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验分析技术变式的实验研究(1 / 1)

为了进一步检验幻觉回放对体验分析技术的作用及本质,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史汉招募了真正被催眠的易感被试和假装被催眠的非易感被试,这些被试都是昆士兰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研究者采用准实验设计,将上述被试分为被催眠组和未被催眠组。

(一)实验设计

50个易感的、真实被催眠的被试(42位女生,8位男生),平均年龄21.06岁(SD=5.36)及50个非易感的、假装被催眠的被试(23位女生,27位男生),平均年龄25.02岁(SD=1.10)。所有被试均经过了前测,测试材料为有12个项目的哈佛团体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HGSHS—A),真正被催眠的易感被试的平均得分为9.70(SD=0.86),假装被催眠的非易感被试的平均得分为1.82(SD=1.10)。

首先,实验主试会告知被试要由催眠师对其进行催眠,这位催眠师并不知道被试的分组情况(哪些是真实被催眠,哪些是假装被催眠)。开始时主试简要地与易感被试讨论他们之前的催眠体验,但是并没有给他们具体的指示,没有告诉他们应该在催眠过程中有哪些类型的行为。而那些非易感的被试则被告知,不管催眠师使用何种方法,都要让催眠师相信他们已经被深度催眠了,而催眠师并不知道那些被试是假装的,这些被试要一直假装自己被催眠了,直到他们回到最开始的实验主试那里。

当被试会见催眠师时,他们要接受一系列的催眠项目测试,然后被指引着通过本次催眠事件的幻觉回放来回顾自己的催眠经历。催眠师告诉被试他们将会在脑中像看电影一样回顾自己的催眠过程,并且当他们想要发表任何看法的时候都可以随时暂停这部电影。无论何时被试停止幻觉回放,表达自己对催眠事件的回忆,催眠师都会利用前面提到的询问技术,来探索他们催眠体验的本质,这些询问调查鼓励被试在他们体验的基础上,描述他们的感觉和个体反应。

(二)定量分析

每个被试在幻觉回放时的评论将会被逐字记录,这些记录会根据被试停止回放报告他们催眠体验的次数和他们在评论这件事中所说的单词的数量来评分。每一个催眠现象的这两项指数,分别列在了表23-1和表23-2中。在被试停止他们的幻觉回放的次数方面,负性幻视项目中被催眠组被试明显比假装被催眠组被试多,t(98)=1.80,p<0.05(单尾),这点在总体上也表现相同,t(98)=1.94,p<0.05(单尾)。在被试对催眠经历发表评论的单词数量方面,被催眠组被试在双手分开[t(98)=1.89,p<0.05(单尾)]、蚊子幻觉[t(98)=1.89,p<0.05(单尾)]、负性幻视[t(98)=2.08,p<0.05]、色彩幻觉[t(98)=2.62,p<0.05]等项目中及总体[t(98)=2.80,p<0.05]上,表达出更多的词汇。数据表明,在催眠的幻觉回放中,被催眠的易感被试比假装催眠的非易感被试,会更多地停放录像并且说更多的话,尽管不是在所有的项目上都是如此。

表23-1 催眠组和假装组被试在回忆催眠时的平均停顿次数

表23-2 催眠组和假装组被试在回忆催眠时的平均语词数量

续表

统计数据表明,这些被试在自愿停止幻觉回放来对他们的体验进行评论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表23-3列出了在每一项催眠事件中催眠组和假装组被试发表评论的人数;表23-4和23-5分别表明了这些被试停顿次数的平均数和评论语词的平均数。在停止次数方面,催眠组和假装组的被试并没有显著的差别;大多数被试在每一项催眠事件中只评论一次。在评论的字数方面,催眠组被试在返童现象[t(28)=2.12,p<0.05)]、色彩幻觉[t(51)=1.94,p<0.05)]和总体[t(86)=2.32,p<0.05]上显著多于假装组被试。然而,在大多数催眠项目中,这些催眠组和假装组被试评论的字数没有显著的差别。

