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命短暂,你需要静下来(1 / 1)

人生短暂,磨难更长。生活不会永远像清晨的阳光那样温馨明朗,也不会永远像在无风的蓝天中飞翔的鸟儿那样舒适安逸。生活中总是有很多矛盾、烦恼、苦难……很多人悲叹生命的短暂和生活的艰辛,只有少数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快乐,不快乐的你难道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吗?一切取决于你的心态,关键在于你需要静下来,只有静下来才会明白:善待自己才是一种精神的解脱。

心灵也需要阳光的进驻

生而为人,就需要面对自然界的无穷变化,诸如山崩地裂、狂风暴雨、酷寒炙热等。而生活在这个时代里,更需接受人类为满足物欲需求而破坏生存环境所带来的恶果。例如各种剧烈病痛的产生、河水土壤的污染、动物植物的灭绝等,这些现象时时处处都影响着我们人类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当灾难或困境来临时,我们是无法逃避的,事实上我们也逃避不了。事情既然发生了,任谁都无法改变现状,使其恢复原来的面貌,所以再多的哀怨与丧志都于事无补。唯有放开郁闷的心胸,迈开脚步,一点一滴重整自己的生活环境,如此,生命才将丰盈,理想亦可实现,因为生命力的展现,乃是此时此刻的耕耘,而不是缅怀过去,或是寄望将来。

事实上,我们的心窗并未被关闭,而生命之光也依然是明亮的,我们只是暂时被恐惧、担忧、无助、失落的情绪所蒙蔽。就像一面明镜,表面沾满了灰尘一般,如将灰尘清除干净,则明镜依然可明亮照人。

当面临困境或灾难时,我们如何消除内心诸多不安的情绪,并重新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呢?

首先,我们应欣然地接受事实,并承受内心的害怕及肉体的痛苦,不要想刻意地逃避它,那是做不到的。但我们却可用正向的思想,使这些情绪消除于无形当中,因为恐惧的情绪,只是心理的作用。反面的思想产生了不安全的感觉;正面的思想产生希望和理想。这些思想都由我们自己选择,每一个人都完全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内心。有一位英国著名的解剖学者,被一名学生问到“什么是医治恐惧的良方”,他的答案是“试着替别人服务”。这学生听了感到惊奇,要求他加以说明,他说:“人的内心,不能同时存有两种心思,一种心思会把另外一种赶走,例如:你内心已充满无私助人的念头,你就不会同时产生害怕的心情。”

其次,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动着的,没有任何一件事物,可保持长久不变。所以,我们永远无法抓住想拥有的东西,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在内。能够以此心态看待万世万物的幻化,则心胸必将豁然开朗,不再执著于抓取,不思拥有,就不会害怕失去,恐惧、忧愁不安的情绪亦将远离,随风而去。

第三,虽然我们面对困境,但绝对不可自我放弃,认为自己已没有能力或任何机会完成生活目标,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想法。他人的协助是有限的,而自己的能力却是无穷的。所以要适时采取行动,把心力用在可使力的事情上,想自己可以做的事,去做该做而且能做的事,这能让你重新振作,鼓舞精神力,显现生机。活力是从工作中产生的,在工作中完成目标,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能感觉到自己生存的价值,使内心充满喜悦。

随时随地,我们都可看到墙壁的细缝中,长出了不知名的小树、小花、小草,亦有更多攀爬类的植物。依实际状况,它们的生存环境应该算是很差的,没有土壤的培育、养分的供给,只靠雨水或露水维持生命。但它们不仅存活得很好,而且枝叶茂盛,甚至爬满了整面的墙壁。污泥中的莲花,在污泥之下长出莲藕,提供了我们既爽口又高营养的食物。而池面上的荷叶,虽被风吹雨打而显现得枝黄叶破,但亦丝毫无损于绿叶衬托的作用,并支撑着花梗,使莲花绽放得更为摇曳生姿。这是自然界给我们的最好的启示,不管环境是如何的恶劣,只要我们有毅力,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就能创造生机,活出精彩的自己,完成生活的目标。同时,也可以从这个现象中看出,活着就有它的意义。

因此,每天晨起就给自己一个期望,当睁开眼睛之后,就想着我今天可以去做什么,并把它完成。活得有目标,做起事来,就会更加有劲儿,对自己所许下的心愿,任谁都会很乐意并且很勤快地完成它。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发掘乐趣、激发脑力,甚至有更佳的创意产生,这都是我们能力的展现及潜能的发挥,也是自我理想的实现。生命的意义,并不一定要建立在丰功伟业上,任何一点小小的成果,也同样可以显示出生命的价值。

