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1)

我们处在一个国家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时代,也处在一个社会历史文化积淀不断加深、社会公民素养亟待加强、社会道德与责任感亟须不断提升的时代。这个时代既让人们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和期待,也让人们显得有些躁动又追求浮华,如何更好地发展成为人们深思的问题。

在这种经济不断快速发展,而人的素养也亟待提升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包括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责任蕴含其中,教育成为人们的期待和关注点。其中,学校教育被放到无比重要的地位上,教师也常常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明确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同时也再次明确了教师的重要地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本书主要为中小学教师及相关学校教育工作者而写,虽然主要讨论的是一个微观的教育话题——“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但是,希望这个微观的教育话题能深刻地反映出一种宏观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心理沟通,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

本书主要从以下四大部分来探讨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

第一部分“师生沟通的意义”

第二部分“什么是有效的师生沟通”

第三部分“师生沟通的心理前提”

第四部分“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沟通”

这四大部分共包括十二章,每一章主要有五个内容:“问题或案例”“分析与讨论”“应对策略”“自我提升”和“拓展案例”。希望这本书能以沟通的方式与读者进行一次深入浅出、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对话或交流。本书既关注从教师的视角来分析问题,也关注从学生的视角来解决问题,希望与教师们一起探讨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如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从而为教师获得更好地专业发展和心理发展提供支持。

一般而言,在心理层面上,读者阅读一本书时往往希望在以下五个层次上有所收获:

其中第一个层次“知识更新”,应该是一个比较基础或简单的目标,而第五个层次“潜能开发”,应该是一个高层次的目标,它可能是读者最希望实现的目标,即通过学习激发内在自我潜能,以实现自身最大的价值和意义。虽然,这本书希望达到使读者“潜能开发”的目标,但“潜能开发”并不是这本书的基本目标定位,“潜能开发”这一目标需要读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不断努力来逐步实现。

这本书的基本目标定位在第四个层次“理念改进”。希望读者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和学习,可以在自身的学校教育教学理念方面有所感悟和改进,进而在学校教育教学方式方面有所完善。“理念改进”是一个比较高的目标,这本书主要为中小学教师而写,而中小学教师作为成年人,都是心智成熟的个体,或者说教师们心理与智慧发展都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教师们对社会及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认识和理解,因此,真正改进或改变教师们的理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这并非意味着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上,有一个人可以很容易改进或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教师自己。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当自己从内心接受某种新的理念或观念时,当他愿意改变自己的理念时,这种“理念改进”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因为那种改变是来自于一个人的内在力量。

我曾经在某教育报刊上看到一篇报道,这篇报道占据整整一个版面,报道的标题用大的黑体字非常醒目地写道:“某领导要求广大教师向某模范教师学习”。当我去一些中小学把这篇报道拿给教师们看时,许多教师反映“要求”两个字“太刺眼”,让人感到不舒服,有些教师甚至表现得有些逆反,表示“要求我学,我就不学”。可见对教师而言,学习是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应该是外界强加的结果。因此那篇报道的题目如果能把“要求”改为“建议”或“倡议”,那么它对广大教师的引导效果可能会真正具有积极作用。

教师作为心智成熟的人,促进教师发展也许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教师自己改变自己。因此,这本书所提倡的观点或理念也是给教师提出的一些建议或倡议,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需求,根据自身教育经验与反思,来最终确定是否接纳,是否采用。

同样,教师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发展,也有必要充分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力求把学生发展的外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引导学生自己改变自己,这也许是一种教育的理想境界。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师简单地通过权威的力量去“要求”学生服从,去控制学生的行为,那么学生在此过程中很难学会内在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真正的教育是对学生心灵的塑造,是在学生的心灵中引起共鸣和感悟,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心灵的沟通。

反观当前中小学教育,教育者(包括各种教育管理者)过多地强调了外在力量对学生心理与行为发展的调节与控制,这样培养的学生就可能缺乏内在的自我调控。学生是否能真正表现出教育者所期望的言行,学生是否能培养成为个性与品行发展良好的人,学生是否能成长为一个真正心智健全的人,这不是仅凭借教育者一方的外在力量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