表23-3 催眠组和假装组被试在催眠事件中发表评论的人数

续表

表23-4 催眠组和假装组被试在评论催眠事件时的平均停顿次数

表23-5 催眠组和假装组被试在评论催眠事件时的平均语词数量

由于被试的回忆材料与被试报告的体验和他们对特定催眠测试项目的反应的本质有关,因此,这些被试的回忆材料被拿来进行评定,用来指出催眠组和非催眠组被试间所发生的重要不同。

请甲乙两位不知道被试是真被催眠了还是假装被催眠的评估者,根据以下两点为这些材料进行评定:①被试表现出的是具有个体独特性的催眠反应,还是一个紧随催眠师指令的程式化反应;②被试是较为集中地描述体验,还是更多地描述他们的行为。

每个评估者都依据这两个判定标准对这100名被试进行了综合评定;为了考察评分的可信性,评估者甲重新为10个随机选取的被试打分,结果显示90%的被试前后两次评定是一致的;有84%的被试在独特性和程式性反应方面、85%的被试在描述体验和描述行为方面,两位评估者的评定是一致的。

表23-6 催眠组和假装组被试的回忆被鉴定为独特反应和程式化反应的数量

表23-7 催眠组和假装组被试的回忆被评定为描述体验或描述行为的数量

(三)质性分析

通过催眠后的调查询问所得到的资料,可以验证上述定量分析的结果。

1.催眠感应

一位被催眠者叙述说:“当你说我的脖子和胸口变得沉重时,我能感觉到我的脖子比我的其他部分变得更沉重,而且我感觉到我好像要翻倒过去。”在一个有些类似的案例中,另一位被催眠者评述说:“当你从1数到20时,我的整个身体都充满着一种感觉,似乎我正身处于一个我经常做的噩梦当中。我感觉好像我的全身都在膨胀,数数结束之后,这种感觉才慢慢消失。”这些被试在催眠感应过程中都经历了非暗示的、个人化的影响,然而却都没有干扰或促进感应过程。

而假装被催眠的被试们对感应过程的评述则十分简单,如有人说:“我只是觉得又累又困。”或是“我的眼皮非常重,我感觉非常无聊。”也就是说,假装被试们的报告凸显了催眠师先前已说明的指令中的预期结果。

2.意动反应

在意动项目中,被催眠者的经验报告中往往会有无意识状态或目标指向的幻觉的证据出现。例如,一位被催眠者评价分开手项目时说:“当我的手臂都笔直向前、掌心相对时,我并没有期望它们要彼此分开,而当他们真的分开时我感觉非常奇怪。”这位受术者也认为这是因为她的双手就好像是有意愿一样自己分开了。那么,“催眠一定起作用了。”在另一位被催眠者的评述报告中,无意识也同样作为了证据:“当我的手心相对时,感觉非常奇怪,好像是磁性相斥。我能感觉到它,并且当我努力想要将双手贴到一起时,它们却分得更开了。”类似的,另一位被催眠者指出:“当我的手臂笔直向前时,一种力量强行将两只手分开,我根本无法控制它们,它们就这样分开了。”而且,一些被催眠者报告了积极的想象和目标指向的幻想对于促进受暗示体验的作用。例如,一位被试报告说她“想象着她手的每一面都有一个南北磁极。”

而假装被试们通常报告说,有“一种看不见的力把手推开”,或者说他们的“手开始渐渐分开”。也就是说,假装者更多基于催眠师所提供的指导语中对事件的描述,并且没有很多证据表明积极想象的参与。

3.同一性混乱

同一性混乱的暗示要使被试者卷入一个假想的熟悉的身份中。被催眠者对于这种暗示的反应,突出体现了他们在催眠测试中卷入个人感受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与返童记忆的体验有相似之处。例如,一位被催眠者说她假想自己成为几个月之前意外去世的丈夫,她说:“当你让我假想一个身份时,我非常的痛苦。因为我的丈夫在去年因为一场车祸去世了,我一直很难接受这一事实,直到此刻仍然是这样。”另一位被催眠者假想变成了一位她很害怕的人:“变成那个人,那张脸让我十分害怕。我有一种被困在他体内的感觉,那感觉实在太可怕了。”也有一些被催眠者声称假想成他们喜爱或尊敬的人,并且认为这一体验是一种个人十分珍贵的经历。例如,一位假想成自己一位朋友的被催眠者说道:“她是我喜欢并且希望她也喜欢我的人。我感觉好像正坐在她身边,感受到一种和她一样的信任的气息。”