试着解放自己的心灵

有个长发公主叫雷凡莎,她头上披着很长很长的金发,长得很美丽。雷凡莎自幼被囚禁在古堡的塔里,和她住在一起的老巫婆天天念叨着,说雷凡莎长得很丑。

一天,一位年轻英俊的王子从塔下经过,被雷凡莎的美貌惊呆了,从这以后,他天天都要到这里来一饱眼福。雷凡莎从王子的眼睛里认清了自己的美丽,同时也从王子的眼睛里发现了自己的自由和未来。有一天,她终于放下头上长长的金发,让王子攀着长发爬上塔顶,把她从塔里解救了出来。

囚禁雷凡莎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那个老巫婆是她心里迷失自我而产生的魔鬼,她听信了魔鬼的话,以为自己长得很丑,不愿见人,就把自己囚禁在塔里。

其实,人在很多时候不就像这个长发公主一样吗?人心很容易被种种烦恼和物欲所捆绑。那都是自己把自己关进去的,就像长发公主,将老巫婆的话信以为真,自认为长得很丑,因此把自己囚禁起来。

就是因为自己心中的枷锁,我们凡事都要考虑别人怎么想,将别人的想法深深套在自己的心头,从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使自己停滞不前。就是因为自己心中的枷锁,我们独特的创意被自己否定,认为自己无法成功。我们总是这样告诉自己,我难以成为配偶心目中理想的另一半,无法成为孩子心目中理想的父母、父母心目中理想的孩子。然后,我们开始向环境低头,甚至于开始认命、怨天尤人。

仔细想想,很多时候,在人生的海洋中,我们就犹如一只游动的鱼,本来可以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寻找食物,欣赏海底世界的景致,享受生命的丰富乐趣。但突然有一天,我们遇到了珊瑚礁,然后自己就不愿再动弹了,并且呐喊着说自己陷入绝境。这,想想不可笑吗?自己给自己营造了心灵监狱,然后钻进去,坐以待毙。

人的一生的确充满许多坎坷、许多愧疚、许多迷惘、许多无奈,稍不留神,我们就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灵监狱所监禁。而心狱,是残害我们心灵的极大杀手,它在使心灵调零的同时又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同样的道理,欲望对于某些人而言是一种毒药,它禁锢了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变得贪婪。当心灵充斥着欲望,我们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一位修行人,离开了他原先修行时所在的村庄,到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里去进一步苦修。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里去了。

住了一段时间,他在洗衣服的时候,发现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就下了山,回到村里,向村民们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虔诚的修行人,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块布。

这位修行人回到山里,不久,他发现在他住的茅草屋子里有一只老鼠,这只老鼠经常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出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在这以前已经发过誓,说自己一生会严格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他又没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又回到村里,向村民要了一只猫来饲养。

带回了这只猫之后,他又想:这只猫要吃什么呢?这只猫是用来吓走老鼠的,不是让它去吃老鼠的。但这只猫总不能跟我一样,每天只吃一些水果和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讨了一头奶牛,这样,这只猫就可以靠喝牛奶活下去了。

修行人在山里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头奶牛,于是他又回到村里,找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将他带到山中,帮自己照顾奶牛。

流浪汉在山中住了一段日子后,向修行人抱怨:“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女人,我想要过正常的家庭生活。”修行人一想也认为有道理,觉得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自己一样。

于是他又下山,给流浪汉找了一个老婆……

故事就这样不断地发展了下去。到了后来,大半个村子都搬到山上去了。

欲望就是这样的一条锁链,接二连三,无休无止,越来越长。不知不觉间,我们就被自己欲望的锁链牢牢地拴住了。

如果我们被欲望的锁链拴住,我们就会因失去人生的自由而得不偿失。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英国诗人威廉?费德说过:“舒畅的心情是自己给予的,不要天真地去奢望别人的赏赐。舒畅的心情是自己创造的,不要可怜地乞求别人的施舍。”

唐代僧人神秀也曾作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如明镜,纤毫毕现,洞若观火,那身无疑就是“菩提”了。但前提是“时时勤拂拭”,否则,尘埃厚厚,似茧封裹,心定不会澄碧,眼定不会明亮了。

一个人在尘世间走得太久了,心灵无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尘埃,使原本洁净的心灵受到污染和蒙蔽。心理学家曾说过:“人是最会制造垃圾污染自己的动物之一。”的确,清洁工每天早上都要清理人们制造的成堆的垃圾,这些有形的垃圾容易清理,而人们内心中诸如烦恼、欲望、忧愁、痛苦等无形的垃圾却不那么容易处理了。因为,这些真正的垃圾常被人们忽视,或者是出于种种的担心与阻碍不愿去扫。譬如,我们常常借口太忙太累而不去扫,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不确定那开始就是你想要的。万一现在丢掉的,将来想要时却又捡不回来,那该怎么办?

