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音乐是网络产业与音乐产业、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和跨越发展的产物。《文化部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了网络音乐的内涵,指出网络音乐是音乐产品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有线和无线方式传播的音乐,其主要特点是形成了数字化的音乐产品制作、传播和消费模式,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通过电信互联网提供在电脑终端下载或者播放的互联网在线音乐,二是无线网络运营商通过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在手机终端播放的无线音乐,又被称为移动音乐。这种定义与尹娟娟和雷雳(2009)对数字音乐的概念界定相似。他们按照播放终端的不同,将网络音乐分为在线音乐(以PC为终端)和移动音乐(以手机为终端)。
一、网络音乐产业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宽带的普及以及手机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音乐成为深受网民喜爱的一种互联网服务。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网民中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4.80亿,网民使用率高达72.0%。手机网络音乐用户规模为3.86亿,网民使用率高达65.0%。在众多的互联网应用中,网络音乐均高居各类网络应用使用率的第4位。
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全球网络音乐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部发布的《2013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网络音乐市场收入规模达到74.1亿元,比2012年增长63.2%。其中,仅在线音乐市场规模就达到43.6亿元(包含在线演艺收入),比2012年增长140%。酷狗音乐、QQ音乐、酷我音乐和天天动听都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网络音乐为传统音乐企业的转型和数字娱乐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它对促进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网络音乐市场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文化部在继2005年联合信息产业部发布《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之后,2006年年底又发布了《文化部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为网络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网络音乐使用的结构和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喜欢音乐的人很多,但青少年似乎对音乐尤为喜爱,这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很大关系。音乐不仅可以缓解青少年动**不稳的情绪,为他们的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出口,以此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培养青少年应对各种消极情绪的能力。音乐还可以满足青少年的高层心理需要,如借助音乐展示他们的个性,在以音乐为中介建立的小团体中得到支持和友谊等。因此,音乐成了青少年十分热衷的娱乐方式之一(尹娟娟,雷雳,2009)。调查表明(王珠珠,李素丽,尚俊杰,2013),通过网络下载是大多数青少年获得自己喜欢的音乐的方式;青少年了解音乐资讯的主要途径也是网络(53.2%),其次是通过朋友推荐(24.1%)、传统媒体广播电视(15%)以及书刊杂志(6.5%);在网络音乐的使用习惯方面,大多数青少年是选择在休息的时候听音乐(82.0%),这样起到了放松身心的效果;青少年喜欢音乐的类型多为流行音乐,这种情况也和青少年的年龄特征等相关。
有研究者(尹娟娟,雷雳,2011)考察了青少年网络音乐使用的基本特点,结果发现,青少年的网络音乐使用可以由三个方面构成,即“音乐信息”“音乐社交”“音乐欣赏”。“音乐信息”包括搜索歌星的信息、浏览音乐新闻和图片、浏览音乐排行榜等活动,青少年从这些活动中获得音乐的一些娱乐信息。“音乐社交”包括参加网上音乐聊天室、参与音乐社区和论坛等活动,青少年通过参与这些服务,结交朋友、获得友谊和归属感。“音乐欣赏”包括在互联网上下载音乐、在线听歌等活动,主要与音乐本身有关。
青少年对其网络音乐使用在“从未使用”至“总是使用”的5级评分中,青少年使用最多的是音乐欣赏,其次是音乐信息,最后是音乐社交(图13-2)。
图13-2 青少年网上音乐使用的描述
从该研究的结果中看出,青少年经常使用的网络音乐服务是音乐欣赏和音乐信息。音乐欣赏主要是在线听歌、下载音乐等活动。青少年喜爱音乐,以前只能是听磁带、听唱片、看电视,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音乐逐渐取代传统的音乐形式,在互联网上听歌、下载或直接在手机上听音乐已经成为青少年新的聆听音乐方式。
很多青少年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星、喜欢的音乐风格,在无聊或者情绪低落时就可能会使用音乐信息,一方面了解相关的娱乐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打发时间,调节情绪。
音乐社交是青少年使用较少使用的一项服务,可能是因为互联网中关于社交服务的活动不仅局限于网上音乐使用中,其他的一些互联网服务中也存在,如QQ聊天、电子博客、电子邮箱等,而这些服务与社区论坛等服务相比使用起来更方便、更直接。所以,青少年使用音乐社交更少一些。
有学者曾指出,以PC为终端的在线音乐与传统的音乐产品相比,有其自身的优势。首先,经济性,传统音乐产品是经过层层的制销环节进行价值增值活动,而在线音乐通过“网络”这一载体,就可以直接通过软件公司在网上流通,成本大大低于传统的CD、磁带等音乐产品。其次,在线听音乐方便快捷,只要点击相关的网站,就可以随时聆听和欣赏自己喜爱的歌曲。最后,在线音乐的产品相当丰富,无论老歌、新歌,还是古典的、流行的,各种时间的音乐应有尽有,选择性很强(尹娟娟,雷雳,2009)。也有学者在比较网络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区别后,指出网络音乐具有多样性、重复性和再现性、远程性、大众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参与性、开放性和交互性、共享性等多方面特点(王国良,2007)。
三、网络音乐使用的影响
