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语儿童的语言以及读写发展过程中,尽管跨语言迁移确实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理论层面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是:双语作用是否仅局限于跨语言迁移的范畴呢?当前研究并未深入探索的问题是:双语经历是否会影响中央控制执行系统中的语言习得以及加工机制?或者说,双语的作用是否只单纯存在于跨语言迁移过程中,双语作用是否会受到其他语言具体特征的影响?
为了更全面地探索非跨语言迁移范畴内的双语作用,理查德·安德森等人(Kuo & Anderson,2010)提出了结构敏感度理论。在白田与迪亚兹(Hakuta & Diaz,2005) 的开创性研究以及双语对非言语加工作用的研究文献 (Bialystok et al.,1999,2004,2005)基础上,该理论提出双语可能有助于儿童更迅速地识别语料(linguistic input)、理解语言结构。这种双语的优势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
(1)为了克服两种语言间的干扰,双语儿童可能习惯于关注语言本身的结构特征,而且能够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2)双语可能有助于对两种语言间的相似与差异进行比较,进一步引导儿童注意导致语言间异同的变量,这种经历可能会让双语儿童更能表达或理解语言的抽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