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对催眠现象的研究中,存在着结构化研究与非结构化研究孰优孰劣的争论。一些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出于对催眠中具体事件次数关注的特殊需要,喜欢使用更具结构性的技术,但也有学者对此种方法提出了批评。我们现在来讨论,在这两种探寻方法所提供的数据下隐含的逻辑。
体验分析技术基本的关注点在于,检验可被催眠的受术者对催眠现象反应的个别差异。一些研究者将体验分析技术发展成为一种相对非结构性、非指向性的探寻方法,目的是使被催眠者能最少地受实验者提供的线索影响,而能够更好地表达自我。这一方式的逻辑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如果被催眠者只有在他们被实验者问到一个直接的问题时才能够表达,而这个问题很可能包含了实验者所希望的内容,却不能引导出那些对于理解真正起作用的现象和对过程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说,当被催眠者仅仅回答指定的问题,可能会得到一些相关的有用信息。而且,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允许被催眠者自由报告时,也会出现大量不相关的无用信息。但是,当允许被催眠者进行自由的报告,实验者也许就能得到从长远看来是无穷无尽且更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不是所有的受术者都会为催眠事件自愿提供自己的主观经验和认知过程的每一个方面。因此,可以说在一个结构性的模式中,一些情境中的被催眠者应该被有系统地提问。劳伦斯(Laurence)在一个对高度易感被试进行认知模式的细节分析中,使用了下面一种改良的体验分析法。
具体说来,劳伦斯对体验分析法进行了一种结构性的调整,以此为基础,用一种指令性的探寻方法来了解一小部分高度敏感者的催眠经历。被试都接受了一系列困难的催眠项目,并遵循催眠会话的要求,一位独立的实验者使用结构性的体验分析技术对被试进行询问。在观察到特定的催眠事件时,询问者会控制录像带的重放,并且直接向受术者提问从而保持结构性。通过这种方式,询问者有可能获得催眠事件各个方面的标准化的访谈数据,而这些数据都与研究中的问题有关。用这种体验分析法会得到一个分数,从而了解受术者是利用认知来回答还是无意识地回答。
劳伦斯的受术者通常会指出,在评述相关的材料时受到了询问者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相关并且重要的信息就丢失了。
劳伦斯发现了大部分复杂的被催眠者的经历之所以流失是因为结构性的询问,这一方法限制了对有关特定维度的问题的分析。也就是说,尽管使用大量因素来解释高易感受术者的回答,当体验分析技术使用一种结构性的范式时,其中的许多影响因子还是会流失,因为此时关注点仅仅在于获得与研究者兴趣有直接关系的维度中的完整数据。
总体来说,劳伦斯在结构适当的体验分析法运用中得出的数据,表明了催眠高度易感受术者的体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但询问会话中强加的结构,多少对受术者将要报告的自我体验有某种程度的约束作用。如果只靠所谓标准化的结构性研究,那么许多现有的发现都会被忽视。
当然,关注行为表现的结构性的评估模式,确实为受术者的催眠反应提供了重要信息。实际上,采用严谨、系统的询问技术能有效探寻受术者的个人经验,特别是能为更好地解释催眠现象提供精确的数据资料。不管怎么样,劳伦斯得到的数据与严格审查之下的概念直接相关,只要认识到这种方法的局限性,结构性探寻还是很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