不管是为了消遣、分散注意力还是改善心境状态,很多人都从早到晚听着音乐,尤其是随着网络音乐的流行,这种情况变得更为普遍。音乐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音乐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感,使人达到共情或找到情绪的发泄口,而且还可以起到教育和激励作用。但是相对于传统音乐,网民们更喜欢网络音乐。网络音乐具有明快的节奏、舒缓流畅的旋律、多变的风格,再加上方便收听,且可以随意搜索、更新自己喜爱的歌曲,因而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网络音乐已经成为网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网民的心理和行为势必会受到网络音乐的影响。以下分别从认知、情绪、行为方面介绍网络音乐对网民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认知
研究表明,音乐与个体记忆的形成、自传体记忆和情景信息的回忆有关,音乐在建构自传体记忆用以判断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J?ncke,2008)。另外,不同的人喜欢听不同类型的音乐,音乐偏爱可以作为一种表现自我概念和评价他人身份的识别标志,是自我解释、自我表现的载体。研究发现,个体的音乐偏好可能反映其人格、教育背景、社会经济状况、品德及智力水平,音乐还可以揭示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Yang & Li,2013)。而且,每一种音乐风格或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的意境和思想,聆听者在自己偏爱的音乐中达到共情,找到自己的影子,借以塑造和表现自我概念。网络音乐多样化的风格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听者的审美需要,从而逐渐形成独有的身心意识和审美观念。此外,人们听的音乐类型会影响到其他人对其人格和外貌的判断。在人际交往中,音乐服务偏好会成为一种判断线索,因为人们对某些特定类型的音乐(Lastinger,2011)及其听众(Rentfrow & Gosling,2006)持有刻板印象。在网络环境下,网站所有者的吸引力也与其播放的音乐类型有关(Yang & Li,2013)。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网络流行音乐铺天盖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其中很多是低俗、肤浅的,品位高尚和底蕴深厚的作品极少。如果缺乏辨别和抵抗力,对任何网络音乐都“全盘接受”,那既可能影响音乐素养的提升,还可能因为靡靡之音与多愁善感的心境“共鸣”而导致自我认知偏差,思想颓废,悲观厌世。
(二)情绪
大多数人听音乐是因为音乐能够诱发或调节个体情绪(Perlovsky,2010)。著名的瑞典音乐心理学家尤斯林等人的大范围调查结果显示:85%的听众出于放松的目的听音乐,80%的听众出于娱乐的目的听音乐,快乐、平静、怀旧、爱、兴趣和渴望是最为常见的音乐情绪(Juslin et al.,2011)。
好的音乐可以愉悦人的身心,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网民们通过聆听与个人风格相适宜的音乐,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网络音乐能够让广大用户在紧张枯燥的学习和生活中放松身心,获得心灵的慰藉,从而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和生活,更加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和学习压力,不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网络音乐往往诱发了个体的快乐体验,可有效缓解不良情绪。但网络不良歌曲也可能对情绪情感产生消极影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网络音乐过度商业化的倾向使音乐传播者、创作者背离了对真善美的追求,降低了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可能对网民的情绪情感和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
(三)行为
有的音乐能够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心理与行为障碍的治疗。音乐治疗是目前国际上较有影响的一种新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各种技术不断趋于完善,在心理治疗和医学治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徐进,2015)。但有的音乐也给人带来负面影响,如增加攻击性、叛逆性、容忍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使人喜欢做一些风险行为,如吸毒、入室行窃、自杀等。在网络空间,网络音乐还可能与网民的一些不良网络行为存在一定关系。特别是一些说唱和摇滚等节奏比较强烈的音乐,可能会影响网络用户的一些网上问题行为,如网上过激行为、网上欺骗、黑客等。
四、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
网络音乐作为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音乐文化活动,并在与传统音乐教育的碰撞与融合中,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音乐教育观念,在音乐审美取向、音乐价值追求等方面深刻影响着当前的音乐教育。网络音乐充实了音乐教育的内容,促进了音乐教育手段和途径的多元发展,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音乐教育的内在关系结构,给音乐教育赋予了新的理解。网络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要素,以内容和手段的形式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如何发挥网络音乐积极教育的作用,克服其不良教育影响,这势必要成为当前音乐教育领域引人深思的问题。
有研究者(陈飞,李璐,2014)对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网络音乐可能改变音乐教育观念,彰显音乐教育的时代性;充实音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音乐教学形式,拓宽音乐学习路径;形成客观评价机制,保证评价科学准确;降低教学资源成本,资源获取快捷便利。但网络音乐在发挥其教育价值的同时也给当前的中学音乐教育带来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表现在音乐教育的内容、结构、手段、教学关系、评价等方面的改变,也冲击着当前师生对音乐教育的理解。因此,要正确认识网络音乐的本体价值,开发其教育价值,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音乐开展音乐教育,全面提升音乐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