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1 / 1)

人生在世,无论是谁,一生的活动无非有两项:一为说话。二为做事。但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必须既有条又有理。这其中的条理,即为“度”的把握,中国人有句极具哲理的话:“话不说满,事不做绝”,这句话的含义是,为人处世要低调,要把握好分寸,很多时候,给他人留有机会,也就是给自己拓展空间;而做人太嚣张、对他人赶尽杀绝,也无疑断了自己的退路。反过来,给他人机会,就等于是在为自己拓展空间。

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个民间故事:

在明朝时期,尤老翁在苏州城里开了一个典当铺。这位尤老翁平时最懂得忍耐,因此,无论是街坊邻居,还是外来客人,都喜欢跟他打交道。

有一年快到年关的时候,尤老翁正在屋里盘账,忽然听到外面有吵闹的声音,于是就匆忙地跑了出去。到了柜台,他看见穷邻居赵老头正在与自己的伙计吵架。尤老翁明白,这个赵老头是一个蛮不讲理的人,他没去问个究竟,就先将伙计们训斥了一遍,然后好言向赵老头赔不是。然而,赵老头丝毫不给尤老翁面子,还是板着脸孔,站在柜台前不说一句话。

这时,心中委屈的伙计悄悄对老板说:“老爷,他前些日子当了一些衣服,现在他不还当衣服的钱,却硬要将衣服拿回去。我向他解释,他竟然破口大骂,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尤老翁也知道不是自己伙计的过错,他先吩咐伙计去照料其他的生意,自己决定亲自来应付这个蛮不讲理的赵老头。忽然,他头脑中想到了办法,快速走到赵老头身旁,语气恳切地说:“老人家,不要再对刚才的事情耿耿于怀了,不要跟我的伙计一般见识,你就消消气吧,大家都是熟人,我不会介意这种小事的,衣服你就拿回去穿吧。”

不等赵老头回答,尤老翁就吩咐伙计将其典当的衣服拿过来。但赵老头似乎一点也不感激,拿起衣服就走。尤老翁并不在意,而是含笑拱手将老头送出大门,然而就在这天夜里,那个赵老头竟然死在了另外一家典当铺里。

原来,这位赵老头负债累累,家产早已典当一空,走投无路之下,他寻了短见。他预先服下了毒药,先来到尤老翁的当铺吵闹,想以死来敲诈钱财,没想到尤老翁一向善于忍耐,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跟他计较,他觉得敲诈这样的人实在不忍心,就决定离开尤老翁的典当铺。就这样,他来到了另外一家当铺,结果毒性当时就发作了。后来,赵老头的亲属向官府控告这家店铺逼死了赵老头,与他打了好几年的官司。最后,那家店铺筋疲力尽,花了很多钱才将这件事摆平。

后来,人人都说尤老翁料事如神,可尤老翁说:“我并没有想到赵老头会走到这条绝路上去。我只是觉得,凡事多退一步,给人留一步,也是给自己留条退路。”

这样一个普通的民间老翁,却是一个生活的智者,他的做法为自己免了一场灾难。他的这种心态可谓是能屈能伸、方圆做人的至高境界了。然而,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生活的周围,却有一些人,他们凡事逞强好胜,在得意之时嚣张跋扈,丝毫不给失意之人机会。实际上,这是自己给自己断送了退路。

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寓言小故事。

远古时候,有群水牛,它们推举某个雄壮、德高望重的公牛作为它们的领袖。

这天,在水牛王的带领下,众水牛出来觅食,谁知,途中它们遇见一只顽猴挑衅,还向水牛王抛掷石块。顽猴的行为激怒了众水牛,正当它们要报复时,水牛王阻止了它们。有水牛问它为什么要这样懦弱,以众水牛的力量,完全可以惩治这只顽猴。这时水牛王说了一段偈语来回答:“彼轻辱贱我,又当加施人;彼人当加报,尔乃得牲患。”过了一会儿,有一伙婆罗门经过这里,那只猴子又故伎重演,打了这伙婆罗门。结果,被人抓住,痛打致死。

这则小故事中,水牛王是有远见的、聪明的,低调一点,换来的是和平。而猴子是无知的,它去招惹婆罗门,无疑是拿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这更应验了水牛王的话,“彼轻辱贱我,又当加施人;彼人当加报,尔乃得牲患。”

俗话说得好“物极必反”、“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水缸装满了水,再往里面添水,就会往外溢,这就是物极必反。事情发展到了极端,必然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我们为人也不可太狂妄,更不能欺人太甚,以强凌弱,给别人留后路也就是给自己留退路。有时受欺者貌似软弱,实际上是胸怀宽广,不与之计较。当你受欺之后,不必忿恨不已,或冲动地做出让自己后悔的憾事。

所以,生活中的人们,做事时一定要为他人留有余地,这也是给自己留条退路。比如,当你取得的地位非常显赫或者事业取得非常大的成功时,你就不能再争强好胜了,而应该与别人分享,与别人合作,同舟共济,采取低调学习的态度,才不至于骄傲自满。再如,在与人竞争的过程中,在奠定了自己必胜的战局时,要给别人留一条退路,同时也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而事做得太绝,不留后路,只会急火攻心,一败涂地。说话、做事讲求弹性、把事做得更加灵活、进退得宜,无论在社交还是求取成功的过程中,你都会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