的确,清扫心灵不像日常生活中扫地那样简单,它充满着心灵的挣扎与奋斗。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每天扫一点,每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这就是最后一次。而且,没有人规定你必须一次扫完,但你至少要经常清扫,及时丢弃或扫掉拖累你心灵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扫心”的任务,对于这一点,古代的圣者先贤看得很清楚。明代思想家吕坤认为,“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得欲之谓狂”。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他无所求,他能保持心灵的纯净和一尘不染,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就在于他心中的杂念太多,而他自己还蒙昧不知。所以,圣人了悟生死,看透名利,继而清除心中的杂质,让自己纯净的心灵重新显现。

我们都有清理打扫房间的体会吧,每当整理好自己最爱的书籍、资料、照片、影碟、画册、衣物后,你会发现:房间原来这么大、这么清亮明朗!自己的家更可爱了!

其实,心灵的房间也是如此,如果不把污染心灵的废物一块一块清除,势必会造成心灵垃圾成堆,而原来纯净无污染的内心世界,亦将变成满池污水,让你变得更贪婪、更腐朽、更不可救药。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我们能“时时勤拂拭”,勤于清扫自己的“心地”,勤于掸净自己的灵魂,我们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放飞心灵的风筝

在人来人往的世界里,你可曾拥有快乐自在?在你争我夺的国度里,你是否依旧怡然自得?在喧嚣尘世中,你的心灵是否压抑得太久了?

不要苦了自己的心灵,让它放飞吧,让它同风筝一样在自由的国度里想怎样飞就怎样飞吧!

朋友,如果你愿意,就请同我一起来这里,放飞心灵的风筝吧。

这里是一片澄碧的天空,你瞧,天空如此分明,白与蓝协调地搭配成一片美丽的风景。近处是深蓝色,很清纯;远处是淡蓝色,很淡雅。美丽的云朵很俏皮,一会儿靠近我们的风筝说悄悄话,一会儿又跑得远远的,把风筝抛在后面。

风筝放飞的是我们的心情。久居高楼的压抑心情终于能在空中自由地劲舞,恣意享受着驰骋的快乐。感受着温暖的风伴着漂亮的风筝扶摇上升,快乐就犹如七彩烟花在空中绽放,透明的心境也随之在蓝色的天空尽情闪烁。朋友,我们好惬意,不是吗?

风筝放飞的是我们的梦想。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空间里,我们被搁置已久的梦想,终于能同心情一块上路了。让它飞吧,自由自在地飞吧!脚踏茵茵青草,头顶湛蓝天空,梦想怎能不飞呢?

风筝放飞的是我们的情感。在这样风和日丽的日子,且让我们把美丽的情愫系于风筝之线,让它在广阔深情的天空下洗礼得更加圣洁。

放飞一只心灵的风筝,让它在美丽的蓝天下尽情飞翔,让美丽的天空不再空**;放飞一只心灵的风筝,让它在湛蓝的天空里愉快欢唱,让我们的世界不再孤寂;放飞一只心灵的风筝,让它在心灵的城堡里快乐舞蹈,让我们的生活不再烦闷枯燥。

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邱吉尔到北非蒙哥马利将军行辕去闲谈时,蒙哥马利将军说:“我不喝酒,不抽烟,到晚上十点钟准时睡觉,所以我现在还是百分之百的健康。”邱却说:“我刚巧跟你相反,既抽烟,又喝酒,而且从不准时睡觉,但我现在却是百分之二百的健康。”很多人都认为是怪事,以邱吉尔这样一位身负第二次世界大战重任,工作繁忙紧张的政治家,生活这样没有规律,何以寿登大耄,而且还百分之二百的健康呢?

