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除管理的主观性
人们在面临一些情境,分析和处理一些任务或问题时,常常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主观色彩。下面是一个心理小测试A:“快速完成下列任务”,也许可以让我们体验一下人的主观性的存在。
心理小测试A 快速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的各项任务之间可能并没有什么逻辑关系,为了实现测试目的,请尽可能快速完成,认真按照题目的要求去做。看看你能完成多少,是否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时间限制:60秒。请自己计时,然后开始完成下面的各项任务。
1.请找一张纸,在纸的中间上部写“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
2.请认真通读下面的各项任务。
3.在纸的右上角写出自己的姓名。
4.在你的姓名下面写出自己学校的详细名称。
5.看一看现在是几点钟,并把时间写在校名下面。
6.在校名下面写:“我很好,我很棒,我的未来会更棒。”
7.对自己说一句:“我是最棒的!”
8.回忆你小时候的一件愉快的事情,写出来。
9.写一件对你现在事业和生活的影响较大的童年往事。
10.在纸上写出你珍视的教育理念。
11.闭上眼睛,做三次深呼吸。
12.你把“人生”比喻成什么,请写出来。
13.你把你的学校比喻成什么,请写出来。
14.同时,想一件你工作中愉快的事情,写在纸上。
15.读到此,你只需完成前两条任务,然后做如下事情即可。
16.自信地对自己大声说:“我能成功!”
60秒如此短暂的时间,你是否完成了以上这些任务?你认为60秒的时间内是否可以完成以上这些任务?
如果没有完成,为什么?也许你会说:“时间不够,不可能完成”,那么请看本书最后附的参考答案。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关于心理小测试A的思考:
做完这个小测试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你逐条完成任务,或者没有完成任务,你的感受什么?
你可能会有一种“上当”的感觉,那么谁“欺骗”了你?
你有何启示?对你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何启示?对你与学生的沟通有何启示?
二、排除与学生有效沟通的障碍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地向学生传递各种教育教学信息,同时,教师也需要充分地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这就需要有效的师生沟通。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往往是相互传递信息与理解信息的过程。这种师生沟通过程有时候并不那么通畅,它的有效性往往受到一些障碍的影响。教师作为师生沟通的信息发出者和沟通过程的引导者,更需要充分认识和排除这些障碍,以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图4 阻碍有效沟通的八个障碍
1.过滤
过滤是人们在沟通过程中过于主观的表现,即人在传递或接收信息时,忽视客观事实的表现,而忽略或遗漏了一些重要的信息。上面的心理小测试A中,有人可能对第2条中的“通读”两个字视而不见,这就是一种对信息的过滤。比如,在案例6中,教师批评学生时,就“过滤”了学生的重要信息,而对教育情境做出不恰当的判断,对教育方法做出错误的选择。
2.选择性知觉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有主观性,总是掺杂着人们过去的经验和认识,或者说过去的经验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干扰人们对当前事物的客观认识和准确理解。而且人们总是习惯或倾向于根据自身的喜好对信息加以选择和取舍。上面的心理小测试A,也反映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观性。在师生沟通中,有的教师会对不同的学生有喜爱或排斥的倾向,就是“选择性知觉”的表现。
3.缺乏反馈
缺乏反馈的沟通往往是一种单向的沟通,信息仅由发送者传向信息接收者,而缺少信息接收者的反馈,这种单向的沟通往往是一种低效的沟通。比如,有一位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对学校工作充满热情。他看到学校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写了数千字的学校发展建议书呈送给校长,但是一个学期过去了,迟迟不见校长的回音,这位教师感到很失望,于是对有关学校发展的事情不再关心。这是缺乏反馈而导致的消极强化作用,师生沟通也有类似的表现。
4.信息超载
从信息接收的角度来看,一个简单的信息不必多次重复,一个复杂的信息也不必多次简单重复,过多重复就是一种“超载”,超载就可能不会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反而可能因为重复过于频繁而降低信息的重要性,降低人们对信息的重视程度,甚至让人视而不见。比如,有位高中生告诉我,每次班级开会,教师总是滔滔不绝地向学生强调自己为了班级付出了多少努力,学生觉得耳朵已经起茧子了,学生们听多了,就没有几个人认真听了,这就是信息超载。
5.信息不当
人际沟通时相互传递的信息要适合沟通情境和沟通者的特点。教师与学生沟通时能够想学生所想,理解学生的期待,向学生传递适应学生发展的、恰当的信息,是有效沟通的重要保障。比如,在案例6中,那位教师用“你怎么没有父母教养”这样的话语来批评学生,这一信息就不适合那位学生,这令学生难以接受。
6.消极评价
人际沟通中的消极评价往往造成沟通的障碍。有的教师习惯于消极评价学生的不足或问题,而缺乏对学生积极或进步表现的关注。教师发现学生的错误或问题的本意往往是希望学生加以改正,更好地成长,但是对学生过多的消极评价往往会造成师生沟通的障碍,结果事与愿违。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采用积极评价,罗森塔尔效应(期待效应)就会发生在学生的身上。
7.防御心理
当人与人之间心存防御时,就不利于信息的传递和相互理解。当学生对教师心存防御时,也不利于沟通,沟通的有效性就会打折扣。教师不妨回顾或观察一下,在学校召开教师大会时,教师们进入会场就座时,会选择坐在哪里?是选择靠近讲台的位置,还是远离讲台的位置。事实上,多数教师都会选择远离讲台的位置就座,如果真的是这样,这可能就是教师的防御心理在起作用。如果学生对教师的防御心理过强,那么学生对教师可能敬而远之,这也可能反映出学生对教师缺乏足够的信任。当然,反过来,如果教师对学生心存防御,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就可能存在更大的阻碍。
8.焦虑心态
焦虑的心态常常干扰人们专注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的学生在与教师沟通时可能会不自觉地感到很焦虑或紧张,这种焦虑或紧张就会成为沟通的障碍。比如,教师请某位学生来自己的办公室,在与学生谈话时,教师发现学生的情绪很紧张,心态很焦虑。此时教师最好不要急于与学生讨论有关事宜,而是应该设法让学生的心态放松下来,再与学生进行沟通。否则,即使完成了沟通,但当学生离开教师办公室时,可能会记不起刚才与教师谈了些什么。这种沟通自然不会是有效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