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们彼此之间意见或想法不一致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建议,但是尽可能地不要帮学生做决定,或是命令学生去执行你的指令,要把这些过程与环节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自己。教师这样做,也是在传递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也是在提醒学生该对别人有更多的包容与接纳。要让学生理解,他虽然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别人也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教师要教导学生不要认为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就是胜利,要能包容其他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让不同的声音丰富我们的生活。
一、你向信息
沟通按照主语的特点可以分为“你向信息”和“我向信息”。前者是我命令你,你必须如何,树立行为限制,如:
“你必须在上午7:10之前来学校上自习——这是我们班级的班规。”
“我命令你不许抽烟。”
“你怎么还不拿出书本,都上课了,不想学就出去。”
“我们禁止你和那个女孩交往”。
“我不允许你留这样的发型”。
“你怎么还不去擦窗户,提醒你多少次了!”
“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要把课外书丢在后面!”
“闭嘴!难道你没看见我在班级说话吗?你这学生实在太不懂事了!”
我们可以看出,以上的沟通方式是我们所熟悉的“送出解决方案”。你向信息的特点是语言形式上以“你”字为开头;内容上矛头指向学生,要求学生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学生被强迫改变自己的行为时,会产生本能性的抗拒,导致冲突。因为学生只是需要从教师那里获得一些信息,以了解教师对他们行为的看法,这样他们就能改变那些可能会令教师无法接受的行为。然而,学生绝不希望教师通过使用威胁、强制等方式,限制或改变他们的行为。
你向信息通常在批评与指责中使用:
1.批评、指责
“你做事从来不用大脑。”
“你真是一只懒猪。”
“你是我见过最自私的学生。”
“你是笨蛋吗?否则怎么会听不懂我的话。”
“你的想法太不成熟。”
2.嘲笑、羞辱
“你是个被宠坏的学生。”
“你就是另一个爱因斯坦。”
“你以为你是谁啊?”
“你好丢脸喔!考这么差的成绩。”
3.分析、诊断
“你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罢了。”
“你不过是想报复罢了”。
“你是故意惹我生气的。”
“你是跟屁虫,我走到哪儿就跟到哪儿。”
4.教诲、训诫
“好学生不会这样做。”
“你不准这么做!”
“你应该更懂事!”
“你照我的话去做。”
“你的行为真幼稚。”
“你最好安静,否则……”
“如果我也这样对你,你会有什么感觉?”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不断使用贬损学生的信息,通常不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为贬损信息对学生的自我价值评估将造成不良的影响。学生会感到自卑、不安、抗拒、防卫、抵触、自尊心受损、恐惧、屈从、敌对、怨恨、恼怒、顶撞等。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罗森塔尔所说:“一个人经常被看成什么样,经常被说成什么样,经常被这样对待,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变成现实。”
二、我向信息在师生沟通中的运用
当学生的某些行为不当时,教师如果不想使用责骂或警告的方式,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尝试用另一种方式——我向信息——来表达。我向信息是真实一致地表达自己的感觉与经验,不包括对他人的评价。我向信息通常只表达自己的现状及需要。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严重冲突和问题时,使用我向信息可以让学生理解和同情教师的情绪感受。
在师生沟通过程中采用我向的信息,可以让学生了解教师的心情、感觉,学生会自动改变,以帮助教师调节情绪。我向信息没有伤害性,常常使用我向信息,可以激发学生的(或者说升起、让他拥有)良知。
例如:
“你们上自习说话的声音很大,我的心情很烦躁。我正在给学生讲题,都听不清楚。”
“当你们把颜料混在一起洒遍了水槽和桌子的时候,我得擦洗干净,要不然管理员就会对我嚷嚷。我得跟在你们后头收拾,真觉得烦。我确实不知道该怎样防止这类事情发生。”
“我认为,学习、作业是你自己的事。”
“我需要你帮忙。”
“你把水洒在地上,我非常生气。我又要花费时间清洗它,这让我觉得很疲倦。”
“我希望你能修改一下文章中的语法错误。”
“我看不清你写的字。”
通过运用我向信息,教师还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听出对教师造成问题的是什么,要让学生知道,给教师制造问题的是发生于某一定时间的一定行为。学生针对某一情境而非教师整个人,心烦是不必要的。
例如:
“当我发现纸张被满地丢时……”
“当我看到你的作业是空白时……”
“当你把小强推倒在操场上时……”
“当我发现我无法信任这里某些讨厌的人时……”
“当你们彼此不尊重时……”
“当你们的行为像暴徒时……”
有一位小学的代课教师,就是用“我向信息”解决了班上令人头痛的暴力事件。那位代课教师代理四年级某班两个月的课程,刚开始时,班上的男生常有推挤、打架等肢体动作的纠纷。教师曾经因为充满无力感而泪洒教室,直到运用我向信息才化解了这种令人头疼的行为。
那天,教师对着三个打成一团的学生说:“我对你们真是失望透了,我全心全意来爱你们,来教育你们,然而你们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我,让我在开会时丢尽了脸面。现在你们又把擦窗户的拖把拿来当攻击同学的工具,我真是难过透顶,已经无力再教你们了。”
然而,在当天下午,那三个经常闹事的学生,居然到办公室找老师,说:“老师,对不起!我们不知道自己这种行为让你这么难过,请你原谅我们,再留下来教我们吧!我们三个人已经决定化敌为友,就算以后意见不合,也要努力忍耐,绝不动手。”
后来,老师和那三个同学搂在一起,彼此因为冲突的化解和互信互谅而破涕为笑。这也让这群学生与老师的心更紧密地贴在一起,发展成一个共同体。
有时,教师们往往低估了学生也会替他人着想的能力。在运用我向信息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行为,完全没有责备和羞辱的意味,他们只针对学生的行为对自己所造成的感受和困扰来加以描述,没有丝毫的人身攻击。这样的情境,由于不会对学生的人格造成伤害,学生自然会卸下防御的面具,愿意去聆听老师的感受。学生向来凭感觉来处理问题,他们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和难堪,他们常常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忽略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冲击力。但是,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告诉学生真相,他们会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和培养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以下几个实例,是教师运用我向信息而获得良好成效的对话。
情境一:课间时间老师在打电话,学生不断地来问问题。
“我完全听不清楚电话那边在说什么。如果你有问题的话,先让我把电话接完再给你讲题,好吗?”
情境二:小宏答应老师上课要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然而她却一再食言,中午还不断地要求老师给她讲题。
“我不会为你讲任何题的,因为你答应我上课要遵守纪律,认真听讲。但你没做到,这让我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除非你为自己的承诺负责任。”
情境三:美术课上,小东把教室的地搞得一团糟。
“小东,我发现颜料沾在地板上了”。
这些信息诉说着教师的需求,没有兴师问罪或命令学生的意思,更没有指责学生不乖、懒散、愚笨或羞辱学生的意思。学生因此更愿意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更可能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师在不断地运用我向信息的过程中还会发现,自己的情绪、感受并不会受学生行为的影响。教师可以调控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情绪由自己做主。我们渐渐地会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学生以前看似不可接受的行为,慢慢地变得可以接受了。也就是说,当教师改变的时候,学生也就改变了,师生关系开始进入和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