其实,只要稍加留意就可知道,他健康的关键,全在有恒的锻炼、轻松的心情。毫无疑问,邱吉尔既抽烟,又喝酒,且不准时睡觉,这些并不值得借鉴。但是我们是否知道,邱吉尔即使在战事最紧张的周末还去游泳,在选战白热化的时候还去垂钓,而且他刚一下台就去画画,估计很多人无法想象他那微皱起的嘴边上,斜插着一支雪茄的轻松心情吧!

因此,我们不妨学着邱吉尔那样,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吧!也许我们不可能完全做到邱吉尔的完美,但是我们只要学到一半,就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使自己心情轻松的第一要诀是“知止”。“知止”而后心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心情还有什么不轻松的呢?

使心情轻松的第二要诀是“谋定而后动”。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有周密的安排,安排既定,然后按部就班地去做,就能应付自如,不会既忙且乱了。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里,当然免不了出现偶发事件,此时更要沉住气,详细而镇定地安排。事事都能谋定而后动,就一定像中国史书中的谢安那样,在淝水之战最紧张的时刻还有闲情逸致下棋了。

使心情轻松的第三要诀是不做不胜任的事情。假如我们身兼数职,却顾此失彼,又有何快乐可言呢?或者用非所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情又怎么会轻松呢?

使心情轻松的第四要诀是“拿得起,放得下”。对任何事情都不可一天24个小时地念念不忘,寝于斯,食于斯。否则,不仅于身有害,而且于事无补。

使心情轻松的第五要诀是在轻松的心情下工作。工作尽可紧张,但心情仍须轻松。在你肩负重担的时候,千万记住要哼几句轻松的歌曲。在你写文章写累了的时候,不妨高歌一曲。要知道心情越紧张,工作越做不好。

一个口吃的人,在他悠闲自在地唱歌时,绝不会口吃;一个上台演讲就脸红的人,在与他的爱人谈心时一定会娓娓动听。要想身体好、工作好,就一定要在轻松的心情下工作。

使心情轻松的第六要诀是多留出一些富裕的时间。好多使我们心情紧张的事,都因为时间短促,怕耽误事。若每一样事都多留出些时间来,就会不慌不忙、从容不迫了。

一个心情经常轻松的人沾枕头就能睡着,一个心情经常紧张的人容易失眠;一个永远从容不迫的人准能长寿,一个紧锁眉头的人定会早亡。给心情放个假,你便会时时感到快乐,感到无忧无虑。

让自己变得简单一点

简单是一种美,是一种朴实且散发着灵魂香味的美。

简单不是粗陋,不是做作,而是一种真正地大彻大悟之后的升华。

现代人的生活过得太复杂了,到处都充斥着金钱、功名、利益的角逐,到处都充斥着新奇和时髦的事物。被这样复杂的生活所牵扯,我们能不疲惫吗?

梭罗有一句名言感人至深:“简单点儿,再简单点儿!奢侈与舒适的生活,实际上妨碍了人类的进步。”他发现,当他生活上的需要简化到最低限度时,生活反而更加充实,因为他已经无须为了满足那些不必要的欲望而使心神分散。

简单地做人,简单地生活,想想也没什么不好。金钱、功名、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当然是一种人生。但能在充斥着灯红酒绿、推杯换盏、斤斤计较、欲望和**的世界里,不依附权势,不贪求金钱,心静如水,无怨无争,享受一份简单的生活,不也是一种很惬意的人生吗?毕竟,你用不着挖空心思去追逐名利,用不着留意别人看你的眼神。没有锁链的心灵,快乐而自由,随心所欲,该哭就哭,想笑就笑,虽不能活得出人头地、风风光光,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从前有个大富翁,家有良田万顷,身边妻妾成群,可日子过得并不开心。而挨着他家高墙的外面,住着一户穷铁匠,夫妻俩整天有说有笑,日子过得很开心。

一天,富翁的小老婆听见隔壁夫妻唱歌,便对富翁说:“我们虽然有万贯家产,还不如穷铁匠开心!”富翁想了想笑着说:“我能叫他们明天唱不出声来!”于是拿了家里所有的金条,从墙头扔了过去。打铁的夫妻俩第二天扫院子时发现不明不白的金条,心里又高兴又紧张,为了这些金条,他们连铁匠炉子上的活也丢下不干了。男的说:“咱们用金条置些好田地。”女的说:“不行!金条让人发现,会怀疑我们是偷来的。”男的说:“你先把金条藏在炕洞里。”女的摇头说:“藏在炕洞里会被贼娃子偷去。”他俩商量来,讨论去,谁也想不出好办法。从此,夫妻俩吃饭不香,觉也睡不安稳,当然再也听不到他们的欢笑和歌声了。富翁对他的小老婆说:“你看,他们不再说笑,不再唱歌了吧!”而富翁却因家里再也没有金条,不用防备盗贼,心里变得轻松起来,他们夫妻俩反而能每天都有好心情唱歌了。看,开心就是如此简单。

