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就写下了很多诗句来表达自己淡泊名利的豁达心胸,诸如“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生活中,有的人追求金钱权势,有的人追求名利,这两样东西无疑是最吸引人的。然而,很多时候,假如我们过于在乎名利,就很容易使自己随波逐流,无法坚守自己的原则,甚至迷失人生的方向。邹韬奋曾经说过:“一个人赤条条地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后赤条条地离开这个世界,最终醒悟,名利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然而,大千世界,五彩斑斓,充溢着形形色色使人们难以抵制的名利**,只有拥有达观的人生态度、淡然的处事风格,才能够修养到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大多数人都无法彻底地摆脱名利的**。因此,只有一个有道德的、睿智的、有勇气的人,才能做到不为名利所累,脱离低级的人生趣味。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人都能以理智和从容的态度对待名利,对生活怀着美好的向往,维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生命的过程不可能重新来过,因此,我们必须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命。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取舍和**,我们必须充实自己的内心,坚守自己的心灵,以清醒理智的态度步履从容地走过人生的岁月。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轻松自在,我们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豁然开朗!其实,很多人都想修炼自己的心性,使自己淡泊从容。但是,淡泊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你必须有宠辱不惊、得失不计的人生态度,才有可能拥有这种极高的思想境界。淡泊是一种品质,一种德行,一种修养,值得你用自己的一生去追寻。当然,所谓的淡泊并不是指无欲无求。众所周知,人生就是由一个个欲望组成的,合理的欲望是人生的原动力。所以,淡泊指的是正确地取舍,属于我的,当仁不让,不属于我的,千金难动其心,这才是真正的淡泊。
焦裕禄同志于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一个贫农的家庭。1946年1月,他因为表现突出在本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本县区武装部工作。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着军队离开自己的家乡,到河南尉氏县工作。1953-1962年,焦裕禄担任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的科长,兼任车间主任。1962年12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焦裕禄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上任之后,他马上带领全县人民进行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在工作中,焦裕禄一直以身作则、身先士卒;顶着倾盆大雨,他带头踏着齐腰深的洪水观察洪水的流势,抗洪救灾;迎着肆虐的风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冬天,风雪铺天盖地而来,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在任期间,他经常与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困了就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之中睡一觉,饿了就喝凉水,饿了就吃冷窝头。在工作过程中,焦裕禄同志积累了很多群众与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成为了他带领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成为了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
王进喜,祖籍甘肃,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因为工作出色,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5岁那年,王进喜成为了玉门石油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56年,33岁的王进喜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入党以后,他更加刻苦地工作着,日夜奋战在工作的第一线。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且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他不仅充分表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英勇气概,而且成为了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在王进喜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即“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他干劲冲天,勇往直前,被人们誉为“油田铁人”。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36岁的王进喜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成为了全国劳动楷模。
不管是焦裕禄还是王进喜,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人民竞相学习的楷模,就是因为他们淡然地对待名利,一心一意地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毫无疑问,社会需要更多的淡泊名利、为国家和人民贡献一己之力的人才。要想复兴中华宏图伟业,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就需要每一位公民淡然地对待名利,远离浮躁。虽然大部分党员干部都能静下心来任劳任怨地为人民服务,但还是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心浮气躁,一心只想往上爬,根本不顾及老百姓的生活疾苦。他们为了功成名就,做足了面子工程,根本不顾及老百姓的感受。甚至还有些人以公谋私,大肆挪用、挥霍公款,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必须杜绝这些脱离党的宗旨、与群众离心离德的现象发生,否则,社会就很难发展,人民的生活也不会真正幸福。
社会是由众多个体组成的,要想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每个人首先应该达到这种淡泊的境界和气度。当然,未必每个人都能达到这种思想境界,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追求这种境界。因为,要想淡然地对待名利,宠辱不惊,就必须拥有这种境界。一旦拥有了这种淡泊的境界,我们就能够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要想追求淡泊的境界,我们就要学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学郑板桥“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让自己淡然自若地对生活与世间的一切馈赠报以呼声。只要你拥有淡泊的心境,就能够不为外物所动,乐享清贫、笑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