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享受孤独很重要(1 / 1)

1886年5月15日,美国著名诗人艾米莉死于肾脏疾病。她在《孤独是迷人的》书中最后一则日记中写道:“我不会有肉体的子嗣,但我有神圣的安慰。上帝给了我一种不同的繁衍方式,我的小孩来自我的心灵,我永远的子嗣,我灵魂的狂喜。我欢迎这快乐的阵痛,让诗与创造者分离。现在让岁月见证它的成长,让未来为这个选择评断。这些事情我会向父亲解释,如果我可以的话,也请他耐心地等待将来的收获。”

艾米莉·狄金森,作为19世纪美国女诗人,青少年时代生活平淡无奇,受正规宗教教育。从25岁开始弃绝社交,女尼似的闭门不出,过着孤寂隐居的生活。她认为世界如此喧闹不安,她要远离它,退避到用自己的灵魂建筑的小天地里。她在与世隔绝的孤独中埋头写了30年诗,留下诗稿1700余首;生前只发表过7首,其余的都在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她的诗歌在死后面世,震惊整个美国文坛。她被视为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

美国人献给狄金森的铭文是:“啊,杰出的艾米莉·狄金森!”

如果评比谁是美国最孤独的人,或许艾米莉·狄金森能被排为榜首。孤独,这一个敏感的话题,它能毁掉一个人,也能成就一个人。从某个角度来说,呼吸着的每一个人都是孤独患者,每一个人在自我的世界写着给自己的孤独书。只是有人当孤独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有人却沉溺其中,把它看作迷人的正面力量。在这股力量里,艾米莉·狄金森幽闭在个人心灵深处,终身未嫁,未出过远门,一心一意地写心灵深处的诗歌,那些诗里有花,有树,有月光,有爱情,也有死亡。凡世间所能感受到的一切美好情感,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里全都有,只因,她会享受孤独。

这里并不是规劝每个人都成为艾米莉·狄金森那样与世隔绝去写诗的自闭诗人,只是在告诉大家,当你在熙熙攘攘的时代旋涡里出不来,感到众人抛弃了你,你独自在孤独的黑宇宙中感到生的颓废与绝望时,不如想一想艾米莉·狄金森。这个世界上,比我们孤独的人,多的是啊!如果鲁滨孙在孤岛上不能安然享受孤独,估计他早在绝望之中将猎枪的子弹口对准了自己的头部。如果艾米莉·狄金森不能在孤独中感触到更多美好,那么美国的诗坛也将大失其色。

孤独的体验人人都有。有人说孤独是一种悲伤的情绪,“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也有人说孤独是一种凝聚个性的心境,在心平气和之中,能体会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重量,也便有了真正的自我。世界上许多艺术大师的灵感来自孤独,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从孤独中诞生而来。而最有成就的人,不管哪行哪业,多是在孤独中产生的。悉达多没有悟道前,在孤独之中痛苦,于雪山修行六年,从每天只吃一颗稻谷,到七天一颗稻谷,自己瘦得不成样子,直到有一天大彻大悟。没有极致的痛苦与孤独,他无法参透这人世间万象的智慧,也没有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悉达多。

中国文学,自古以来便带着一种浓浓的孤独意味,不管是《古诗十九首》,还是屈原、李白、苏东坡、曹雪芹……在孤独的智慧里,中国人产生了一种神圣的宗教情结,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诗词散文杂文,大多分为儒、释、道三家情结。李白、陶渊明偏向道家,王维则偏向佛家。东方的宗教,显然是一种诗意孤独的产物。而古今中外几乎所有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者往往都是经历了内心长时间的孤独,才沉淀出显达智慧。不要嘲笑孤独,也不要恐惧孤独,当孤独感压顶而来,我们无法摆脱时,不如遵循内心的意愿去好好享受。

孤独成就高贵,成佛修身也是在凤凰涅槃般的孤独里诞生。整天为世间的功名利禄忙得不可开交永远无法静下来,并追求肤浅的刺激快乐的人,是无法体验到人生那一种孤独智慧的强大的。大部分人的性格有多面性,有时开朗,有时封闭自我;有时活泼,有时安静。当孤独感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重重压在心头时,或许我们更该平静下来,将心放空,在这孤独里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在孤独中自在自得,那样的人生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

在周围过于喧嚣热闹的时候,我们会说:“就想一个人好好地待一会儿。”人总是需要一个心灵空间的。如果会享受孤独,那么当孤独来临的时候,我们将心情调节到一种舒适放松的状态,在静静的夜晚,感受时间飞逝,领悟活着的真谛。或许我们会更加懂得珍惜身边人,珍惜眼前的生活。

我们不用刻意拒绝孤独,升华与净化孤独感比逃避更重要。诚然,不是所有人都是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更多的是平凡人。平凡人也有怀旧和品味孤独的必要,但是当孤独成为一种负担的时候,又要学会超脱。

对于有些不合群的人,孤独是侵蚀心灵的一种心理状态,过于自闭也会成为一种病态。不管是学习还是与社会打交道,都有诸多不便。许多孤独感强烈的职场新人,不善言辞,不知道怎样跟人打交道,轻易地就陷入了“人群孤独症”中,这种孤独症,不仅影响一个人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让心灵受到伤害,还影响学习与生活。学生过于不合群,影响学习成绩并容易和同学之间滋生误会和仇恨。震惊中国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凶手无法摆脱的孤独感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而走入职场之后,“职场孤独感”更会让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就此搁浅,真正的才华也无法发挥。

人是无法摆脱社会属性的群居动物,每当融入一个新的环境,都需要时间的调节。但有的人的工作性质以及个人性格,决定了那些人难以主动采取行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一群“孤独者”。

有人说,社会职场中,短期的孤独是有必要的,要融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我们必须学会观察,必须与所有人都保持必要的心理距离。观察什么呢?观察一切,从人到公司内部,包括从领导到同事每个人的做事风格,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和部门之间的合作运作方式。

我们常常听说“怀才不遇”,就是因为很多人往往吃亏在只考虑做事,没考虑到观察和在观察中做人。如果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进了新公司,急于做事表现自己,这样错了吗?主观上没有错,但对一个新人来说,客观上会损害别人。新人来了,有的老人会担心自己的工作被别人抢走,“抢走”就意味着失去谋生的本钱。如果新人态度不那么好,老人又担心自己费了半天劲,培养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白眼狼,如果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都传给新人,新人将来也许会过河拆桥,这是老人不自信、没有安全感的体现,说白了,就是自我保护,以保证自己的生存本钱。所以自古以来,就好像师父带徒弟,大多师父往往留一手。所以职场上孤独感很强烈的新人一定要谦虚做人,与人为善,主动利用自己的长处帮助别人渡过难关,别人就会知道你的为人处世是可以信任的,不是自私的,不会只考虑自己往上爬,而是兼顾大家的利益,大家都愿意来帮你,并且在别人面前说你的好话。

初入职场难免会有强烈的孤独感。这些经历是每个工作的人必须经历的,但是学会挣脱职场孤独症,才能顺利融入新的集体中,才能在这一片领域有所突破和上升,而非一味逃避,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之中,这样的孤独感其实是对自我的一种伤害。

说白了,世界上人人都是孤独的。强烈的孤独感,处理不当会变得比毒药的危害还大,处理得当,孤独就是一段云淡风轻的惬意空白。更多时候,我们应当坦然面对,坦然面对眼前的人生,也坦然将孤独化作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