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词汇发展轨迹差异模式研究(1 / 1)

该研究被试依然沿用之前的被试样本,测试采用词汇任务。

口语词汇任务主试口语呈现一个词,让儿童口头解释其含义(李虹,董琼,朱瑾,刘俊娉,伍新春,2009),主试逐字记录答案,再由经过训练的两名研究人员进行0、1、2评分。共32个项目,从易到难排列,连续5个词语得0分则停止测验。两位研究员对第一次测验中的所有32个项目进行了独立评分,评分者一致性为0.94。

分组及高、中、低三组儿童的发展水平

同研究一,我们首先依据一年级上学期儿童的初始成绩排序,将儿童划分成低起点组(最低25%)、中等起点组(中间50%)、高起点组(最高25%),在此基础上通过3(学生能力分组:高、中、低)×4(四个测试时间点)方差分析来看不同组与测验时间点是否出现交互作用,以此考察口语词汇发展轨迹差异模式。

为了考察高、中、低起点的三组儿童在口语词汇测验中各自的发展情况,对三组儿童的四次测验成绩做了描述统计,结果见表3-2。

表3-2 高、中、低起点组儿童岁的口语词汇成绩及差异比较

为了更形象地反映每组儿童的发展情况和内部差异,根据高、中、低起点三组儿童的四次成绩分别做了每一组儿童的发展轨迹图,见图3-16、图3-17、图3-18,其中每一条线代表了一个儿童历年的测验成绩。

从图3-16、图3-17、图3-18中可以看到,每个儿童的口语词汇成绩随年级增加而逐步提高。总体来看,图3-18中高起点组内部儿童的发展轨迹异质性较大。

图3-16 低起点组口语词汇发展图

图3-17 中等起点组口语词汇发展图

图3-18 高起点组口语词汇发展

3×4方差分析来看发展轨迹差异模式

为了考察高、中、低起点组儿童的口语词汇发展轨迹是否存在补偿模式、马太效应或者稳定模式,进行3(高、中、低起点三个组)×4(四次口语词汇测验成绩)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组间差异的主效应显著,F(2,177)=87.6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