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来,研究者对汉语复合词语素意识的习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至少有三种关于复合词语素意识的测验方式。第一种测验采用语素类比造词任务(morphological construction task)(Chen et al.,2009;McBride-Chang,et al.,2003),例如李虹等学者(2009)采用该任务对学前儿童的汉语复合词语素意识进行了考察。在这种生成式任务中,研究者口头呈现一个儿童熟悉概念的定义,要求儿童对该复合词中的语素进行分解和组合,创造一个新词来表示新的概念。例如,
“往马路上洒水的车,我们叫洒水车。往马路上洒花的车,我们叫什么?”
参考答 案:洒花车。
结果发现,3~4岁左右儿童的复合词语素意识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且到学前中班阶段,儿童的复合词语素意识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这个任务的局限性在于只能考察简单的名词+名词结构,并且测查重点更多是类比能力,而不是构词能力。有研究者(Liu & McBride-Chang,2010)改进了该任务——去掉了类比成分,让学生根据对新奇事物的描述直接生成各种结构的复合词。例如,
“吃铁的怪兽叫什么?”
参考答案:吃铁怪。
他们以三年级汉语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并列和偏正结构明显比动宾和主谓结构容易生成,且相比不含动词的复合词,含有动词语素的复合词更难造词。
第二种测验类似于蜜蜂草(Bee Grass or Grass Bee)任务(Nagy et al.,2003),用以考察儿童的复合词语义重心和构词方式(Chen et al.,2009;Wang et al.,2006)。比如,儿童听到一个关于新奇事物的描述后,从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表述。例如,
“长在树上的花叫什么更好呢?树花?还是花树?”
参考答案:树花。
和复合词类比造词任务相似,这种任务范式只能测查简单的名词+名词复合词结构,且二选一的作答方式允许猜测,任务简单,容易造成天花板效应。有研究者(Chen et al.,2009)以相同的研究任务发现,小学一、二年级汉语儿童的复合词语义重心意识发展较早,甚至在3岁左右就有了初步的发展(郝美玲,2003)。
为考察儿童对不同结构的复合词语素意识,研究者(Zhang et al.,2010)发展出了中英文语素结构匹配任务。任务中会书面呈现一个目标复合词,要求学生从三个选项中挑选出与目标词结构相同的一项。例如目标词为“扫地”,三个选项分别为“敲打、休息、打球”(正确答案为“打球”),与目标词均为动词+名词结构。其中涉及到的复合词汇结构包括名词+名词、名词+动词、动词+名词、动词+小品词/动词。采用该任务研究者以中美两国小学二、四、六年级学生以及大学生为对象,采用该任务考察不同结构复合词语素意识的发展(Zhang et al.,2012)。IQ测验表明中美两国儿童的智力大致匹配。中英文语素结构匹配任务各包括40组熟悉复合词,例如,
目标词:handbaga
选项:a.handout;b.handover;c.handcar.
和40组新奇复合词,如,
目标词:candy-door
选项:a.candy-wash;b.candy-road;c.candy-blow.
中英文语料库分析和中美大学生对目标复合词的频率评定发现中英文目标词词频没有显著差异。表6-1显示,总体上汉语被试在每种复合词结构上的表现都优于同年龄的英语被试;中文被试(二年级儿童和成人)的表现相对于英文被试优势尤其明显,而中英双语四、六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对所有年龄组的被试而言,在不同结构上表现的差异趋势一致:动词+小品词/动词+动词>名词+名词>动词+名词>名词+动词。所有被试在动词+小品词和名词+名词结构上的表现均优于在动词+名词和名词+动词结构上的表现。
研究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被试复合词语素意识的水平也在提高,事后多重比较发现除了六年级儿童和成人表现接近以外,两两年龄组间差异显著。中文儿童在小学阶段语素意识已经迅速发展,六年级中文儿童已经接近成人水平,出现天花板效应。然而英文成人和六年级水平接近,且还有很大提高空间。这些研究结果与中英文复合结构间不同的构词能力有关。相对于英文,中文复合词的构词能力较强,所以中文儿童的复合词结构意识发展较早。中英文被试在新奇复合词上的表现均优于熟悉复合词,因为熟悉的复合词在心理词典中倾向于整体加工,而新奇的复合词类似于低频词,需要词素分解。
表6-1 中英文被试在复合词结构类比任务上的平均数(标准差)*
* Published in Zhang et al.(2012)
由于中文复合词的构词能力较强,一些跨语言比较研究发现,母语为汉语的儿童在复合词语素意识发展上具有优势。研究者(Ku & Anderson,2003)以中国和美国小学二、四、六年级儿童为对象,考察语素意识的发展。结果发现,汉语儿童的复合词语素意识优于英语儿童,但在派生词语素意识上呈落后趋势。相对于英文派生词语素意识的发展,汉语儿童的英语复合词语素意识也呈现出优势。研究发现,汉语六年级儿童在英文复合词语素意识任务(bee grass)上的表现优于在英文派生词语素意识任务(suffix choice)上的表现(Zhang & Koda,2013)。这个结果与英文儿童的语素意识发展顺序一致。有研究者(Ramirez et al.,2011)比较了三组四年级和七年级学生在复合词和派生词语素意识上的差异。结果发现,中文母语的英文学习者在复合词语素意识上与英文母语的学习者相当,但在派生词语素意识发展上明显落后于英文母语或西班牙语母语的英文学习者。
总体而言,汉语儿童对于简单的名词+名词汉语复合词的语素意识发展较早,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意识到汉语复合词汇中构词方式的差异,在整个小学阶段直至成年,不同结构的汉语语素意识仍在不断发展。汉语儿童小学阶段的英语复合词语素意识不断发展,并且复合词语素意识的发展优于派生词语素意识的发展。然而,上述研究并未对英文复合词语素意识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因此无法了解汉语儿童在不同英文复合词结构上语素意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