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吗(1 / 1)

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为了寻找心中真佛的苦行僧刚好走到一个偏僻的村子中。村子到处黑漆漆的,人们在小路上默默地走来走去做自己的事情。苦行僧小心翼翼地穿过这一段路,到转弯的地方,看见远处隐隐有灯光亮起,并且越来越近,人们看到灯光,高兴地说:“瞎子过来了。”

“瞎子?”苦行僧问。

“是啊,都瞎了很多年了。”村人回答。

瞎子又怎么会点灯呢?苦行僧不解,一个人双目失明了,今生无缘桃红柳绿的花花世界,白天和黑夜对他来说不是一样的吗?这样的人,在大晚上提着一盏灯笼,岂不是自取其辱?

灯笼越来越近,昏黄温馨的灯光从深深的小路上晃到僧人的鞋子上。苦行僧忍不住好奇地问:“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

挑灯笼的人说:“是啊,从来到这个世界,我眼前的世界都是一片混沌。”

僧人问:“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

盲人说:“我能感到太阳已经下去,现在一切都在黑暗之中。我听说黑暗里,没有光亮,那些双目明亮的人也将和我一样变成盲人。所以我点了一盏灯,有了灯,夜晚总能看清一些东西的。”

僧人恍然大悟:“您真了不起,为了别人照亮这个世界。”

盲人一点也不领情地说:“不,我是为自己!”

苦行僧非常诧异:“为你自己?”

盲者缓缓地问僧人说:“夜色混沌,双目成盲,您是否因此撞到过别人或者别人因此而撞到你?”

僧人说:“这是难免的,黑灯瞎火的,刚刚还被两个人不小心碰到,大家都差点摔了。”盲人微笑着说:“您看我,从来没有在夜晚被人撞到过,虽然我的双眼看不见,但是因为挑了这盏灯笼,照亮了别人的路,也照亮了自己的路,别人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到我了。”

苦行僧听了,如醍醐灌顶,仰天长叹:“我长途跋涉,远走天涯,只为寻找心中真佛,我以为佛在极远处,没有想到佛就在我的眼前和身边,人之佛性,就如明灯,只要我点亮了,即使我看不见佛,佛也会看到我自己的。”

是啊,是谁说“瞎子点灯——白费蜡”呢?人性里许多大智慧,都是藏在最寻常不过的生活里,瞎子点燃了手中的灯笼,也是点燃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生命之灯,不仅照亮别人也能照亮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就是在照亮自己。

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我们容易严以待人宽以待己,对别人的要求太多,潜意识里就希望他人都以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处世方式跟自己打交道。我们容易一点不顺心就对整个世界上的人抱有强烈的敌意,认为他人一点也不理解自己,整个社会是这样冷漠与残酷。事实上,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地等待别人的靠近,我们现代社会有太多的提防与猜测,却恰恰没有想到:应该常常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将心比心,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是自己修为的升华。

亚洲首富李嘉诚曾说:“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欧洲著名银行家罗斯柴尔德由开旧工具店起步;英国最大的百货公司马克斯—斯宾塞最早只是一家寒碜的西装店;美国石油大亨哈默靠在酒精中添加药用生姜液制造姜汁啤酒发家而步入国际市场;日本浅野建筑的创始人浅野总一郎靠在神田卖水起家,后成立浅野水泥公司,被称为日本的“水泥大王”。

商场如海,沉浮熙攘,唯利是图,有人说无商不奸。但是如果一个人怀着做大事业为民造福之心,而不仅仅满足于赚几个钱,如果能够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考虑,让利益出面调动别人,而不仅仅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反而更能使万事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进展。而在此期间,无疑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财富。还有什么比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更能打动人心呢?

许多世界有名的董事长能将生意越做越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懂得善待他人,熟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并由此发展出自己的事业。他们掌握了那种出售好像没什么大利的物品却能从中获取利润的智慧。他们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只要能马上回收资本,即使是看似垃圾的废品都有可能成为巨大财富的源泉。比起只是寻求看似精美的成品,还不如重新审视、发掘旧物的潜力。基于这样的观点去重新审视商业活动,就有机会改变思维方式,创造出新的观念。生意人尚且能将站在别人角度考虑当作自己的谋利智慧,我们在生活中又该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呢?

有一位迷茫的年轻人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我怎样才能让自己得到幸福,同时又能带给别人快乐?”

白发苍苍的禅师说:“我送你四句话吧,第一句话:把自己当别人。”

年轻人说:“禅师的意思是,在我感到非常痛苦的时候,把自己当作别人,痛苦就不会那么强烈;当我感觉到非常开心的时候,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么再热烈的情绪也会变得平和淡然一点,您是这个意思吗?”

禅师点了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在别人痛苦的时候,将心比心去领略别人的痛苦,懂得别人的难处,救别人于危机之中,禅师您这个意思我明白了。”

禅师微笑着点了点头:“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年轻人说:“只有把别人当成别人,尊重每个人,保持每个人的独立性和独立思维,人与人之间才能相处得更加和谐。因为人际关系就像刺猬一样,靠得太近了会互相伤害,离得太远了又会冷到。”

禅师赞许地说:“你说得非常好,那么,我这里还有第四句话,就是不要忘记把自己当成自己。”

年轻人想了很久,但还是不明白如何把自己当成自己。因为他发现禅师送他的四句话,总结起来是互相矛盾的。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都是在教一个太把自己当自己的人,如何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多多考虑。

年轻人说:“我不懂,要怎样才能把自己当成自己?”

禅师高深莫测地一笑说:“这个嘛,需要你用一生的时间去经历。”

年轻人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叩谢离去。

多年以后,年轻人才渐渐明白,以自我为中心会让人失去朋友,陷入无人之境般孤独,而完全以别人为中心,则会失去自我,同样得不到社会的尊重,一样陷入无人之境般孤独。一个人,只有尊重每个人的独立空间,坚守好当下位置,无论是穷困潦倒,还是春风得意,时刻都不要忘了换位思考,想想别人,反思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理解和宽容对待每一个人,才能把敌人变成朋友,把朋友变成手足,并且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加完善的人。

在成长道路上,在学习中,在工作中,在面对纠纷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我们是否常常反思自我,将心比心,像关心自己和亲人一样去关心他人的利益与情绪呢?我们无数人把“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样的话语挂在嘴边作为座右铭,然而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就如去寻访禅师的那位年轻人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如此微妙复杂,离得太远过于寒冷,靠得太紧又常常互相伤害,唯有不远不近,保全自我,为他人着想,才能走得更加长远。瞎子眼前无光,而手中执灯,照亮了别人,也是照亮自己。同理,不要以为为别人着想那么难,老人常言吃亏是福气,人心都是肉做的。

会站在别人角度考虑的人,别人也心甘情愿站在他的角度为他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