地位,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压抑的状态中,在师生之间存在着极深的隔膜。学生对教师的命令和意志的服从是不得已而为之,或者是表面服从而内心充满抵触和怨恨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师生对抗。所以,它们的性质、产生影响力的来源、达到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所反映的人际关系以及产生的效果都是截然不同的。
所谓教师权威应该就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受成人社会的委托,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符合社会要求的影响所产生的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影响力,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信赖和遵从。它来源于社会传统对教师的尊重、国家和学校教育制度对教师合法权利的承认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智慧和人格魅力,是教学中教师威信的高度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