铁匠夫妻俩之所以失去了往日的开心,是因为得了不明不白的金条,为了这不义之财,他们既怕别人发现,又怕被人偷去,不知如何处置,所以终日寝食难安。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些大款虽然守着一堆花花绿绿的票子,守着一幢豪华的洋房,守着一位貌合神离的天仙,却未必能咀嚼生活的真趣味。

开心不开心同样也不能用手中的“权”来衡量。有了权,未必就能天天开心。我们时常看到有些弄权者,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处处阿谀奉迎,事事言听计从,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哪里还有什么真正的开心?

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幸福和快乐》中,诗人找遍快乐的人,最终发现真正快乐的人竟是枕锄瞌睡的农夫。是的,这位农夫有强壮的身体,能吃能喝能睡,从他打瞌睡的眉间和他打呼噜的声音中,无不流露出由衷的开心。这位农夫为什么能开心?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知足常乐,二是劳动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开心。

法国杰出作家罗曼?罗兰说得好:“一个人快乐与否,绝不依据获得了或失去了什么,而只能在于自身感觉怎样。”

有的人大富大贵,别人看他很幸福,可他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心里老觉得不痛快;有的人,别人看他离幸福很远,他自己却时时与幸福邂逅。

有对下岗的年轻夫妇,在早市上摆个小摊,靠微薄的收入维持全家五口人的生活。这夫妇俩过去爱跳舞,现在没钱进舞厅,就在自家院子里打开收录机转悠起来。男的喜欢喂鸟,女的喜欢养花。下岗后,鸟笼里依旧传出悦耳动听的鸟鸣声,阳台上的花儿依旧鲜艳夺目。他俩下了岗,收入减少了许多,还乐个不停,邻居们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俩。

是的,我们虽然无法改变现在的境况,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没了工作不要紧,但不能没有快乐,如果连快乐都失去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因为快乐是人的天性的追求,开心是生命中最顽强、最执著的律动。

生活未必都要轰轰烈烈,“云霞青松作我伴,一壶浊酒清淡心”,这种意境不是也很清静自然,像清澈的溪流一样富于诗意吗?生活在简单中自有简单的美好,这是生活在喧嚣中的人所渴求不到的。晋代的陶渊明似乎早已明了其中的真意,所以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简单的生活其实是很迷人的:窗外云淡风轻,屋内香茶萦绕,一束插在牛奶瓶里的漂亮水仙,穿透洁净的耀眼阳光,美丽地开放着;在阳光灿烂的午后,你终于又来到年轻时的山坡,放飞着童年时的风筝;落日的余晖之中,你静静地享受着夕阳下清心寡欲的快乐……

简单是美,是一种高品位的美。

心中常怀好的希望

当我们渴望自己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的时候,我们是否尝试过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对美好心情的期盼,并且用这种期盼来鼓舞和激励自己呢?真的,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当我们每一天都坚持做下去,使之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心情真的越来越好,我们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烈。

美国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清晨,汤姆乘坐的老式火车的卧车中,大约有六位男士正挤在洗手间里刮胡子。经过了一夜的疲困,隔日清晨通常会有不少人在这个狭窄的地方做一番漱洗。此时的人们多半神情漠然,而彼此也不交谈。

就在此刻,突然有一个面带微笑的男人走了进来,他愉快地向大家道早安,但是却没有人理会他的招呼,或只是在嘴巴上应付一下罢了。随后,当他准备开始刮胡子时,竟然泰然自若地哼起歌来,看上去显得非常的快乐。他的这番举止令汤姆感到极度不悦。于是汤姆冷冷地、带着讽刺的口吻对这个男人问道:“喂!你好像很得意的样子,怎么回事呢?”

