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的结果从多重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两个角度出发,支持了拼音学习能促进儿童的汉语读写能力这一假设。多重回归分析表明即使去除了早期汉语阅读能力的影响,拼音熟练度仍强烈地预测后期汉语阅读能力;路径分析表明拼音熟练度与后期的汉语读写能力密切相关。但是,实验一的结果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拼音熟练度只以一项拼音句子阅读测试任务的成绩作为指标,降低了测验的信度,影响实验结论。实验二,各个测试任务均增加了项目数,拼音熟练度增加了一个新的测试任务。

被试

被试是来自北京地区6所小学的540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半学校的儿童的父母接受良好教育,从事教育和管理工作;其余学校的儿童的父母教育水平较低,从事无技术水平的工作。

测验和程序

所有学生都接受包括语音意识、语素意识、拼音熟练度和一年级期末的汉语读写能力等各项测试指标。首次测试在完成10周的拼音教学后,包括语音意识、语素意识、拼音熟练度、早期汉语阅读能力测验。后期的汉语读写能力测验仍然在二年级后半学期。

语音意识

语音意识测试用包括声调辨别和韵母辨别(rime discrimination)2个测试。

声调辨别。主试呈现一对音节,要求儿童判断声调是否一致。

韵母辨别。主试口头呈现一对音节,要求儿童判断两个音节的韵母是否一样。

语素意识

语素意识测试包括形旁形式判断(radical form judgment)、形旁意义判断和语素辨别。形旁意义判断和语素辨别与实验一使用的测验相同。

形旁形式判断。该测试为群体测试,要求儿童从4个不熟悉的汉字中选择看起来不同的一个汉字。例如“印,都,却,即”,答案是“都”,因为它的形旁与其他3个选项的形旁不同。

拼音熟练度

拼音熟练度测试包括2个测验,分别是拼音听写(pinyin dictation)和拼音句子阅读。拼音句子阅读与实验一使用的测验相同。

拼音听写。要求儿童听写出一个双音节词语的第一个音节的拼音。

后期的汉语读写能力

后期的汉语读写能力测试包括3个测试,句子阅读、词汇和词语听写(word dictation)。该测验在儿童一年后完成一年级学习时进行测试。

句子阅读与实验一任务一样,句子项目数为30。

词汇量。该测验选取了190个汉字,80个汉字从小学课本一年级教科书中随机选取,70个选自课外阅读教科书,另有40个假字。任务要求学生选出他们知道读音和含义的汉字。

词语听写,要求儿童听写出汉字或者词语。

结果与讨论

表1-5描述了各项任务的数据,包括项目数、信度系数。与实验一相比,每个测验的项目数增加,且各个测验的信度均得到改善。由α系数表示的信度结果表明各个测试题目难度合适。

表1-5 一年级学生在各任务的正确率描述结果

图1-2显示了语音意识、语素意识、拼音和汉语读写能力相互关系。路径分析获得了模型拟合系数都比较理想,RMSEA=0.07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