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八制”时代(1 / 1)

开放,必定伴随着阵痛。曾几何时,世界跨国通信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价格高,服务差,甚至无服务。今天程控交换机每线价格10美元左右,而当年每线的价格为500美元,是现今价格的整整50倍,而且还不能及时交付产品。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通信依靠固定电话,是程控交换机的时代。作为改革开放率先开放的市场之一,中国通信市场需求旺盛,国内冒出了400多家通信设备厂家,企业实力都非常弱小,无法与外国厂商抗衡。

当时,中国电信基础网络当中,从农话到国家骨干电话网络通信设备都是依赖进口,通信设备的关键核心技术都掌控在美国、德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之手,中国通信市场100%由外国公司占有。

有人做过统计,这些动用巨量外汇购入的昂贵设备分别是来自七个国家和八种制式的机型,故称“七国八制”。据说,在北京,几乎可以找到全部八种制式的机型。2019年10月22日,任正非接受欧洲新闻台采访时讲述了“七国八制”的由来。

所谓“七国八制”就是包括瑞典的爱立信、芬兰的诺基亚、法国的阿尔卡特、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朗讯、加拿大的北电、日本的NEC和富士通。这么多国家,这么多制式,但都是适合城市使用的大型交换机,不适合农村的通信需求,规模太大,农村也承担不了这么高的成本。

任正非接受欧洲新闻台采访跨国巨头们以傲慢的姿态,在中国市场上高价出售产品的同时,也享受着市场征服者的胜利的快感。

它们的通信设备不但价格昂贵,而且由于制式不同,电话经常掉线,给普通消费者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当时中国农村通信市场刚刚启动,正好有缝隙和空间,我们华为从40门交换机起步,做到100门,做到200门,再做到2000门,然后开始做一些大型的程控交换机,能满足一些乡镇基层的使用需求,我们是这样一步步往上走起来的。

当时七个国家、八种制式,在中国的电信“地图”上涂满了各种“颜色”,全国交换机“版图”都被国外交换机厂商瓜分完毕。而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制式的交换机,凭借各自的技术壁垒,不仅使单用户价格高、软件升级以及售后维护服务费高,而且彼此之间技术互不相通,一度造成了中国通信市场的混乱,并为此让中国电信运营商付出了昂贵的成本。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1994年。

今天,五六十岁的人应该记忆犹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家里能装一部电话机是何等的有身份,因为仅装一部固定电话就需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当时所有通信设备全靠进口,再加上高昂的安装成本和通信资费,拥有一部家庭固定电话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而且,有钱还不一定能装上,需要送礼、托关系、批条子。剩下的,就是等,少则一个月,多则等半年才能装上电话。

任正非认识到,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到来,大规模发展通信基础设施将是大势所趋。但国外技术的垄断和设备高昂的价格,成为经济发展最大的“拦路虎”。他很快做了一个决定:与其做代理,不如自己研发产品。

通信圈中的人都非常清楚这个行业的风险性,所以很多人不理解任正非为何不做代理,却把自己赚来的第一桶金用来搞自主研发。其实,任正非有着自己的看法:外国人到中国是为赚钱来的,他们不会把核心技术教给中国人,而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技术。

凭借自主技术、优质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国产大容量程控交换机开始大规模占领市场。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七国八制”的程控数字交换机价格开始直线下跌,单位价格从500美元降至300美元、100美元,直至30美元。

对于老百姓来说,竞争的好处显而易见。装电话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了,电话装机费用一降再降,最终免费。电话在中国普及,不过用了五六年时间。

华为研发的我国首部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C&C08量产后,逐渐打破了外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与壁垒。我国固定电话的用户数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000万迅猛发展到2005年的上亿用户,整体通信设备面临从原有的空分、纵模技术向数字技术的飞速转换。

由于国内厂商的崛起,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程控交换机价格急剧下降。在“巨大中华”(巨龙、大唐、中兴、华为)的带领下,中国通信行业异军突起,一举夺回了“半壁江山”。

随着华为万门机的研发成功,“巨大中华”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技术和品牌,它们突破了国外厂商的重围,开始“反击”了。从此,“巨大中华,四柱擎天”的格局形成了,“七国八制”彻底成为历史。我们仰慕国际巨头的时代已经过去,终于扬眉吐气了。

【故事点评】

“七国八制”这则故事,令我们看到当时中国通信设备被外国企业垄断的被动局面以及任正非坚持自主研发的长远眼光。华为从一家小作坊发展成为全球通信行业领导者,其持续竞争实力,是依靠长期坚持自主研发和创新,不断深化和完善研发管理体制实现的。华为的自主研发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垄断与壁垒,改写了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竞争格局,成功地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到多元产品的快速发展,这些实践和经验都值得广大中国企业深入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