“是的,你说得没错。”这个男人如此回答说,“正像你所说的,我是很得意,我真的觉得很快乐。”然后,他又说道,“我只是把使自己觉得心情愉快这件事当成一种习惯罢了。”

这就是那个男人说话内容的全部。不过我们相信,在洗手间内所有的人,包括汤姆都已经把“我只是把使自己觉得心情愉快这件事当成一种习惯罢了”这句深富意义的话牢牢地记在心中了。

事实上,这句话确实具有深刻的哲理。不论是幸运或不幸的事,人们心中习惯性的想法往往占有决定性的影响地位。有一位名人说:“穷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欢畅者,则常享丰宴。”这段话的意义是告诫世人设法培养愉快之心,并把它当成一种习惯,那么,生活将好像一连串的欢宴。

一般而言,习惯是生活的累积,是能够刻意培养的,因此人人都掌握着创造愉快心情的力量。

养成心情愉快的习惯,主要是凭借思考的力量。首先,你必须拟订一份有关心情愉快的想法清单,然后,每天不停地思考这些想法,其间若有不高兴的想法进入你的心中,你必须立即停止,并将之设法摒除,以快乐的想法取而代之。此外,在每天早晨下床之前,不妨先在**舒畅地想着,然后静静地把有关快乐的一切想法在脑海中重复思考一遍,同时在脑中描绘出一幅今天可能遇到的快乐地图。久而久之,不论你面临什么事,这种想法都将对你产生积极的效用,帮助你面对任何事,甚至能够将困难与不幸转化为快乐。相反,倘若你一再对自己说:“事情不会进行得顺利的。”那么,你便是在制造自己的不愉快,而所有关于“不愉快”的形成因素,不论大小都将围绕着你。

从前,有一位不幸的人,他每天总是在吃早餐时对他太太说:“今天看来又是不愉快的一天。”虽然他的本意并非如此,因为尽管他的口中这么如此念着,实际上在心中却也期待着会有好运来临。然而,一切情况都很糟糕。其实,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并不令人奇怪,因为心中若预存不快乐的想法,那一天的心情肯定会受到你的潜意识的影响,所有的事情也就会办得很不顺。

给自己种上一棵“忘忧草”

生活是个万花筒,有时不免长出一朵让人忧郁、烦恼的花,破坏你的好心情,使你的生活黯然失色。此时,你不妨学着在心中种一棵“忘忧草”,让它帮你遮挡忧郁,给你的心灵带来芳香与快乐。“忘忧草”可以是一本秘密日记,可以是一次倾情诉说,可以是一曲高山流水,也可以是一次翩翩起舞……

当心情不好时,可以打开日记,把所有的忧郁、烦恼和不快都融入笔端,写入日记,这样一方面可以宣泄心中的不快,另一方面可以理清心绪,平静心情,有时还能顿悟和释然。你可以在日记中倾诉生活的烦恼,可以“痛骂”给你带来不快的领导,可以“诉说”失恋给你带来的伤痛。总之,一切的不快乐都可以在日记中宣泄,而宣泄过后,肯定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如果说写日记是向自己倾诉,那么写信或谈话便是向知音、朋友、师长等信任的人倾诉,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同情、理解和帮助。只要勇于打开心扉,朋友便会尽力帮你减轻心理负担,为你分担坏心情。

此外,在忧郁、烦闷时,你也可以痛哭一场,可以大吼几声,可以放声高唱或打球、跑步、洗澡,借此来忘掉忧愁。但任何宣泄方法都不可过分,更不能伤害别人或自残,应当适时、适度地宣泄。

心情不好时,可以听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舒缓的旋律来抚慰那纷乱的心绪,让自己陶醉在音乐中,随着高山流水让心绪欢呼雀跃;可以外出漫步散心,让优美的景色、新鲜的空气冲淡内心的不快与烦躁。这种转移情景法能够帮你从坏心情中超脱,让你时时沉浸在快乐中。

你也可以暂时放下手头的活,离开令你伤心、烦恼的地方,去做一些感兴趣的事转移你的注意力,从而忘掉烦恼和不快;也可以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摆脱痛苦的阴影。

生活中,如果我们能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一切,好心情就会常伴我们。生活中有人什么都不缺,就是不快乐;而有的人什么都不如别人,但他却整天乐呵呵的。他们的差别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内心知足与否。

一个身材矮小的学生,总感到自己身体条件不如别人,自卑得很,有一天他参观了聋哑学校后,觉得比起那些残疾人来,自己真的是幸运多了。于是他不再为自己的身材烦恼,而是努力发展自己的特长,力图在成绩、能力上超过别人。