在假装被催眠的被试中,没有人报告说假想成为一个对他(她)有个人意义的人,并且一般情况表明,他们假想的人是对他们而言比较熟悉的人。

4.返童记忆

相似的过程在被试者的返童记忆体验中也很明显,在这一过程中,被催眠者对其催眠体验的个性化程度是很明显的。一些被催眠者报告的对过去事件的体验表现出高度的个人特点,而不是逐字地按照催眠师的建议体验五年级时的事情。例如,一位被催眠者说道:“我尝试去想一些五年级时的事情,但我却选择了六年级。”被催眠者有时看到了自己在退行体验中的反常,并且如此评述道:“当我再次回到五年级时,我觉得很搞笑,我是那么畏缩。但不知怎么的,我好像一直没法达到目标。我感到自己很渺小,但我知道其实我并不是。”

一般说来,假装催眠者仅仅报告说他们在学校参加一项他们老师所布置的任务。例如,一位假装者报告说他在学校背诵法语单词;另一位则简单地说她在学校里写自己的名字。

5.催眠梦

对于催眠梦的体验,一位被催眠者报告了一种消极的反应,那就是她变得“头晕眼花,并且梦到她在不停地转来转去,并且感到这种旋转停不下来。”另一位被催眠者报告说:“我觉得我的梦很好笑。我看到台上的催眠师,我感到很愤怒,同时也觉得很好笑。我为他对我们所做的事感到很愤怒。”这位被催眠者的梦很明显是与催眠师的暗示一致的,但他也为他看到的那种以娱乐为目的的不恰当的催眠的使用加入了个人的解释。

假装被催眠的被试在他们的催眠梦的报告中又一次表现出更多的局限。例如,一位假装的被催眠者说道:“当进入梦境中时,我梦到我正在被催眠,而且椅子是如此的温暖。那张椅子的温暖在整个梦境中是最主要的事情。”

6.幻觉

个性化的特点在被催眠者对蚊子幻觉测试的描述中同样明显。例如,一位被催眠者这样说道:“我没有感觉到蚊子在我的手上,它在我的手臂上,而且很令人讨厌。我也因为它停在了错误的地方而感到很烦。”有些类似的是,被催眠者对于催眠暗示的部分回应,在一名被催眠者的报告中得到突出体现:“当你提到蚊子的时候,我并看不到那只蚊子,并且当你告诉我它停在我的手上时,我并没有感觉到它,但我开始能听到它的声音。它好像就在空中,我能听到它的嗡嗡声。”被催眠者对于蚊子幻觉测试的反应同样证明了无意识状态的存在。例如,一位被催眠者报告说,他“正在努力试着听到蚊子的声音,但是不能完全听到,当他的手对蚊子做出反应时他感到很惊讶。”

假装被催眠者的报告则同催眠师给的暗示原文一致得多,有些人这样说:“那只蚊子叮了我的手。”“那只蚊子停在这儿了,但它没有咬我。”“有一只蚊子停在我手上了,它想要叮我,所以我把它挥跑了。”“蚊子停在了我的手上,但是我还没抓到它,它就飞走了。”

总之,研究者在被催眠者和假装催眠者身上进行了基于体验分析法的幻觉重现,这一应用为对不同的催眠和未被催眠者群体采取干预手段提供了信息。结果清楚地表明,使用对催眠事件的幻觉重现,而不是录像带的方式,这种对体验分析法所做的改进在临**十分有用,它为有关回溯体验的案例研究,以及提供真催眠与假催眠者的重要区分,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