不妨快乐地顺其自然

《淮南子》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住在边塞的老翁养了一群马,有一天,其中有一匹马忽然不见了,家人们都非常伤心,邻居们也都赶来安慰他,而他却无一点悲伤的情绪,反而对家人及邻居们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众人惊愕之中都认为是老人因失马而伤心过度,在说胡话,便一笑了之。

可事隔不久,当大家渐渐淡忘了这件事时,老翁家丢失的那匹马竟然又自己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了一匹漂亮的马,家人喜不自禁,邻居们惊奇之余亦很羡慕,都纷纷前来道贺。而老翁却无半点高兴之意,反而忧心忡忡地对众人说:“唉,谁知道这会不会是件坏事呢?”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都以为老人乐疯了。

果然不出老翁所料,事过不久,老翁的儿子便在骑那匹马时摔断了腿。家人们都很难过,邻居们也前来看望,唯有老翁显得不以为然,众人很是不解,问他何故,老翁却笑着答道:“这又怎么不是件好事呢?”众人不知所云。

事过不久,战争爆发,所有的青壮年都被强行征集入伍,而战争相当残酷,前去当兵的乡亲,十有八九都在战争中送了命,而老翁的儿子却因为腿跛而未被征用,他也因此幸免于难,故而能与家人相依为命,平安地生活在一起。

这个故事便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翁的高明之处便在于明白“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能够做到任何事情都能想得开,看得透,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是一种处世哲学,而且是一种很好、很受用的处世哲学。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活法,不抱怨,不叹息,不堕落,胜不骄,败不馁,只管奋力前行,只管走属于自己的路。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而这种“成事在天”便是一种顺其自然。只要自己努力了、问心无愧便知足了,不奢望太多,也就不会失望。

顺其自然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是弄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后踏实地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有人曾经问游泳教练:“在大江大河中遇到旋涡怎么办?”教练答道:“不要害怕。只要沉住气,顺着旋涡的自转方向奋力游出便可转危为安。”顺其自然也是如此,它不是“逆流而动”,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按正确的方向去奋斗。

顺其自然不是宿命论,而是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顺其自然不是不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一切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生活也不例外,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去感受生活,就会少一分抱怨,多一分享受;就会少一分烦恼,多一些快乐。

生活既是人的对手,也是人的朋友,你怎么待它,它便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作为对手,生活经常会给你出道难题,在你前进的方向上设个陷阱,但是只要你用心对它,便能行走自如,便能征服它,把它变为你的朋友;作为朋友,只要你笑对人生,它便会时常让你尝到生活的美好滋味,让你体验到生活的快乐。总之,只要用心生活,生活便会把你当作永远的朋友。

用心生活,就要专心做事,就像狮子扑兔,要全力以赴,更要像小鸟筑巢,埋首工作。专心做事的人,像是在从事一门艺术,他能看到生活中最美好的风景。一名农夫在偏远农村待了一辈子,从来没有离开过那片土地,从来没有去过大城市。当一位前去采访的记者问他,一辈子都住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没有离开过大山,是否感到遗憾时,他回答说:“没有遗憾,我每天都感到很快乐!”

生活是要用心去感受的。用包容、豁达的心情看待生活,即使处于生命的低谷,也会觉察到人生的美好与幸福。

用心感受生活,就是要规划自己的人生,并努力追求、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向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挑战;就是充满爱心,怀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就要品尝生活的原滋原味,就要接受生活的所有赏赐,不能挑肥捡瘦。有的人一生追求名利,终生为之而奋斗。如果他“成功”了,那他也只能体味到名利的滋味,但这绝不是生活的全部,绝不是生活的原本滋味。事业的成功,剥夺了他与亲人相处的时间,剥夺了他真正感受生活的时间,也剥夺了他人生的权利。有的人一生追求金钱,但最后穷得只剩下钱了,因为钱连亲情、友情、爱情都失掉了,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古代哲学家说过:“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且不论这句话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对错与否,它对于生活是完全适用的。生活中的一切,不论是苦难还是芬芳,不论是烦恼还是快乐,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们无法回避,无法挑选,只能用心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味到生活的美好滋味。正如有的人喜欢吃酸,但如果整天让他吃酸的话,恐怕几天下来他就要叫苦不迭、见酸后退了。生活也一样,我们祈求天天交好运,但如果整天把自己泡在蜜罐里,也就感觉不到快乐了。苦难是生活的调味剂,是幸福的衬托,用心生活,就不能回避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